馬曉明
內(nèi)容提要
中提琴和小提琴都是弓弦樂器,都是西洋樂器中極少數(shù)注重內(nèi)在情感的弓弦樂器。盡管中提琴和小提琴都屬于弓弦樂器,但是相對于小提琴而言,中提琴在演奏方法上有著獨特的演奏方式,雖然中提琴并沒有小提琴炫麗的技術(shù)以及明亮的音色,但是中提琴仍然讓聽眾體會到余音繞梁的美感。本文以中提琴和小提琴兩種樂器的演奏方法的相同和不同之處,幫助人們更好地了解中提琴和小提琴這兩種弓弦樂器。
中提琴 小提琴 演奏方法 弓弦樂器 演奏差異
隨著西洋樂器的流入,中國的音樂演奏不再拘泥于傳統(tǒng)的民間樂器演奏。此外,由于西洋樂器的流入,使得音樂的演奏形式更加豐富,在樂曲的情感表達上也更加豐沛。中提琴和小提琴演奏過程中無論是外在的表現(xiàn)力還是內(nèi)在的情感表達等都各有魅力,以下則是筆者結(jié)合調(diào)查資料對二者演奏方法的兼容和特異之處進行個人的論述。
1.小提琴和中提琴的不同
1.1中提琴和小提琴演奏音色的差異
中提琴在演奏過程中,其發(fā)出的音色與大提琴相近。中提琴的空弦從高音到低音的依次記錄為do、sol、re、la,在演奏音域上小提琴要比中提琴高五度。因此,小提琴的演奏的音譜一股是高音譜表。但中提琴的音域比較低,所以采用的音譜多數(shù)為中低音譜表。除此之外,中提琴和小提琴演奏樂曲中的音域相差五度,小提琴的音色較明亮、透明,中提琴的音色比較暗淡,音色也更加的渾厚柔美,因此在中提琴的演奏樂曲中。多數(shù)是一些表達情感多敘述性悲傷的樂曲,其表達的意境也是一些無奈、悲傷的情緒的音樂旋律。
1.2小提琴和中提琴持琴演奏的不同
從琴的外觀講,兩者的形狀有一定的差異,中提琴重量較小提琴重一些。因此,演奏者在持琴時大致相同。此外,考慮到人的自然生理結(jié)構(gòu),右臂更利于演奏,而左臂更利于換把。其次,在右手握弓上,手指間距離要盡可能大,便于更好地控制琴弦的波動,此外,考慮到中提琴的音色較為淳厚,而且體型較大,所以在演奏曲目上應(yīng)盡量選擇比較舒緩的曲目,加之中提琴演奏的過程容易出現(xiàn)“拉不響”的情況,因此,一定要在慢練的基礎(chǔ)上加快,在演奏的過程中,還需要力量的均衡控制。只有這樣才能使中提琴演奏音色更加協(xié)調(diào)。而小提琴因為體型較小、分量較輕,在演奏過程中可以不用外力支撐,且拉弦便利可以演奏快節(jié)奏的音符。所以,采用中提琴和小提琴演奏所表達的音樂內(nèi)容有很大的差異,而且中提琴的音色淳厚柔和,小提琴的音色高昂歡快,所以在情感的詮釋上會讓觀眾有不同的感受。因為小提琴體型較小,所以在拉弦技巧上可以快速轉(zhuǎn)換,適宜演奏多種風(fēng)格樂曲。
2.中提琴和小提琴演奏方法有什么不同
中提琴和小提琴從外形看起來極為相似,但是兩者在長短、薄厚重量上極為不同,所以在實際的演奏中,兩者的演奏技巧存在明顯的差異,只要演奏過中提琴和小提琴的演奏者都能體會到兩者在弓法、左手技巧、持琴角度以及雙音與和弦等基本的演奏方法都有極為顯著的區(qū)別。
2.1中提琴和小提琴右手弓法有何不同
中提琴和小提琴都屬于弓弦樂器,對弓弦樂器而言,弓法就是右手持弓在弦上的拉奏的運弓方法。礙于中提琴體形較大的緣故,中提琴弓法的運用比較特別。首先中提琴的琴弦比小提琴弦長并且粗,加之中提琴的琴弦難以拉動,所以在完成一個振動周期時所花費的時間比較長。正因如此,中提琴的演奏往往比較緩慢,適合一些抒情旋律,也因如此,中提琴在運弓演奏過程中,過度地快速分弓是不可取的。這樣不僅會造成中提琴的“虛音”現(xiàn)象,還容易過度消耗演奏者的體力,使得演奏者無法完成全程的演奏。
相比于中提琴而言,小提琴的弓法方式多種且復(fù)雜多樣,包括分弓、連弓、頓弓、跳弓以及拋弓,多樣的弓法使小提琴的演奏看上去動作更加的具有技術(shù)性,增添了音樂旋律的趣味性。正因如此,小提琴的演奏領(lǐng)域比中提琴要更加寬泛,而且適合演奏的曲目類型眾多,這也奠定了小提琴在樂團演奏中不可撼動的主體地位,它可以稱為交響樂隊的“心臟”。小提琴分為第一小提琴和第二小提琴兩個聲部。第一小提琴負責(zé)演奏樂曲的主旋律,第二小提琴有時是第一小提琴的輔助旋律,有時和第一小提琴演奏的是同一旋律,之所以這樣是為了突出小提琴演奏的音色,使其表達的情感更加到位。也因如此,第一小提琴和第二小提琴的位置相距較近,而且因為其排列位置同其它弦樂器正好靠近,才能更好地發(fā)揮最佳的音響效果。
2.2中提琴和小提琴左手技巧的差異
在中提琴和小提琴的演奏中,只有左手技巧精確到位,才能配合右手運弓技巧,進而保證兩種樂器演奏音樂的流暢性。中提琴演奏的左手技巧明顯不同于小提琴的演奏技巧,主要是左手五個手指與手臂進行完美的功能性組合。但是拉中提琴的人很多左手的手指比較細,所以按弦需要指根關(guān)節(jié)發(fā)力,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左手與琴弦完美結(jié)合,這樣才能保證拉出漂亮的音色。
演奏小提琴的左手技巧技術(shù)的嫻熟程度也十分重要,但是和中提琴演奏方法不同的是,小提琴演奏者與中提琴相比極少的左手動作就更利于表現(xiàn)演奏技巧。因為小提琴演奏和中提琴一樣,靠的是自然的力量,指尖就成為無論小提琴和中提琴左手技巧表現(xiàn)中的承擔(dān)者。所以說,小提琴演奏者在演奏過程只需要左手手型的微微調(diào)整,就可以保證演奏的準(zhǔn)確性。
其次,因為中提琴和小提琴的體形差異,也就造成兩者之間琴弦距離及其弧度的不同。通常而言,中提琴的演奏要更加困難,尤其是在換弦的時候,需要演奏者平穩(wěn)并且保持拉奏力度的均衡。此外,由于中提琴的琴弦較粗,所以在觸弦時要更多用手指肚去按弦,并利用手腕對小臂的動作進行的調(diào)節(jié),才能保障中提琴演奏的和諧感,進而保證演奏者對手的動作幅度要比小提琴做得更加夸張,才能保證演奏者的左手準(zhǔn)確性。再者,為演奏者在揉弦的過程中動作幅度應(yīng)該比小提琴要大做好準(zhǔn)備。
最后,同樣的一首曲目,運用中提琴和小提琴演奏所表達的音樂內(nèi)容和表達的音樂情境有很大的差異,且中提琴的音色淳厚柔和,小提琴的音色高亢歡快,所以在情感的詮釋上會讓觀眾有不同的感受。當(dāng)然,也因為中提琴和小提琴演奏方法的區(qū)別,造成了今天多種多樣的音樂旋律。
3.中提琴和小提琴的演奏曲目
在中提琴的演奏中,以下三首曲子絕對名列前茅。首先是柏遼茲的《哈羅德在意大利》。該首中提琴獨奏曲是一部四樂章“標(biāo)題音樂”,在這首曲子中,不需要過分的炫技,但是在四個樂章場景的變化中,能感受到《哈羅德在意大利》的不同感悟。也因其情感的轉(zhuǎn)化,使得該中提琴曲目一躍成為中提琴單獨演奏的代表作。除此之外,近代英國作曲家《沃爾頓的中提琴協(xié)奏曲》,于1929年創(chuàng)作,該首中提琴獨奏曲在三個樂章的情感表達中風(fēng)格不一,其中第一樂章標(biāo)的情感比較哀婉,在演奏的過程中觀眾能感受到演奏者內(nèi)心的悲戚和哀傷。但在剩余的兩個樂章中,其哀婉情緒得到了升華,可以感受到主人公逐漸恢復(fù)平靜,在絕望中找尋到一絲希望。最后是肖斯塔科維奇的晚期作品《中提琴奏鳴曲》。這是一部很消沉很內(nèi)在,但很有情境的作品,該首中提琴奏鳴曲,因為其獨特的內(nèi)涵深深地打動著它的演奏者,也因其內(nèi)斂的情感表現(xiàn),被稱為中提琴獨奏的經(jīng)典名作,也是最能展現(xiàn)中提琴演奏特色的代表曲目。
相比于中提琴的演奏,小提琴演奏曲目繁多。從巴洛克時期的亨德爾、巴赫為小提琴寫的6首小提琴奏鳴曲和無伴奏組曲到浪漫主義時期舒伯特的《圣母頌》、薩拉薩蒂的《流浪者之歌》、維尼亞夫斯基的《D大調(diào)波蘭舞曲》,貝多芬、柴科夫斯基等諸多作曲家為小提琴寫的大量小提琴協(xié)奏曲等等,在這眾多的小提琴樂曲中,它們所表達的情感也非常不同,比如舒伯特的《圣母頌》是一首溫馨安靜的演奏曲,適宜在教堂和室內(nèi)音樂會中演奏,而薩拉薩蒂的《流浪者之歌》則充滿了吉卜賽人底層生活的色彩和載歌載舞的場景,因此該小提琴演奏曲一直被列為不朽的世界名曲。
結(jié)語
綜上所述,通過對中提琴和小提琴演奏方法的比較可以得知,雖然中提琴和小提琴都是弓弦樂器,在演奏的過程中都具備柔美、動聽的特征,但是在真正的演奏方法上卻存在很大的差異。因為中提琴琴弦粗而軟。因此在演奏中提琴的時候,演奏者拉琴的自然重量比小提琴演奏者拉琴的自然重量講究得多,而且奏法技巧的快速轉(zhuǎn)換較少,礙于中提琴自身條件的限制,中提琴比較適合一些緩慢的音樂旋律。而小提琴的演奏手法卻恰恰相反,適宜演奏多種風(fēng)格。正因中提琴和小提琴的懸殊差異,使得西方樂器在演奏過程中情感表達更加的豐沛,外在表現(xiàn)力也更加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