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迎+吳佩年
[摘要]為了解決當前機械制圖課程中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教學效果不明顯等現(xiàn)狀,詳細介紹了將“分組式教學法”應用到機械制圖課程中的教學實踐過程,從教學過程和學生的反映情況看,分組式教學法能夠從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習能力,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變主動學習,與此同時,分組式教學法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增強了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對同類課程的改革具有重要的參考和借鑒價值。
[關鍵詞]機械制圖;分組式教學;學習熱情;學習能力;團隊合作意識
[中圖分類號]G42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4634(2016)05007103
0引言
《機械制圖》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重要專業(yè)技術基礎課,其教學目的是使學生掌握國家標準關于機械制圖的相關規(guī)定;掌握零件圖以及裝配圖的閱讀及繪制等相關內容。但由于課程對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要求相對較高,一些學生在學習到立體以后,就明顯跟不上課堂進度,而且越落越遠,慢慢地對課程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學習效果自然也無從談起。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目前的教學目標仍然以強調知識的傳授為重點,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仍然處于被動接受的角色,這種教育理念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1,2]。此外,當前教學學時的不斷壓縮以及社會對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的要求提高,因此,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熱情、創(chuàng)造能力、工程實踐能力以及合作溝通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在機械制圖課程中,將“分組式”教學方式引入到課程中來,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由被動學習轉變?yōu)橹鲃訉W習;由教師灌輸轉變?yōu)閷W生積極探索;由個人單獨完成課程任務轉變?yōu)樾〗M成員合作完成,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明顯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1分組式教學法的具體實施過程
實現(xiàn)分組教學法的具體教學流程如圖1所示。從圖1可以看出,分組教學主要分為課前分組、課堂教學以及成績評定3個方面。這3個方面涵蓋了教學的全部實施過程,教學效果能夠充分反映分組式教學法的特點及優(yōu)勢。具體的課程安排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部分。圖1分組教學流程
1.1如何分組
分組式教學中,分組是教學過程實施的第一步。組內成員的確定按照學生分組和教師分組兩個步驟完成。課程的初期階段采用的是學生分組,即學生自愿分組。此次分組的主要目的是將學生個人的學習轉變?yōu)榧w的學習,讓學生從內心產生一種集體榮譽感和責任感,個人學習的程度不僅影響到個人也會影響到整個集體,從而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每個小組人數(shù)以4~6人為宜,有利于組內成員隨時對課程中存在的疑問進行討論。人數(shù)太少,起不到團隊的凝聚力作用;人數(shù)太多,又不利于組內成員之間的相互交流。另外,每個組里,選出一名學生作為組長,目的是就不同教學任務,協(xié)調組內成員的角色,也方便任課教師對每組成員的了解和學習程度的把握。
在課程的中期階段采用教師分組,即教師根據(jù)各個組之間學生學習程度的差別,重新調整分組。比如,有一組學生整體水平都較高,而另外一組學生整體的學習情況則不夠理想。這時,教師就將這兩組重新進行拆分,讓成績好的學生帶動成績稍差的學生,以實現(xiàn)全班學生的共同進步。
1.2如何開展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中,主要采用以下幾種方法。
1) 教師課堂講授。這部分內容包括點、直線和平面的投影等基礎知識方面,主要以教師課堂講授為主,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使學生掌握機械制圖的投影方法、投影規(guī)律以及不同位置直線或者平面的投影特性,為教師對后續(xù)課程內容的編排以及學生對課程內容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2) 學生課堂講解。首先,教師需要根據(jù)所學內容深入分析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將會遇到的難點,以此為依據(jù)來設定學生的講解內容;然后,學生根據(jù)教師的要求,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分析、討論和解答。例如,當學到平面截切平面立體時,學生們經常就會出現(xiàn)上課時聽教師講得很明白,但自己做起題來就不知道如何著手,還有的學生經常出現(xiàn)丟線、漏線的現(xiàn)象。因此,在學到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就會留出一部分時間供學生講授,即讓學生“自己教自己”。具體過程是教師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要求每個小組通過查閱資料找出一道符合課程難度的平面與平面立體截切例題,并集體討論出該題的分析方法以及詳細的解題過程。然后在課上,每組派一名學生到講臺上將題目展現(xiàn)給其他學生,并講解詳細的解題過程。通過這種方式的學習,不僅使學生對平面截切平面立體這部分內容掌握得比較透徹,而且在完成教師設定題目的過程中鍛煉了學生的查閱資料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團隊協(xié)作能力。
3) 學術報告形式展示實踐教學內容。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是教學過程非常重要的部分,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制圖的基本知識,更重要的是要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經驗。因此,教師針對這一教學目標設置了學術報告的教學模式,如講到組合體構型設計這部分內容時,教師提出,要求學生自學構型設計方面的相關內容,比如構型設計的概念、構型設計的方法以及構型設計的注意事項。然后,要求每個學生都要完成一項構型設計,并且以報告的形式,向其他學生展示構型設計的全部過程,包括為什么進行這樣一項構型設計?所構物體有哪些基本形體組成,各基本形體是怎么組合到一起的?在完成構型設計過程中遇到了什么問題?是怎樣解決的?每個學生不僅要完成自己的構型設計,還要認真聽其他學生的構型設計報告,針對構型設計中存在的問題或可行性提出疑問并與其他學生進行深入討論,以得到最佳解決方案。通過這個過程,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還鼓勵了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
1.3如何評價各組成績
依據(jù)教學內容的具體安排,將每個小組的成績評定方式分成以下幾個部分。
1) 基礎習題部分?;A習題主要是指為了讓學生掌握最基本的繪圖知識及投影理論而設定的習題,這部分內容的成績評定也需要教師根據(jù)課程內容的難度,決定作業(yè)的具體評分方法。比如點、線、面這部分的內容,學生對課堂內容的掌握程度差別都不大,這時就以個人成績來記入學生的當次成績。當課程難度增加時,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也鼓勵學生在做作業(yè)期間進行組內以及各組之間的討論,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氛圍,學生的成績將以小組為單位計算,即同次作業(yè)中,同一小組的所有成員將得到相同的分數(shù)。例如,有時教師會將小組成員中的最低分數(shù)作為這個小組中每個成員的分數(shù),有時將小組中所有成員的平均分數(shù)作為小組成員的分數(shù)。這種成績評定的目的,是讓學生產生一種責任感和集體榮譽感,不能因為個人學習成績影響到整個小組的成績,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積極性。
2) 學生講解部分。對于學生演示和講解的部分,每組的成績評定內容包括選題難度、解題是否正確、講解以及解答學生疑問是否清晰等,進行綜合考慮??己瞬捎脤W生自評的方式,即某一小組成績由其他小組成員給出,取各組成績的平均值記入本小組當次任務的最終成績。
3) 教學實踐部分。對于組合體構型設計等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采用學術報告的形式進行展示,學生可以就其展示作品進行現(xiàn)場匯報、討論,以找到最佳表達方案,此部分考核采用師生共評的方式,即小組成績一部分來自于教師的評分,另一部分來自于學生的互評,師生將根據(jù)作品的難易程度、準確程度、設計的合理性以及存在問題的多少等方面綜合考量并進行打分,最后一并記入到每組學生的成績中。
2分組式教學法的教學成果以及學生的心得體會經過近一個學期的教學實踐和摸索,學生的課堂參與意識明顯增強,能夠隨時根據(jù)課堂內容向教師提出各種問題,真正實現(xiàn)了教與學的互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學生會就某些問題去思考“對或者不對”“應該怎樣會更好”而不再像以往只是被動地接受。圖2所示為分組班級與未分組班級成績的對比,可以看出分組班級的5次作業(yè)的平均成績均明顯高于未分組班級,可見這種學習方式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風氣,使得課堂的教學效果明顯提高,從而為學生后續(xù)課程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圖2分組與未分組班級的成績對比
為了進一步了解學生對于分組式教學法的感受,課程最后還設定了問卷調查環(huán)節(jié)。調查內容主要是希望從學生的角度了解分組式教學法對學生的學習熱情以及協(xié)作精神等方面有沒有起到真正的提高和鍛煉的作用,從而為后面的課程改革和課程實踐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借鑒。圖3所示為對學生問卷調查結果的反饋和總結。從圖中可以明顯看出,通過這種分組式的教學方法,95.6%的學生感覺到自己的學習熱情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92%的學生認為自己的協(xié)作能力得到了加強。由此可見,分組式的教學方式的確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和集體責任感,使學生們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共同進步,為學生今后走向工作崗位打下良好的合作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