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銀珍
(中共安徽利辛縣委黨校,安徽 毫州 236700)
?
中國夢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研究綜述*
周銀珍
(中共安徽利辛縣委黨校,安徽 毫州 236700)
摘要:提升中國夢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是中國夢的本質要求。圍繞提升中國夢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這一主題,學術界對中國夢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研究,取得了豐碩的理論成果。緊密跟蹤當前中國夢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研究的動態(tài)和進展,梳理和歸納中國夢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的本質內涵及特征、權力基礎、策略等方面的重大問題,把握中國夢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研究的成果及不足,有助于推動學術界對中國夢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繼續(xù)進行深入研究,為中國夢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的提升奠定理論基礎。
關鍵詞:中國夢;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
2013年3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的閉幕會上發(fā)表重要講話,指出中國夢就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夢,實現(xiàn)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1],科學回答了實現(xiàn)什么樣的理想、怎樣實現(xiàn)理想的問題,不僅引起世界各國的廣泛關注,而且成為中國極為流行的重要話題。
一、中國夢的話語內涵及特征
正確理解中國夢話語的內涵及本質特征是科學地論述中國夢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的邏輯前提。
(一)中國夢的話語內涵
中國夢話語既蘊含了中華民族傳統(tǒng)精髓,又展現(xiàn)了中國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精神;既凸顯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新發(fā)展,又體現(xiàn)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科學價值,其內在的價值理念易為世人所接受,符合當代國際話語體系的要求[2]。王明春學者認為中國夢的話語內涵在于:以人民幸福為旨歸,以共創(chuàng)與共享為價值原則,以國家夢、民族夢、個人夢為價值維度,以和平發(fā)展、合作共贏為價值特性,以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tài)為價值基石[3]。周忠元等學者認為中國夢話語體系是人民真實、幸福的話語體系,凝結著人民的智慧和訴求,構成了實現(xiàn)中國夢最堅實的基礎和最大公約數(shù)[4]。也有學者如李志亮等認為中國夢的話語通俗易懂,給人民一種親切感與真實感,容易為人民接受,為中國共產黨的理論創(chuàng)新開辟了新的話語體系;同時,中國夢話語從國內走向國際,成為國內外接受的話語體系[5]。中國夢的話語可以從三個層次看:中國夢是一種民族目的王國的建構;中國夢是中華民族目的王國的現(xiàn)代重建;中國夢是中華民族目的王國的中國式現(xiàn)代重構[6]。我們要用中國夢來描繪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理想,解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制度、目標和前景,它表達了全中國人民共同的理想和追求,是一個面向現(xiàn)代化、面向人民群眾和面向世界的具有中國特色的話語體系[7]。
(二)中國夢的話語特點
中國夢構造了中國特色的話語體系,具有精英話語與大眾話語的統(tǒng)一、政治話語與學術話語的統(tǒng)一、現(xiàn)代話語與傳統(tǒng)話語的統(tǒng)一、民族話語與世界話語的統(tǒng)一等方面的特點,有利于與世界各國人民的交流與溝通,樹立起中國在國內國際的美好形象[8]。劉艷輝將中國夢話語的邏輯特點歸納為四點:科學的理論邏輯;中國人自強不息的歷史邏輯;改革開放的實踐邏輯;從內容到形式的大眾邏輯[9]。錢毓芳等分析了中國夢話語的三大特征在于:發(fā)散性、解構性、重塑性[10]60。王明春認為中國夢的提出是中國意識形態(tài)話語的再造和創(chuàng)新,具有歷史與現(xiàn)實的統(tǒng)一、黨性和人民性的統(tǒng)一、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統(tǒng)一的特性,擁有強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3]。郝保權認為中國夢體現(xiàn)了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話語的理性與感性、集團性與個體性、政治性與生活性的統(tǒng)一等特點[11]。周忠元等認為中國夢話語既具有抽象化、理論化,甚至帶有政治化的特征,又具有具象化、通俗化、故事化、生活化和大眾化的特征[4]。潘西華分析了中國夢的話語特點,并強調其具有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的優(yōu)勢,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中國夢具有歷史傳承性和人民性,關乎中國和世界的共同命運。在國內,釋放出強大的號召力;在國際,贏得了人民的認同,引發(fā)強烈反響和世界共鳴。二是中國夢具有民族性和現(xiàn)實針對性,運用中國特色話語,向世界傳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制度、目標和前景,生動形象,富有感召力,維護了馬克思主義話語權,并積聚社會正能量,激勵中國人民團結奮進。三是中國夢具有歷史縱深性和包容性,承載了幾代中國人的夙愿,激勵中華兒女同心同德,不懈奮斗,放眼世界,造福世界,主動爭取輿論話語權。四是中國夢彰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自覺和自信,不僅展現(xiàn)了中國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取得的新發(fā)展,而且為中國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國際話語權的爭奪奠定了理論基礎[12]。
二、中國夢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的權力基礎
話語即權力,是人們通過話語賦予自己權力。話語是意識形態(tài)的工具和載體,“中國夢”堅持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科學理論,擁有中國特色的話語體系以及科學的傳播方式,為中國夢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奠定了權力基礎。
(一)中國夢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
1.堅持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先進品性
中國夢不僅是共產主義遠大理想過程中的一個階段性理想,也是中國人民的共同夙愿,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在中國夢中占主導地位,并為其提供理論支撐和精神支柱[13]。中國夢一刻也沒有脫離馬克思主義,始終堅持以歷史發(fā)展客觀規(guī)律、群眾史觀、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等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為基礎,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國情相結合的最新理論成果,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結晶、新話語[14]。劉建明認為中國夢堅持真理與價值的統(tǒng)一,符合馬克思主義理想觀并塑造其時代取向,是馬克思主義理想觀在當代中國的現(xiàn)實體現(xiàn)[15]。朱玲認為中國夢既包括馬克思主義的理想價值追求,也包括當代中國人民的理想訴求,其實就是馬克思主義信仰的植入、融合、再生和發(fā)展[16]。張朋智強調中國夢堅持馬克思主義,并為我國主流意識形態(tài)建設提供了“四個統(tǒng)一”的有益啟示,即現(xiàn)實性和超越性的統(tǒng)一、整體性與個體性的統(tǒng)一、先進性與包容性的統(tǒng)一、獨特性與普遍性的統(tǒng)一,這為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我國主流意識形態(tài)建設開拓了新的思路[17]。中國夢保持了中國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內在的先進性本質,不僅體現(xiàn)了中國人追求進步的光榮傳統(tǒng)和理想目標,而且體現(xiàn)了維護世界和平的共同夙愿;不僅為中國發(fā)展指明了方向,而且為中國外交設定新的基調,對國際社會產生了強大的吸引力,提升了中國的國際話語權[18]。
2.實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創(chuàng)新
中國夢的提出推進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中國夢明確了中國道路、中國力量、中國精神的新導向,拓展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新空間,打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視野[19]。中國夢是當代中國的社會意識形態(tài),是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中國化,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注入了新內涵、新意蘊,鞏固了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指導地位[20],是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昂發(fā)展的主旋律和精神旗幟,指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方向,豐富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科學內涵,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新境界,增強了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感召力、說服力、親和力[21]。從本質上講,中國夢是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在我國的新發(fā)展、新表達,是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話語中國化創(chuàng)新的重大成果,其話語體系的背后,折射的是中國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的理念[11]。中國夢是用中國特色話語體系描繪中國未來發(fā)展的藍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著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較量與爭奪,彰顯出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中國化達到了新的歷史高度和話語優(yōu)勢,是維護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的一次成功嘗試[12]。
(二)中國夢創(chuàng)新話語體系
1.中國夢是中國意識形態(tài)話語載體
當下,“中國夢”成為國際國內熱議的話題和時尚話語,不僅為中國共產黨的理論創(chuàng)新開辟了新視角,而且創(chuàng)造了新的理論素材,提供了新的意義承載[22]。何紅連強調無論中國夢的表達如何生活化、通俗化、大眾化,也無論其理論內容如何體現(xiàn)層次性、包容性,都無法抹去中國夢的一個本質性特征,即意識形態(tài)性。不管是從中國傳統(tǒng)文化,還是從中國近現(xiàn)代史角度闡述中國夢的內涵及時代價值,我們始終無法否定一個基本事實:中國夢的提出本身就是一種意識形態(tài)話語的表達[23]。對此,楊建新經過進一步分析,認為“中國夢”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文化符號和話語體系,將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運用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增強了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其本身就是一種意識形態(tài)話語體系的表達,主要體現(xiàn)為:一是中國夢的意識形態(tài)實踐基礎,凸顯求真務實、與時俱進的活的靈魂;二是中國夢意識形態(tài)的話語轉換,實現(xiàn)從政治意識形態(tài)創(chuàng)造性地轉到文化意識形態(tài),運用通俗親和的話語方式,講清楚中國夢的內涵,實現(xiàn)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的對接和接軌,贏得國際國內高度認同;三是中國夢意識形態(tài)的民本思想,把人放在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價值論的核心地位,是其具備吸引力和凝聚力的關鍵;四是中國夢意識形態(tài)的價值取向,努力弘揚社會主義、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主旋律,推動中國不斷發(fā)展,維護國家和諧穩(wěn)定、長治久安,成為當代中國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24]。
2.中國夢創(chuàng)新中國特色話語體系
中國夢是基于當代中國實踐和破解“中國實際問題”,自覺建構起來的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嶄新話語體系,既不同于西方的意識形態(tài)話語,也與中國古代的話語風格相異,為馬克思主義話語的創(chuàng)新提供了發(fā)展空間,為中國掌握國際話語權做出了新貢獻[25]。作為中國全新話語模式的“中國夢”話語系統(tǒng),蘊涵并宣傳當代中國和平發(fā)展的根本理念、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和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的核心價值追求,引起國際國內社會的廣泛認同[26]。傅佑全指出中國夢最大程度上滿足了各階層追夢的訴求,為中國共產黨開辟了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創(chuàng)新的話語空間,豐富了中國共產黨的理論話語庫,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新的生長點,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的標志性成果[27]。王明春指出中國夢是中國意識形態(tài)話語創(chuàng)新,是應對西方意識形態(tài)話語霸權的積極作為,必然對中國形塑和確立中國國際話語權產生積極影響。具體而言,一是話語導向,不僅是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理想信念,也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復興夢的強大精神力量,充分發(fā)揮思想引領、文化支撐、精神激勵、輿論推動的作用。二是話語的凝聚功能,中國夢話語人民愛聽、愛看,深入人心,是當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的精神旗幟。三是示范功能,中國夢凸顯了中國特色話語體系科學化、國際化和大眾化的趨勢,對話語的表達和融通起到了示范作用。四是對話功能,一方面,中國夢話語體系建設,實現(xiàn)了與世界各國人民的積極對話,打破了西方話語霸權,提升了中國意識形態(tài)話語體系的國際權威;另一方面,中國夢話語體系充分地順應了時代潮流,融入到世界夢的話語體系之中,增強了中國話語的世界感染力、輻射力和引領力[3]。中國夢作為中國獨特的話語體系,實現(xiàn)了宏大敘事話語與平民敘事語境的統(tǒng)一,既展現(xiàn)出宏大敘事層面的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的戰(zhàn)略意義,又在平民敘事的語境中傳達出人民幸福的現(xiàn)實追求,隱含著權威性、全民性和普世性的責任擔當和價值追求,符合中國新的話語體系建設的本質要求,形成了很強的影響力、滲透力、凝聚力,是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確立話語權的最好注腳[4]。
(三)堅持以人為本的價值取向
中國夢是中華民族總體追求與每個人的個體追求緊密相連的憧憬和企盼[28],既堅持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也追求每個人的福祉,對個體與整體利益的雙重關注是中國夢能夠直抵民心深處、產生巨大感召力的關鍵[29]。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道出了中華兒女的心聲,符合民意,深得民心,凝心聚力,令人振奮,激發(fā)了全社會的創(chuàng)造力,匯聚了巨大的社會正能量,形成了強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30]。中國夢是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表述、新話語,折射出新的價值理念,不僅堅持科學發(fā)展觀,而且堅持以民為本的人文主義關懷,開辟了新的理論空間,適應時代進步和社會發(fā)展的新要求[31]。中國夢是實現(xiàn)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的階段性目標,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價值原則為基礎,始終堅持以人為本,以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促進人民的自由全面發(fā)展為落腳點,最終的價值指向人民幸福。也正因為如此,才能展示其強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3]。
(四)擁有通俗的話語表達方式
中國夢的提出不僅是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一次成功再造,也是在話語體系的一次創(chuàng)造性轉換,打造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大眾版”話語體系,在表達方式上通俗易懂、生動形象,富有親和力和感染力,因而迅速引起了廣泛共鳴,為中國社會各階層和世界各國人民所接受和支持[32]。中國夢創(chuàng)造了一種通約性的國際話語交流方式,反映了內外話語體系的對接與統(tǒng)一[33]。與以往中國向世界傳播的“和諧世界”、“和平崛起”話語相比,中國夢具有可通約性的話語優(yōu)勢。對內,中國夢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夢”,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最新成果,實現(xiàn)了與國內已有的政治話語體系、傳統(tǒng)文化和現(xiàn)實國情的對接。對外,中國夢與其他國家相關夢想(如美國夢、歐洲夢)中的價值理念相通約、相對接。因而,中國夢在國際國內社會中贏得了普遍的贊賞、歡迎和廣泛的認可,增強了中國話語權[31]。孫來斌等指出,話語體系不僅是意識形態(tài)的展現(xiàn)載體,更是國家話語權的折射與縮影。中國夢話語既準確地表達了中華民族的理想和奮斗目標,又為中華兒女留下想象空間,也與其他國家夢想相通,便于國際交流,易于傳播,實現(xiàn)了民間話語與官方話語、學術話語與政治話語和國內外話語之間的有效對接,充分地表達了中華民族親民、愛民與和諧世界的大國形象[34]。辛鳴認為中國夢為中國社會的奮斗賦予意義,將中國社會的共同理想更加形象化、通俗化地表達出來,為中國全球化合法性發(fā)展提供了國際化的話語證明[35]。
綜上所述,中國夢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本質在于中國夢意識形態(tài)的理論觀點、價值原則被社會廣泛認同,擁有控制、領導、指導社會,以致足以為社會立言的權力。
三、中國夢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實現(xiàn)路徑
通過有效的路徑保持和鞏固中國夢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的主導作用,是學術界需要著力研究和解決的重大課題。學術界關于中國夢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實現(xiàn)路徑的研究如下。
(一)堅持馬克思主義信仰,確保正確方向
中國主流意識形態(tài)是馬克思主義,要提升中國夢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必須信仰馬克思主義理論[18]。信仰是一個民族力量的根基源泉和向心力,是一個國家的穩(wěn)定器,是一個社會發(fā)展的向導。放眼意識形態(tài)問題的戰(zhàn)略高度,實現(xiàn)中國夢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的靈魂在于解決好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問題[36]。一方面,馬克思主義是迄今為止最有生命力的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它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正確地揭示了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為人類社會發(fā)展進步指明了正確方向,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另一方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共產黨人在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的過程中,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國情和時代特征相結合而形成的一條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并為實現(xiàn)中國夢指明了正確的方向。因而,馬克思主義信仰為中國夢的實現(xiàn)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支撐。在實現(xiàn)中國夢的過程中,我們必須始終堅持和加強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將中國夢植根于馬克思主義信仰之中,提升全民族的凝聚力,用馬克思主義鑄就“中國夢”的實現(xiàn)[13]。
(二)加強話語體系建設,提升話語權威
語言是思想交流、情感表達的中介符號,承載著意識形態(tài)。在全球化背景下,誰的話語體系更具有感召力和權威力,誰就能在國際競爭中贏得話語優(yōu)勢,誰就擁有國際話語權。因此,如何加強話語體系建設是不可回避的課題。
新形勢下構建中國特色對外話語體系,是堅持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的內在要求。潘西華強調在全球范圍內,爭奪與維護馬克思主義的話語權,必須借助于中國夢所創(chuàng)造的具有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中國特色話語體系,為此,我們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汲取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的精華,借鑒西方文明的合理成分,建構中國特色話語體系,在國際上運用中國話語,闡釋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正面塑造中國形象,破解“中國威脅論”與“中國崩潰論”的錯誤引導,為獲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話語權的新發(fā)展而努力[12]。許婕等指出中國夢是新一屆黨中央領導人的話語體系創(chuàng)新,不僅關系到國際社會對“中國夢”的正確解讀,而且關系到中國有效引導國際輿論,維護國家形象,掌握國際話語權。建設中國夢話語體系具體措施在于:一是汲取中國傳統(tǒng)文化養(yǎng)分,打造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話語體系;二是把握國際受話者的文化背景、意識形態(tài)、思維方式,設計有力的話語表達,實現(xiàn)思想溝通和情感交流;三是把握傳播規(guī)律,借鑒有益的國際傳播方式,推進“中國夢”外宣話語的發(fā)展[37]。錢毓芳等指出強化中國話語權策略如下:一是“中國夢”的思想要緊跟時代潮流、國際風云,緊密融合人民愿景;二是“中國夢”的話語要形成中國特色的話語風格,宣傳和諧理念,不斷推進世界和諧發(fā)展,提升話語說服力、感染力、影響力[10]61。
(三)提煉科學話語方式,實現(xiàn)雙向互動
中國夢的話語表明了中國的價值觀,為提升中國話語權提供了難得機遇。要結合國內外話語輿情,深入分析中國夢傳播路徑及效果,增進中國夢話語與民間話語、國際主流話語的溝通、對話和交流,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識,增強民眾對中國夢的認同感[38]。李雪等認為中國夢不僅是植根于人民的話語體系,也是面向世界的話語體系,有效傳播中國夢是提升中國話語權的關鍵。具體而言,對內,優(yōu)化話語表達方式,促使官方話語轉換為大眾話語,與民眾平等交流、坦誠切磋;對外,建構全面的話語體系,向世界清晰地傳遞中國普惠眾生、和平發(fā)展的價值觀,積極融入世界的潮流,適應國際化的語境,樹立中華民族文化的自信和主體的自覺[39]。韓震認為表達中國夢的內涵與理論意義,使其成為凝聚人民、激發(fā)創(chuàng)新力、推動社會發(fā)展的理論,必須提煉正確的話語表達方式,具體而言:一是基于中國的歷史傳統(tǒng)和社會現(xiàn)實,提煉出表達中國精神、反映中國力量、描述中國道路的中國話語;二是對接經濟全球化、世界一體化格局,提煉出具有世界意義且世界各國容易理解的話語;三是以獲得最廣泛的認同為目標,提煉出群眾喜聞樂見且能夠打動人民心扉的生活話語;四是面向未來、與時俱進,提煉出時代性和原創(chuàng)性的話語[40]。
(四)探索話語傳播策略,增強宣傳力度
1.宣傳中國夢話語
中國夢是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的話語,通過多種途徑向世界宣示中國夢的內涵、發(fā)展理念、目標和貢獻,是話語權建設的新起點[41]。柴尚金強調意識形態(tài)與話語權互相聯(lián)系,一個國家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必須要借助于本國的話語體系。中國夢深深扎根于中華大地,是中國當前最具影響力的話語,傳承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優(yōu)良品格,代表著中國人民的價值訴求,支撐著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中華民族精神,透射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價值理念。要打破西方話語壟斷,實現(xiàn)中國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必須解釋清楚和宣傳好中國夢的優(yōu)良品格、民族精神、價值理念,引領國際輿論認知與評價中國[42];必須深化中國夢的對外宣傳,全面、準確、生動地講好中國夢,傳播好中國聲音,把中國的革命、建設和改革的真實歷史告訴世界,積極參與中國與各國的交流合作,維護中國的核心利益和增強中國國際話語權[43]。當前,特別要重視做好中國夢的宣傳教育,使中國夢的美好愿景家喻戶曉、深入人心,激發(fā)人民以實際行動實現(xiàn)中國夢的主動性和積極性[44],牢牢掌握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話語權。
2.傳播中國夢話語的策略
錢毓芳等從新浪微博傳播角度,分析中國夢話語的傳播策略及目標:一是形成以民族復興為理想,以傳統(tǒng)文化為底蘊的話語優(yōu)勢;二是創(chuàng)造友好、通俗易懂的話語表達;三是構造現(xiàn)代化、大眾化、國際化的話語風格;四是構建融通世界且具有民族特色的話語體系[10]61。趙光懷等認為,中國夢作為中國意識形態(tài)話語系統(tǒng),必須轉換為大眾話語,才能被理解和認知,其傳播的平民化敘事策略:一是傳播載體的符號化;二是傳播語言的通俗化;三是傳播敘事的故事化[45]。吳瓊認為中國夢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創(chuàng)造性轉換,其話語傳播策略:一是內外話語相應,采取國內外民眾喜聞樂見的傳播方式,做好對內宣傳與對外傳播;二是中外話語對比,展現(xiàn)中國夢的中國特色性與超越性;三是遠近話語相通,關照現(xiàn)實,憧憬理想追求;四是雅俗話語相融,用學理語言解釋中國夢的內涵,用通俗易懂,貼近生活的語言進行傳播,學理闡釋與通俗表達相得益彰[46]。吳賢軍指出避免國際社會對“中國夢”誤解,破解中國“威脅論”、“霸權論”,提升中國國際形象,正確傳播中國夢話語策略主要有:一是從外交層面來講,盡可能地借助正式外交場合、政府官方解釋表達國家意識理念,特別要借助具有公信力、權威性的傳播平臺對中國夢進行正確闡釋;二是從歷史層面講,要植根于中華民族歷史文化,依托于東西方文化的碰撞和重構,超越“東方主義框架”和西方現(xiàn)代化模式,探索人類文明發(fā)展的新模式;三是從民間層面來講,加強網(wǎng)絡時代的民間交往,提升公眾的言論自由度,同時,要鼓勵各行各業(yè)人士參加國際活動,加大中國夢意識形態(tài)話語傳播力、形象力[47]。許婕等認為中國夢話語對外宣傳的路徑在于:一是把握內涵,明確宣傳重點;二是依托中國傳統(tǒng)文化,敘述中國故事;三是整合媒體資源,建立現(xiàn)代傳播體系,推進強勢傳播;四是打造特色話語,實現(xiàn)有力表達[37]。
(五)從綜合角度探索話語權實現(xiàn)路徑
秦琳認為中國夢的話語體系體現(xiàn)了強大的話語權功能,贏得中國夢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的路徑如下:一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講好中國故事;二是建立國際話語生態(tài)和諧環(huán)境,傳播中國聲音;三是打造群眾喜聞樂見的語言風格,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凝聚中國力量;四是有效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弘揚中國精神,提升文化軟實力;五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48]。杜剛等認為實現(xiàn)中國夢、提升中國對外話語權的策略如下:一是正確解釋中國夢的話語內涵,破除誤解,增強人民對中國夢的信心;二是將其轉化為人民群眾的“幸?!痹捳Z,獲得民意的廣泛理解和支持;三是贏得中國夢傳播的話語權,促使中國夢話語與國內民間話語、國際主流話語的溝通與對話,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識,增強認同感;四是構建中國夢思想體系,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全球化合法性提供理論支撐[38]。鐘沈軍等認為不斷強化中國話語權路徑在于:一是以中國夢所蘊含的核心價值觀為基礎,構建中國話語體系,把握議程設置權,將中國夢的重要內容以國際語言傳播,積極與世界各國互動對話,形成良性共振;二是構建中國全球輿論中心,提高中國傳播能力和國際影響力;三是以中國夢為主題,重點傳播中華“和合”文化,提高國外公眾對中國夢貢獻世界的認知度;四是正確處理中國夢與世界各國夢想,與之良性互動,提升國際社會信服力;五是以人為本,向世界表達中國故事,增強中國的凝聚力、親和力和感召力[49]。駱郁廷等從話語權的視域,強調“中國夢”是一項提升國家軟實力、增強國家話語權的開拓性探索,主要體現(xiàn)在如下幾個方面:一是根據(jù)歷史的演進、現(xiàn)實的實踐和未來的展望,構建凝聚共識的新話語;二是主動探索設置重大議題,向世界表達中國愿景,聚焦全球的發(fā)展話題;三是積極應對價值觀的交鋒,提高話語掌控能力,凸顯價值引導的主導權[50]。
四、評價與展望
上述介紹僅僅選取了近期中國夢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研究中頗受關注的諸多論題的一部分,除此之外,關于中國夢的內涵、實現(xiàn)路徑、文化底蘊等問題的討論也在熱烈地進行,共同促進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研究的繁榮與發(fā)展。
從總體上看,近期中國夢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研究無論是關于學理層面的文本研究,還是以實際問題為導向的實踐研究,都在不斷向前推進,體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與時俱進、不斷發(fā)展的現(xiàn)實品格。一方面,通過中國夢話語內涵及特征的分析,通過對中國夢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的權力基礎的闡釋,通過對中國夢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實現(xiàn)路徑的探索,中國夢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研究的學術水平不斷提升,凸顯出許多新的學術觀點,這對于科學理解中國夢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的真諦,加強與國際話語權研究的交流與對話,提升中國國際話語權,提高當代中國夢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研究的學術水平具有積極的作用。另一方面,面向時代和社會發(fā)展的新課題,與時俱進地服務于實踐需要的中國夢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研究,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提供了理論支持和靈魂引導,也是構建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的內在要求。兩者密切聯(lián)系、相互促進,共同推動中國夢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的發(fā)展和提升。
同時,應該看到,中國夢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研究仍有許多方面需要不斷努力與提高。第一,對中國夢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研究缺乏統(tǒng)一的標準,存在頗多爭議。在學術自由的口號下,似乎任何人都可以根據(jù)個人理論愛好和興趣對中國夢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進行隨意解讀,而各種解讀版本也因缺乏統(tǒng)一標準而一時難以評判,甚至引起混亂和誤解,以至于為一些實際上背離中國夢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精神的觀點提供了生存空間,不利于中國夢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本身的發(fā)展,因此,在此方面仍然有研究的必要和發(fā)展的空間。第二,研究內容的深度和廣度有待進一步拓展。一是對中國夢話語內涵的界定不夠精確,沒有形成準確統(tǒng)一的定義,而且對中國夢話語內涵界定描述性多于規(guī)范性,不利于深入研究。二是關于中國夢意識形態(tài)和中國夢話語這兩個問題分別研究的成果較多,但將二者結合起來的研究顯得薄弱。三是關于中國夢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研究僅零星地出現(xiàn)在一些著作中,完整地研究中國夢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的文本基本上沒有,不利于中國汲取和借鑒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工作的經驗和教訓。第三,學者們對中國夢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的研究缺乏一定的創(chuàng)造性,不僅研究主題相似、觀點多有雷同,而且有時理論研究滯后于實踐需要,僅僅充當了實踐發(fā)展的分析者、解說者,而不是實踐問題的發(fā)現(xiàn)者、解決者,更不是現(xiàn)實世界議題的設定者,有悖于中國夢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吸引世界、引領世界的精神。
今后中國夢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研究,不僅要堅持理論研究與實際問題研究的辯證統(tǒng)一,而且應進一步強化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不僅要倡導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自由學術方針,而且要明確中國夢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研究的公認的科學標尺,以有效地甄別評估各種觀點的正確與否及當代價值,促進中國夢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研究的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 03-18(1).
[2]林夢潔.“中國夢”話語對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導向[J].學理論,2014(14):277.
[3]王明春.論中國夢的話語內涵與話語功能[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4):23-27.
[4]周忠元,趙光懷.“中國夢”的話語體系構建和全民傳播[J].江西社會科學,2014(3):235.
[5]李志亮,王利利.理論創(chuàng)新視角下中國夢的多維解讀[J].南方論刊,2013(11):5.
[6]王南湜.中國夢的話語方式[N].湖北日報,2014- 06-11(11).
[7]唐洲雁.中國夢:中國特色話語體系[J].前線,2013(7):31-32.
[8]姚宏志.中國夢的話語特色[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3):275-276.
[9]劉艷輝.“中國夢”話語體系的邏輯特點[J].山東社會科學,2014(S2):304.
[10] 錢毓芳,黃曉琴,李茂.新浪微博中的“中國夢”話語分析及啟示[J].對外傳播,2015(1).
[11] 郝保權.中國夢的意識形態(tài)工作話語創(chuàng)新[J].中共中央黨校學報,2014(5):27.
[12] 潘西華.“中國夢”與“中國模式”概念背后的話語權比較[J].人民論壇,2015(11):47- 49.
[13] 王曼,杜建.論堅持馬克思主義信仰與“中國夢”的實現(xiàn)[J].山東行政學院學報,2014(7):134.
[14] 辛向陽.中國夢一刻也沒有脫離過馬克思主義[J].黨建,2013(5):24.
[15] 劉建明.用馬克思主義理想觀解讀中國夢[J].百家講壇,2013(11):412- 413.
[16] 朱玲.論作為“中國夢”價值頂層的馬克思主義信仰[J].甘肅社會科學,2014(4):27.
[17] 張朋智.“中國夢”對我國意識形態(tài)建設的啟示[J].思想政治研究工作,2014(4):16.
[18] 周銀珍.意識形態(tài)視域下中國國際話語權頂層設計[J].江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3):52.
[19] 林培雄,劉光明.論中國夢的時代價值[N].光明日報,2013- 05- 02(1).
[20] 王翠梅.中國夢與意識形態(tài)工作創(chuàng)新[J].文化月刊(下旬刊),2014(3):119.
[21] 史文清.中國夢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重大思想理論成果[N].學習時報,2013- 05-20(1).
[22] 黃懷相.中國夢與理論創(chuàng)新[EB/OL].(2013-05-14)[2015-02-01].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3/0514/c40531-21477087.html.
[23] 何紅連.意識形態(tài)視域下的中國夢[J].領導科學,2013(29):48.
[24] 楊建新.“中國夢”的思想根基與意識形態(tài)價值[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4(10):54.
[25] 劉鋒.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發(fā)展——習近平對“實現(xiàn)什么樣的民族復興,怎樣實現(xiàn)民族復興”的創(chuàng)造性回答[J].求實,2015(5):80.
[26] 辛鳴.“中國夢”、中國道路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N].學習時報,2013- 03-11.
[27] 傅佑全.中國夢的理論創(chuàng)新及其現(xiàn)實意義[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14(5):92-93.
[28] 李君如.中國夢的意義、內涵及辯證邏輯[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13(7):16.
[29] 傅艷蕾.個體與整體之辯:“中國夢”的當代哲學意蘊[J].社會主義研究,2013(4):7.
[30] 劉進.論習近平講話的話語力[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8):569.
[31] 胡宗山.論實現(xiàn)“中國夢”的國際機遇與挑戰(zhàn)[J].社會主義研究,2013(5):30.
[32] 李群山.“中國夢”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關系辨析[J].社會主義研究,2013(5):13-14.
[33] 張志勇.中國夢科學內涵的三個層次[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2):1-5.
[34] 孫來斌,謝成宇.中國夢的文化意蘊[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14(6):160.
[35] 辛鳴.“中國夢”引發(fā)集體共鳴的“三大背景意義”[EB/OL].(2013- 03-22)[2015- 01-20].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3/0322/c148980-20883395.html.
[36] 王報換.凝聚“正能量”共圓“中國夢”——從意識形態(tài)維度審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的政治責任[J].湖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4(4):9.
[37] 許婕,張燕英.深化“中國夢”對外宣傳的路徑探析[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5):23.
[38] 杜剛,劉福州.執(zhí)政黨視閾下的“中國夢”話語研究[J].理論月刊,2013(12):31-32.
[39] 李雪,李江源.中國夢與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話語權的提升[J].理論導報,2014(1):9-10.
[40] 韓震.用中國話語表達中國夢[J].中國高等教育,2013(17):13-15.
[41] 呂正韜,姜波.話語權建設之路上的新起點——談2014年的中國對外傳播[J].對外傳播,2014(12):5.
[42] 柴尚金.構建中國化馬克思主義話語權的路徑選擇[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14(12):18-19.
[43] 高永中.講好中國故事,深化中國夢的對外宣傳[J].馬克思主義與現(xiàn)實,2014(4):7.
[44] 艾文禮.牢牢掌握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J].紅旗文稿,2013(17):16.
[45] 趙光懷,周忠元.平民化敘事與“中國夢”的大眾傳播[J].當代傳播,2014(1):19.
[46] 吳瓊.謹防誤讀“中國夢”——傳播話語策略研究[J].人民論壇,2014(4):48- 49.
[47] 吳賢軍.傳播“中國夢”與避免國際話語陷阱辨析[J].閩江學院學報,2014(3):51.
[48] 秦琳.論“中國夢”思想構境理論及其話語權[J].經濟與社會發(fā)展,2015(1):31.
[49] 鐘沈軍,李莉芹.中國夢與新型核心話語體系的構建[J].對外傳播,2013(11):11.
[50] 駱郁廷,史姍姍.話語權視域下的中國夢[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4):72.
(編輯:蔡秀娟)
Research on the Ideological Discourse of Chinese Dream
ZHOU Yinzhen
(LixinCountyCommitteePartySchoolofChineseCommunistParty,Haozhou236700,China)
Abstract:The essence of the Chinese dream is to promote the ideology of Chinese dream. Around the discussion of Chinese dream, the academy has made the insightful exploration and investigation of the ideological Chinese dream, and achieved fruitful theoretical results. keeping up with dynamics and progression of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Chinese dream ideological discourse power, the present study sorts out and sums up some important issues that are the essential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power bases and strategies of the Chinese dream ideological discourse power, and grasps both achievements and limits of the current research on Chinese dream, which is helpful to validate the ideological discourse of Chinese dream, and put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promoting the Chinese dream ideological discourse power.
Keywords:Chinese dream; ideology; discourse power
DOI:10.3969/j.issn.1673- 8268.2016.03.004
收稿日期:2015- 08-16
作者簡介:周銀珍(1978-),女,安徽宿州人,講師,碩士,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D6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 8268(2016)03- 0019- 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