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師鋼,范秀琳,王 旭,張麗瑩
(吉林省殘疾人康復中心,吉林 長春 130012)
探討康復輔具對小兒腦癱康復治療效果
孫師鋼,范秀琳,王 旭,張麗瑩
(吉林省殘疾人康復中心,吉林 長春 130012)
目的 探討康復輔具對小兒腦癱康復治療效果。方法 選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來我院治療小兒腦癱的患兒62例,并按照隨機平均的原則,將其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對照組患兒予以常規(guī)藥物治療,實驗組予以藥物治療聯(lián)合康復輔具治療。對兩組患兒的臨床治療效果進行比較分析。結果 經(jīng)過比較發(fā)現(xiàn),實驗組患兒治療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兩組三、四區(qū)GMFM得分無明顯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康復組一區(qū)、二區(qū)、五區(qū)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 康復輔具運用于小兒腦癱康復治療中,臨床效果顯著,臨床價值較高,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康復輔具;小兒腦癱;康復治療
小兒腦性癱瘓是指一組先天性、非進行性、非感染性的大腦損傷或出現(xiàn)發(fā)育異常導致的臨床綜合征,臨床表現(xiàn)為患兒存在運動障礙,同時伴有多種感官以及智力等多種障礙。本文選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來我院治療小兒腦癱的患兒62例,并對其中的31例予以藥物治療聯(lián)合康復輔具治療,發(fā)現(xiàn)效果顯著?,F(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8月~2016年10月在我中心進行康復治療的痙攣型偏癱型腦癱患兒62例,對照組中男性16例,女性15例,年齡7個月~7歲,平均年齡(4.7±1.1)歲。實驗組3中男性16例,女性15例,年齡8個月~8歲,平均年齡(4.9±1.2)歲。各組患兒年齡、性別無顯著性差異。
1.2 方法
對照組患兒行常規(guī)藥物治療,具體方法如下:予以患兒神經(jīng)節(jié)苷脂、巴氯芬、腦復康、腦活素等藥品,靜脈滴注。1個療程時間為15天,患兒共治療5個療程。實驗組患兒行藥物治療聯(lián)合康復輔具治療,藥物治療方法同對照組患兒,康復輔具治療具體方法如下:①予以患兒應用康復輔具,并利用輔具開展鍛煉,2次/d,早晚各一次,1 h/次[2]。②結合患兒的實際臨床表現(xiàn)選擇適合患兒康復訓練的輔具,包括游戲輔具、防護輔具、訓練輔具、矯形輔具、姿勢糾正輔具、移動輔具等六種。③所用器具具體包括步態(tài)糾正設備、兒童專用滾筒、圓柱球、液壓型的兒童康復踏步器、站立架、專用梯椅[3]。
1.3 觀察指標
利用Gesell表對患兒臨床治療效果進行評定,與治療之前進行比較,若評定的分數(shù)漲幅>15分,則治療效果為顯效;若評定分數(shù)漲幅>10分但漲幅≤15分,則治療效果為有效;若分數(shù)漲幅≤10分,則治療效果為無效。
利用GMFM量表對患兒的恢復情況進行實際評定,功能區(qū)分為五個:一區(qū):涉及17項內容,主要有翻身、臥位等;二區(qū):涉及20項內容,主要有坐位等;三區(qū):涉及14項內容,主要有跪位、爬行等;四區(qū):涉及13項內容,主要有站立位等;五區(qū):涉及24項內容,主要有行走、跑跳等?;純旱牡梅峙c患兒實際恢復質量呈正相關關系。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18.0進行文本數(shù)據(jù)分析與處理,計數(shù)資料行卡方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行t檢驗,P<0.05,表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兒治療效果比較
治療后,對照組顯效16例(51.61%),有效8例(25.81%),無效7例(22.58%),治療有效率為77.42%。治療后,實驗組顯效19例(61.29%),有效10例(32.26%),無效2例(6.45%),治療有效率為93.55%。經(jīng)過比較發(fā)現(xiàn),實驗組患兒治療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2 兩組患兒GMFM評分比較
對照組患兒:一區(qū)得分(73.3±21.3)分,二區(qū)(55.4±34.5)分,三區(qū)(41.6±38.4)分,四區(qū)(30.9±34.7)分,五區(qū)(19.4±21.9)分。實驗組患兒:一區(qū)得分(87.6±13.1)分,二區(qū)(77.6±21.7)分,三區(qū)(53.4±37.5)分,四區(qū)(41.8±31.7)分,五區(qū)(33.7±21.7)分。經(jīng)過比較發(fā)現(xiàn),兩組三、四區(qū)得分無明顯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祻徒M一區(qū)、二區(qū)、五區(qū)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小兒腦癱屬于幼兒時期常見的一種臨床中樞神經(jīng)障礙綜合疾病,病變位置主要在腦部且累及四肢?;純撼0橛兄橇θ毕?、感官、語言障礙等,對兒童的身心發(fā)育都造成不良影響[4]。腦癱的病程較長,且治愈難度較大,治療成本也會造成患兒家庭承受嚴重的經(jīng)濟壓力,影響著整個家庭的生活質量??祻涂剖页2捎镁C合康復治療方案。包括神經(jīng)發(fā)育療法、感覺運動療法、感覺整合法、引導式教育、模式治療法、康復輔具、肌內效貼布、懸吊訓練等等??祻洼o具的介入是近幾年發(fā)展迅速、療效較好的矯正、補償、替代療法[5]。通過對康復輔具的科學使用,不僅可以使得患兒得到康復訓練、翻身訓練以及站立位訓練,還能使得患兒的運動功能在這一過程中得到恢復,提升患兒的機體功能恢復質量。因而康復輔具質量運用于小兒腦癱治療中,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 李曉捷,唐久來,馬丙祥,等.腦性癱瘓的定義、診斷標準及臨床分型[J].中華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4,29(19):1520.
[2] 吳 濤,張 霞.現(xiàn)代康復理念結合針灸推拿對小兒腦癱的康復效果觀察[J].四川中醫(yī),2016,03:193-195.
本文編輯:吳 衛(wèi)
R72
B
ISSN.2095-8242.2017.05.83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