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百春
摘要:為了探索探究式教學的操作策略,本文以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為目標,結合教學實踐和實例,論述了探究式教學中應該重視和注意的幾個方面的問題。
關鍵詞:探究式教學;主體地位;引導者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5)12-0063
物理作為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富于思想性和方法論的自然科學課程,在新課改中必定擔當著重任。物理新教材在內容上更加注重了知識產生和發(fā)展的過程,以及對物理思想、方法的應用,給探究式教學提供了非常廣闊的空間。同時,物理教學中的探究內容豐富、方式多樣,其探究策略在眾多學科中很具有代表性。筆者通過對新課改理念的學習和物理教學的反思,認為有效實施探究式教學應該特別重視如下幾方面的問題:
一、探究式教學要針對不同學生分層教學
從好、中、差各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確定不同層次的目標,因材施教,進行不同層次的教學和輔導,組織不同層次的檢測,使各類學生得到充分的發(fā)展。發(fā)展性評價,不斷提高。
二、選擇探究課題要著眼于體現探究的科學價值
一個可行的、高質量的創(chuàng)造性教學設計必須以科學性作保障??茖W性是指物理探究活動的目標、內容等是科學工作者的,采用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等是符合學生的認知結構和認知規(guī)律的。
教育性原則是指探究活動要有教育意義,寓教育于探究活動之中??茖W性和教育性的原則要求探究活動要有明確的方向和教育目的,把思想性和科學性統一起來。開展探究式教學的目標是要通過一般步驟中的某些要素讓學生逐步形成質疑的習慣,自主參與探究的過程,學到研究問題的科學方法。
三、探究中要充分體現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地位
在各階段既要讓學生充分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又要通過教師組織、指導使探究有效、有序。在探究教學中,教師是引導者,基本任務是啟發(fā)誘導,學生是探究者,其主要任務是通過自己的探究,發(fā)現新事物。因此,必須正確處理教師的“引”和學生的“探”的關系,做到既不放任自流,讓學生漫無邊際去探究,也不能過多牽引。
1. 交流自學成果
在課堂上,讓學生交流自學成果。在互相交流中,使大家思維相互碰撞,努力撞擊出創(chuàng)造思維的火花。交流形式可以靈活多樣,可以讓學生自由發(fā)言,也可以讓學生先在四人小組交流,然后派代表在全班匯報。
2. 合作學習,探究疑難
讓學生對“交流成果”環(huán)節(jié)中所提出的問題以及普遍存在的模糊認識進行討論,在合作學習中大膽質疑解疑。討論的形式可以靈活多樣,可以同桌互幫、四人小組研討、全班辯論等,為學生充分表現、合作、競爭搭建舞臺,使教師指導和學生自主探究相結合,傳授知識和解決問題相結合,單一性思考和求異性思維相結合。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善于誘導。如:“你認為他說得對嗎?為什么?”“對他的回答你滿意嗎?你有什么不同的見解?”等等,把學生的思維推向高潮。討論中,教師要做到:(1)要密切關注討論的進程和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調整和引導;(2)要發(fā)現多種結論,特別注意和自己備課時不一致的結論,變教案為學案;(3)要充分調動學生討論的積極性,及時發(fā)現優(yōu)點,特別是善于捕捉后進生的“閃光點”,及時給予鼓勵。討論要使學生思維碰撞,閃現思維火花,激發(fā)表現欲,促進創(chuàng)造思維的發(fā)展。當學生登山畏懼了的時候,教師不是拖著他走,而是喚起他內在的精神動力,鼓勵他不斷向上攀登。同樣,當學生不相信自己的探究能力時,消極等待、觀望時,教師應給他們以啟迪和信心,支持他們;另一方面,及時評價反饋也是一種很好的引導手段。
四、兼顧提高探究能力和加強雙基訓練的關系
在選題、猜想、實驗設計等階段都要圍繞著“雙基”進行;重視探究后學生對結論的認識;課后練習和訓練要使基礎知識和探究能力都得到加強。
五、注重評價的過程化和多元化
傳統教學只注重學生如何獲知識的情況,而忽視了知識的獲教過程和學生的情感變化過程,探究式教學重過程,注重情感、注重交流與合作,注重科學精神。因此,在評價方法、評價機制等方面必須作出相應的改變,以促進探究式教學的實施和取得預期的效果。
六、與多種教學方式相互補充的原則
在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實際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組織不同程度的探究活動,通過探究式教學與其他教學方式的結合進行,使教學具有時效性。
誠然,教學的策略、教學的藝術是廣大教師在不斷探索、不斷反思的過程中完善的,是在廣大教師相互學習、互相借鑒的成功經驗中提升的。筆者愿和大家一起合作、探討、共同進步。
(作者單位:遼寧省盤錦市盤山縣高級中學 12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