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軍
如何更好地加強詩文誦讀呢?有經(jīng)驗的朗讀者往往在分析體味詩歌的過程中做些符號標記,以清楚準確地記錄下自己對作品的理解,更好地提醒自己朗讀時對語氣語調(diào)的把握。我們把這些標記稱作“朗讀符號”。目前,朗讀符號還不像標點符號那樣,有著統(tǒng)一的標準。但我們可以本著切實可行、益于朗讀和便于操作的原則,擬定一些朗讀符號輔助誦讀。
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曾做過此類嘗試。在必修三“祖國土”專題“頌歌的變奏”版塊的“文本研習”中,教材曾向?qū)W生介紹過六種常用朗讀符號,分別為“?重音”“/停頓”“→平行語勢”“↗上行語勢”“↘下行語勢”“—延長”。這些朗讀符號有效地輔助學生誦讀該版塊的現(xiàn)代詩歌。可不知什么原因,改版后的蘇教版教材卻將該項內(nèi)容刪去。這項有益的嘗試沒有進行到底,實在可惜。
在教學實踐中,我引入“朗讀符號”這一特色內(nèi)容,并努力將之應用于詩歌教學,以便更好地輔助學生吟誦出詩歌的韻味。下面我將以《將進酒》為例,介紹朗讀符號在詩歌吟誦教學中的運用。
《將進酒》是人教版選修教材《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第三單元的第一首詩歌,這一單元主題是“因聲求氣,吟詠詩韻”,以指導學生學會吟誦詩歌為主要教學目標。所謂因聲求氣,是指我們首先要掌握詩歌節(jié)拍、用韻等詩律特點,然后才能領悟其中特有的韻律感和音樂美。所謂“吟詠詩韻”,是指我們除了應該掌握作品本身的聲律特點外,更要用心揣摩作品中詞句聲音上的情感色彩和作者的情緒變化,在緩急、曲直的語調(diào)中,融入自己的感情,聲情并茂地朗讀、吟詠。為引導學生更好地誦讀《將進酒》,我嘗試引入了詩歌節(jié)奏、詩歌韻律、語調(diào)高低、語音輕重、語速緩急五類朗讀符號。
一、詩歌節(jié)奏符號
郭沫若曾經(jīng)說過:“節(jié)奏之于詩,是她的外形,也是她的生命?!惫?jié)奏會把人的感官牢牢牽于詩歌當中。會把讀者的思緒的順序及過程控制在詩歌所要表達的范圍內(nèi),不會外泄,也不會偏頗。讀者可以通過節(jié)奏把詩歌中最為深層次的情感展露于外。五言詩的節(jié)奏一般每句有三個節(jié)拍,“二二一”或“二一二”;七言詩的節(jié)奏一般每句有四個節(jié)拍,“二二二一”或“二二一二”。人們習慣于用停頓符號“/”來劃分節(jié)奏。據(jù)此,學生便將詩歌節(jié)奏劃分為: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
讀著讀著,有同學就提出異議:這首詩酣暢淋漓,豪情萬丈,一詞一拍停頓過多,節(jié)奏緩慢,無法讀出李白的那種豪放之情。于是大家反復誦讀探究,最終后將詩歌節(jié)奏劃分為: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
“三四三四三”的節(jié)拍不光加快了節(jié)奏,誦讀出兩組排比長句挾天風裹海雨的氣勢,還形成了一種回環(huán)往復的詠嘆韻律。
二、詩歌韻律符號
詩歌的韻律主要體現(xiàn)在平仄和韻腳上,平指陰平、陽平,仄指上聲、去聲和入聲。韻腳是詩歌中句末押韻的字,要讀得適當長一些,響亮一些。非韻腳的句末字要讀得輕緩一點兒,以使上下句音節(jié)和諧,整首詩瑯瑯上口,產(chǎn)生獨特的音韻之美。我選用了“▲”“▼”兩種符號,“▲”為平韻韻腳,“▼”為仄韻韻腳。尋完韻腳后,學生們吃驚地發(fā)現(xiàn)這首詩居然有六類韻,分別為:
1.來、回(押平水韻中的上平十灰韻);
2.雪、月;
3.來、杯(押平水韻中的上平十灰韻);
4.生、停、聽、醒、名;
5.樂、謔、酌(押平水韻中的入聲十藥韻);
6.裘、愁(押平水韻中的下平十一尤韻)。
探究過后,學生驚喜地發(fā)現(xiàn):韻腳的變化往往也意味著詩人情感的變化。開篇描寫壯觀的黃河水一去不回,暗含詩人時光易逝的悲嘆;隨后由人生苦短的悲傷引發(fā)及時盡歡的感嘆;進而提升到“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和“會須一飲三百杯”的豪舉;接著詩人頻頻舉杯勸酒,酒酣耳熱之后,狂放高歌;歌聲中,詩人憤怒地喊出:“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鼻楦杏煽穹呸D(zhuǎn)為激越憤懣;最后憤怒之極的詩人徹底癲狂了,提議典裘當馬,一銷萬古愁。六類韻分別照應著詩人六種情感變化:慷慨生悲——轉(zhuǎn)悲為歡——自信豪放——激越憤懣——憤極而癲??梢哉f,把握了韻腳的變化,也就間接把握了詩人情感的變化。
三、語調(diào)高低符號
語調(diào)是為了表達某種思想感情,強調(diào)某種表達效果而在讀音上表現(xiàn)出來的高低、升降的變化。不同語調(diào)感的詩歌,賦予了詩歌不同的韻味,增強了詩歌的藝術感染力。吟誦《將進酒》,我們可在了解詩人情感變化的基礎上,選擇恰當?shù)恼Z調(diào)來演繹。根據(jù)表示的語氣和情感態(tài)度的不同,語調(diào)可分為四種:升調(diào)、降調(diào)、平調(diào)、曲調(diào)。
1.升調(diào)(↗),前低后高,語勢上升。一般用來表示疑問、反問、憤怒、驚嘆等語氣。
2.降調(diào)(↘),前高后低,語勢漸降。一般用于陳述句、感嘆句、祈使句,表示沉痛、悲憤,也可以用于肯定、堅決、贊美、祝福等感情。
3.平調(diào)(→),這種調(diào)子,語勢平穩(wěn)舒緩,沒有明顯的升降變化,用于不帶特殊感情的陳述和說明,還可表示莊嚴、悲痛、冷淡等感情。
4.曲調(diào)(↗↘),語調(diào)曲折變化,或先升后降,或先降后升,往往把句中需要突出的詞語拖長著念,這種句調(diào)常用來表示諷刺、厭惡、反語、夸張、雙關、特別驚異的句子中。
以詩歌前兩組長句為例,學生在經(jīng)過在經(jīng)過反復吟誦后,確立了這樣的語調(diào)變化: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
開篇兩組長句極有氣勢,猶如挾天風裹海雨,向我們迎面撲來。前半句寫大河之來勢不可當,連用兩個升調(diào),猶如一浪高過一浪的黃河之水從天而降,極能表現(xiàn)波瀾壯闊令人驚嘆的場面;后半句言大河之去勢不可回,連用降調(diào),暗含時光一去不復返的悲涼,一漲一消間形成舒卷往復的詠嘆韻律。第二句前半句由黃河的偉大永恒襯托人生的渺小脆弱,語調(diào)低沉平緩。后半句用夸張的手法極寫人生之短如朝暮之間,語調(diào)先升后降,強烈對比之下,更顯其悲。
四、語音輕重符號
在吟誦中,為了準確地表達語意和思想感情,有時強調(diào)那些起重要作用的詞或短語,被強調(diào)的這個詞或短語通常叫重音,重音既有語法上的重音,也有強調(diào)的重音,還有感情的重音。朗讀時,必須區(qū)分詩句中哪些詞是主要的,哪些詞是次要的,并使次要的詞從屬于主要的詞。一般來說,一句詩只能有一個主要重音。突出重音,即可用力重讀,也可用輕音來襯托。我們往往用“??”表示重音,讀時飽滿有力;用“△△”表示輕讀,讀時聲音放輕放低。
在吟誦“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時,學生反復試讀,在語音的輕重上發(fā)生了爭執(zhí),有的同學認為存在兩個重音“且為樂”“三百杯”;有的同學則認為只有一個重音“三百杯”。爭論不下,學生將裁決權交給了老師。我沒有先回答,而是先介紹《世說新語》中記載的“三百杯”的典故:“袁紹辟玄,及去,餞之東城。欲玄必醉,會者三百余人,皆離席奉觴,自旦及暮,度玄飲三百余杯,而溫克之容,終日無怠。”并反問學生,李白問什么要用這一典故?經(jīng)過探究,學生達成一致意見:李白運用鄭玄被國家征召后與朋友豪飲三百杯的典故,能更好地表達了詩人積極用世的迫切愿望,此句為主,應著力渲染,重讀“三百杯”。為突出這一重音,上句“烹羊宰牛且為樂”為賓,應輕讀。此類句子還有“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為突出重音“留其名”“對君酌”,前句都應輕讀。
五、語速緩急符號
在吟誦中,適當掌握語速的快慢,可以更好地表現(xiàn)詩歌的內(nèi)容,渲染詩歌的氛圍,增強詩歌的表達效果。一般說來,熱烈、歡快、興奮、緊張、激昂、憤怒、駁斥、申辯的地方速度要快一些;平靜、失望、莊重、悲傷、沉重、追憶的地方速度要慢一些;而一般的敘述、說明、議論則用中速。我們可以引入“⌒”來做連音符號,讀的時候要連貫而迅速;還可引入“——”來做延音符號,讀時聲音緩慢延長。
語速的緩急除了感情變化的需要之外,還可從句式的變化上去做探究。例如“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一句,四個三言短句的忽然加入,使詩歌的節(jié)奏富于變化,應該快讀,讓人感受到詩人席上頻頻的勸酒聲,接下來由三言變成五言、七言,語速漸慢,以突出詩人發(fā)出邀請呼喚的鄭重。同樣在吟誦“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消萬古愁”時,詩歌的句式也發(fā)生同樣的變化,幾個短句忽然加入,讓詩歌的旋律加快,讓人充分感受到詩人的癲狂之態(tài),要拿千金換美酒的急迫與執(zhí)著。前三句應一口氣快讀,讀到“換美酒”時語氣語調(diào)要刻意夸張并停頓,為最后的高潮蓄勢。讀到“與爾同銷”是可兩字一頓并放慢速度,再用夸張語調(diào)讀最后三字,“萬”“古”“愁”之后皆當有延長音——這是全詩的高潮,須有強大的聲勢,才能顯示詩人愁之深之重。
《將進酒》雖然篇幅不長,卻五音繁會,氣象不凡,尤其是音韻、節(jié)奏隨著詩情的起伏,時緩時急,忽高忽低,曲折回環(huán),奔騰向前,誦讀難度特別大。朗讀符號的引入,可以讓學生準確地記錄下對作品的理解,朗讀時更好地把握語氣語調(diào),充分感受吟誦漸漸入味的快樂。
[作者通聯(lián):杭州市第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