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雪梅
摘 要:數(shù)學是所有科學的基礎,而語文則是基礎中的基礎。在我國九年義務教育的普及與發(fā)展中,如何提高教育質(zhì)量是學校與老師一直致力解決的問題?;A教育中,小學語文教育是重中之重。小學語文教育關乎著孩子的交流能力、邏輯能力以及文化素質(zhì),在孩子以后的人際交往中起著最為關鍵的作用,更加能夠提升個人在社會中的價值。對小學語文教育中存在的誤區(qū)以及重要性進行探討,希望能夠對教學教育貢獻一點力量。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育;重中之重;基礎教育
一、小學語文教育存在的誤區(qū)
1.語文教育不應該是“填鴨式”教育
語文成績好并不代表語文水平高。語文教育不能只停留在應試教育上,在目前的教育中,大多數(shù)老師還是為了提高學生在考試中的成績而進行“填鴨式”的教學。這種做法只能在短時間內(nèi)提高學生的卷面成績,而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在脫離試卷以后,學生都不知道該如何運用語文,這不得不說是語文教育的悲哀。一位真正的語文好手,即能應付語文考試,也能活學活用。語文并不是無聊的文字,而是表達思想的方式,不讓語文成為無趣的應試教育,而是讓語文成為學生學習如何在書籍中理解作者的思想,碰撞出思維的火花。
例如,在教學《小蝌蚪找媽媽》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自己去田野旁邊了解蝌蚪是什么,并在父母的帶領下了解蝌蚪最終能夠變成什么。這樣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便會迫不及待地講述自己在田野中看到的樣子,并說出當知道蝌蚪最后變成青蛙時的驚訝。教師應該讓學生明白語文不僅僅是為了應付考試,更重要的是能夠積累生活的知識,有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2.語文教學不應該給學生太大壓力
在很多家長眼里,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為人中龍鳳,希望孩子能夠在考試中考到第一名。很多教師也依據(jù)成績偏愛學生。這樣只會把學生培養(yǎng)成一個考試的機器,而忽略了對孩子自身的教育。教育最重要的不僅是教會知識,更要學會做人。教師在語文課堂中給學生莫大的壓力,只會讓學生死記硬背,考試過關。心里卻更加畏懼語文,教師應該意識到語文教學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課堂中快樂地學習,產(chǎn)生對語文的興趣。這樣成績自然而然就能提高。
例如,在教學《愛迪生救媽媽》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中隨機制造一些危險的情景,讓學生進行表演,如何才能逃脫危險。學生對于情景表演一定會主動參與,發(fā)散自己的思維想出各種辦法讓自己逃離危險。教師可以把這個作為課前引入,讓學生看看偉大的發(fā)明家愛迪生是如何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救出自己的媽媽的。
二、小學語文的基礎教育的重要性
1.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在學生從幼兒園升入小學時,很多學生都在幼兒園學過拼音。但大多幼兒園教師教的拼音并不標準,容易讓學生讀音出現(xiàn)錯誤,養(yǎng)成不良習慣。小學語文教學就是要讓每一位學生在掌握拼音能力、在朗讀時不會出現(xiàn)語音的不標準,形成良好的讀書習慣,能夠讓學生在遇到每一篇陌生文章時都能準確朗讀出文章的內(nèi)容。在學生的生活中,說出的普通話也能越來越標準。
教師應該重視語文的基礎教育,只有打好了根基,才能讓學生在之后的學習中不會出現(xiàn)看到拼音不會讀的情況。每一位學生都能準確讀好文章內(nèi)容,在口語表達時也能得到老師的贊賞,學生也會更加自信。
2.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寫作源于平時的積累,平時積累得知識越多,在寫作時就越能仔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常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敝挥行闹杏心?,寫作水平才能提高。所以教師應該在語文教學的課堂中結合教材,選出適當?shù)恼n外讀物讓學生閱讀,這樣能夠更好地理解課文中表達的意思,也能讓學生不斷積累課外知識,在寫作中得到合理運用。
3.有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語文教學多會以兒童文學的角度選取一些適合學生理解的課文內(nèi)容。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樹立正確的道德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這都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每一位學生都有自己不同的思維和判斷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從教材中學習做人的道理。
比如,在教學《聞雞起舞》時,教師可以找出一些相關的教材讓學生了解學習知識的重要性。教師可以選取“鑿壁借光”“懸梁刺股”等刻苦讀書的故事讓學生明白我們對學習應該要有堅持不懈的精神,明白現(xiàn)在教育環(huán)境的美好來之不易。讓學生能夠珍惜現(xiàn)在的學習時光。相似的例子有很多,教師要結合教材,多給學生選取一些有意義的課外讀物,既豐富了學生的課外知識,也能提高學生為人處世的能力。
教師要讓每一位學生打好語文基礎,這樣才能在其他學科上有更好的發(fā)展。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都不能停止學習的步伐。中國的教育只有在教師的共同進步下才能發(fā)展得越來越好。
參考文獻:
任翔.中小學語文教育改革之意義[J].語文建設,2013(5).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