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青年群體公平正義問題及其維護機制研究

2017-02-18 02:56:13劉江寧
中國青年社會科學 2017年1期
關鍵詞:公平正義公平群體

■ 劉江寧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思政部,北京100029)

青年群體公平正義問題及其維護機制研究

■ 劉江寧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思政部,北京100029)

經濟發(fā)展的不均衡性以及層出不窮的社會矛盾使得當代青年的公平正義訴求受到了嚴重的挑戰(zhàn),也引發(fā)了越來越多的社會事件,影響了社會的安全與穩(wěn)定。無論從歷時性還是共時性的角度,解決并維護青年群體的公平正義問題不僅要重視機會公平、規(guī)則公平和權利公平,還要在全社會形成機會公平機制、社會援助機制、法律控制機制、政府問責機制和救濟保障機制。只有在國家相關政策和制度的引導下,全社會范圍內形成廣泛共識,關注青年不斷變化發(fā)展的公平正義觀,重視青年政策制定的必要性,轉變教育和管理理念,切實解決青年群體的問題和訴求,促使青年身心健康發(fā)展,實現(xiàn)青年群體的基本權利與公平正義,才能有效促進社會穩(wěn)定進步和國家繁榮昌盛。

青年群體 公平正義 維護機制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改革進程加快,社會轉型加速,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社會領域,生活方式、溝通渠道、價值觀念等各個社會層面都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當代青年群體成長在一個經濟快速發(fā)展,技術迭代加速,信息爆炸以及文化多元的時代,經濟社會的快速發(fā)展以及隨之而來的不公平競爭、社會分配不公、權力尋租現(xiàn)象導致的貧富分化、社會歧視、地區(qū)和城鄉(xiāng)的差距加大等問題已經深刻影響了青年群體的社會觀念和生活方式,由此也引發(fā)了一系列社會問題。此外,在全球范圍內不斷涌現(xiàn)的青年運動,不僅凸顯出青年問題的復雜性和多變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社會的安全穩(wěn)定。因此,研究并維護青年的公平正義問題對于解決青年群體的成長問題以及社會的安全穩(wěn)定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

一、當代青年群體公平正義問題的現(xiàn)狀

第三次工業(yè)革命以來,西方發(fā)達國家的經濟與科學技術飛速發(fā)展,以計算機為核心的電子技術、生物技術、互聯(lián)網技術不斷發(fā)展,生產率的提高導致社會的貧富差距進一步擴大。20世紀60年代末,在英國、美國、法國、德國等發(fā)達國家?guī)缀跬瑫r爆發(fā)了轟轟烈烈的青年運動與激進的文化思潮,各國青年以其獨特的方式、張揚的個性吶喊著登上了歷史舞臺。美國的“嬉皮士運動”,法國的“五月風暴”,英國與德國的學生運動都是這種危機的體現(xiàn)。青年學生們走上街頭,以“機遇平等”和“教育作為公民權”為口號,開始尋求自己獨特的公平正義之路。

因為公平正義問題引發(fā)社會矛盾,并不僅限于西方發(fā)達國家,發(fā)展中國家,也會因為同類的矛盾引發(fā)嚴重的社會危機。最典型的例子是非洲國家突尼斯發(fā)生的群體社會事件。事情的起因源于一名26歲的大學畢業(yè)生布瓦吉吉因為國內經濟不景氣,找不到工作,無奈之下做了小商販,在販賣水果時因無證經營遭到城市警察的粗暴對待,一怒之下該青年自焚而重傷身亡。本是國家未來希望的青年人卻絕望地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這與其說是個人的悲劇,不如說是社會的悲劇。其實這個事件背后的深層原因之一就是社會的公平正義問題。由于突尼斯也在社會轉型過程中,私有化的提高使得社會財富分配不均,壟斷與腐敗使得權貴階層崛起,貧富差距逐漸加大,再加上國內南北發(fā)展不平衡,使突尼斯民眾長期以來對社會的不滿,通過布瓦吉吉的事件而全面爆發(fā)。對于這起事件我國也應該給予高度關注,因為我國也正處于社會轉型期,面臨著利益格局的深層次調整,各種由于公平正義問題所導致的社會矛盾也在積聚,尤其是新形勢下青年群體的成長問題。

進入21世紀以后,青年一代更為關注自身的成長與對公平公正的追求,全球范圍內因為教育不公、分配不公、貧富不均等問題導致的“啃老”現(xiàn)象、吸毒問題、失業(yè)問題以及犯罪與自殺率上升等問題逐漸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青年群體因為公平正義問題所導致的成長危機表現(xiàn)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各個方面。

第一,對政治問題的抵觸情緒。當前社會中,公平正義問題已經導致部分青年群體出現(xiàn)政治情感淡漠和政治立場搖擺狀態(tài)。文化多元與信仰缺失,更使得青年群體之間在政治心態(tài)上開始出現(xiàn)分化。受過高等教育的青年人一般受主流價值觀影響較大,對于公平正義的認識較為客觀,對社會現(xiàn)實具有較強的適應性。他們在政治上與政府保持著一致性,能夠在政府的引導下凝聚共識。部分被邊緣化的青年群體生活在社會的底層,教育機會缺少,只能為生計而奔波,因此對于社會不公具有強烈的心理傾向,由此增強了對于社會不公的負面情緒,這種負面情緒會因為某些事件爆發(fā),有可能引起一系列社會問題,因此,需要分類引導并予以化解。

第二,對個人利益的功利趨向。社會經濟的轉型在促進國家進步、民眾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也帶來了拜金主義、物質主義、享樂主義等不健康的社會潮流。貪污腐敗的橫行與違法亂紀的上升導致社會環(huán)境越來越復雜,越來越不利于公平正義的實現(xiàn)。各種社會不良風氣不僅直接影響甚至改變了青年群體健康的價值觀和道德情操,而且導致青年群體過早地出現(xiàn)了功利化和庸俗化的趨向。無底線地追逐利益,無道德地追逐虛榮。為了一部“蘋果”手機不僅可以賣身,而且可以賣腎,甚至可以出賣靈魂。善惡不分,以丑為美。一切以利益為導向,“笑貧不笑娼”。夢想不勞而獲從而導致投機盛行,拉關系、攀高枝從而導致群體浮躁?!白x書改變命運”的信念被否定,“官二代”“富二代”造成的社會分化問題更加尖銳,就業(yè)壓力常態(tài)化,啃老一族數(shù)量增加,婚戀中剰男剰女等各種社會現(xiàn)象大量出現(xiàn),這些現(xiàn)象都是造成社會不安定的嚴重隱患。

第三,對社會現(xiàn)象的扭曲認知。移動互聯(lián)網時代,信息過剩和信息匱乏現(xiàn)象共存。如果不能加以引導和規(guī)制,青年群體因為閱歷與知識不足,意志力薄弱,非常容易成為各種“有毒”信息的受害者。更為可悲的是,一旦成為“有毒”信息的受害者,他們往往不能自拔,直至釀成人生悲劇。對待現(xiàn)代社會的海量信息,青年群體往往不加辨別,盲目從眾,直至深陷其中?,F(xiàn)代傳媒的生產周期越來越短,“眼球經濟”導致傳播者傾向于傳播膚淺信息和垃圾信息,對信息背后的深層原因和歷史背景則往往忽略不計。目前,網絡上被大量傳播的一些質疑偶像和揭示真相的文章,雖然看似邏輯嚴密,但是背離了歷史和社會常識,根本經不起推敲。由于青年人并不善于深層思考和系統(tǒng)辨析,也沒有足夠的知識和閱歷,很容易輕信誤聽,以訛傳訛,從負面的角度加劇了青年群體對于社會不公正的認知,導致部分青年成為社會中的不安定因素,這必須引起政府和社會的密切關注和重視。

青年群體正處于人生的成長期,既缺乏一定的經濟基礎,也缺乏一定的社會閱歷,人生觀和價值觀都尚在形成之中,對密切涉及自身利益的公平正義問題尤為關注。目前,我國社會陷入群體性焦慮之中,社會極端事件頻發(fā),公平正義已經成為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問題之一。從網絡搜索量上可以看出網民對于“公正”這一詞語關注程度的變化。下圖是關鍵詞“公正”在2011-2016年的百度指數(shù)截屏,可以清楚地發(fā)現(xiàn),從2013年開始,媒體和大眾的關注指數(shù)在迅速增長。

2011-2016年“公正”關鍵詞搜索量的百度指數(shù)截屏圖

資料來源:http://index.baidu.com/?tp1=trend&type=0&area=0&time=13&word=%B9%AB%D5%FD

根據CNNIC第38次調查報告,截至2016年6月,我國網民仍以10-39歲群體為主,占整體的74.7%,其中20-29歲年齡段的網民占比最高,達30.4%,10-19歲、30-39歲群體占比分別為20.1%、24.2%。在參與搜索的網民中,青年群體無疑占了相當大的一部分。

中青輿情監(jiān)測室近期發(fā)布了2016年全國兩會期間年輕人關注的熱點問題調查報告,報告通過對全國5 652名30歲以下年輕網友做的調查顯示,年輕一代專注度比較高的問題集中在:教育問題、畢業(yè)后工作怎么找的問題、各種就業(yè)歧視問題、住房問題、戶籍制度改革問題以及出國留學等問題。調查顯示,當代青年的公平正義觀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公平”上,即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guī)則公平*中青輿情監(jiān)測室隸屬于中國青年報社,曾參與撰寫《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系列藍皮書。。對于廣大青年群體來說,這也是他們對于公平正義問題的關注焦點和訴求所在。

二、青年群體公平正義問題的理論分析

關于青年的界定問題,由于學術界對青年的內涵理解不同,對于青年年齡的劃分與界定也不盡相同。目前比較一致的觀點趨向于:個人生理成熟、心理成熟和社會成熟是對青年界定的重要標準。但是個人生理、心理、社會成熟的年齡并非是固定不變的,而且也會因國籍、環(huán)境、個人等因素不同而有差異。無論從哪個視角來看,由于個體生理成熟前移,心理成熟滯后,青年期越來越長。從研究青年成長與社會管理的角度來看,學術界普遍傾向于把狹義的青年年齡界定為14-28周歲,廣義的青年年齡則擴大到44周歲。

從歷時性的角度來看,青年人的思維觀念和行為方式的形成不僅受到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的直接影響,而且也受到社會變遷等歷史因素的間接影響。青年群體的理念和行為是社會歷史的產物,是發(fā)生在特定社會的特定現(xiàn)象。青年問題在不同的社會、不同的時代,既表現(xiàn)出共性,也呈現(xiàn)出差異性。青年群體對于公平正義的理解與認知,深刻地影響了他們的世界觀與人生觀,也反映出他們對于未來發(fā)展的思路。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青年人的公平正義觀在現(xiàn)實中的落腳點主要體現(xiàn)在他們密切關注的社會問題和對社會現(xiàn)實的訴求之中。

公平正義歷來是社會關注的熱點,自古就有“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的說法。在現(xiàn)代人類社會,公平正義不僅是社會和諧的保證,也是現(xiàn)代社會人們普遍的價值訴求。馬克思主義的最終理想是實現(xiàn)人類自由而平等的全面發(fā)展,但是“真正的自由和真正的平等只有在共產主義制度下才可能實現(xiàn),而這樣的制度是正義所要求的”[1]。羅爾斯在《正義論》中也認為,“正義是社會制度的首要價值,正像真理是思想體系的首要價值一樣?!盵2]在2008年3月的兩會記者招待會上,溫家寶明確指出:“真理是思想追求的首要價值,而公平正義則是社會主義制度追求的首要價值?!痹?010年的兩會記者招待會上,溫家寶再一次強調:“我認為,公平正義比太陽還要有光輝?!盵3]2014年習近平在中央政法工作會議上強調,要把維護社會大局穩(wěn)定作為基本任務,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作為核心價值追求,把保障人民安居樂業(yè)作為根本目標[4]。

人類越是發(fā)展,就越會意識到自己的主體性以及構成主體性的各種因素。對自己應該享受的各種權利的要求越高,同樣對社會公正的要求標準也就越高。正是人的這種要求的不斷提高,形成了對改革各種不合理、不公正的社會條件的持久動力,促使著這些條件向更加公正的標準不斷進步,這就是人類追求社會公正的真實歷史[5]??梢?,青年的社會訴求也根據時代的發(fā)展逐漸發(fā)展變化。只有洞察當代青年人對于公平正義是如何認知、理解和評價的,才能清楚他們對于公平正義的訴求,進而形成社會的理論與實踐體系。因此,青年人的公平正義訴求如果長期得不到維護和回應,就會引發(fā)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和群體性事件。

公平正義不僅是現(xiàn)代社會孜孜以求的發(fā)展目標和現(xiàn)代社會良性運行的根本要義,也是衡量社會發(fā)展的標準。公平正義觀是群體或個人對于社會問題進行判斷時產生的一種心理感受,也是基于一定社會關系產生的立場和觀點。不同的社會群體可能因為其認知經驗以及立場環(huán)境等因素,產生不同的公平正義觀。特別是青年群體,在多元文化的沖擊下,他們對于公正觀的態(tài)度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當下的社會環(huán)境,他們的心理感受也表達了他們的生活態(tài)度和未來的行動方向。

公平正義并不是平均主義,也并不意味著絕對公平。青年的發(fā)展過程就是社會賦予他們獨立自主的主體資格,對他們提供一視同仁的發(fā)展機會,并使其接受社會引導和規(guī)范的過程[6]。習近平總書記在《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95年來,我們黨取得的所有成就都凝聚著青年的熱情和奉獻。全黨要關注青年、關心青年、關愛青年,傾聽青年心聲,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熱心人、青年群眾的引路人?!鼻嗄昱d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關心青年,就要關心他們的訴求。公正是根植于人性的一種基本追求,也是當代青年人追求的基本價值目標。只有切實維護青年人的公平正義才能使他們獲得所要求的人生價值,實現(xiàn)人與社會發(fā)展的意義。

三、青年群體公平正義問題的維護機制

馬克思在對17、18 世紀的人性論和德國古典哲學道德自律說的批判過程中十分重視從現(xiàn)實社會經濟生活的視域來理解正義問題,強調制度正義和制度德性。在馬克思看來,正義的根據在于現(xiàn)實的社會關系之中。人作為社會存在物,總是生活在制度環(huán)境中。在社會轉型過程中,必然伴隨著一系列的社會矛盾問題[7]。中國目前正處于從傳統(tǒng)社會向現(xiàn)代社會的轉型期,古老的農業(yè)文明正在被現(xiàn)代的工業(yè)文明所替代,每個人的價值觀念、社會角色、生活方式都處于蛻變的過程之中,轉型速度快,變革力度大,影響因素多,涉及范圍廣,在世界各國現(xiàn)代化進程中都是絕無僅有的。從另一方面來看,解決公平正義問題,經濟基礎是根本,發(fā)展中產生的問題必須依靠發(fā)展來解決。在新的形勢下,解決新情況、新問題仍然需要緊緊抓住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經濟建設的中心地位不能削弱,經濟建設的步伐也不能放緩,而是要統(tǒng)籌協(xié)調、科學發(fā)展。在經濟發(fā)展的同時,進一步做好社會分配,弘揚公平正義,推進經濟、政治、社會體制改革。

在社會主義階段,公平正義問題是效率和公平之間的合理平衡。只有切實維護青年的公平正義,才能提高經濟效率,解決一直困擾人類的“斯芬克司”之謎,真正促進社會發(fā)展和安全穩(wěn)定。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逐步建立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guī)則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努力營造公平的社會環(huán)境,保證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fā)展權利。”[8]作為未來社會發(fā)展希望的青年人,促進其公平正義,不僅涉及他們自身的價值觀和人生追求,更是影響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局。因此,為青年人創(chuàng)造相對公平的條件,青年才會得到良性發(fā)展。只有在公平的規(guī)則下,年輕人通過平等的機會追求自身權利的實現(xiàn),才能更好地維護社會的安全穩(wěn)定。解決當代青年的公正問題,不僅要重視機會公平、規(guī)則公平和權利公平,還要形成社會援助機制、法律控制機制、政府問責機制和救濟保障機制等社會機制。

第一,公平機會的提供機制(opportunity)。社會公平首要的是機會公平。對于青年人來說,公平機會創(chuàng)造的質量與數(shù)量決定了其權利的實現(xiàn)。著名經濟學家吳敬鏈曾指出,中國現(xiàn)在的不平等很大程度上是機會不平等。各種人為的門檻,正從起點上削減人們的各種機會。我們倡導擁有相同能力和訴求的社會主體,社會都應該為其提供一樣的機會和舞臺,其發(fā)展機會和條件都應該相同并得到一樣的尊重。羅爾斯在《正義論》中認為,公正的一般意義上的觀念應該是:“所有社會基本善—自由和機會、收入及自尊的基礎—都應該被平等的分配。每個人對與所有人所擁有的最廣泛平等的基本自由體系相容的類似自由體系都應有一種平等的權利?!盵9]因此,在機會平等的首要前提下,尋求持有的正當性,即從正當途徑獲得或擁有權利、財務、資格的正義性才是青年發(fā)展的要求。目前存在于青年群體中的仇富現(xiàn)象,從根本上來說就是對貧富差距以及由此導致的機會不公的不滿。如果政府能夠提供公平發(fā)展的機會,讓青年群體能看到希望,夢想可以通過努力實現(xiàn),這不僅有助于建立基于公平正義基礎的和諧社會,而且能夠有力促進中國夢的實現(xiàn)。

第二,青年援助機制(assistance)。在轉型期的中國,社會公正問題也是一個政治認同的問題。作為構筑一個穩(wěn)定社會的最基本的行為準則,必須由社會成員通過某些對話機制達成,因此,它的指導原則必須體現(xiàn)出社會的善意。援助機制是針對青年中的弱勢群體,以國家力量為后盾,充分調動社會各種力量采取的促進其公平權實現(xiàn)的各種積極措施。援助機制的制定符合了歷史發(fā)展的潮流,也符合了社會的最高道德標準,因此建立青年的各種援助機制十分必要。例如,近期一名95后男子因網戀分手選擇用“微博直播”的方式結束自己生命。上萬網友留言勸導并積極聯(lián)系當?shù)鼐綄ふ?,遺憾的是這名青年最終經搶救無效后死亡。在這個瞬息萬變的社會,青年人的抗壓能力越來越弱,對于一些社會現(xiàn)象非常敏感,小小挫折便輕生的案例越來越多,因此,援助機制應該從心理援助、就業(yè)援助、法律援助等各個方面系統(tǒng)性、立體化構建。

第三,針對歧視的法律控制機制(control)。針對青年在就業(yè)、入學等方面的歧視問題,可以制定禁止歧視的法律制度。歧視,即被不平等對待。法律意義上的歧視是指權利不平等、不合理的區(qū)別對待。禁止歧視法律是一種法律保障機制,用于維護平等的權利,反對各種歧視。禁止歧視法律關系中所涉及的權利義務內容一般是一種不作為的義務,歧視通常是以積極作為的方式出現(xiàn)的,這也意味著這種法律關系是對積極作為的限制。例如,在青年就業(yè)過程中,有的用人單位公布的崗位要求中,性別、是否應屆畢業(yè)生、年齡等要求比比皆是,有些地方還設置了生源地限制。這種現(xiàn)象幾乎成了社會默許的普遍性存在,也從側面說明加快制定禁止歧視的法律已經十分必要。

第四,問責機制(accountability)。問責機制實質上屬于一種程序性制度。維護青年的公平公正,切實保障青年平等權利,需要對國家公共服務機關履行職責的行為及結果進行監(jiān)督,對各種違法現(xiàn)象、行為不當和履職不力等追究其法律責任。其范圍可以包含政府問責制、信息公開的問責機制、歧視的問責機制等各種積極和消極的具體行政行為的問責制。再好的制度,如果執(zhí)行中出問題,也有可能讓正義無法實現(xiàn)。因此,建立相應的問責機制,可以確保制度的落實與監(jiān)督,讓制度真正地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嚴厲懲處腐敗現(xiàn)象,倡樹良好社會風氣,從而形成令行禁止、照章辦事的良好風氣。

第五,救濟機制(relief)。救濟是針對權利的一種完善機制。對于青年因平等權利被侵害等發(fā)生的糾紛都可以納入此范圍。對于青年的司法保護與社會救濟,包括對其生存權、平等權,以及政治、經濟和文化等方面的權利和自由的保護。有的地區(qū)已經開展的青年社區(qū)矯治、城市弱勢青年的社會保障、失業(yè)青年的救助、完善青年福利制度等,為青年提供了相應的保護性的政策與措施。

從我國當代青年面臨的公平正義問題可以看出,要維護青年的公平正義就必須盡快制定與完善相關的政策和制度。只有在國家相關政策和制度的引導下,全社會范圍內形成廣泛共識,關注青年不斷變化發(fā)展的公平正義觀,重視青年政策制定的必要性,轉變教育和管理理念,切實解決青年群體的問題和訴求,促使青年身心健康發(fā)展,實現(xiàn)青年群體的基本權利與公平正義,才能有效促進社會穩(wěn)定進步和國家繁榮昌盛。

[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582頁。

[2][9]約翰·羅爾斯:《正義論》,何懷宏等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年版,第3、7頁。

[3]溫家寶:《公平正義比太陽還要有光輝》,載《人民日報》,2010年3月14日。

[4]《習近平強調: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保障人民安居樂業(yè)》,http://www.gov.cn/ldhd/2014-01/08/content_2562488.htm

[5]張二芳:《自由、平等與社會公正》,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年版,第9頁。

[6]潘國雄:《“三大公平”與青年發(fā)展研究》,載《探求》,2013年第1期。

[7]何建華:《馬克思與羅爾斯的公平正義觀:比較及啟示》,載《倫理學研究》,2011年第5期。

[8]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第12頁。

(責任編輯:王建敏)

2016-10-29

劉江寧,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思政部講師,北京大學經濟學博士后研究人員,主要研究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政治經濟學。

本文系北京市建設開放型經濟強國的理論與實踐研究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專項課題、北京市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國家治理中法治與德治相結合研究”(課題編號:15FXB027)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公平正義公平群體
不公平
公平對抗
審判執(zhí)行不停擺 公平正義不止步
怎樣才公平
通過自然感染獲得群體免疫有多可怕
科學大眾(2020年10期)2020-07-24 09:14:12
“群體失語”需要警惕——“為官不言”也是腐敗
當代陜西(2019年6期)2019-04-17 05:04:02
讓公平正義在“最后一公里”提速
人大建設(2018年11期)2019-01-31 02:40:52
公平比較
關愛弱勢群體 維護公平正義
遵循法治 促進公平正義
浙江人大(2014年2期)2014-03-11 20:16:39
慈利县| 伊金霍洛旗| 上思县| 六盘水市| 徐闻县| 乐清市| 基隆市| 安丘市| 葵青区| 新巴尔虎右旗| 石屏县| 尚义县| 凤阳县| 电白县| 信宜市| 顺义区| 中西区| 苗栗县| 迭部县| 蒲城县| 佛教| 合江县| 增城市| 高邮市| 池州市| 商都县| 海口市| 金寨县| 凤翔县| 东源县| 东丰县| 张家界市| 三江| 白山市| 东明县| 富平县| 克山县| 温州市| 长海县| 正定县| 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