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君,邵海珍,鄭風姣,童 麗,程 琨,孫志平
(鄭州市第三人民醫(yī)院兒科,河南 鄭州 450000)
·學術探討·
中醫(yī)小兒體質分類與判定探討
王亞君,邵海珍,鄭風姣,童 麗,程 琨,孫志平
(鄭州市第三人民醫(yī)院兒科,河南 鄭州 450000)
兒童體質理論是中醫(yī)體質學說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兒童發(fā)病學密切相關。總結兒童體質理論,研究小兒體質特點及個體差異,對防病治病、兒童保健及兒童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通過臨床觀察兒童體質特點,分別從總體特征、形體特征、常見表現(xiàn)、心理特征、發(fā)病傾向方面進行歸納總結,為兒童個性化預防保健措施制訂提供依據(jù)。
兒童體質;分型;防病治病
中醫(yī)體質主要是以中醫(yī)基礎理論為指導,通過研究體質的不同特點,從而分析疾病的反應狀態(tài)、病變性質,以及發(fā)展趨勢的一門學說[1]。疾病產生的內在基礎是由體質的差異決定的,體質不同發(fā)病傾向不同。分析疾病的發(fā)生與演變有賴于體質的研究,同時體質的研容可為臨床疾病的診治提供有力依據(jù)[2]。同年齡的小兒不僅體格、形態(tài)、飲食習慣、性格愛好等方面存在差別,且同等致病條件下,病情的順逆、演變也不同。中醫(yī)學認為:小兒體質的個體差異性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每個兒童皆存在不同于他人的體質特點。了解小兒的體質特點,對兒童的健康成長、防病治病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小兒體質被歷代醫(yī)家所重視,論述頗多,我國第一部兒科專著《顱囟經》提出“純陽之體”被眾多醫(yī)家所推崇,指出“孩兒三歲以下,呼為純陽,元氣未散”,說明兒童多陽氣偏盛,如旭日之東升,草木之方萌。劉完素[3]提出“小兒病者純陽,熱多寒少也”,并將涼膈散靈活運用于臨床;朱丹溪提倡“陽常有余,陰常不足”,指出“人生之十六載之前氣血劇盛,如旭日之方升,如月之將圓,獨陰常不足”[4],注重養(yǎng)陰,靈活運用六味地黃丸治療疾?。槐彼蝺嚎浦ュX乙概括了小兒生理病理特點為“臟腑嬌嫩,行氣未充,易虛易實,易寒易熱”,首創(chuàng)了五臟辨證體系,即“肝主風,心主驚,脾主困,肺主喘,腎主虛”的辨證綱領;明代兒科世家萬全提倡“三有余,四不足”的小兒生理病理學說,提出“首重保護胃氣”,并將推拿療法用于臨床。溫病學家吳鞠通在《溫病條辨·解兒難》中根據(jù)小兒的體質和生理特點提出了“稚陰稚陽”學說,指出小兒稚陰未充,稚陽未長,說明小兒陰陽相對不足,是不成熟的。現(xiàn)代蘇樹蓉結合陰陽消長、五臟生理功能的特點將小兒體質分為均衡質和不均衡質,同時不均衡質又分為脾腎質(Ⅰ、Ⅱ)與肺脾質(Ⅰ、Ⅱ)[5],從不同方面論述了兒童的體質特點。但是,近年來兒童體質分型尚無統(tǒng)一標準,研究分析小兒體質的個體化特點,對小兒保健、兒童健康成長和防病治病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筆者根據(jù)兒童體質特點,提出了兒童體質分型,即均衡型、肺脾氣虛型、脾虛濕盛型、心肝火旺型、脾胃伏火型、陰虛型、肝腎虧虛型、特稟型,共同道參考。
2.1 均衡型
總體特征:陰陽之氣血調和,以目光有神、面色紅潤、精力充沛及其體態(tài)勻稱等為主要臨床特征。形體特征:體形健碩勻稱。常見表現(xiàn):目光炯炯有神,發(fā)質稠密有光澤,膚色、唇色紅潤,鼻色潤澤,嗅覺通暢,精力充沛,不易疲勞,可耐受寒熱,睡眠質量良好,胃納可,二便正常,淡紅舌,薄白苔,脈按之和緩有力。心理特征:性格隨和且開朗。發(fā)病傾向:平素較少患病。對外界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對社會環(huán)境及外界自然環(huán)境均有較強的適應力。
2.2 肺脾氣虛型
總體特征:元氣不足,以自汗、氣短、疲勞、納呆、反復上呼吸道感染等氣虛為主要臨床特征。形體特征:肌肉松軟而不實。常見表現(xiàn):平素聲音低弱,氣短懶言,且易疲勞,精神不振,易于出汗,舌淡紅,舌邊有齒痕,脈按之弱。心理特征:性格常內向,不喜歡冒險。發(fā)病傾向:常易患感冒、內臟下垂等相關疾??;病后則康復相對緩慢。對外界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較差,不可耐受寒邪、暑邪、濕邪、風邪等外感邪氣。
2.3 脾虛濕盛型
總體特征:常痰濕凝聚,以便溏疲勞、少動懶言、體型肥胖、痰多咳嗽、舌苔滑膩等痰濕為主要臨床特征。形體特征:體型偏肥胖,其腹部可見肥滿松軟。常見表現(xiàn):面色淡黃或無華,面部皮膚分泌油脂較多,胸悶,多汗易疲勞,多肥胖,多痰,易便溏,喜食肥甘厚膩,口多甜或黏膩,苔膩,脈按之多滑。心理特征:性情多穩(wěn)重、沉穩(wěn)、溫和、且易忍耐。發(fā)病傾向:易患水腫、泄瀉、消渴等疾病。對外界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對梅雨季節(jié)及濕重環(huán)境適應能力差。
2.4 心肝火旺型
總體特征:火邪熾盛,以狂躁、心煩易怒、多動、胸脅脹痛等火旺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形體特征:肌肉堅實,體型多偏瘦。常見表現(xiàn):平素易心煩易怒,眩暈頭痛,胸脅脹痛,口苦咽干,舌質紅,舌苔黃,脈按之多弦硬。心理特征:性格易急躁易怒,情緒波動多較大。發(fā)病傾向:易患情緒障礙、夜驚、多動、性早熟等疾病。對外界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對外界精神刺激適應能力較差,不適應高溫天氣。
2.5 脾胃伏火型
總體特征:熱邪壅滯,以消谷善饑、脘腹痞滿、大便干燥等中焦伏火為主要特征。形體特征:肌肉偏瘦。常見表現(xiàn):平素多食易饑,脘腹痞滿脹痛,嘔惡噯氣,口渴喜冷飲,便干,口易臭,齒齦多腫痛,舌質紅,苔黃厚,脈按之多弦數(shù)。心理特征:性格多急躁抑郁且多憂慮。發(fā)病傾向:易患便秘、消渴、驚厥等疾病。對外界環(huán)境適應能力:對燥熱濕濁環(huán)境適應能力差。
2.6 陰虛型
總體特征:陰液多虧少,以手足心熱、口咽干燥等其他虛熱為主要臨床特征。形體特征:體型多偏瘦。常見表現(xiàn):口咽干燥,手足心熱,鼻衄,干咳,鼻多微干,多喜冷飲,大便干結,舌紅,少津,脈按之多細數(shù)。心理特征:性格易急躁,活潑,好動,多外向。發(fā)病傾向:易患多動、不寐、性早熟及虛勞等疾病;感受外邪易從熱化。對外界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多耐冬季不耐夏季;常不耐熱邪、暑邪、燥邪等。
2.7 肝腎虧虛型
總體特征:陰陽兩虛,以腰膝酸軟疼痛、筋脈失養(yǎng)、心悸不寐等氣血精津虧虛為主要特征。形體特征:肌肉松弛。常見表現(xiàn):平素神疲體乏,腰膝酸軟,耳鳴眩暈,發(fā)育遲緩,運動、智能障礙,小便不利或遺尿,舌體瘦小或淡胖,苔少,脈細弱。心理特征:性格易驚恐或易煩躁。發(fā)病傾向:易患淋證、癃閉等疾病。對外界環(huán)境適應能力:對外界適應能力較差,容易被時邪所侵,抵抗力弱。
2.8 特稟型
總體特征:表現(xiàn)為先天失常,多以過敏反應、生理性缺陷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形體特征:過敏體質的兒童一般多無特殊體質類型;先天稟賦異常的兒童可能有生理缺陷,亦可能有畸形。常見表現(xiàn):過敏體質的兒童常見有鼻塞,咽癢,噴嚏,蕁麻疹,哮喘等;有遺傳性疾病患兒則有家族性、先天性、垂直遺傳等特征;有胎傳性疾病的患兒有母體影響胎兒個體生長發(fā)育及其他相關疾病的特征。心理特征:稟質不同則情況各異。發(fā)病傾向:過敏體質的兒童易患蕁麻疹,哮喘,花粉類、海鮮類和藥物過敏等;遺傳性疾病例如先天愚型、血友病等疾??;胎傳性疾病例如五遲(語遲、齒遲、發(fā)遲、行遲、立遲),五軟(口軟、肌肉軟、手足軟、項軟、頭軟),胎驚,解顱,胎癇等。對外界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適應能力差,例如過敏體質的兒童對易致過敏的季節(jié),接觸過敏源適應能力差,容易引發(fā)宿疾等。
小兒的體質理論是中醫(yī)體質學說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兒童發(fā)病學密切相關,人體生理病理特點及防病保健等方面皆有賴于體質的差異[6]。兒童處于生長發(fā)育階段,可塑性很強,總結兒童體質理論,研究小兒體質特點及個體差異,倡導“因質制宜”的兒童保健,將對預防疾病、保證兒童的健康成長、提高人口質量等起著重要作用[7]。然關于本病的中醫(yī)分型尚缺乏大樣本的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若想設計出合理、科學、實用的兒童體質分類方案,仍需臨床醫(yī)師進一步歸納總結以更好地指導臨床。
[1]王琦.中醫(yī)體質學說研究現(xiàn)狀與展望[J].中國中醫(yī)基礎醫(yī)學雜志,2002,8(2):6-15.
[2]蘇樹蓉.小兒體質理論與兒童保育[J].中國中醫(yī)基礎醫(yī)學雜志,2002,8(2):74-75.
[3]劉完素.劉完素醫(yī)學全書·黃帝素問宣明論方[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6.
[4]萬全.萬氏家藏育嬰秘訣[M].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1986:10.
[5]蘇樹蓉,鐘柏松,黎欣.1061例小兒體質調查及體質分型的研究[J].中醫(yī)雜志,1996,37(10):613-616.
[6]張偉榮,李靖.淺談系統(tǒng)生物學與中醫(yī)體質學的關系 [J].中國中醫(yī)基礎醫(yī)學雜志,2004,9(2):9-16.
[7]朱錦善.小兒體質臨床類型及其臨床意義[J].新中醫(yī),1989,21(5):6-7.
(編輯 馬 虹)
1001-6910(2017)06-0010-03
R229
A
10.3969/j.issn.1001-6910.2017.06.05
2017-04-02;
2017-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