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丹丹
【摘要】廣告作為一種傳媒產(chǎn)品,與人們的生活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為了能夠使商品成功的推銷出去,賣方總是各式各樣的推銷策略,同時由于,廣告翻譯與其他文本不同,在譯文的轉換過程中應符合消費者審美心理,充分表達原文美的內(nèi)涵。本文從接受美學角度的意義上來分析廣告翻譯,從而探討分析它們翻譯的美學特征。
【關鍵詞】接受美學 翻譯 廣告
廣告語言是一種集心理學、語言學、市場營銷學及接受美學等為一體,有著強烈的說服力的藝術語言。廣告的目的是通過語言藝術來說服人們或提醒人們來購買產(chǎn)品,提高人們的購物欲望。從廣告翻譯的角度來說,廣告翻譯不僅要考慮不同的風俗習慣、人生觀、價值觀等方面的因素,而且還要保證能夠生動準確地傳達原文的隱含意義,兼顧廣告意義和字面意義,能夠全面的詮釋表達廣告信息。
一、接受美學簡論
接受美學(Receptional Aesthetic)又稱接受理論,20世紀60年代,在聯(lián)邦德國出現(xiàn)了美學思潮,接受美學反對孤立、單一、機械地研究文學作品藝術,強調(diào)文學著作的社會效應,同時重視讀者的積極性與參與性,這一概念是在1967年由康茨坦斯大學文藝教授姚斯提出來的。其主要觀點如下:
首先,接受美學強調(diào)讀者的主體性,任何一部文學作品翻譯,無論原文多么成功,譯文沒有讀者去欣賞也是一部失敗的作品,文學作品離開了讀者,就不是文學,文學作品的目的就是要有讀者的接受。換句話說,文學作品的翻譯不是作者獨自完成的,是由讀者與作者共同完成創(chuàng)作的,讀者的認真品讀是解讀分析文本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接受美學出發(fā),培養(yǎng)讀者的想象力非常重要,只有當讀者的期待視野提高了,譯者或創(chuàng)作者才能創(chuàng)造出更加優(yōu)秀的文本。
其次,接受美學強調(diào)文學作品的歷史性,文本通常是歷史的文本,研究文學理論即研究文學史,文學的歷史性取決于讀者原先對文學作品的經(jīng)驗,任何一部作品都是通過幾代讀者的集中體驗而存在,每位讀者都是通過自己的期待視野對作品做出不同的反應,任何一部作品的歷史性如果沒有讀者的積極參與是無法想象的,任何一部作品的歷史性發(fā)展不是由單一的一方面決定的,而是由作者、作品和讀者之間,主客體之間的交互作用決定的。
再次,接受美學強調(diào)文本意義的未定性,在接受美學中文學作品包含兩級,一是部確定的文學文本,一是由讀者閱讀后的文本,姚斯指出,文本存在于文學的視野當中,存在于時間視野不斷的交替中,文本并不是在文學的作用下永無止境的存在著,只有當讀者的期待視野與作品文本的視野相交融,才能說是接受和被理解。
二、廣告翻譯中的接受美學特征
在接受美學理論的指導下,每個讀者在進行閱讀之前,都會對作品有不同程度的期待視野。接受美學理論強調(diào)以讀者為中心,滿足讀者的審美情趣和期待視野,喚起讀者潛在的想象力。在接受美學的指導下,廣告翻譯需要利用語言的勸說功能,來激發(fā)讀者對作品的興趣和注意,從而激發(fā)其購買欲。
1.以消費者為主體,充分調(diào)動消費者的期待視野。接受美學理論對廣告翻譯的最重要的提示是重心轉向消費者。廣告翻譯宣傳的成功與否就取決于是否被大眾接受,是否激發(fā)起消費者的購物欲望。成功的廣告翻譯,是讓消費者與所期待視野相契合,或者廣告翻譯超過其期待視野,這樣才能被消費者接受,這樣的翻譯才能夠傳神。
例如,Benz“奔馳”車的翻譯,中國香港把它譯作“平治”,中國臺灣把它譯作“賓士”,而中國大陸把它譯作“奔馳”,對比三種譯法各有千秋,前兩種是通過音譯,“平治”使人想到平天下;“賓至”給人沉穩(wěn),成功人士的感覺。但是,令人遺憾的是這兩種譯法都與汽車沒有任何直接的聯(lián)系,相比之下,大陸的譯文更勝一籌,音譯兼顧,從名稱就讓人聯(lián)想到該車的性能。
2.迎合消費者的審美情趣,調(diào)動消費者的審美體驗。成功的廣告通常使用一些唯美的詞來調(diào)動消費者的欲望,能夠使人產(chǎn)生想象或聯(lián)想,扣動讀者的心弦。通常消費者都是在不知不覺的情況下接受廣告,這就要求廣告必須要符合消費者的審美需求,能夠被消費者理解、接受并欣賞。從產(chǎn)品的接受過程到接受者得到美感,這是接受美學對廣告翻譯的一個啟示。
在廣告翻譯中消費者盡量接近的源語言,并迎合目的語的審美體驗,例如,某游輪廣告:“The voyage of your dreams”譯為:“夢幻之旅”。簡簡單單的四個字,給人浮想聯(lián)翩,夢幻的感覺,讓人砰然心動。
3.注重目的語消費者的接受性,避免文化誤讀。在廣告翻譯中,要能夠靈活處理語言的文化差異和沖突,不能夠為了追求直譯、音譯或意譯使譯文不中不西,在廣告翻譯中要避免文化誤讀,應從接受美學出發(fā),在目的語市場中吸引消費者,按照目的語的語言習慣對源語言進行調(diào)整和修改。
例如,“Apple Think different”譯作“蘋果電腦—不同凡想”完全把“不同凡響”以及think different的意譯完美的傳遞給了消費者,又如“Motorola Wings”譯為“摩托羅拉,飛越無限”,一個單詞就能夠表達完整的形象與意境,很好的轉換成詞組或句子。
三、結語
廣告翻譯的目的是將美的形象推銷給消費者,從而激發(fā)消費者的欲望,這就要求譯者采用靈活的翻譯方法,充分利用各種手段,將廣告美的內(nèi)涵詮釋給消費者,最終激發(fā)消費者的消費欲望,達到引導消費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從接受美學視角探討廣告翻譯[J].現(xiàn)代商貿(mào)工業(yè),2009,(15).
【項目基金】本文是江蘇高校這些社會科學研究項目課題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視野下示范高職院校內(nèi)涵建設的實踐研究(項目編號:2016SJB88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