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亞萍
摘 要:識字寫字是一二年級的教學重點,而且識字量較大,在識字教學過程中,采用因地制宜、靈活多變的選擇恰當?shù)淖R字方法,才能使學生掌握多樣的識字方法,促進學生識記效果的提高。
關(guān)鍵詞:家長資源;區(qū)域活動;有效運用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0-108-01
識字教學的“創(chuàng)新”就是利用豐富多彩的教學方法,借助先進的教學媒體創(chuàng)造一種輕松愉悅的識字氛圍,把枯燥無味,抽象、難以理解認識的漢字變成孩子們的一種學習樂趣,激發(fā)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教給學生識字的方法,引導學生自覺的去學習并掌握漢字的規(guī)律,減輕學生識字的負擔,提高學生識字效果。
1、重視初讀、多次復現(xiàn),嚴把讀音關(guān)。
生字的教學的第一步——讀準字音。字音的掌握是重點也是難點。字音的教學要體現(xiàn)層次性,要由易到難,由淺入深。低年級閱讀教學的起始環(huán)節(jié)——初讀環(huán)節(jié),往往只給學生很短的時間識記生字,在公開課上,表現(xiàn)更加突出。實踐證明,學生在那么短的時間內(nèi),根本不可能有效識記生字。生字讀音障礙沒有掃除,又怎能正確理解內(nèi)容呢?而且對于生字,學生往往先入為主,有些容易出現(xiàn)問題的生字,如果一開始得不到及時訂正,一旦給學生留下錯誤的印象,以后糾正起來就很困難。所以我們要注重扎扎實實地把好識字的第一關(guān)——讀音關(guān)。在閱讀教學中,我們常常安排這樣幾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1)自由讀課文,遇生字借助拼音多讀幾遍,讀準字音。(對于較難的課文,可先由老師范讀,再讓學生自讀)
(2)把生字連詞用卡片、投影等手段出示,檢查訂正。這一環(huán)節(jié)又可分兩步:帶拼音讀,去拼音讀。檢查讀的形式也要多種多樣:如自讀、“開火車”讀、指名讀、領(lǐng)讀、同桌互讀、齊讀等等。
(3)指名讀課文或四人小組合作讀課文,在語言環(huán)境中檢查字音,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這樣一環(huán)緊扣一環(huán),對容易出現(xiàn)問題的讀音如平翹舌、前后鼻韻、輕聲音節(jié)、多音字及其它易讀錯的音節(jié),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糾正,努力做到:面向全體,踏踏實實地識記字音。
(4)學生認識了生字后,鞏固認字最好的辦法是多次復現(xiàn)。認字和認人一個道理: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四回成了好朋友。因此,要讓學生在語言環(huán)境中和生字多次見面。教師可以找出課文中的生詞讓學生認讀,也可以出示課文中生字比較集中的句子,或句群讓學生熟讀,還可以創(chuàng)編幾個句子,把當堂課學的生字融入其中,讓學生讀讀。這樣,在豐富的語言環(huán)境中,學生與生字多次見面,必然會成為“好朋友”的。除了當堂課鞏固,還要鼓勵學生課后及時鞏固。
2、結(jié)合語境、直觀演示,有效地理解字義。
字義教學是識字教學的核心,是培養(yǎng)學生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的起點,對字形教學的影響很大,可以使學生減少機械識記,增強意義識記。理解字義的途徑,主要是結(jié)合生詞及句子,在課文的學習中進行。
(1)聯(lián)系上下文是理解字義常用有效的方法。如我在教《植物媽媽有辦法》一文時,這樣引導學生理解“更”字。首先我問學生:“剛才我們學習了植物傳播種子的三種不同的方法。蒲公英要靠風來傳播,蒼耳要靠動物來傳播,而豌豆呢,只要太陽一曬就能傳播。同學們比比看,誰的辦法最好,最容易?” (豌豆的傳播方法最好。) 我接著問生:“書上是用哪個字來說明豌豆的辦法比其它兩種好的呢?”(更。)“更”就是越發(fā),愈加突出的意思。這種識字方法能使學生明白易懂。
(2)直觀演示法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識字效率。例如運用插圖或動作進行直觀教學。課文中的插圖不只是為了美化課文,它也是課文的有機組成部分。我們在教學中會發(fā)現(xiàn)如果合理使用圖畫,做到圖文對照,這能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詞語的意思。如我在教學《識字1》中的(金秋時節(jié)、景色宜人、層林盡染、疊翠流金、天高云淡)時,我要求學生將一個詞語寫在插圖中相關(guān)圖像的旁邊,通過“對號入座”來檢查學生是否了解詞義。這樣,在孩子的眼中,漢字配上了豐富多彩的畫面,成了一個個生動活潑的個體,便于孩子理解和記憶。
利用動作幫助理解字義,就更加生動形象了。如教學“閃”字時,請一名學生動作演示,他從教室門外快速地側(cè)轉(zhuǎn)身走進教室,然后說:“我剛才做的動作就是閃?!倍以诮虒W“跨”字時,邁開大步往前走一走,學生馬上就懂了。
這樣作直觀表演,巧妙地把字形、字義聯(lián)系在一起,能充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既省時又高效。
3、創(chuàng)新方法、巧記字形。
(1)在比較中識字。研究中,面對形近字、同音字、音近字、多音字,教學時,我注意創(chuàng)設(shè)換偏旁、辨字形、析字意、糾錯別字、入語境等對比情境,學生通過區(qū)別比較體驗,找出一些字的異同之處來進行識字,加深印象,提高識字的準確率。如:“人、無、午”和“入、天、?!弊值谋容^。這樣比較法識字,可以加深學生對形近字的區(qū)別,以防寫錯別字。
(2)在生活中識字。社會生活處處都是識字的課堂,墻壁上的標語、宣傳語、廣告語、商店招牌等均是學生識字的好教材。為了拓展學生識字的時間和空間,我們鼓勵學生養(yǎng)成“見字就認不會就問”的好習慣,讓學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學會識字。這既能使學生對所學字詞加深記憶,又能產(chǎn)生想學生字的強烈愿望;既增加了學生的識字量,又提高了識字能力;同時,也為學生的寫話奠定了基礎(chǔ),使學生懂得:識字是生活的需要,生活中處處能識字,真可謂“一舉多得”。
(3)游戲識字。小孩子樂于參加游戲活動,假如教師能將知識融于游戲之中,讓學生在情趣盎然的游戲中練習所學知識,蹦蹦跳跳地學習漢字,學生是非常愿意接受的,而且也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教師在復習生字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安排在一節(jié)課的最后十五分鐘,讓學生到操場上站成一圈,每位學生發(fā)一張生字卡片,請一位學生當老師來念字,念到生字卡片上的字的學生就要蹲下,否則罰該生表演節(jié)目。這樣,雖然是學生一節(jié)課注意力最不集中的時間,卻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4)競賽識字。小學生爭強好勝,樂于競賽。在識字教學中,教師舉行競賽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識字也將進入最佳狀態(tài)。競賽,可以是組與組之間的競賽,也可以是男女生之間的競賽,還可以是個人之間的競賽。
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小學生好奇心強,生性好動,有意注意持續(xù)的時間相對短。因此,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應(yīng)該根據(jù)教材和兒童的特點,把興趣放在首位,靈活運用多種識字方法,切忌生搬硬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