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 張元剛 胡亞卓
【摘要】 目的:分析CT、MRI在結核性腦膜炎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方法:本次研究對象為筆者所在醫(yī)院2012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60例結核性腦膜炎患者,分別予以CT、MRI診斷。結果:CT診斷的常規(guī)平掃、增強掃描、常規(guī)平掃+增強掃描的診斷準確率分別為71.67%、88.33%、91.67%,其中增強掃描、常規(guī)平掃+增強掃描的診斷準確率顯著高于常規(guī)平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MRI診斷的常規(guī)平掃、增強掃描、常規(guī)平掃+增強掃描的診斷準確率分別為73.33%、90.00%、93.33%,其中增強掃描、常規(guī)平掃+增強掃描的診斷準確率顯著高于常規(guī)平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CT和MRI的影像學表現基本相似,主要為腦池異常、腦膜異常、腦血管神經異常、結核瘤、腦梗塞、腦積水、腦炎、腦膜鈣化等。結論:CT、MRI在結核性腦膜炎診斷中的均有較高的診斷準確率,其中CT、MRI的增強掃描的診斷準確率均顯著高于常規(guī)平掃,具有很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 結核性腦膜炎; CT; MRI; 診斷; 應用價值
doi:10.14033/j.cnki.cfmr.2016.31.03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6)31-0060-03
結核性腦膜炎簡稱結腦[1],屬于中樞神經系統(tǒng)感染性疾病。據相關調查統(tǒng)計顯示,近幾年結核病的發(fā)生率存在回升趨勢,而結核性腦膜炎患者也隨之增加[2]。本文為了分析CT、MRI在結核性腦膜炎診斷中的應用價值,對筆者所在醫(yī)院2012年
5月-2015年5月收治的60例結核性腦膜炎患者進行研究,詳細報道內容見下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對象為筆者所在醫(yī)院2012年5-2015年5月收治的60例結核性腦膜炎患者,所有患者均經過臨床確診:腦脊液壓力升高,白細胞數增多,蛋白增高,糖及氯化物下降,腦脊液圖片有抗酸桿菌,PPD陽性。其中男22例,女38例;年齡8~68歲,平均(18.58±2.53)歲;發(fā)病時間12 d~15個月,平均(3.92±0.21)個月;合并癥類型:肺結核27例,胸膜結核23例,胸椎結核10例。
1.2 方法
CT檢查方法:采用東芝16排螺旋CT 掃描儀,參數設置: 橫軸位層厚0.5 cm、間距0.5 cm,冠狀位層厚0.2 cm,間距0.2 cm,60例結核性腦膜炎患者均予以平掃和增強掃描,以60%泛影葡胺(60 ml)和尤維顯200-370 型(50 ml)為對比劑,CT平掃檢查后注射造影劑,觀察并選擇最佳層面進行顱腦的動態(tài)掃描和延遲掃描,同時所有患者進行灌注測量。
MRI檢查方法:使用東軟的0.35 T型MRI掃描儀和方形頭部線圈,采用方形頭部線圈進行常規(guī)橫斷面、矢狀面掃描,必要時可增加冠狀位掃描[3]。常規(guī)橫斷面掃描包括T1加權像
(TR450 ms、TE15 ms)和T2加權像(TR1800-2000 ms、TE80-90 ms),層厚8~10 mm,矢狀面僅有T1加權像,層厚5~6 mm。常規(guī)平掃后實施增強掃描,以釓噴替酸葡甲胺葡胺或尤維顯作為對比劑,0.2 ml/kg,予以靜脈推注,并在1~2 min內完成重復橫斷面T1加權像。
臨床治療措施:患者在入院后使用抗四聯藥物,包括:異煙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及阿米卡星,方法為HRZE/S/0;32例患者同時使用糖皮質激素強的松片治療,每日30~40 mg,晨起頓服,在患者癥狀好轉后每周減量1次,每次減量為5 mg。21例患者使用鞘內注射抗結核藥物方法,每周2~3次。
1.3 觀察指標
觀察CT和MRI的診斷結果,統(tǒng)計兩種診斷方法的常規(guī)平掃、增強掃描、常規(guī)平掃+增強掃描等不同掃描方式的診斷準確率(診斷為結核性腦膜炎例數/總例數),與臨床確診結果進行比較,并詳細記錄影像學表現。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包對本次研究相關數據進行處理與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CT和MRI不同掃描方式的診斷準確率比較
CT的增強掃描及常規(guī)平掃加增強掃描的診斷準確率均顯著高于CT的常規(guī)平掃,MRI的增強掃描及常規(guī)平掃加增強掃描的診斷準確率均顯著高于MRI的常規(guī)平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CT和MRI的影像學表現
(1) CT的影像學表現:23例側裂池、環(huán)池、鞍上池狹窄或閉塞,且密度增高,其中10例合并左側胼胝體額鉗低密度,另外13例伴有點條狀鈣化;10例右側裂池多發(fā)結節(jié)樣鈣化;10例左側基底節(jié)腔隙性腦積水或梗塞。53例增強掃描顯示鞍上池明顯強化。(2) MRI的影像學表現:MRI的影像學表現主要為腦池、腦溝、腦裂模糊、狹窄、閉塞,腦膜的異常強化呈等Tl或稍長T1、等T2或稍長T2信號影;腦積水影像學表現為腦室擴張和少數室管膜下腦脊液外滲;腦梗塞影像學多表現為基底節(jié)、腦干部位的長T1、長T2信號;增強掃描顯示受累的腦膜呈條片狀、結節(jié)狀、斑塊狀、環(huán)狀或花環(huán)狀明顯強化,并呈串珠狀或簇狀排列。
3 討論
結核性腦膜炎具體是指由于結核菌入侵蛛網膜下腔而導致蛛網膜或軟腦膜病變,包括滲出性病變和增生性病變,并進一步牽連腦血管和腦實質,使其發(fā)生病變。滲出性病變因滲出物堆積于腦外側裂池和腦底部蛛網膜下腔[4],隨后可蔓延至腦干,使得腦脊液循環(huán)遭到阻礙,腦室堵塞,腦血管狹窄,從而引發(fā)阻塞性腦積水,如果滲出物同時侵犯了脈絡叢,還可能使得腦脊液分泌過多,引起交通性腦積水。增生性病變則可導致結核瘤及結核結節(jié)的發(fā)生[5],如果發(fā)生結核性血管內膜炎或者增生性病變累及血管壁,則可導致腦梗死的發(fā)生。
分析本研究中CT和MRI的影像學特征發(fā)現,無論是CT檢查還是MRI檢查,均顯示約90%的患者有腦池狹窄、腦池閉塞及凸面腦膜的異常強化,Gupta的一篇26例結核性腦病MRI增強掃描研究顯示26例(100%)患者均有此影像學特征[6]。因此,可以認為腦池狹窄、腦池閉塞及凸面腦膜的異常強化是結核性腦病的特征性的影像表現[6],也是CT和MRI對結核性腦病患者腦膜水腫、滲出等病理改變的反映,是CT和MRI診斷結核性腦病的最直接的重要依據[7]。
CT檢查具有圖像清晰,密度分辯率高,病灶定位準確性高的優(yōu)勢[8]。采用CT對患者腦部進行檢查時可以清晰地顯示出腦組織的灰質與白質,腦室系統(tǒng)和蛛網膜下腔的具體情況,可直接用于鑒別診斷腦血管疾病類型[9]。此外,CT檢查還可以提供真正的斷面圖像[10],不但不受多種器官病灶互相重疊影像的干擾,還可以清除顯示受檢層面器官和病灶的細微變化。MRI檢查具有無輻射的獨特優(yōu)勢[11],與CT相比,在顯示結核性腦病的病灶范圍、結核瘤、缺血性或出血性腦梗塞等方面更具有顯著優(yōu)勢,這主要是因為MRI有三維成像和分辨率高的原因[12]。MRI的不足是容易漏診結核性腦病后期腦膜上的鈣化[13],而CT則可以清晰顯示。因此,CT和MRI在結核性腦病的診斷中聯合使用可以起到優(yōu)勢互補,提高診斷準確率的效果。
本研究中,無論是CT診斷還是MRI診斷,其增強掃描、常規(guī)平掃+增強掃描的診斷準確率顯著高于常規(guī)平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說明,CT和MRI的增強掃描在結核性腦膜炎診斷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另外,CT和MRI的影像學表現基本相似,主要為腦池異常、腦膜異常、腦血管神經異常、結核瘤、腦梗塞、腦積水、腦炎、腦膜鈣化等,均具有明顯的影像學特征性,有利于臨床診斷。
參考文獻
[1]黃守先,王滿俠.頭顱CT及MRI在結核性腦膜炎診斷中價值[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12,26(7):668-670.
[2]楊友高.45例成人結核性腦膜炎早期臨床分析[J].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2012,34(19):2023-2024.
[3]孫莉紅,莫鋒,邸靜,等.分析結核性腦膜炎的MRI和CT影像表現[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4,8(12):68.
[4] Patel V B,Singh R,Connolly C.Cerebrospinal T-cell responses aid in the diagnosis of tuberculous meningitis in a HIV and TB endemic population[J].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2010,182(4):569-577.
[5] Bentlin M R,Ferreira G L,Rugolo L M,et al.Neonatal meningitis acconding to the microbiological diagnosis:a decade of experience in a tertiary center[J].Arquivos de Neuro-Psiquiatria,2010,68(6):882-887.
[6]陳永華,何玉麟,李五根,等.顱內真菌感染的CT和MRI表現[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0,7(17):66-68.
[7]來秀霞.頭顱CT、頭顱MRI在結核性腦膜炎診斷中應用[J].中國保健營養(yǎng)(上旬刊),2013,23(5):2748-2748.
[8]袁秀麗.結核性腦膜炎患者血漿和腦脊液中miRNAs含量檢測及其臨床價值評估[J].中國現代醫(yī)學雜志,2015,25(31):22-25.
[9]冶合曼,劉榮.兒童化膿性腦膜炎臨床分析[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0,7(21):89-90.
[10]盧亞亞,郭春燕,倪莉,等.兒童新型隱球菌腦膜炎10例[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3,10(6):114-115.
[11]崔金花.結核性腦膜炎51例臨床分析[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2,9(28):94-95.
[12]楊利霞,任永芳,賈文霄,等.顱內結核MRI表現及分型的研究[J].中國CT和MRI雜志,2010,8(5):5-8.
[13]王軍換,周永鋒,周妍,等.結核性腦膜炎誤診2例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2,12(5):1075.
(收稿日期:2016-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