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息化、全球化的深入發(fā)展使當代思政教育面臨著很多的新問題、新情況,教育目標實現難度越來越大。增加教育強度和頻度的傳統(tǒng)解決方式正經歷著效果的邊際化效應。在投入產出結構性矛盾凸顯的當下,高教體系想追求既定的教育效果,卻無法承擔教育資源的無限投入,其結果是要么難以為繼、要么流于表面。要想開拓出思政教育的新領域和新氣象,唯有跳出舊的思維束縛,找尋新的方向和突破點,方有可能。
【關鍵詞】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框架;新方向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的構建借鑒了我國新民主革命時期的成功政治經驗,符合以革命和斗爭為主題的時代特征。改革開放后,社會急劇轉型,幾十年的國際政治、經濟交流融合推動了中國社會的深刻變革,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新媒體技術的發(fā)展和廣泛應用,顛覆了人們的思想和行為方式,動搖了根深蒂固的傳統(tǒng)理念,將巨大的時代脈動傳導至高等教育體系,思想政治教育作為這個大系統(tǒng)中的子系統(tǒng),也深深地感受到這種沖擊所帶來的心理和認知的失衡,開始從內而外散發(fā)著不安與悸動。
一、當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正是對這個新時代的思想和技術特征的被動的反映。這種反映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教學內容不能反映時代的新情況
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開設是直接服務于國家政治上層建筑的,具有強烈的意識形態(tài)屬性,其相對枯燥的以理論闡述為主的敘述方式以及超越現實生活的理論基調都較大程度地削弱了課程的吸引力。
同時相較于專業(yè)課教材的選用和授課中教師所享有的自主性,思政課程中更多的是硬性規(guī)定。教材由國家教育部統(tǒng)一編寫,通常一個版本沿用多年,不能及時反映日新月異的社會中出現的各種新情況、新問題,很難為學生呈現出一個絢爛多彩的世界,因而較難激發(fā)處于青春期,求知欲、好奇心旺盛的大學生的學習欲望。
(二)教學手段不能體現新媒體技術的新發(fā)展
當前高校思政教學主要手段仍然停留在開班會、知識問答、學習文件、寫學習心得、總結等傳統(tǒng)形式,完全無視新媒體時代信息傳播手段的革命性變化。這通常造成兩個后果:一是思政教學缺乏吸引力?,F實情況下一次班會的教育效果往往不如一條手機淘寶商品推送更有吸引力,很多學生開班會是在手機游戲、新聞瀏覽中度過的。二是思政教學效率低下。新媒體時代,大學生通過移動信息終端可以很方便地了解到最新的國際國內最新時事,從政治局勢到金融信息、從娛樂新聞到教育動態(tài),總之信息技術的發(fā)展能覆蓋學生大部分的知識獲取需求,而主流思政教育仍然墨守成規(guī),堅持用課堂說教等傳統(tǒng)方式來傳達思想理念,難免流于低效。
(三)教育理念滯后于教育科學的新發(fā)展
長期以來,思政教育理念更多強調知識的單向灌輸。隨著教育心理學、教育方法論、教育學原理等學科的新發(fā)展,教育者開始更加關注教學過程中的師生互動、學生學習過程的心理健康與情感體驗,也更加注意在教育中塑造學生的健全人格。新時代思政教學應該順應這一學術發(fā)展新成果和新趨勢,適當調整思政教育目標,從單純注重政治正確的基礎上要有所延伸,充分擴展對學生心靈的塑造,加強學生內心建設。這才能讓廣大大學生不但從學理上、邏輯上認同思政教育的正確性,更從情感上認同思政教育的必要性,使其更為立體和富有內涵,避免流于表面化。而當前思政教育在這個方面開拓有限。
二、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的新途徑
(一)思政教育要增強現實生活的針對性
思政教育要改變形式刻板,面目可憎的傳統(tǒng)形象,在開展手段和課程切入點上應當探索符合時代發(fā)展的新方法。具體實施上要適當增加思政課程的彈性和靈活性空間。目前,教育體制改革沒有根本完成,期望思政教育做出革命性的變化是不現實的,那么在現有體制下,可以適當增加思政教育課程的彈性空間,教學內容可以以統(tǒng)一教材為指導,適當增加具有時代特征的教學內容和選讀書籍,教學過程應該賦予輔導員或思政老師更多的主動權。只要不和教材的核心理念相沖突,輔導員或者思政老師可以根據情況靈活引入實際案例或者當前社會關注熱點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從而避免思政教育的千篇一律和內容僵化的缺點。
(二)思政教育要與傳統(tǒng)文化的源頭活水相融合
當下思想政治教育活力不足是不爭的事實,如何對這門課程進行生命力的填充是新時代必須要解決的問題。舊的思政教育是獨立于傳統(tǒng)文化之外另行構建的一套官方認可的價值體系,很多地方與人們千百年來自覺遵守的價值理念有沖突。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fā)展,傳統(tǒng)文化復興的內在要求也在持續(xù)升高,如果完全無視傳統(tǒng)價值體系千百年旺盛的生命力及其延續(xù)的慣性,固執(zhí)地繼續(xù)持高冷的排斥態(tài)度,是很難讓思政教育步入良性的發(fā)展軌道。面對當前代表官方意識形態(tài)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力不足和傳統(tǒng)文化體系復興的內在價值追求,最為合理和富有建設性的解決方案是將思想政治體系和傳統(tǒng)價值體系進行現代化改造,完成兩者的融合,才能在新的時代下賦予思想政治教育更充盈更持久的生命力。
(三)思政教育要注重激發(fā)審美感受
思政教育要改變一直以來強調理論說教的被動教育模式,要從人性的角度激發(fā)受眾的審美愉悅感,在不知不覺和快樂輕松的氛圍中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基于此,目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要從兩個大的方面轉變觀念:一是要強調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人格魅力、感染力建設。思政教育者是思政教育的活標本,其個人的人格魅力本身就是思政教育的活教材,要改變以前的單純以傳授知識為目標的理念,要把思政教育課堂轉變成授課老師個人魅力的展示舞臺。二是要引入一些具有審美感受的客體或物質材料,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愉悅感和興奮度。美的事物具有感染性和教人向善的能力,一次美好的展示比一萬句空洞的說教更能打動人、改變人,更富有觸動靈魂的效果。思政課堂建設要改變呆板沉悶的落后思維,要建設成為展示美好世界的博覽會。
(四)思政教育要引進更多的新技術平臺
新媒體網絡是這個時代任何教育系統(tǒng)都無法回避的命題。充分利用網絡優(yōu)勢,建立微信息傳播平臺能有效地拓展受眾群體,極大提升教育效能。當前我國學生應用最為廣泛的微信息傳播平臺包括微博、微信等,思政教育可以通過建立相關公眾號,及時推送有關內容的方式進行,便于學生通過手機等移動設備及時瀏覽。增加輔導員與學生適時的互動,還可以拉近彼此距離,減少代溝;同時還便于掌握學生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分類教育引導工作,針對同學們關心的熱點問題、焦點問題及時發(fā)聲,為學生答疑解惑。新媒體平臺的運用不僅限于此,還可以利用其不斷發(fā)展的新形式深度挖掘,開拓出更多符合時代發(fā)展的新內容。
(五)思政教育應該更加注重搭建開放和包容的核心價值框架
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越來越難以適應時代的發(fā)展,歸因于其相對封閉的理論體系,過分嚴格和刻板的價值追求,這使得其在面對一個價值越來越多元、技術越來越高效的社會時變得力不從心。因此重塑新時代的思政教育應該更加注重其核心價值理論體系的框架建設,同時應盡量弱化事無巨細、面面俱到的價值追求。放棄一些毫無意義的空洞說教,為思想政治教育預留更多的價值填充空間,更富有彈性地化解其與時代發(fā)展之間的不匹配,使思政教育更具時代張力。
三、結語
與時俱進是任何時代、任何群體、任何文化和教育體系都要面對的問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不例外。面對不斷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思政教育更應該走在時代的前列,從教學手段到教育內容,從物質材料到思維理念上進行自我革新,擺脫傳統(tǒng)思維模式的束縛,才有可能突破當代思政教育的瓶頸,真正書寫出富有時代氣息的新篇章!
參考文獻:
[1]趙德生.關于新時期如何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探討[J].知識經濟,2016(13):143.
[2]溫永強,江泉.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問題及對策研究[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6(6):81-87.
[3]陳偉.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教育探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7(6).
[4]張娜,李宏斌.淺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學生主體性作用[J].傳承,2016(9):90-92.
[5]杜歡.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藝術性[J].德育研究,2017(5).
[6]羅永桂.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徑探析[J].時代教育,2017(11):75-76.
[7]徐飛.新媒體發(fā)展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響[J].價值工程,2017,36(12):165-167.
作者簡介:柯江峰,男,碩士,現任職于湖北師范大學,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