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從人物塑造的角度淺析《哈克貝利·芬歷險記》的主題

2017-02-10 15:35:34牛志萍
北方文學(xué)·中旬 2016年10期
關(guān)鍵詞:人物塑造吐溫主題

牛志萍

摘要:《哈克貝利·芬歷險記》是美國文學(xué)史上的重要著作。作者馬克·吐溫透過白人孩子哈克貝利·芬的孩童視角,描寫了其在幫助黑人奴隸吉木逃亡過程中的所見所聞。小說不僅對哈克和吉木在密西西比河上漂流的冒險旅程進行了精彩的描寫,還透露了吐溫對虛偽的文明社會的批判、表達了其對淳樸的自由生活的崇尚。本文試圖通過對作品人物的塑造的分析來探討作品的主題。

關(guān)鍵詞:馬克·吐溫;《哈克貝利·芬歷險記》;人物塑造;主題

馬克·吐溫是十九世紀美國最偉大的幽默作家,被諾貝爾文學(xué)獎獲得者威廉·福克納稱為“美國文學(xué)之父”。吐溫以其代表作《哈克貝利·芬歷險記》而聞名于世。該小說又被另一位諾貝爾文學(xué)獎獲得者海明威高度評價為“我們所有書中最好的。……一切美國文學(xué)都來自這本書。在它之前或之后,都不曾有過能同它媲美的作品?!盵4](P430)由此可見,吐溫及其作品在美國文學(xué)中的地位。

《哈克貝利·芬歷險記》講述了主人公哈克貝利和他的黑人朋友吉木的冒險旅程。他們乘著木筏順密西西比河漂流,以尋求自由。在這途中,哈克遇到了許多挫折,并從中感悟到了很多生活哲理,對人性有了更深層的思考。在體會到了文明的虛偽后,哈克不僅自己選擇了通往自由的道路,還在一番思想斗爭后,冒險幫助吉木重獲自由。這就引出了小說的主題:批判“文明”、追逐自由。本文試圖通過人物塑造來分析作品的主題。

在小說中,吐溫筆下的角色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諸如達格斯寡婦以及爸爸這種文明社會下的產(chǎn)物;另一類則是像哈克和吉木這樣向往自由、但卻被文明社會排擠的流浪者。

小說一開始,哈克就評論到“我從來沒見過一句瞎話都不說的人……不過波蕾姨媽和那位寡婦……卻都是例外?!盵3](P1)由此,我們會對達格斯寡婦和波蕾姨媽留下一個積極、正面的印象。接下來,哈克又提到“達格斯寡婦收我做她的干兒子,說是要教我怎樣做人”,這更加確立了達格斯寡婦好心腸的正面形象。然而,隨著情節(jié)的展開,我們會慢慢發(fā)現(xiàn),達格斯寡婦這個看似崇高正義的人物卻無時無刻不在無形地遏制著哈克的勃勃生氣,讓哈克覺得“整天呆在家里,實在叫人受不了,因為那個寡婦的舉止動作,總是那么正經(jīng)、那么規(guī)矩,簡直可怕!” [3](P1)她試圖“按照圣彼得堡文明社會公認的行為準則,把哈克培養(yǎng)成老老實實、規(guī)規(guī)矩矩、又聽話又體面的好孩子” [6](P74),結(jié)果致使哈克選擇離開,踏上尋找自由的道路。與達格斯寡婦一樣,波蕾姨媽雖然也對哈克百般疼愛,但卻仍想要用“文明”的教條來改造哈克,最終同樣讓哈克毅然決定離去。達格斯寡婦和波蕾姨媽所代表的是文明社會僵化刻板的一面。她們原本正義高尚,卻因時刻恪守文明社會授予她們的各種條條框框而與自由背離,讓哈克排斥。與這兩位類似的還有新上任的審判官。他代表了文明社會的天真幼稚。本著“非到萬不得已,決不干涉人家的家務(wù),拆散人家的骨肉”[3](P27)的良好初衷,懷著能夠讓爸爸改邪歸正、重新做人的美好愿望,這位正義的審判官卻將好不容易脫離火海的哈克再次投陷到悲慘的生活中去。他不了解爸爸的“底細”,卻固執(zhí)地幻想著有能力感化“這個老頭子”。[3](P27)

達格斯寡婦、波蕾姨媽以及審判官這三位看似正面的人物形象實則都是文明社會下的產(chǎn)物。通過對他們的分析,我們不難看出文明社會表象下的呆板與無知。即使是像這三位一樣本性善良淳樸的好心人,在這種社會的教化下,也會無意識地變?yōu)槎髿⑻煨约冋娴暮⒆铀枷氲膭W邮趾蛥f(xié)助暴躁的醉漢逍遙法外的幫兇。他們的種種言行都透露出文明社會荒謬、虛偽的本質(zhì)。而這一點還可通過對甘潔佛一家的分析得到進一步證實。

甘潔佛一家是一戶出身顯貴的大戶人家,他們的行為舉止完全符合文明社會的種種準則。他們“沒有半點輕浮氣……對人和氣之至” [3](P130)。在哈克與吉木失散期間,甘潔佛一家好心地收留了哈克,并細心地照顧他,讓哈克對這家人留下了良好的印象。他認為甘潔佛是一家愉快、高貴的人家。但事實卻證明,這戶表面和善友好的家庭卻成天過著腥風(fēng)血雨的生活。他們與同為貴族的鄰居雪富生家族有著不共戴天的世仇。兩個家族之間時常正面交火,上至一家之主、下至無邪頑童都會卷入戰(zhàn)爭中間。槍林彈雨的生活造成雙方死傷不斷,而究其交戰(zhàn)原因,卻是因為一場“說不清”的“打?qū)︻^”[3](P133)。就在哈克離開之前,他的同齡朋友、甘潔佛家的小兒子叭克倒在了冰冷的血泊中。這又顯示了文明社會的另一個典型事例,反映了其“文明”幌子下的虛偽與荒誕:甘潔佛上校這位“徹頭徹尾的紳士”[3](P130)卻會盲目地沿襲一場連起因都已不清楚的家族戰(zhàn)爭;在飽嘗接連失去幾個兒子的痛楚后,甘潔佛上校卻仍舊鼓勵小兒子浴血奮戰(zhàn)。這樣一戶處于上層社會的家庭的“文明”行為實則野蠻兇殘,連處于社會底層的哈克看了都感到費解。

上述這些人物雖然顯露出了文明社會的種種弊端,但卻多少體現(xiàn)了其正義、和善的一面。而文明社會中真正黑暗的勢力卻在爸爸、公爵和皇帝這三個人身上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

爸爸是哈克生活中唯一的父親形象,然而他卻完全沒有盡到一個做父親的責(zé)任和義務(wù)。他在哈克的人生道路上進進出出,來去自如:當自幼無母的哈克亟需來自父親的關(guān)懷時,爸爸非但沒有給予應(yīng)有的父愛、而是丟下哈克離去;而當哈克獲得意外之財時,爸爸卻回到哈克身邊、擺出父親的姿態(tài)來接管哈克的財產(chǎn)。他既是一個酒鬼,可以在醉酒后隨性犯下任何罪行;他還是一個惡棍,可以對年幼的兒子隨意折磨施虐。如果說,爸爸體現(xiàn)的是文明社會的殘暴不仁;那么,公爵和皇帝這兩個人則體現(xiàn)了文明社會的貪婪與欺詐。從哈克和吉木遇上這兩個人的那一刻起,他們原本自由平靜的生活就逆轉(zhuǎn)直下。公爵和皇帝不僅四處對人行騙,甚至對一路同行的吉木也慘下毒手,將其以逃亡奴隸的身份變賣。此后,他倆還試圖哄騙幾個善良無知的少女,想要掠奪其唯一的家產(chǎn),在其因失去親人而留下的傷口上撒鹽。就是這樣三個無惡不作的壞人,憑著其白人的身份以及文明社會賜予白人的權(quán)利,依然能夠凌駕于像吉木這樣生性善良的黑人之上,能對其肆意咒罵及處置。這足以體現(xiàn)出文明社會表象下的虛偽。也正是在親眼目睹、親身感受了這樣的虛偽后,哈克毅然決定與文明社會分道揚鑣,徹底走上尋求自由的道路。

小說中,哈克表現(xiàn)出的是一個自由的形象。從小生長在大河邊上的他格外親近自然,分外享受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自由、愜意。哈克雖來自白人社會,卻處于社會最底層的位置。加之有一個不務(wù)正業(yè)、不顧家庭的父親,哈克時常過著四處漂泊、無家可歸的生活,更別提接受任何禮教了。雖然后來被達格斯寡婦收養(yǎng),但哈克早已習(xí)慣了無拘無束的生活,因此對文明社會中的各種禮儀規(guī)范都感到排斥,不愿接受教化,而這是與文明社會的制度相違背的。所以,當一向追求自由的哈克與充滿各種羈絆的文明社會相碰撞時,自然會引發(fā)許多沖突。這種沖突在第一章中就通過達格斯寡婦的各種努力顯現(xiàn)了出來。她試圖強迫哈克穿新衣服、做禱告、學(xué)圣經(jīng)等等,還禁止哈克養(yǎng)成吸煙、說臟話之類不文明的習(xí)慣。然而,自幼毫無“章法”的哈克當然不會服服帖帖、循規(guī)蹈矩。他經(jīng)常逃學(xué),跟湯姆一起玩強盜冒險游戲。通過這樣一些小小的反叛,哈克希望從中找回自由生活的樂趣。他所尋求的是一種最簡單的生活狀態(tài),夢想的是一種最純真的自由快樂。

和哈克一樣,吉木也熱愛自然、憧憬自由的生活。并且,由于身為黑奴而長期聽命于人的緣故,吉木甚至比哈克更加渴望自由。因此,當兩人在逃跑途中相遇時,很快就成了超越種族歧視、跨越文化差異的團隊。他們乘著木筏在密西西比河上漂流,追尋著自由的生活。然而,他們所崇尚的這種自由卻與河流沿岸社會現(xiàn)存的文明形成了強烈的反差。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兩岸社會看重的是規(guī)范、章程以及奴隸制。那是一個既無情又荒謬的社會,是與哈克、吉木針鋒相對的社會。在那個自稱為“文明”的社會里,到處蔓延著人類社會的各種黑暗:人欺人、人搶人、人虐人、人殺人。它所教授的所有教條似乎都與其現(xiàn)實意義相違背:文明社會要求哈克做一個誠實的孩子,但多少次的經(jīng)歷告訴哈克,唯有撒謊才能為其謀到出路。文明社會倡導(dǎo)要做知書達理的體面人,而多少次的際遇讓哈克發(fā)現(xiàn)許多儀表端莊的人做的卻是最不體面的事。事實證明,哪怕像甘潔佛上校和審判官這樣兩位備受敬重的人所表現(xiàn)出來的也只是偽善和偽正義。除此之外,文明社會還灌輸給哈克邪惡的奴隸制度,告誡哈克遵循森嚴的等級制度。這讓哈克在面臨是否解救吉木、幫他重獲自由這個考驗人性的問題時,一度矛盾掙扎、躊躇不前,因為這是與文明社會的教條相違背的。受“文明”的影響,哈克一直有著“黑人生來貧賤”、“與黑奴為友是不道德的”的思想。然而,在與吉木漂泊為伴期間,哈克打破了之前對黑奴的種種曲解,因為他從吉木身上看到了人性最善良、淳樸的一面。與此同時,哈克也看清了文明社會丑陋、虛偽的真面目——明明逼迫吉木妻離子散,卻還要以逃跑的罪名將吉木收監(jiān)。這使哈克選擇徹底與“文明”決裂,帶領(lǐng)吉木走上尋求自由的旅程。

《哈克貝利·芬歷險記》被稱為是美國文學(xué)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現(xiàn)實主義著作。小說通過獨具匠心的人物塑造揭露了封建家庭結(jié)仇械斗的野蠻,諷刺了當時社會虛偽的“文明”;通過對哈克和吉木在密西西比河上漂流的冒險旅程的精彩描寫,歌頌了黑奴的優(yōu)秀品質(zhì),宣傳了人人都享有追求自由的權(quán)利,從而透露出作者本人對虛偽的文明社會的批判以及其對淳樸的自由生活的崇尚和向往。

參考文獻:

[1] Butrym, Alexander J. Mark Twains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and Other Works. New York: Barnes & Noble, Inc.,1998.

[2]Twain,Mark.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England: Penguin Books Ltd., 1966.

[3]馬克·吐溫.張萬里譯.哈克貝利·芬歷險記[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4.

[4]錢青.美國文學(xué)名著精選上冊[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97.

[5]克勞迪婭·德斯特·約翰遜.<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解讀[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xué)出版社,2008.

[6]王迪生著.“《哈克貝利·芬歷險記》的人物和主題”[J].西北大學(xué)學(xué)報(學(xué)哲社會科學(xué)版),1987(4):73–79.

[7]劉洪宇著.“游走天地任逍遙——談《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主人公哈克的形象”[J].徐州教育學(xué)院學(xué)報,2008(3):124–125.

猜你喜歡
人物塑造吐溫主題
馬克·吐溫:辣你沒商量
馬克·吐溫的孩童時代
“一個生命”與“另一個生命”存在的意義
回家之路
戲劇之家(2016年21期)2016-11-23 19:18:10
《大師與瑪格利特》中空間變換對人物塑造的影響
文教資料(2016年20期)2016-11-07 11:29:08
淺析古詩詞教學(xué)中意象教學(xué)的策略
農(nóng)村幼兒園“幼小銜接”的“五步走”
考試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40:56
巖井俊二的青春片摭談
近十年武俠電影主題的新探索
《敗仗秘史》與馬克·吐溫的反戰(zhàn)訴求
定边县| 广灵县| 莲花县| 沙坪坝区| 稻城县| 慈利县| 南通市| 重庆市| 大连市| 临高县| 旅游| 广平县| 莱州市| 日土县| 肇源县| 桐柏县| 临桂县| 乐陵市| 泾阳县| 会泽县| 枣阳市| 塔河县| 内丘县| 手机| 大方县| 荔浦县| 夏津县| 沙河市| 崇阳县| 和龙市| 侯马市| 昭平县| 深州市| 宝兴县| 确山县| 旅游| 顺昌县| 江城| 榆树市| 灌云县| 托克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