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秋惠
【摘要】新加坡高校價值觀教育目的明確,即培養(yǎng)學生“新加坡人”意識。本文在分析新加坡實行價值觀教育的主要內容與途徑方法的基礎上,指出了其價值觀教育的主要特點:國家意識主導性;傳統(tǒng)價值觀創(chuàng)新性;多樣下的統(tǒng)一與統(tǒng)一下的多樣相結合。對比當前我國高校價值觀教育面臨的諸多困境,應借鑒新加坡高校價值觀教育的經(jīng)驗,爭取以主流價值觀為主、多樣價值追求相配合,同時擴充價值觀教育內容、改革教學方法,從多個渠道對學生進行價值觀引導。
【關鍵詞】新加坡;高校;價值觀教育
一、高校價值觀教育目的
1.培養(yǎng)學生“新加坡人”意識。新加坡真正的土著居民很少,大部分是其他國家和地區(qū)的移民及其后裔,是個傳統(tǒng)的移民國家。政府認為要增強各種族之間的交流融合,增強國家的凝聚力,首先應該培植公民的國家意識,使人民產(chǎn)生歸屬感和認同感,不但是形式上而且更要從心理上由“我是一個華人(或者馬來人、印度人等)”轉變?yōu)椤拔沂且粋€新加坡人”,以“我是一個新加坡人”而自豪。因此,為達成這一目的,培養(yǎng)學生樹立“新加坡人”的意識貫穿于學校教育的全過程。
二、高校價值觀教育內容
高校的價值觀教育主要以思想政治課或者是德育課的形式進行,如新加坡國立大學,專門的德育課由國立大學文學暨社會科學院的哲學系開設,有《道德哲學》、《道德哲學問題》等。其中就包括道德動機、意志與行動的關系、職責、公正、道德界線、合理性等涉及價值判斷的問題。盡管高校開設的德育課程各不相同,但是所包含的內容大致可分為:
1.儒家倫理教育。有些高校開設儒家倫理課程,作為必修課或選修課,其目的是培養(yǎng)具有高尚品格的新加坡公民。具體體現(xiàn)為:1.培養(yǎng)學生的儒家倫理價值觀念,使之成為有理想有道德的人;2.使學生認識東方固有的道德觀念和文化,認識自己的根源;3.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正確的人生觀,使學生將來過有意義的生活。在課程設計上,儒家倫理課程編寫組兼顧課程內容和教學形式,“整個教學結構是以東方價值觀念為內容,而以西方教育原理和方法為形式。”東方的內容和西方的形式相結合,顯示出新加坡建設自身文化的一個特點。
2.共同價值觀教育。1991年新加坡提出了“共同價值觀”,即國家至上,社會為先;家庭為根,社會為本;關懷扶持,尊重人人;求同存異,協(xié)商共識;種族和諧,宗教寬容。這五條共同價值觀是在博采新加坡各種族價值觀念共同精華的基礎上提出來的,既異中求同,又多元統(tǒng)一。
3.品格教育。遍對學生進行品格教育,即培養(yǎng)學生核心的價值觀,如愛國、誠實、勇敢、善良等。
4.國民教育。1998年,新加坡總理宣布教育政策的三大措施之—國民教育,將國家意識教育計劃付諸實施。前總理吳作棟指出:“國民教育,應該培養(yǎng)出共同的國家意識,使學生了解我們的過去對今日和將來的影響。國民教育必須雙管齊下,兼顧到認知和情感。
三、價值觀教育實施途徑
新加坡實行價值觀教育主要有是三種途徑,下面以新加坡國立大學為例,介紹國立大學開展價值觀教育的途徑。
1.專門課程教學。專門課程教學是新加坡高校價值觀教育程實施的主要途徑。在專門的學科課程方面,主要由國立大學文學暨社會科學院的哲學系開設。
2.專業(yè)課的滲透。除了開設專門的學科課程進行價值觀教育,在其他課程講述的過程中也會穿插進行,主要通過專業(yè)課的滲透這種間接德育途徑來實現(xiàn)。國立大學除了哲學系開設相關的課程之外,還調動全校的教學資源,鼓勵各院系結合各專業(yè)特點進行與大學生專業(yè)相關的職業(yè)道德教育與價值觀教育,開設了許多寓于其他學科中的德育課程,充分體現(xiàn)了全學科育人的特點。
3.德育活動。新加坡國立大學在開設豐富的德育學科課程的同時,也非常注重德育活動課程的研究和開發(fā),開展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德育活動,以培養(yǎng)大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與融洽的人際關系,同時也是以活動的方式來檢驗學校價值觀培育有效性的措施之一。
四、新加坡高校價值觀教育的特征
縱觀新加坡高校價值觀教育的目的、內容與方法,在整個價值觀教育過程中,雖然人種、信仰等的多樣性,但是價值觀教育始終在新加坡政府的監(jiān)督之下,依托《共同價值觀白皮書》,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而與時俱進。
1.國家意識主導性?!皣乙庾R是行為主體的個人與國家之間發(fā)生情感上的結合,在心理上認為我是國家的一部分。在自我內部,國家也被內攝而成為自我的一部分?!本褪侨藗儗ψ约旱膰业臍w屬感和認同感,即一個人不僅在形式上,而且在心理上認為國家是自己的國家,是自己生活所依持的國家,同時明確地意識到自己是該國的一分子。
2.傳統(tǒng)價值觀創(chuàng)新性。新加坡是近年來世界上最大力推行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國家之一,把傳統(tǒng)道德和價值觀作為抵御西方消極影響的支柱。
【參考文獻】
[1]劉滄山,《中外高校思想教育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2]鄭漢華.新加坡共同價值觀及其啟示[J].高等農業(yè)教育,2006(1)
[3][9]李大光,劉力南,曹青陽.今日新加坡教育[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19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