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霞
摘要:朗讀是低年級學生學習語文的一個有效的方法,能培養(yǎng)學生說話溝通的能力,能增進學生記憶,更能為他們的想象力插上翅膀。本文就如何做好低年級朗讀教學指導進行了具體分析。
關鍵詞:朗讀 ? 情境 ?詞句 ?訓練 ?經(jīng)典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5.045
面對小學生語言素質(zhì)的培養(yǎng),最簡單易行的莫過于朗讀。古人云:“松聲、澗聲、琴聲、鶴聲……皆聲之至濤者,而讀書聲為最”,朗讀是我國傳統(tǒng)的一種教學方法。古人把朗讀視為語文學習的至妙之法,在教學中讓學生“目視其文,口發(fā)其聲,心同其情,耳醉其音”。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情感熏陶。”朗讀之于語文,不遜于水之于土壤的重要性,有水滋潤,則能孕育生物,煥發(fā)生機,讓土壤中的養(yǎng)分充分發(fā)揮其作用,否則土壤再肥沃,也是干巴巴的。那么,在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中該如何指導學生練好朗讀?
一、創(chuàng)設朗讀情境,激發(fā)朗讀興趣
一個良好的教學情境能夠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產(chǎn)生無限的求知欲、強烈的共鳴。低年級學生生性活潑,情感豐富,教師要結合學生的這一特點,把握時機,因地制宜,圍繞課文內(nèi)容,在課堂教學中巧妙地創(chuàng)設富有感染力的朗讀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引導學生入情入境,走入文本,感悟文本,這樣才能使他們?nèi)硇牡赝度氲嚼首x中,用心用情讀好文章,有效提高他們的朗讀水平。
《夏夜多美》是新課標人教版一年級語文下冊的一個美麗的童話故事,本課文美,情更美,文中的對話較多,語言樸實。在教學時,我創(chuàng)設了這樣的情境:假如你就是小螞蟻,你掉下池塘回不去了,此時此刻的心情怎樣?蜻蜓、螢火蟲送你回家,這時你的心情又會怎樣?通過情境的創(chuàng)設將文本與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設身處地地感受人物當時所處的情境、心情,從而把握睡蓮、小螞蟻不同的語氣、語調(diào)。走入情境,學生不約而同地為小螞蟻的不幸遭遇捏了一把汗,同時也對向小螞蟻伸出友善之手的睡蓮表達出了自己受到的感動,這時,我趁勢發(fā)問:“該用什么語氣、什么樣的聲音來讀呢?”學生的朗讀興趣一觸即發(fā),讀起來分外投入,繪聲繪色。
二、感悟重點詞句,實現(xiàn)有效朗讀
語文教學中,我時常使用融合重點詞句、對比感悟的教學方法,使得語文教學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抓重點詞句,以悟促讀,以情促讀,讀悟結合的學習方式,對實現(xiàn)朗讀教學的有效性大有益處。
在《風娃娃》的第二自然段的教學中,我先讓學生自讀,思考:風娃娃為什么要幫大風車?是怎么幫的?學生通過讀課文,很快明白:是風小,所以風車抽上來的水斷斷續(xù)續(xù),而風娃娃看到了,連忙深深地吹了一口氣,使勁向風車吹去,使秧苗有了水喝。在反饋的過程中,我及時抓住重點詞,如“慢慢,斷斷續(xù)續(xù)”,進而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想象秧苗缺水的情景,同時指導學生看插圖做動作,理解重點詞——“深深”“使勁”,讓學生讀懂了課文,感悟到了幫助別人是一件快樂的事,也使風娃娃熱心的形象更為凸顯。學生的感悟加深了,讀時感情自然流露出來。總而言之,只有通過融合重點詞句、悟情悟景,有了深刻的體會和真切的感受,才能實現(xiàn)有效朗讀。
三、多元朗讀訓練,提高朗讀能力
低年級的語文課文內(nèi)容較為淺顯,大多具有豐富的童話色彩,易于學生理解與感悟,在教學中巧妙使用朗讀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可讓語文課堂奏響精神律動的音符——瑯瑯的讀書聲。朗讀教學的形式多種多樣,教師采用多樣化的朗讀教學方式,不僅激發(fā)了學生學文的興趣,喚醒了學生原有的生活感知,更能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春雨的色彩》是一篇語言優(yōu)美,充滿詩意的課文。在本課第二課時的教學中,我以“多元化朗讀訓練與指導”為主線,采用多種形式,多層次的讀,如自由讀、指名讀、范讀、學生仿讀、齊讀、展示讀、引讀、評讀,讓每位學生都參與其中,走進文本,讀出感受,讀得到位,讀得有方法。學生在朗讀中感悟到了春雨的輕柔、美麗,感受到了春雨給大地帶來的變化,體會到了大自然的神奇與美妙。接著我根據(jù)學生的朗讀情況進行相機指導,使學生及時有效地了解到了自己讀得怎樣,得到了提高。在配樂朗讀中,學生的情緒高漲,越讀越精彩,越讀越興奮!在此之后,我進行了學法遷移,由扶到放,指導小組合作讀,如此扎實、有效的朗讀訓練,學生的朗讀能力自然水漲船高了。
四、保證朗讀時間,提高朗讀質(zhì)量
我們常常發(fā)現(xiàn)語文課堂中圍繞著課文挖掘,朗讀時間被擠占是十有八九的事情。一節(jié)課四十分鐘,朗讀練習常常如和尚念經(jīng)匆匆過場,很少落到實處。這樣的朗讀,學生只能淺嘗輒止,對整節(jié)課的學習活動會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亦會養(yǎng)成學生不良的朗讀習慣。有時候,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在品味語言文字時往往說得頭頭是道,而在進行表達性朗讀時卻不盡人意。其原因就是學生書讀得不夠充分,不夠深入。假如我們在學生已有的感悟基礎上,把對課文的挖掘留給學生去朗讀感悟,給他們充足的時間,通過練讀、誦讀,讀出感覺,讀出情趣,朗讀質(zhì)量提高了,連文本內(nèi)涵都從讀中感悟得出,還何需教師的講解、挖掘呢?
《筍芽兒》一文的教學中,在學生感悟文本的基礎上,我把課堂交給他們:“你們認為該怎樣才能讀好課文呢?用自己的方法試試看!”有了感悟基礎,學生迫不及待地朗讀起來,有同桌互讀的,有小組齊讀的,還有自讀的……我發(fā)現(xiàn)許多學生一邊讀一邊思考:怎樣讀得更好。如有幾個學生在討論“沙沙沙”該怎樣讀好?有的說:“應該讀得輕一點。有時候,春雨悄悄地下,所以要讀得輕輕的?!薄皩?!春雨下得小,不像夏天的暴雨,不能重讀?!苯又乙龑麄冇米约旱姆绞椒蹲x給老師聽,學生有了充足的時間練讀、誦讀,就讀得更加有激情,朗讀也就不再停留在文本上,而是走進了學生的心靈中了,這樣讀出的感情才自然真切。
五、借助經(jīng)典誦讀,豐富朗讀內(nèi)容
朗讀的內(nèi)容不能局限于所學的課文內(nèi)容,而應多樣化,從課內(nèi)走向課外,多讀讀適合小學生的各種經(jīng)典,如詩歌、散文、辭賦、樂府民歌、小說駢文、律詩文詞、戲劇歌謠等。
在第一學段中,朗讀的經(jīng)典材料以兒歌、兒童詩、國學啟蒙為主,因為這些材料篇幅短小,有節(jié)奏,韻律感強,朗朗上口,十分適合低年級學生誦讀。
在我校開展的“中華誦”活動中,我將“弟子規(guī)”作為經(jīng)典誦讀材料,于是每天的課前三分鐘,我都能欣喜地聽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的稚嫩童聲。大量的誦讀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讓他們吸收了古代語言的營養(yǎng),讓朗讀內(nèi)容變得更加豐富多樣,可謂“一舉多得”。
總之,朗讀是低年級學生學習語文的一個有效方法,更是語文課堂上最具特色的教學策略?!跋蛘n堂要朗讀,向朗讀要質(zhì)量”,讓瑯瑯的讀書聲,成為語文課堂的華彩樂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