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慧娟
《英語課程標準》指出,英語教學應當讓學生掌握一定的語言知識,發(fā)展學生聽、說、讀、寫的語言技能。“讀”是英語課程的訓練目標,也是學生學習英語、感受文化和拓展視野的重要途徑,英語閱讀教學的重要性不可小覷。在教學實踐和觀摩中筆者發(fā)現(xiàn),很多教師在英語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往往過多地關注怎樣設計“新穎獨特”“花樣翻新”的教學活動,而忽視了“學生”這一重要的課堂學習主體,使得課堂熱熱鬧鬧,學生似懂非懂,教學成了教師演“獨角戲”,讓英語閱讀教學費時費力卻難以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如何提高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效率?筆者認為,教師在教學中應當換個角度去解讀教材,學會用“學生的眼睛”看文本,用“學生的思維”讀文本,這樣才能給英語閱讀課堂更準確定位,才能讓英語閱讀走向高效。
《英語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英語學習的主體。學生已有的知識認知是影響學習的重要因素,不適合學生的學習起點往往會讓學生茫然不知所措。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當充分研讀學生,準確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找準課堂教學的起點,讓學生進行有效的知識遷移,閱讀教學才能事半功倍。
例如,在譯林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下冊Unit 5 Seasons一課的教學中,教師立足學生的學習起點展開閱讀活動的設計。(1)快速反應:教師為學生出示一些單詞或圖片,學生根據(jù)這些內(nèi)容快速做出反應,如hot dog/skate/…快速大聲地讀出來,使他們迅速地將注意力轉(zhuǎn)移到課堂學習的活動中來,同時也在游戲的愉悅氛圍中自然展開相關舊知識的復習,加強新舊知識間的聯(lián)系。(2)Sing a song:結(jié)合游戲自然引出spring/summer/autumn/winter表示季節(jié)的四個單詞,讓學生吟唱歌曲“Four Season Song”,學生伴著音律優(yōu)美的兒歌,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進入語言情境,復習了相關的語言知識。(3)Talk about the seasons:教師結(jié)合話題出示問題:What doyouknow?Whatdoyou want to know?讓學生回顧已有的舊知識,有效降低學生對話題的“陌生感”,引導學生在復習已有知識的前提下進行新知識的學習,“有效遷移”讓新知的學習變得輕松、高效。
案例中,教師圍繞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的實際,引導學生以吟唱歌曲為切入點,通過游戲和歌曲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營造了輕松愉悅的英語課堂氛圍,建立起學生和語篇話題之間的橋梁,為后續(xù)的教學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決定學生投入活動的重要因素,若能迎合他們學習的“興趣點”,必將使他們?nèi)硇牡赝度肫渲?,主動思維、大膽探索,原本枯燥的知識也會變得生動簡單,反之若活動背離了他們的“興趣點”,再好的活動也難以使他們?nèi)谌肫渲?,再簡單的?nèi)容也變得困難重重。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要迎合學生學習的興趣點,讓閱讀課堂更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提高教學效果。
例如,在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8At Christmas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在閱讀教學中結(jié)合話題和學生的興趣展開教學活動的設計。(1)Brain storming:讓學生根據(jù)教師的描述,如old man/a big bag/presents/…猜出相對應的圣誕物品,旨在通過學生喜歡的游戲活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寓教于樂,活躍課堂氣氛,同時自然無痕地迅速引出話題AtChristmas。(2)Let’sprepare:結(jié)合實際,教師創(chuàng)設語境Christmas is coming. Let’s celebrate! What should we do?出示“圣誕活動安排表”,讓學生展開想象,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接著,引導學生結(jié)合文本展開探索What do people do before Christmas?What do people do on Christmas Eve?What do people do on Christmas Day?讓學生梳理文本信息,學習重要的語言項目,然后讓學生結(jié)合文本內(nèi)容嘗試復述并制定圣誕計劃。
案例中,教師從學生的興趣出發(fā),巧用節(jié)日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制定“圣誕活動安排”,通過想象、游戲,畫一畫、寫一寫等活動,將閱讀學習活動變成學生的“自我需求”,讓“講授”變?yōu)閷W生的“探索實踐”,讓閱讀呈現(xiàn)不一樣的精彩。
《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當是課堂教學的主導。基于學生本位的英語閱讀教學鼓勵以學生的視角解讀文本,尊重學生的閱讀興趣,用他們喜歡的方式閱讀。然而由于認知經(jīng)驗和思維方式的局限,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可能會對閱讀材料的認識存在“盲點”,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發(fā)現(xiàn)這些“盲點”,引導他們走進文本、親近文本,引導學生透過“字面之義”看到蘊藏其中的道理。
例如,在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下冊Unit 1 The lion and the mouse一課的教學中,授課教師在閱讀教學中結(jié)合話題和學生的興趣展開教學活動的設計。(1)Brain storming:讓學生根據(jù)教師的描述猜出相對應的動物,如strong/long hair/the king in the forest/…通過學生喜歡的游戲活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寓教于樂,活躍課堂氣氛,同時自然無痕地迅速引出話題thelionand the mouse。(2)I like it: 讓學生說說自己喜歡little mouse還是strong lion,并嘗試進行角色扮演,并讓學生展開想象“有一天小老鼠碰到了強壯的獅子,會發(fā)生什么故事呢”?引發(fā)學生對文本的好奇,讓學生迅速進入文本,展開故事的梳理和閱讀活動。(3)I can image:讓學生結(jié)合故事想象,如果當小老鼠吵醒正在睡覺的獅子,獅子沒有放走小老鼠,故事會有什么不一樣的結(jié)局嗎?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解讀故事,自然提煉出故事的主題“善有善報”。
案例中,教師在有效展開閱讀活動的同時,充分發(fā)揮故事作為情感教育載體的作用,巧設情境展開追問,有效突破學生閱讀的“盲點”,讓學生在閱讀故事、學習語言的同時深刻領會到故事所蘊含的意義。
特級教師李吉林曾評價自己:“我,一個長大的學生。”教師是課堂教學的設計者、策劃者、指導者、組織者,然而學生才是課堂學習的需求者,是課堂學習真正的主人,基于學生本位的閱讀課堂才是真正屬于學生的閱讀課堂。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改變傳統(tǒng)教學中過分關注知識點的陳舊觀念,堅持“學生立場”,從學生的需求和發(fā)展出發(fā),充分挖掘閱讀教材中的童趣、童真,科學合理地設計學生喜歡的教學活動,真正解放學生的雙手、雙眼,大腦、嘴巴,給他們空間和時間,讓英語閱讀充滿童趣,更有效地引領學生,發(fā)展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