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哲峰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加深,人們開始認識到學校教育不僅要關心學生能學到什么知識,而且要關心學生學習時有什么感受。所謂問題情境,是指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新奇、未知的問題,使學生形成“認知”沖突,從而產生強烈的探究欲望,并作為自己學習活動目的的一種情境。在教學中,教師根據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生活經驗,有目的地通過一定的途徑、方法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使學生置身于新奇、有趣、有味的情境中,讓學生感知、感悟情境,進而去分析、思考、假定、辨析、討論、合作探究、質疑問難、總結概括等。這樣,不僅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和思維品質,而且能夠很好地貫徹教學中“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思維訓練為主線、交往互動為主軸”的思想,真正堅持“以學生為本”“為學生的未來做準備”的理念,促進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在教學過程中,筆者嘗試以不同的情境創(chuàng)設方式展開整個課堂。在這個過程中,筆者對整個教材有了新的認識,對如何激發(fā)學生在課堂上的“興奮”狀態(tài)有了更多啟發(fā)。
一、合理的教學情境應具備的基本特征
1.生活性
教育離開了生活,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教師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必須源于生活,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學生才會覺得學習的內容是重要的、實用的,才能觸動學生的心靈,引起學生的共鳴,進而激發(fā)學生探索的欲望。例如:在《經濟生活》中,高一第一個學期關于“價值規(guī)律”的學習,一般是在中秋節(jié)前后,而與學生最貼切的生活經驗就是節(jié)前和節(jié)后月餅價格的變化。在課堂的情境創(chuàng)設中,以月餅價格的變化為例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求知興趣。
2.啟發(fā)性
情境創(chuàng)設是根據已經確定的教學目標,對學生已有的經驗、學生在社會生活中可接觸到的素材以及教材等課程資源進行選擇和開發(fā),并按一定的方式呈現,從而使教學過程順利地進行課前準備活動。因此,教學情境應與教學內容高度相關,富有啟發(fā)性,具有智慧性,通過情境巧設懸念,精心設疑,環(huán)環(huán)相扣,并能體現課堂教學的重點、難點、疑點,從而指引學生利用情境去探索、發(fā)現、解決問題,最終獲得并生成新知。
3.實踐性
這里的實踐性,即提倡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活動化,其中既包括課外參與社會實踐活動,以獲得真實的情感體驗,也包括課內學生的情境模擬、角色扮演、課堂辯論等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感性的情境體驗下探究,從而將感性體驗升華為理性認識。
4.可操作性
教師設計的情境必須對教學輔助條件的要求不高,材料易得或者具有可替代性,情境使用的過程容易掌控,即可操作性強。
二、創(chuàng)設合理教學情境的常用方法
1.利用角色扮演創(chuàng)設情境
教師根據教學要求,創(chuàng)設某些虛擬的情境,給學生設定不同的角色,讓學生像演員一樣在虛擬的場景中表演,如小品表演、課堂辯論、結合教學內容設置多樣的現場模擬等,學生可以在角色扮演中獲得真實的感受和內心的體驗,也更容易獲取知識,引發(fā)感悟。以“價值規(guī)律”這一內容為例,為了讓學生主動思考市場上商品價格漲落的原因,筆者設計了一個簡單的小品,請學生表演電視劇《大宅門》中的情景小品《七爺買黃連》:七爺一行人(甲和乙)在藥材市場先是高價購買黃連100斤,繼而放出口風說還需1000斤,并持幣待購,各藥商(丙和?。┮娪欣蓤D紛紛收進黃連,結果幾天內市場上黃連泛濫,價格狂降,七爺等人此時購進大批黃連,節(jié)省了大量銀兩。進而讓學生思考:(1)七爺為什么要放出口風說還要1000斤黃連?(2)幾天后市場上黃連價格發(fā)生了什么變化?(3)你能舉出生活中價格變化的例子嗎?到底是什么因素在影響價格呢?在這樣的虛擬情境中,學生自始至終都饒有興趣而且“感同身受”,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當然,情境角色的表演需要教師在課前進行精心指導,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2.利用時政熱點創(chuàng)設情境
引領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現實、與時俱進是思想政治課的題中之意。重大時政熱點作為教學情境,可以擺脫空洞無力的說教,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能幫助學生正確理解書本知識,學以致用;能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以“中國外交政策的宗旨”這一教學內容為例,怎樣使學生將理論知識內化為情感的認同,進而轉化為中國公民自覺的行動?學習這一內容恰逢菲律賓當局對中國黃巖島主權產生爭議之時,筆者以此為契機,進行了以下的情境創(chuàng)設: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最近國際社會開始關注的中國南海海域的一個小島,是哪個島嗎?
生:南海海域的黃巖島。
師:為什么以前它一直是默默無聞,而現在卻備受矚目呢?
學生描述他們從網絡、報刊等途徑獲得的關于黃巖島事件的相關信息。
(學生七嘴八舌,氣氛非常熱烈)
師:今天給大家一個機會,如果你是我們中國的外交官,你會怎樣處理黃巖島事件?(學生陷入了深思。稍后……)
生甲:開個新聞發(fā)布會,重申黃巖島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找出各種證據證明它的歸屬;反擊菲律賓的做法。(學生議論紛紛)
生乙:實行經濟制裁;請求聯(lián)合國的幫助;爭取俄羅斯的支持。
師:那么兩位同學誰說的有道理呢?
(從學生的回答中,提取中國外交政策的內容)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積極發(fā)言,氣氛熱烈,沒有任何說教,卻勝似千言萬語,真可謂“潤物細無聲”。
3.利用生活經驗創(chuàng)設情境
實實在在的生活經驗比任何理論都有說服力。從學生的生活中選取素材,設計問題,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能幫助學生從自身生活經驗中輕松地找到探索新知的路徑,架設一座由現象到本質、由感性到理性的橋梁,加之教師適時的點撥,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過程自然水到渠成,舉重若輕。以“矛盾的對立統(tǒng)一”為例,筆者圍繞電視節(jié)目中播放的“健康手指操”,提出幾個問題,并貫穿整個課堂。
(1)大拇指和其他四根手指有什么不一樣?
(2)一只完整的手需要多少根手指共同組成?
(得出結論: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內部對立和統(tǒng)一關系的哲學范疇,簡言之,矛盾就是對立統(tǒng)一。一切事物的內部都包含兩個方面,這兩個方面是不同的、相互對立的,同時又是相互依賴、相互統(tǒng)一的。矛盾相輔相成的兩種基本屬性:矛盾的對立屬性是斗爭性,矛盾的統(tǒng)一屬性是同一性。)
(3)假設你沒有了大拇指,還能喝到手中的飲料嗎?
(4)運用玄妙的陰陽學,看看你的大拇指什么時候是陰,什么時候是陽?
(得出結論:矛盾的同一性含義:相互依賴;矛盾雙方相互貫通,并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方法論: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創(chuàng)造條件,促使矛盾向有利的方向轉化。補充:陰陽平衡是生命活力的根本。陰陽平衡則人健康、有神;陰陽失衡就會患病、早衰甚至死亡。陰陽之間是消長轉化的關系,陽極則陰,陰極則陽;陽極則陰生,陰極則陽長。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
(5)如果五根手指頭的長短、粗細、高低、位置等完全相同,你的手還能靈活運用嗎?
(6)和腿的粗細相比,你還會說你的大拇指“粗”嗎?
(7)還能提出其他問題嗎?(怎樣使手更加靈活?)
(總結:①同一以差別和對立為前提,沒有斗爭性就沒有矛盾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貫通,事物也就不能存在和發(fā)展。
②斗爭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為同一性制約。
③矛盾雙方既對立又統(tǒng)一,由此推動事物的運動、變化、發(fā)展。
方法論:要一分為二、全面地看問題;要學會在對立中把握統(tǒng)一,在統(tǒng)一中把握對立。)
4.利用趣味故事創(chuàng)設情境
利用趣味小故事或古詩引入課題,在哲學的教學中尤為常見。很多故事和詩文中都包含著豐富的哲理。這種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法能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化解哲學道理抽象、深奧、晦澀、難懂的難題。同時,利用古詩引入課題,還能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例如:利用“三個和尚”的故事來理解部分與整體的關系;利用“按圖索驥”的典故引發(fā)學生思考“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的重要性等。
5.利用電教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
以計算機和網絡通信為主體的現代教育技術,功能強大,生動直觀,用時少而容量多,在教學中若能恰當運用,可以有效彌補傳統(tǒng)教學手段的不足。政治課教學所需的情境素材形式多樣,其中有些素材只有通過現代教學媒體才能有效呈現,如漫畫、圖片、聲像資料等。例如,在“和平與發(fā)展是時代的主題”教學中,我首先播放了核戰(zhàn)爭爆發(fā)的虛擬3D視頻,視頻具有極大的沖擊力,強烈震撼了學生的心靈,有的女生甚至忍不住抱住雙臂,感受核戰(zhàn)爭帶給人類的毀滅性后果。在這樣的氛圍中,無需老師多言,學生已從內心認同世界和平的重要性。而這些,僅僅依靠傳統(tǒng)教學手段是無法實現的。
三、中學思想政治課創(chuàng)設情境的誤區(qū)
情境教學如果運用得當,就能做到化腐朽為神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如果運用不當,有時也會陷入尷尬的境地。下面簡述幾種在教學中要避免的誤區(qū):
1.情境創(chuàng)設遠離內容
教學創(chuàng)設的情境固然需要背景材料,這樣才能有利于引導學生從生動、具體的材料中觀察、思考、發(fā)現、探索,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望,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他們的聰明才智和創(chuàng)造潛能。然而,遠離教學內容的材料,會讓學生感到云里霧里,不知所云,肯定不會收到應有的效果。
2.情境創(chuàng)設喧賓奪主
情境的創(chuàng)設要因課而異,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要嘩眾取寵,否則就會本末倒置,撿了芝麻而丟了西瓜。
3.情境創(chuàng)設遠離生活
課程資源是多彩而豐富的。作為教師,要善于處理教材,并選取當時、當地學生熟悉的事物來創(chuàng)設情境。情境創(chuàng)設一旦“卡殼”,教師要及時調整創(chuàng)設策略?!皩㈠e就錯”是情境創(chuàng)設之大忌。
中學生的理解能力雖然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依然是有限的。情境創(chuàng)設既要符合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又要注意其時間性、地域性、實用性和機動性。否則,學生就會難明就里,不領會教師的“良苦用心”。
4.情境創(chuàng)設過于復雜
好的情境創(chuàng)設是教學活動良好的開端。但情境并不是越復雜越好,只有現實的、完整的、富有教學意義的情境才是好的學習情境。
綜上所述,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絕非僅僅是為了博得學生的笑聲、掌聲,它旨在追求知識與情感的美妙結合,使知識的吸附和情境的熏陶凝成一股制勝的力量,喚起學生追求知識、向往崇高、探索未來的熱情,使學生的學習變得主動、豐富而有個性,從而實現知識給予、技能培養(yǎng)、情感體驗、人格發(fā)展的統(tǒng)一。
參考文獻:
[1]劉玉梅.如何在初中政治課堂中創(chuàng)設有效情境[J].科教文匯,2013(12).
[2]孔啟明.政治課堂中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的重要性[J].科學中國人,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