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慧凱
【摘要】在譯者對文學作品的翻譯過程中需要考慮很多的因素,本文主要從接受美學的角度討論中西方文化差異和譯文讀者這兩個方面對譯者翻譯策略選擇的影響。
【關(guān)鍵詞】接受美學;中西方文化差異;譯文讀者
翻譯是一種譯者根據(jù)自己對原文的理解把一種語言翻譯成另外一種語言的活動,翻譯時采用什么樣的翻譯策略,歸化還是異化,直譯還是意譯也是十分重要的。接受美學強調(diào)讀者的地位。另外,接受美學的一個重要的原則是視野融合。
一、接受美學理論
接受美學(Aesthetics of Reception)又叫接受理論(Reception Theory),是一種文學批判理論,產(chǎn)生于20世紀60年代,其創(chuàng)意之處和新鮮活力在于揚棄了傳統(tǒng)的“文本中心論”的主張,強調(diào)接受者的需求,強調(diào)了讀者的地位。接受美學的一個重要原則就是視野融合,只有讀者的期待視野與文學文本相融合,才談得上接受和理解。所謂期待視野,是指在文學閱讀之先及閱讀過程中,作為接受主體的讀者,基于個人和社會的復雜原因,心理上往往會有一個既成的結(jié)構(gòu)圖式,讀者的這種據(jù)以閱讀文本的心理圖式,就是期待視野。它包括人們的思想觀念、道德情操、審美趣味,同時也包括人們的直覺能力、承受能力和接受水平等。讀者的期待視野又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因人而異,因時代的變化而不斷發(fā)展。當把接受美學應用于翻譯理論中時,譯者成為了原作的讀者,他的主動參與使他在翻譯時會考慮到譯本讀者的期待視野。
二、中西方文化差異對翻譯策略的選擇
翻譯活動,就其具體操作形式而言,是不同語言的轉(zhuǎn)換活動,而就其實質(zhì)而言,是一項跨文化的交流的活動。譯者在翻譯文學作品的過程中,東西方文化差異使翻譯的難度大大地增加了,主要體現(xiàn)在由于文化差異,風俗習慣,思想觀念不同而容易引起誤解的或讓外國讀者不理解的詞語,句子等方面。在翻譯的過程中,譯者應該采取適當?shù)姆g策略,盡量來傳達原文作者想要傳達的思想,文化現(xiàn)象,觀念等等,從而減少文化的流失。比如,對于漢語中的歇后語來說,其中有很多帶有濃重的中國文化意蘊的詞,外國的讀者很難理解。這時候就需要譯者下一些功夫了,這時一般會采用歸化的策略,或者加腳注的方法,這樣更有利于譯文讀者的理解。還有漢語中的成語的翻譯,有大量的成語都包含典故,對于不了解中國文化典故的外國讀者是非常難以理解的。比如說愚公移山這個成語的翻譯,如果采取異化的翻譯策略,是這樣翻譯的,The Foolish Old Man who removed the mountains;如果采用歸化的翻譯策略是這樣翻譯的,The determination to win victory,and the courage to surmount every difficulty。很明顯后者的翻譯更恰當一些,可見這類型的成語的翻譯采用歸化的翻譯策略更好些,更容易地被譯文讀者接受,更容易地達到譯文讀者的期待視野。所以說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大大增加了翻譯的難度。再比如說漢語成語“糖衣炮彈”的翻譯,它被翻譯成sugar-coated bullets。采用了異化的翻譯策略,很好的傳達了這個成語要表達的意思,讓譯文讀者很容易理解,實現(xiàn)了視野融合。所以說文化的差異是影響翻譯策略的一個重要的因素。在接受美學的視角下,不管是采用什么樣的翻譯策略,讓譯文讀者理解才是非常重要的。
例1:乍入蘆芋——不知深淺。(《西游記》第32回)
譯文:If I dont tell him and keep him in the dark,he wont know how things stand,and itll be a great nuisance for me if he gets captured by monster.
比如對于英語文化的譯文讀者來說,這句歇后語中的蘆芋是不了解的。這些文化的空白已經(jīng)超過了他們的期待視野。這時就需要譯者運用恰當?shù)姆g策略來對原文進行翻譯,從而實現(xiàn)視野融合。
例2:Curiously enough,he prophesied with oracular accuracy to the amazement of all.
譯文:說也奇怪,他像諸葛亮一樣,料事如神,大家驚訝不止。
例2中的“oracular”有“神諭”、“神示”之意,將之轉(zhuǎn)換為漢文化中“諸葛亮”這一意象,和有些不恰當。因為“oracular”這個詞具有西方神話中的神秘色彩,而“諸葛亮”在漢語文化中主要是是智慧的代名詞。在這個例子中譯者用了歸化的翻譯策略,反而弄巧成拙,造成了意義的缺失,不如采用異化的翻譯策略更加的恰當,更能表達出原文作者要表達的意思,更容易被讀者理解,更能實現(xiàn)視野融合。所以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大大增加了翻譯的難度。在譯文中用詞不當,就會造成對原文意義的不準確的理解,從而實現(xiàn)不了視野融合。
三、讀者群對譯者的翻譯策略的影響
讀者作為一個不可缺少、與譯者密切相關(guān)的主體,他們的文化水平、語言表達、思維方式上都存在差異,這些差異往往對譯者的翻譯活動有著直接的影響。不同的譯文讀者對文學作品的期待視野是不同的,所以不同的讀者對譯文有不同期待。
根據(jù)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生活經(jīng)歷以及所受的不同教育,不同的讀者會對同一文學作品有不同的視野期待。他們對文學作品的審美,評價,看法都不盡相同。譯語的讀者群中既有受過高等教育非常有很高學識的人,也有沒有受過多少教育的人們。這時候面對不同的讀者群,翻譯者就應該采用不同的策略對原文進行不同的處理。如果讀者群以受過高等教育的知識分子為主,譯者可以考慮多采用異化的翻譯策略,因為這樣的讀者群知識面比較廣,接受水平比較高,對作品的理解能力也較強,而且他們樂于接受來自外國的新文化。如果譯文的讀者以普通的沒有受過多少教育的人們?yōu)橹?,這時候應該以歸化的翻譯策略為主,使得譯文更符合普通讀者群的閱讀,理解起來相對更加容易,更容易的達到普通讀者群的審美和接受水平,從而更好地為他們所接受,引起他們的共鳴,更容易實現(xiàn)視野融合。
四、結(jié)語
從以上的討論可以看出,不管是中西方的文化差異還是讀者群的不同對翻譯策略的選擇都有十分重要的影響。中西方的文化差異會造成讀者的文化空白和文化缺失,有時候如果采取異化的翻譯策略,可能會是讀者不知所云,使譯文讀者很難理解,滿足不了讀者的期待視野,這樣的翻譯無疑是失敗的。有時候如果使用了歸化的策略,可能會弄巧成拙,不能更好地,更恰當?shù)膩肀磉_原文讀者的意思。所以中西方的文化差異,大大增加了翻譯的難度,會影響譯者的翻譯策略的選擇,這時就需要譯者來思考如何來恰當?shù)姆g了。另外,不同讀者群也是影響翻譯策略選擇的一個重要的因素。確立讀者的中心地位可以說是接受美學在文學領(lǐng)域的創(chuàng)新。接受美學對讀者地位的強調(diào),使得讀者在翻譯活動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所以譯者在翻譯時一定要考慮讀者的因素,以便翻譯出好的作品來。
【參考文獻】
[1] 馬 ?蕭. 文學翻譯的接受關(guān)學觀[J]. 中國翻譯, 2000(2):47-51.
[2] 朱健平. 翻澤:跨文化解釋—哲學詮釋學與接受美學模式[M]. 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7.
[3] 楊松芳. 接受美學與翻譯研究[J]. 沈陽師范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