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樹沔
【摘要】 思考學生作文素材單一,學生綜合能力難以提高的原因,進行《一周新聞播報》實踐活動,為學生打開一扇窗,迎接陽光。有效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篩選能力、概括能力、表達能力、寫作能力。
【關鍵詞】 學生 一周新聞播報 提高 綜合能力
【中圖分類號】 G633.3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7)02-018-01
《一周新聞播報》課是我在教學過程中針對學生作文素材單一,學生綜合能力難以提高的問題,而進行的實踐活動?!兑恢苄侣劜蟆氛n通過一個學期的實踐,打開了學生與外界的一扇窗,學生的世界,從此有了陽光。《一周新聞播報》課的實行有效提高了學生的思考能力、篩選能力、概括能力、表達能力、寫作能力。
近幾年高考作文閱卷總結會上總提到要增強文章的時代氣息,要在作文中看到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要看到新一代中學生的擔當。雖說現在的學生生活在電訊時代,雖說每人手上都有先進的通訊設備,本來處于新時代中的人,必應有時代氣息,但每一個一線的老師都會痛苦的發(fā)現,學生的視野越來越窄,學生作文中所寫的東西越來越單一,所舉例的人物也越來越類同。文章千篇一律,缺乏時代氣息,缺少自己獨特的見解。很顯然,高中前期的教育多多少少已有些僵化,學生作文已成模子化。
那我們的學生,這祖國的花朵,寫出來的作文為什么會是如此的平淡呢?他們的素材怎么會是如此的單一呢?除了古人還是古人,除了那種看法,依舊是那種看法,沒有思考,沒有想法,沒有任何的創(chuàng)新。為了給學生足夠的寫作素材,大批老師印發(fā)大量的素材,學生大量的抄啊,背啊,可是一到考試,作文依然怨天怨地,素材不會用,或者說用不上。
寫作文的學生痛苦,不知該用什么人來論證;改卷的老師痛苦,看了一上午的作文依舊是同一個素材。這其實是學生對素材群發(fā)思考的緣故,他們不會篩選,不會拾取,只會無條件的接受。但不經大腦思考的東西,終究不是自己的。所以,印再多的素材,學生也會覺得“無米之炊”。其實,究其現象本質,筆者認為主要原因是學生缺乏對事物的篩選能力,概括能力,思考能力,表達能力。
在不斷的思考與探索之后,我嘗試開創(chuàng)實驗課《一周新聞播報》,效果甚佳。這《一周新聞播報》不但彌補了前頭所說的種種能力的缺失,還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原先的被動接受變成主動的拾取。學生樂于學,教師樂于教,更樂于考。從某種程度上實現了素質教育。在提高綜合能力的情況下,也同步提高了成績。
《一周新聞播報》課的操作流程模仿中央臺每周的《新聞周刊》。然后由學生自行組隊,自行編排,自行篩選事件、自行排版、自行設計、制作課件,把一周發(fā)生在國家的、身邊的各種大小事梳理成幾大板塊。然后進行串詞播報。固定時間,固定地點,而不固定內容。這一過程有效的鍛煉學生對材料的篩選能力,對事件的概括能力,對事情發(fā)展的思考能力,以及串講新聞的表達能力。小小的一節(jié)《一周新聞播報》課,大大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有效的鍛煉學生的各項能力。
比如:第十七期的播報。頭條新聞:廣東河源東源縣發(fā)生4.8級地震。問:“專家說此次地震是水庫外力誘發(fā)的,為50年前地震余震,你信嗎?你還知道哪些地震的前現象?”教室討論聲陣陣,在交流的過程中,無形就增加了生活知識。再比如第十期,關注的是“人民幣上印孔子名言”你有何看法;老漢因30年奪妻之恨向仇家投毒,問:“為什么老漢要向一個無辜的孩子投毒?我國自古以來有父債子還的說法,你認同嗎?談談你的看法?”欣賞視頻《人為什么而活》。一個學期共制作了20期,包括結版終極期。
在這一特殊課程中,你會看到學生有無數的閃光點,無窮的潛力。你會慢慢的情不自禁的愛上他們,喜歡聽他們上課,聽他們播報一周的新聞,與他們一起探討事件的本質,思考事件背后的東西。經過一個學期的《一周新聞播報》課,大大拓展了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心中的素材,寫作對于他們來說,已經不是“無米之炊”了。
《一周新聞播報》課不愧是一節(jié)學生鐘愛的課。具體說來,有以下幾點不可抹殺的好處:
其一、他們從星期一開始就要準備下一周的播報,鍛煉了提前做好準備,未雨綢繆的性格。機會總是給有準備的人,為他們以后走好人生道路每一步奠定基石。同時幾個同學要一起準備同一個播報,這一過程鍛煉了他們的合作能力,協(xié)調能力,這兩種能力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非常重要。
其二、一周中,發(fā)生的國內外新聞非常多,他們要進行篩選,把最有價值的新聞挑選出來。同時,長長的新聞在有限的時間里講述,無形之中鍛煉了篩選能力,概括能力。這吻合了考綱在實用類文本閱讀考點中的要求,這種能力小則在考試閱讀題中會考;大則,人生路上一直在挑選。
其三、挑選完之后要編輯,剪裁,要對事件提相關的問題供同學們討論,誘發(fā)同學思考。他們就要開動思維,挖掘現象背后的本質問題。在這一過程,無疑進行的就是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這恰恰吻合了高考閱卷專家要在作文中看到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的期望。經過一個學期的《一周新聞播報》課,我明顯的感覺學生的思辨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作文已經能體現辯證思維了。
通過《一周新聞播報》課的方式,把以前學生的被動接受素材,變成主動拾取素材;把以前作文中單一的古人化,變成富于時代氣息的時事新聞;把以前照背的麻木方式,變成思辨濃厚的靈活方式?!兑恢苄侣劜蟆氛n,讓學生的作文有了時代氣息,有了思辨能力,彰顯當代中學生的精神風貌。
《一周新聞播報》激發(fā)了學生,解放了教師。其實,有時把講臺讓給學生,將會有另一番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