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婉華
摘 要:2011年版課標指出:語文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語言訓練是培養(yǎng)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根本,閱讀教學作為語言訓練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如何挖掘文本價值,從而有效引領(lǐng)學生開展語言訓練顯得尤為重要。本文結(jié)合語言訓練的內(nèi)涵,有效闡述了閱讀課堂引領(lǐng)學生開展語言訓練的幾點做法。
關(guān)鍵詞:語言訓練;內(nèi)涵特點;表達特點;文本情感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7)03B-0080-02
親歷一輪課改,我們反思著“語文”的本質(zhì)、“語文”的功能,吳忠豪教授指出,“理解、積累、表達是語文訓練的三個維度”“抓住了語言,就抓住了語文教學的根本”。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有效進行語言訓練具有重要意義,文本是語言訓練的重要載體,教師如何挖掘文本價值,有效引領(lǐng)學生開展語言訓練,使他們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呢?
一、把握語言訓練內(nèi)涵,盡顯語言訓練魅力
語言訓練離不開文本載體的支持,它是語文教學的核心組成部分,影響著學生語文能力的發(fā)展。在閱讀課堂引導學生進行語言訓練時,教師必須先理解語言訓練的內(nèi)涵,理解語言訓練和文本價值的關(guān)系,才能使文本與語言訓練無縫連接起來,從而體現(xiàn)閱讀課堂的增值作用。
(一)語言訓練是一項系統(tǒng)性的工程
在語言訓練中,聽、說、讀、寫是基本技能,也是語文課堂教學中最基礎(chǔ)的東西,這四項技能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關(guān)聯(lián)的一個整體,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語言訓練時必須用系統(tǒng)的方法,對這四項技能的培訓融為一體。如蘇教版三年級上冊《掌聲》,三年級學生正處于習作的起步階段,此文本是引導學生進行寫作的重要范本,如果教師引導得好,學生的寫作水平會得到提升。聽、說、讀、寫是互相聯(lián)系的一個整體,在挖掘文本的語言訓練素材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多讀,在讀中產(chǎn)生語感,體會本課的優(yōu)美表達;然后讓學生說,在說中習得作者的語言表達和結(jié)構(gòu)處理;在讀和說的基礎(chǔ)上,教師讓學生進行仿寫,借助仿寫強化學生在課堂上習得的寫作能力;而這三個過程都有“聽”貫穿其中,學生必須聽進去,才能說和寫??梢哉f,這四項技能表面上各有側(cè)重點,但是語言訓練應(yīng)該從這四項技能的整體出發(fā),整體推進,因為它們是相輔相成的,這也是語言訓練的一個基本原則。
(二)語言技能的形成離不開語言積累
在語言訓練中,學生的語言積累是基礎(chǔ),也是學生形成語言能力必須積淀的。小學是語言積累的起步階段,語言積累離不開教材,離不開生活實踐,離不開課外閱讀。如低年級教材,要求學生掌握大量的生字詞語,因此,低年級語文教學必須將語言積累作為課堂的重要目標,而語言訓練的開展也必須讓學生圍繞生字學習,如讓學生用生字組詞,用詞語造句,結(jié)合學生的語言基礎(chǔ)引導學生展開簡單對話,通過一系列的學生形式豐富學生對語言的感知,使學生的語言訓練更感性。升入高年級后,在學生具備一定的語言基礎(chǔ)后,教師可以根據(jù)語言規(guī)律引導學生開展語言訓練,如修辭說法,說明文的說明方法,教師可以結(jié)合文本巧妙挖掘蘊含其中的規(guī)律,使學生掌握語言規(guī)律,并在此基礎(chǔ)上開展語言訓練??梢哉f,語言積累離不開文本的支持,學生能在語言訓練中感受到文本的趣味、價值,并在語言訓練中形成一定的語言技能,而語言積累則貫穿于語言訓練的始終,這也是文本的另一個價值體現(xiàn)。
二、把握語言表達特點,盡顯語言訓練魅力
閱讀課堂是引導學生開展語言訓練的重要陣地,也是教師引導學生學習文本的重要渠道。在語言訓練中,語言表達是核心,也是提升學生寫作能力和綜合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品味文本用詞的準確、貼切是語言教學的關(guān)鍵,也是培養(yǎng)學生語言技能的關(guān)鍵,教師要挖掘文本語言的精彩之處,并借文本的生動表達讓學生建立感性認知,并在體會文本的過程中理解語言表達的精妙之處。當學生對語言表達有了一定的感性認知之后,教師可以對語言訓練進行延伸,使語言訓練釋放活力,激活學生的語言思維,從而讓學生感受語言訓練的魅力。
如蘇教版六年級下冊《記金華的雙龍洞》,文本中有一句話“一路迎著溪流,隨著山勢,溪流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溪流聲也時時變換調(diào)子”。首先,這一句中的“迎”字就體現(xiàn)出作者細致的觀察,用“迎”字寫出了溪流和洞的直接關(guān)系,那就是溪流的水是從雙龍洞流出來的,如果作者直接用“沿”字來表達,讀者就無法感受到溪流和洞的關(guān)系;其次,“迎”字也寫出水流的方向和作者前行的方向是相反的。在引導學生進行語言訓練時,教師可以基于“迎”字展開教學,使學生在對話中感受作者語言表達的精妙。同時,“時而”這組詞的運用既生動地寫出溪流的形狀、聲音,又讓讀者在想象中生動地感受雙龍洞周圍的地勢環(huán)境,作者通過對溪流的描寫讓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梢哉f,在語言訓練中,學生對語言表達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六年級學生已具備一定的語言基礎(chǔ),語言訓練必須引導學生揣摩語言表達的精妙之處,體會經(jīng)典文本在用詞方面的考究,這些能力將會影響學生對文本的品悟,也會促進學生推敲能力的提升,從而借閱讀課堂滲透語言訓練,使學生的語言思維實現(xiàn)深度發(fā)展。
三、把握語言情感內(nèi)涵,盡顯語言訓練魅力
縱觀蘇教版語文教材,不少作品還具備文質(zhì)兼美的特點,蘊含著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小學是人生觀、世界觀的發(fā)展期,在語言訓練時,教師可以挖掘文本蘊含的情感素材,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內(nèi)心情感,并引導學生深入研讀文本,感受作者語言表達的獨特處理,特別是蘊含于文本之中的情感更是學生應(yīng)該進行細細品讀的重要素材,教師可以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并讓學生感受語言文字背后的情感。文字本身并不帶任何感情色彩,而當作者將自己的內(nèi)心情感以文字形式進行表達時,文字便被賦予了感情色彩,學生在品讀中會產(chǎn)生奇妙的情感體驗,這就是語言訓練的魅力所在,也是發(fā)揮文本價值進行語言訓練的重要突破口,它讓文本價值和情感體驗無縫融合在一起。
如在學習蘇教版五年級下冊《在大海中永生》時,作者運用擬人、排比、對偶等修辭手法,用生動感人的語言敘述了歷史偉人鄧小平同志的骨灰被撒入大海的動人情景。小學生正處于情感發(fā)展的重要時期,教師如何讓學生透過文本語言,感悟偉人的崇高與偉大?讓學生的情感與文本的意境融合,達到“人”與“文”的情感相通是語言訓練的重要契機。在閱讀課堂引導學生進行語言訓練時,教師要緊抓“情感”主線,使學生通過大量的閱讀積累語感,并在讀中體驗,感受文本語言的獨特之處,從而在積極的語言訓練中感受到人文感染和熏陶。為了激活學生的閱讀體驗,使學生的情感更好地與文本語言融合,教師可以在課前先讓學生搜集材料,了解偉人的生平事跡,然后在課堂教學開始時播放《春天的故事》,讓學生們在歌曲中進一步感受偉人的力量,引發(fā)思考,使學生在接下來讀的時候能迅速走入情景。在引導學生進行語言訓練時,教師可以抓住一些重點詞句引導學生進行品味,如第一部分出現(xiàn)的關(guān)鍵詞“低低地、緩緩地、嗚咽、痛悼”,學生要讀出人們的悲痛不舍,并展開想象,將偉人的生平與送行的人們的情感進行聯(lián)系,從而讓自己的內(nèi)心與文本描寫的情感融合,進而體會作者在語言表達方面的獨特之處。同時,為了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將自己的想象在課堂上表達,使學生的思維展現(xiàn)在課堂上。讀是學生理解文本的重要渠道,教師應(yīng)該鼓勵學生用多樣的形式去朗讀,當學生通過多種語言訓練方式理解文本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展現(xiàn)情境,讀出鄧小平同志影響的深遠,讀出人們的覺悟,從而激發(fā)內(nèi)心體驗,實現(xiàn)與文本的心靈對話。
總之,教材是學生學習語言、積累語言的重要載體,對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至關(guān)重要。文本是教師引導學生開展語言訓練的重要范本,想讓語言訓練效果更好,需要教師認真研讀文本,把握文本內(nèi)涵,挖掘典型語言訓練因素,設(shè)計有效的語言訓練方式,從而有效發(fā)揮文本價值,盡顯語言訓練魅力。
參考文獻:
[1]劉仁增.語文教學的本質(zhì)是言語能力建構(gòu)[J].小學語文教學,2012,(19).
[2]繆劍妮.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文本細讀方法的實踐與研究[D].延邊大學,2011.
內(nèi)蒙古教育·基教版2017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