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錦
摘 ? ?要: 云南建水紫陶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作為云南省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把建水紫陶文化融入幼兒園課程中開發(fā)與利用,對傳承和發(fā)揚本土文化,培養(yǎng)幼兒的文化認同感和愛鄉(xiāng)之情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主要在構建幼兒園本土文化課程資源開發(fā)利用的理論基礎上,以建水紫陶文化為切入點,為幼兒園課程體系建設提供新的理論視角和探索,為幼兒園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提供借鑒。
關鍵詞: 本土文化資源 ? ?幼兒園課程 ? ?建水紫陶文化
“幼兒園課程”是指幼兒在教師組織的教學活動中獲得的一切正向的教育性經驗。
“建水紫陶文化”是指包含建水紫陶文物、紫陶文學和紫陶燒制技藝等在內的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民間文化藝術。
一、建水紫陶文化在幼兒園課程開發(fā)與利用中的重要意義
(一)《綱要》指導下幼兒園課程對本土文化具有一定訴求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提出:“城鄉(xiāng)各類幼兒園應該充分利用本地各種資源,構建適合本地幼兒發(fā)展的課程。”①建水紫陶文化是地方傳統(tǒng)工藝和儒家文化結合的產物,是邊地文化和中原文化交融的代表,作為“中國四大名陶之一”的建水紫陶,不僅擁有獨特的藝術風格,還蘊含豐富的教育意義,作為民間文化藝術中的一朵奇葩,應該融入幼兒園課程之中進行合理開發(fā)和利用。
(二)本土文化對幼兒身心發(fā)展具有重要價值
云南建水被譽為“文獻名邦”和“滇南鄒魯”,作為國家級的歷史文化名城,文教之風大興,儒家思想廣傳,僅明清兩代就出過文武進士111名,在云南科舉考試中中榜學子常占半榜之多,有“臨半榜”之稱。建水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為紫陶藝術的崛起和興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幼兒園課程中合理開發(fā)與利用本土文化資源,可以讓幼兒從小就感知、認同進而熱愛身邊的文化,對其一生發(fā)展有著重要的作用。
(三)幼兒園課程對本土文化傳承具有重要意義
本土文化資源是對幼兒園課程的豐富和補充,而幼兒園課程又是對本土文化傳承和弘揚的重要載體。建水作為滇南文化中心和陶瓷文化中心,獨特的紫陶藝術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為古城增光添彩,“千年建水紫陶”已成為一張靚麗的城市名片,將紫陶藝術和紫陶文化發(fā)揚光大、傳承創(chuàng)新已成為每一個建水人的歷史使命。因此,在幼兒園課程中融入本土文化資源,對增強幼兒的文化認同感,培養(yǎng)幼兒的愛國愛鄉(xiāng)情,傳承和弘揚建水紫陶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四)建水紫陶文化價值及個人研究旨趣
建水紫陶歷史悠久,工藝精湛。它集制泥、拉坯、修坯、刻填、裝飾、燒制、打磨等工藝于一身,經過文人墨客、大師名家的書法、繪畫裝飾點綴,形成了別具一格、獨一無二的藝術風格,近年來建水紫陶發(fā)展迅速,2008年已被列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有“陶中新秀”之譽。建水紫陶作為一種靈動的文明,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陶器,更是一個文化因子的載體。建水紫陶文化中的詩詞故事和傳說可以豐富幼兒園語言教育內容;建水制陶藝人不斷探索、鍥而不舍、傳承創(chuàng)新的精神可以作為幼兒園道德教育的素材;建水紫陶的書畫裝飾藝術和制作技藝可以成為幼兒藝術教育(手工操作)的來源。建水紫陶文化作為本土文化資源的代表,在幼兒園課程的開發(fā)與利用中具有重要價值。此外,我在建水求學、工作至今已二十一載,對建水紫陶文化有著深厚的感情和濃厚的興趣,希望立足于本地實際,對本土文化資源融入幼兒園課程做出有益的探索。
二、建水紫陶文化在幼兒園課程開發(fā)與利用中的理論構建
(一)建水紫陶文化獨特的教育魅力
1.建水紫陶文化中的德育功能
(1)親情、孝道與感恩
建水紫陶文化中的一些故事和傳說富含仁孝,是重要的德育素材。
(2)吃苦耐勞、鍥而不舍的精神
建水紫陶經過無數(shù)代制陶藝人的傳承和弘揚,才形成了“陽刻陰填、殘?zhí)偳?、無釉磨光”的藝術特色,在制陶過程中浸潤了陶藝人的智慧和汗水,那種吃苦耐勞、鍥而不舍的精神是孩子學習的榜樣。
(3)自豪感與責任感
建水紫陶典雅精致、工藝獨特,見證了千年古城的歷史滄桑。讓幼兒們在課堂活動、生活實踐中認識、認同和熱愛家鄉(xiāng)文化,產生生活在建水紫陶文化氛圍中的自豪感,進而擔負起傳承家鄉(xiāng)文化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2.建水紫陶文化中的智育功能
(1)豐富的紫陶文化知識
包含對物質、精神和行為方面的認知,如紫陶的制作工藝流程有哪些;紫陶的歷史文化價值在哪里,我們可以從制陶藝人身上學到什么;建水每年都要舉辦哪些重要的紫陶文化活動,建水紫陶的生活實用價值和工藝美術價值有哪些。
(2)動手操作技能的培養(yǎng)
建水紫陶包括“鎮(zhèn)泥制漿、手工拉坯、人工裝飾、雕刻填泥、高溫燒成、無釉磨光”六道傳統(tǒng)手工技藝,通過講解制作原理和指導幼兒親手實踐,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動手操作技能。
(3)文學素養(yǎng)、書法和繪畫能力的培養(yǎng)
將書法、繪畫、印章、圖案等再創(chuàng)作于素坯紫陶上,紫陶也就成為一個特殊的文化載體,文化的滲入讓紫陶擁有了鮮活的生命。通過學習和鑒賞,可以提高孩子的文學素養(yǎng)、書法和繪畫等能力。
3.建水紫陶文化中的美育功能
美育對幼兒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而“美”,在建水紫陶文化中無處不在。如“質如鐵、亮如鏡、潤如玉、聲如磐”的品質美;“吃苦耐勞、鍥而不舍、傳承創(chuàng)新”的精神美;“裝飾刻填、無釉磨光”的工藝美。
(二)建水紫陶文化在幼兒園課程開發(fā)與利用中的理論構想
1.本土文化在幼兒園課程開發(fā)與利用中的理論基礎
依據陶行知先生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理論,幼兒教育內容應該更為生活化,應依據幼兒的發(fā)展水平和認知特征,盡可能地創(chuàng)造讓幼兒獲得豐富而感性的直接經驗的條件。依據尤里洛特曼的文化交際理論,文化作為一種符號,承載的是人類創(chuàng)造的物質和精神財富,應把幼兒置于文化之中,通過多種形式和手段,讓幼兒了解、認同本土文化,傳承、創(chuàng)新本土文化。
2.本土文化在幼兒園課程開發(fā)與利用中目標的制定
(1)幼兒園課程的發(fā)展目標
在幼兒園園本課程體系中融入本土文化,打造具有本土特色、風格獨特的園所文化。
(2)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目標
激發(fā)幼兒教師對本土文化課程資源的開發(fā)意識和挖掘利用能力,促進教師專業(yè)素質和研究水平的提升。
(3)幼兒的發(fā)展目標
一是知識與技能目標。讓幼兒了解本土文化的相關內容,培養(yǎng)幼兒的“四項技能”——說唱、表演、寫畫和手工創(chuàng)作。二是過程與方法目標。利用集體教學、組間合作、個人實踐等形式,讓幼兒學會收集、分析、處理信息,進而解決面臨的問題。三是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促使幼兒熱愛家鄉(xiāng)文化并樂在其中。
3.本土文化在幼兒園課程開發(fā)與利用中內容的選擇
建水作為滇南的文化中心,具有豐富的本土文化資源,筆者經過收集和整理,將建水文化資源歸納為以下幾方面:
生活文化資源:建筑(朱家花園、文廟、雙龍橋、團山古民居、文筆塔、古井古橋古寺廟古院落)、茶葉(云龍山茶、普雄千年老樹茶)、飲食(過橋米線、燒豆腐、草芽、酸甜石榴、燕窩酥、獅子糕、涼梭粉)。
禮儀文化資源:待客禮儀、祭孔大典、儒家三禮(成童禮、成人禮、開筆禮)、學政考棚科舉儀式、龍窯公祭儀式。
民間傳統(tǒng)文化資源:神話傳說(瘋搖城的故事)、詩歌、建水彝族花燈、建水小調(四門調)、民間游戲。
技藝文化資源:紫陶燒制技藝、铓鼓舞、草編、竹編、民族刺繡。
節(jié)日文化資源:燕窩節(jié)、建水孔子文化節(jié)、紫陶文化旅游節(jié)。
4.本土文化在幼兒園課程開發(fā)與利用中活動的實施
(1)教學活動的組織實施
幼兒教師要依據幼兒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差異水平和課程內容,運用指導示范、趣味提問、積極鼓勵、正面評價等方式,把幼兒保持在其最近發(fā)展區(qū)內活動。例如,在主題活動《建水紫陶的前世今生》中,教師制作動漫PPT,以聽故事、說故事、演故事等形式,引導和鼓勵幼兒認真觀察、大方表現(xiàn)并親身體驗,提高幼兒的觀察能力、語言能力、表達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
(2)游戲活動的組織實施
游戲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幼兒教師要將本土文化內容巧妙地融入游戲活動中,營造濃郁的本土文化氛圍,讓幼兒在快樂的游戲情境中,體驗和感受本土文化的魅力。如主題活動《我們來玩泥巴》,可以讓幼兒進行紫陶造型設計、書畫裝飾等,幼兒可以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制作陶藝作品,從而提高幼兒的協(xié)調能力、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3)生活活動的組織實施
幼兒教師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一些活動內容引導幼兒學習和體驗本土文化。如在午餐時讓幼兒品嘗建水名小吃汽鍋雞,引導幼兒觀察并認識建水紫陶中的典型器物——汽鍋,再進一步引導幼兒說說其所認識的其他紫陶生活器皿,如紫陶餐具、茶具、裝飾品等。
5.本土文化在幼兒園課程開發(fā)與利用中的評價
(1)評價內容的多元化
①對幼兒的評價。在幼兒園課程中融入本土文化后對幼兒在健康、語言、科學、社會、藝術等方面所帶來的發(fā)展。如幼兒對建水紫陶文化是否感興趣,是否積極參與活動,理解和表達紫陶文化故事效果如何,在活動中創(chuàng)造力如何,與同伴、教師的合作交流度如何等。
②對教師的評價。包括教師能否制定本土文化應用和融入課程的方案;能否創(chuàng)設濃厚的本土文化情境;能否讓幼兒擁有平等的表現(xiàn)機會;能否根據幼兒實際因材施教并客觀評價;能否及時有效的與家長進行溝通交流。
③對家長的評價。包括家長了解本土文化的程度;是否支持幼兒園開發(fā)利用本土文化來豐富課程內容;是否積極主動參與活動等。
(2)評價主體的多元化
主要是指教師、幼兒、幼兒同伴、家長等從不同視角對幼兒園課程中融入的本土文化活動進行全面客觀的評價。如幼兒可對教師組織開展的建水紫陶主題系列活動進行評價,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和意愿。
(3)評價方式的多元化
評價方式主要包括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形成性評價用于幼兒園開展本土文化活動過程中,目的在于了解幼兒掌握多少本土文化知識,提高了哪些技能,還有哪些教學和活動過程需要改進和完善等??偨Y性評價用于幼兒園開展本土文化活動完成之后,目的在于評價本土文化活動在促進幼兒發(fā)展上的總體成效。
注釋:
①教育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教基[2001]20號.
參考文獻:
[1]黃人頌,主編.學前教育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梁永平,張奎明.教育研究方法[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6.
[3]朱家雄.幼兒園課程[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4]李子建,楊曉萍,殷潔.幼兒園園本課程開發(fā)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5]龐麗娟,主編.文化傳承與幼兒教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
[6]趙玉蘭.走進民間藝術世界——幼兒民間藝術教育活動設計[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7]云南省博物館編.臨安紫陶:云南建水的陶藝傳承[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12.
[8]陳白鷺.利用本土文化資源建設園本課程的基本原則與要求[J].學前教育研究,2010.12.
[9]陳艷宇.建構幼兒園地方文化課程之管見[J].學前課程研究,2007.7.
[10]葛曉英.讓本民族文化走進幼兒園[J].學前教育研究,2005.1.
[11]張濤.地方文化資源在幼兒園課程中的開發(fā)與利用研究——以四川省都江堰水文化為例[D].重慶:西南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