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淺談伊斯蘭教信仰對陜西回族社會生活的影響

2016-09-26 13:26:17馬健君
西部學刊 2016年15期
關鍵詞:社會生活伊斯蘭教信仰

摘要:從社會生活及日常生活中可以窺視到不同民族的精神與生活世界。宗教信仰在民眾社會生活中所具有的功能、作用是不容低估的。文章從陜西回族衣食住行、婚喪嫁娶、社會交往等社會生活的敘述中,反映了伊斯蘭教信仰對于回族社會生活的重要作用和影響。

關鍵詞:陜西回族;社會生活;伊斯蘭教;信仰;影響

中圖分類號:B96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回族是祖國56個民族中比較年輕的一個民族共同體,他是由來自西亞、中亞等國家或地區(qū)的眾多不同民族,在中國這塊土地上長期生活最終融合而成的民族。而伊斯蘭教始終是聯(lián)接這個新型民族共同體的重要紐帶與核心凝聚力量。中國回族自形成為一個民族共同體之后,伊斯蘭教信仰始終是支撐回族精神世界的主要力量,又是塑造回族社會生活與生活方式的核心因素,同時也是理解和把握回族精神文化和物質文化的關鍵所在。

一、信仰對日常生活的影響

每種宗教都有其基本的認知方式與價值觀念體系,以為其信仰者提供對俗世與人生的認識指南或世界觀。此外“宗教向來是人們行為的調節(jié)者,在社會生活中發(fā)揮巨大的作用;它創(chuàng)制出行為準則和規(guī)范體系,不僅用以調節(jié)宗教崇拜,而且調節(jié)人們活動的其他許多領域?!盵1]170作為一種宗教信仰的伊斯蘭教,極為重視調節(jié)信仰者的社會規(guī)范與生活方式。因此它對中國回族民眾的社會生活所起的作用與影響十分廣泛和重要。我們首先以陜西回族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為例并略加闡釋。

抵御風寒,裝飾美化是人類服飾的共同特點。回族服飾除此之外的顯著特點,則在于它的宗教文化意義。如回族男子頭戴白帽,女子頭戴蓋頭已成為區(qū)別于其他民族的一個獨特標志,而究其原因則直接來源于伊斯蘭教信仰及宗教生活。

禮拜是伊斯蘭教的五大宗教功課之一,教義規(guī)定每日禮拜五次。信眾在禮拜時要戴上纏頭巾或無沿帽。纏頭巾是伊斯蘭教的教職人員平素禮拜時戴的頭飾。而絕大多數(shù)的回族人戴無沿白帽禮拜。白色是伊斯蘭教崇尚的顏色。白帽純正清潔,回族人禮拜時戴,生產(chǎn)勞動時戴,買賣經(jīng)營時戴,社交場合時戴,最終頭戴白帽成為回族男子服飾具有代表性的顯著特征。

坎肩(背心)是回族人普遍而常見的一種衣著??布缫荒晁募纠锎┲N身保暖、易脫易穿。特別是回族穆斯林平時洗“小凈”①穿著它舒適便捷。回族對男子夏季穿著要求較嚴,盡管夏天氣候炎熱,身體暴露也不能過分。因此,男子暑天穿一種圓領、袖口過肘、褲口過膝中式服裝式樣的人很普遍,這種衣服穿著輕便涼爽,禮拜與平時皆可穿著,是老陜回族男子夏季具有特色的穿著。

伊斯蘭教對男子服飾總的要求是自然、簡樸,而且禁止佩戴金飾品。對于婦女服飾穿戴比較寬容,“唯婦女,金帛無忌”。[2]241就是說婦女可以穿柔軟華麗的衣服,可以用金銀首飾裝飾打扮,以顯示婦女的陰柔之美。但對婦女身體的遮護卻有非常嚴格的要求。按伊斯蘭教的規(guī)定,婦女除手和臉可以裸露以外,其他身體部位都不能暴露,均應遮護。這種宗教上的婦女服飾要求在中國尤其是內陸的回族婦女沒有完全承襲或仿效,這其中有著歷史文化與居住環(huán)境等方面的原因。但是回族婦女選擇了稱“蓋頭”的飾物作為自己的獨特服飾?!吧w頭”是一種撮頭帽,由頭到肩垂至后背,它可以將婦女頭發(fā)、雙耳、脖項這些容易外露的羞體部位遮護住,僅露出面龐。這種由伊斯蘭教規(guī)定發(fā)展而來的“蓋頭”最終成為回族婦女最具特色的服飾。

服飾要受當時社會條件的制約,同時還要受思想文化的影響?,F(xiàn)代社會陜西回族男女日常服飾穿戴基本上是隨時代、隨時尚。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物質生活的豐富,回族人穿戴裝扮更加多樣了。回族人特別是他們中的青年人,服飾緊跟時代潮流,回族女子也是一樣,較之男子,其穿著款式、品種更豐富多樣,更無固定形式。但是,傳統(tǒng)的伊斯蘭文化觀念在陜西回族人的思想中仍然是相當深的。具體到服飾方面,雖然回族婦女在服飾上變化最大最明顯,然而不用說在進行宗教活動時,即便在比較莊重的公共場合,譬如參加親朋好友的紅白喜事時,著裝和打扮也要得體,端莊而大方,而不能隨意穿戴或妖艷打扮,更不能穿露體過分或透明的服裝,否則會讓人覺得輕浮和不文雅。

回族的飲食傳統(tǒng)和習慣的形成同樣根源于伊斯蘭教信仰。伊斯蘭教的飲食規(guī)定有兩點重要原則:一要合法,二要佳美。這里的“合法”,阿拉伯語稱“哈倆里”,指的是飲食要符合伊斯蘭教的規(guī)定與要求,“佳美”指的是飲食要清潔與衛(wèi)生。目的在于既考慮飲食對于人類身體的營養(yǎng)衛(wèi)生,也重視飲食對人的身心安全的作用。

來源于大地的小麥、大米、谷類、豆類等糧食作物,以及各類蔬菜、水果等植物,是大自然賦于人類最佳、最基本的食物,任何一個民族都不能舍此而生存。然而對于動物類也即肉類,這種可以給人體提供重要營養(yǎng)來源的食物,不同宗教或者民族對此就有不同認識和要求?;刈鍖游镱愂澄锏囊蠛瓦x擇十分嚴格,完全按照伊斯蘭教的規(guī)定和要求來遵守。比如,大家都熟悉回族人不吃豬肉,但伊斯蘭教的經(jīng)典《古蘭經(jīng)》不僅僅明確禁食豬肉,還明確了自死的動物、動物的血液、誦非真主之名而屠宰的動物和酒這幾樣東西同樣禁食?!豆盘m經(jīng)》中明確的就是原則性的規(guī)定。上述幾樣東西以及由此而派生出的食品,均屬于違背伊斯蘭教飲食規(guī)定的食品,也即非清真食品,回族同樣禁止食用。

對于動物類依據(jù)伊斯蘭教義還產(chǎn)生了其他的規(guī)定和要求。如畜類、禽類動物,因其性質、形狀、類別不同也就有了可食與禁食之區(qū)分。凡性情溫順的、偶蹄反芻的、吃草食谷的畜類或禽類均可食,如牛、羊、駝、兔、雞、鴨、鵝、鴿等;凡性情兇殘的、食肉的、單蹄不反芻的畜獸類或禽類,如虎、豹、狼、狗、驢、騾、貓、蛇、鷹等均在禁食之列。魚及水產(chǎn)類一般均可食。

在屠宰符合教義規(guī)定的可食畜禽如牛羊雞鴨的時候,陜西回族一定要求把握好以下幾點:聘請阿訇或者有宗教操行的人嚴把屠宰關,要以真主的名義屠宰;屠宰畜禽時要按照規(guī)定的部位下刀;快速切斷畜禽的血管、氣管,以減輕動物的痛苦并讓動物體內的血液流盡。這樣屠宰的畜禽才是合法與潔凈的。老陜回族非但自己不食自死或因病而死的畜禽,而且禁止屠宰已經(jīng)死亡的畜禽或進入市場買賣。因為在他們的認識上這種行為是一種違背宗教道德的行為。

中國回族整體分布的特點是“大分散、小聚集”?!按蠓稚ⅰ本褪钦f在全國各地都有回族分布,“小聚集”則是指在回族人口相對較多并且居住較為集中的某一地區(qū),會形成大小不一的回族聚集區(qū)域。在陜西,如關中地區(qū)的西安蓮湖、新城區(qū),咸陽的秦都區(qū),寶雞的金臺區(qū),陜南地區(qū)的漢中西鄉(xiāng)縣、安康的漢濱區(qū)、商洛的鎮(zhèn)安縣,陜北地區(qū)的定邊縣等地的回族,他們或在城區(qū)或在鄉(xiāng)村聚族而居形成大小不等的回族聚居區(qū)域。但無論是居住在城市的回族或是鄉(xiāng)村的回族,回漢雜居的居住環(huán)境是絕對的,這是回族的人口與漢族的人口比例所決定的。

在祖國大地無論城市或者鄉(xiāng)村,只要是回族居住集中的地方必然有清真寺,或者說凡有清真寺的地方一定是回族聚居之地,這是中國回族居住環(huán)境上的一個最大特點。中國的清真寺不單單是進行日常宗教生活的地方,而且是傳授、學習宗教知識的地方,為去世的回族人舉行葬禮的場所,還是回族群眾舉行民族節(jié)日慶典或重要社會活動的公共場所,這些都說明回族的社會生活與清真寺息息相關。不論是老的回族聚居區(qū)或新辟回族聚居區(qū)都是這樣。比如在西安、安康、漢中等地均有歷史悠久的古老清真寺。像延安清真寺,則是因為當時回族民眾不斷涌入延安于1940年選址文化溝興建的,毛澤東主席還親筆題寫了“清真寺”三字匾額。延安清真寺的建成滿足了革命根據(jù)地回族民眾日常宗教生活的需要。[3]48

傳統(tǒng)陜西回族人購置房屋住宅時,大多愿選擇在清真寺旁或周邊附近。這是因為一是居住在清真寺附近日常禮拜便利,二是居住在本民族集中的地方,后輩可以受到本民族文化氣息的薰陶,這對保持民族文化傳統(tǒng)是重要的。還有一個更重要的方面,就是回族人的日常生活與經(jīng)濟生活與傳統(tǒng)聚居地有著相互依存的密切關系。這對普通的回族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盡管房價比其他地方的高,居住也較擁擠,但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還是不愿輕易離開。但是,現(xiàn)在也有一些回族家庭,尤其是一些年輕的家長為了孩子從小能接受良好的現(xiàn)代教育而愿意選擇更好的居住環(huán)境。一些具有現(xiàn)代觀念的回族年輕人也開始走出聚居地,在城市的加入新興行業(yè),在農(nóng)村的流入城市,為陜西回族整體經(jīng)濟發(fā)展注入活力。

二、信仰對婚喪嫁娶的影響

與周而復始的衣食住行日常生活相比,婚喪嫁娶可以說是人們社會生活中的兩種情緒“高峰”。進入婚姻殿堂可以讓人感受人生幸福,遭遇喪事則使人感受極度的人生痛苦。我們從不同民族對待婚喪嫁娶的態(tài)度上,能看出不同民族的人文關懷和社會關愛來。

婚姻不單純是男女兩性為了滿足情欲才結合到一起的,而是一個人對自己、對家庭、對社會乃至對人類的生存與延續(xù)負有責任的行為。伊斯蘭教非常重視男女婚姻,鼓勵通過合法婚姻,建立正常的兩性關系,繁衍后代,組建家庭。反對獨身與禁欲。陜西回族婚姻的特點主要在于兩點:其一、有共同的宗教信仰是男女婚姻的首要條件?;橐黾纫⒃谀信p方感情之上,也須建立在雙方信仰一致的基礎之上。男女雙方有了共同信仰、共同的精神寄托,于是就有了對事物的共同認識,就有了共同語言,婚姻的基礎才會牢固和穩(wěn)定。愛戀中的青年男女如果一方不是穆斯林,但后來他(她)信仰了伊斯蘭教,這樣的婚姻是被接受和承認的。

其二,婚姻充分尊重男女雙方的個人意愿?;刈寤橐鲋械囊豁椫匾獌热菥褪亲诮套C婚儀式。證婚的阿訇當眾要詢問婚姻雙方當事人是否同意(同時還征求家長的意見),得到男女雙方肯定的回答之后,隨之念誦贊詞、祝福一對新人。男女婚姻宣告建立。儀式簡短但很莊重?,F(xiàn)代社會生活下的回族男女婚姻當事雙方事先要前往民政部門領取結婚證,而且世俗性的婚禮仍照例如常進行。

不難看到,陜西回族婚姻的實質性內容都與伊斯蘭教信仰密不可分。不僅在婚姻方面,而且在生育、家庭等觀念方面也始終貫穿著伊斯蘭教信仰的主線?;刈迥滤沽窒嘈湃松魏问露际钦嬷鞯那岸ò才?,也即他們平時口頭常說的“定然”。男女婚姻的成立與否為“定然”;婚后生育后代,不論生男生女,也是真主的“定然”,凡是蓋莫例外,皆非人為之所能。

伊斯蘭教信仰還直接影響回族對生死的認識。伊斯蘭教認為,任何人都不能逃避死亡。死亡只是肉體的消失和不復存在,死亡只是意味著今世的結束和后世的開始。死亡對個體生命來說是被真主召歸,也即“復命歸真”。因此,陜西回族對疾病、對死亡普遍抱有達觀的態(tài)度。一旦身患重病,一方面積極治療,一方面忍受病痛,而內心希望真主寬恕自己,驅走病魔。當人病危的時候,頭腦若清楚,口能說話者,要自己念“清真言”,②口不能言者,要由家人從旁提念“清真言”,以使病人臨終時心里想到真主,安詳離世。臨終之人在頭腦意識清楚之時,還應將生前與他人有無債務、恩怨等方面的事項告知親屬,希望家人子女替其妥善處置。

速葬、薄葬、土葬是伊斯蘭教喪葬的三大原則。陜西回族嚴格地按照伊斯蘭教規(guī)定解決處理喪葬事宜,形成了具有回族特點的喪葬方式。伊斯蘭教義規(guī)定人亡后“三日必葬”、“葬惟從儉”?!霸嵛◤膬€”即反對選擇吉日以及大操大辦、勞民傷財?shù)氖浪讍试嶙龇?。伊斯蘭教認為,人間的財富和塵世的繁華,對亡者已經(jīng)毫無意義,只有亡者生前廉潔的品德、濟世益人的善行,才能得到真主的嘉許并伴隨亡者始終的。因此陜西回族喪葬禮儀簡樸而嚴肅:用清水為亡者清洗、洗后用白布包裹、為亡者舉行“哲那則”(阿拉伯語,意為殯禮)等。其中為亡者舉行“哲那則”是葬禮中最重要的一項宗教儀式。

回族人亡故后“三日必葬”即人亡后必須在三日之內埋葬,入土為安,不能拖延。如果沒有特殊的原因,絕不能超過三天。根據(jù)伊斯蘭教的創(chuàng)世說,人類是真主用泥土造化而成的,采取土葬方式即為“返本還源”。陜西回族的土葬方式,忌用棺木和任何陪葬物,僅用白布裹身掩埋于黃土之中。但在葬法上略有不同,如關中地區(qū)土質堅硬墳墓挖一直坑,再于坑底西邊挖一個偏穴,將亡者放進之后填土;但在陜南有些土質松軟的地方則直接挖一直坑,將亡者放入,其上蓋石板后填土??傊?,亡者須頭北腳南、面朝西向(麥加方向)安臥土中。生前面朝麥加方向禮拜真主,亡后依然面朝麥加方向“復命歸真”。伊斯蘭教信仰伴隨著每個回族人生命個體離開人世的最后一刻。

陜西回族的喪葬禮儀其特點可以從形式和實質兩方面加以概括。從實質上看,回族嚴格地按照伊斯蘭教的喪葬規(guī)定辦理喪事,土葬、速葬、薄葬以及洗、包、站、埋這些宗教上的禮儀絕不馬虎,認真履行?;刈鍖ι赖恼J識以及對死亡所持的豁達態(tài)度,也完全源自伊斯蘭教信仰并始終受其影響。若從形式上觀察,陜西回族在其喪葬活動中滲雜著一些中國傳統(tǒng)禮制與喪葬禮儀的東西,但又有所變通,以不與宗教信仰相悖。這些情況的出現(xiàn)反映出伊斯蘭教為適應中國社會所持有的靈活與包容態(tài)度。它也是不同民族長期社會交往、不同文化長期滲透與融合以后出現(xiàn)的結果。應該看到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與進步,特別是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人們的見識和眼界不斷擴大,中國傳統(tǒng)的婚喪禮儀習俗對回族的影響慢慢在淡化,伊斯蘭教的婚姻喪葬觀念與制度在回族中的作用和影響將得以保持并強化。

三、日常社會交往中的信仰因素

由于陜西是伊斯蘭教唐代開始入華最重要的源頭地之一,又是中國伊斯蘭教經(jīng)堂教育的發(fā)祥地。因此,這塊土地上的伊斯蘭教宗教資源十分豐富,生活在此的回族信仰非常虔誠。除卻前面所述陜西回族衣食住行、飲食男女等社會生活物質層面受伊斯蘭教信仰深刻影響之外,在他們的社會生活中還有許多精神層面的東西同樣深受伊斯蘭教信仰的影響。

傳統(tǒng)社會生活里,陜西回族的家庭及日常社會交往大多在具有血緣關系的家族與親戚之間展開。雖然說現(xiàn)代社會的家庭基本上是婚姻形式的家庭。然而陜西回族至今仍十分看重傳統(tǒng)的血緣關系,而且特別注重姑舅親戚關系。這要從兩方面來看,一方面從父系血緣方面來看,姑是父輩兄弟姐妹中的血統(tǒng)成員,一旦嫁出去,便為外姓家庭的人了,像俗語所說“嫁出去的女子,潑出去的水”。女子嫁人之后就萬事大吉沒什么事了。但陜西回族則不然,相反卻更注重與姑及其家庭的社會交往聯(lián)系;另一方面,從母系姻緣角度看,外姓人的女子一旦娶進門便是本家人,而其所生子女便與她的娘家人,有了舅親的關系,其后女子娘家的社會交往還要通過子女來加強。陜西回族特別注重這兩方面的親情聯(lián)系,這與伊斯蘭教在倫理道德方面強調“孝敬父母,接續(xù)骨肉”有重要關系,即在孝敬父母之外,也要善待父母雙方的親屬。在此問題上,雖然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不乏這方面的倫理說教,陜西地域文化在這些方面對他們亦有影響,然而伊斯蘭教的倫理觀念對他們的影響更大。

保持與維護親戚關系是陜西回族進行日常社會交往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而且他們有許多民間交往的方式。首先是重視日常與節(jié)日里的禮尚往來。比如日常生活中善待家族、親族中的長輩,關心他們平日的起居、飲食以及身體狀況,還有宗教生活方面能否堅持平日的禮拜等;在每年一次的齋月里及開齋節(jié)等民族節(jié)日里相互攜禮走動。而其中禮物的流動,諸如吃喝、穿戴、生活用具,甚至一碗可口的飯食等物化形式都起著黏合親情、強化交往的作用。其次,“婚喪互助”也是一種很重要的傳統(tǒng)方式。每家遇有紅白喜喪事,都會提前告知家族與親戚。關系遠的親戚得知,一般都是到婚事或喪事的日期里送一份人情禮并參加活動。交往密切的親戚提前幾天就介入其中,不但備禮,而且出人出力幫忙,一直到事情完畢。今天你家有事他家?guī)兔?,明天他家有事你家?guī)兔?,猶如一條社會生活的鏈條,循環(huán)不斷。

在陜西回族社會生活中有一種極具宗教文化內涵的活動,俗稱“過乜貼”。 “過乜貼”的“過”有完成、結束之意,“乜貼”是阿拉伯語,有心愿、立意等意思。說它具有宗教文化意義,首先因為這種活動是出于記念真主、感恩真主、祈求真主的心愿而舉行并完成的活動;其次這種活動是一種在老陜回族輩輩傳承且內容豐富而形式多樣的大眾化活動。因此屬于一種具有精神生活層面含義的集體性活動。

“過乜貼”因為富含宗教內涵,所以活動當中離不開宗教內容。 “過乜貼”以誦讀《古蘭經(jīng)》開始,接著由主持這次活動的阿訇“表話”(講話)。表話開場即講有關伊斯蘭教教義方面的話語曉喻聽者。接著就要向參加活動的人們說明今天這個“乜貼”舉辦人的姓名以及因為什么舉辦這個“乜貼”,這樣便點明了舉辦人“過乜貼”的心愿與目的?!斑^乜貼”的規(guī)模大小隨個人意愿而定,可大過也可小過,完全視個人與家庭經(jīng)濟情況而定。通常以擺多少桌來說明“過乜貼”的大小。

“過乜貼”可分為集體舉辦與個體舉辦兩種。集體舉辦這種活動,一般是以清真寺為單元舉行,事由或是清真寺初建或重修之后舉行,或是為紀念重要宗教人士等事項而舉行,集體性的“過乜貼”統(tǒng)一在清真寺舉行。個體舉辦這種活動以家庭為單元舉行,老陜回族的“過乜貼”以個體家庭舉辦最為普遍和靈活。任何家庭都能出于不同事由舉行這種活動。大凡婚姻嫁娶,蓋房搬遷,店鋪開張,先人忌日及家遇喪事等等與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事情都可以舉行這種活動。傳統(tǒng)上大多在自家舉行,如家中地方不夠用,就借用清真寺舉行。現(xiàn)在,放在清真飯館舉行已成普遍?;顒映搜埖陌①甑茸诮倘藛T之外,多數(shù)人是家族、親戚、朋友們參加,因而此項活動實際上還起著強化家族、親朋日常社會交往與聯(lián)系的作用。

現(xiàn)在,盡管傳統(tǒng)的家族形式基本不存在了,但是過去傳統(tǒng)家族遺留的一些觀念或做法,依然影響著陜西回族的社會生活。表現(xiàn)最突出的是在娶妻嫁女時往往考慮或談及男女雙方家庭的家業(yè)、家風以及家教情況。因此,家族或家庭聲譽的好壞與否有時可以對一樁婚姻的成敗起相當大的作用?;刈鍩o論殷實大戶或者普通人家在家教方面是有優(yōu)良傳統(tǒng)的,與中國傳統(tǒng)家教一樣,家庭傳統(tǒng)以育德為首,重視教育子女們做人的道理。所不同的是,回族家庭還要承擔子女宗教啟蒙教育的責任,如爺爺奶奶或父母給孩子自小教念“清真言”、講宗教方面的常識以及帶孩子去清真寺等等。因此,長期生活在有宗教氛圍的家庭或環(huán)境下的陜西回族民眾,伊斯蘭教的價值觀與倫理道德觀念自然而然地影響到他們的后代。

注 釋:

①小凈,穆斯林每次禮拜前必須用干凈的水清洗雙手、臉、雙腳等身體的局部部位, 此乃伊斯蘭教義的規(guī)定。

②伊斯蘭教信仰表白辭。原文系阿拉伯語,漢語意為“萬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 默德是真主的使者?!贝四艘了固m教信仰核心的表達。

參考文獻:

[1]戴康生,彭耀主編.宗教社會學[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

[2](清)劉智.天方典禮[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

[3]馮福寬.陜西回族史[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97.

作者簡介:馬健君,男,回族,西北大學中東研究所副研究員。

(責任編輯:李直)

基金項目:陜西省教育廳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項目“伊斯蘭教與陜西回族歷史文化問題研究 ”(項目編號:14JZ050)。

猜你喜歡
社會生活伊斯蘭教信仰
與信仰同行
黃河之聲(2021年19期)2021-02-24 03:27:46
信仰之光
心聲歌刊(2021年6期)2021-02-16 01:12:34
信仰
心聲歌刊(2019年1期)2019-05-09 03:21:26
論信仰
當代陜西(2019年6期)2019-04-17 05:03:50
伊斯蘭教中國化:歷史與現(xiàn)實
流動的時間,不確定的藝術
藝術評鑒(2016年17期)2016-12-19 18:01:42
《西安晚報》廣告視野中的西安社會生活
今傳媒(2016年10期)2016-11-22 12:36:15
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yǎng)
考試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11:06
開放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堅持文化自信 走好伊斯蘭教中國化道路
民族大家庭(2016年5期)2016-03-20 14:52:40
百色市| 景洪市| 和龙市| 章丘市| 屯留县| 兴安县| 历史| 天全县| 抚顺县| 广东省| 贵阳市| 福贡县| 绥化市| 阳春市| 遂溪县| 正安县| 奉节县| 西昌市| 会宁县| 达日县| 吉木乃县| 曲阳县| 永宁县| 梓潼县| 孝感市| 文安县| 南丹县| 阳曲县| 台前县| 漾濞| 平原县| 剑川县| 房山区| 六安市| 封丘县| 永宁县| 翼城县| 绥宁县| 远安县| 镶黄旗| 合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