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茉莉
摘 要:新媒體是當代社會環(huán)境的重要標記,大學生作為最具思想活力的人群,對于新媒體環(huán)境的敏感度更甚,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對于大學生對新媒體環(huán)境的引導十分重要。本文從新媒體自身特點出發(fā),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的機遇和挑戰(zhàn)兩方面進行分析,探討新媒體環(huán)境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影響。
關鍵詞:新媒體;思想政治教育;高校課堂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新媒體是相對與傳統(tǒng)媒體而言的,是一個較為相對的概念,而當前新媒體的主要含義為網絡媒體,即基于網絡傳播的傳播媒介。其網絡化的特征對于大學生的思想教育比傳統(tǒng)的思想教育影響更大,但這種影響既有積極又有消極方面,充分利用網絡優(yōu)勢,擴大積極影響,削弱消極影響是高校利用新媒體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必然途徑。
一、新媒體的特點
(一)海量與多元化
新媒體的網絡環(huán)境決定資源來自世界范圍,而網絡的承載量巨大,其傳遞的信息量也就十分海量豐富,而大量的資源同時也決定其多元性。
(二)即時性與靈活性
網絡傳播的速度非常快,基本上可以做到與事件發(fā)生同步或延遲極短,而其傳播的過程又可以反過來影響事件進程,在傳播過程中既及時又充滿靈活多變。
(三)平等與交互
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中,各種職業(yè)地位,各種人群都可以在一個平等環(huán)境下發(fā)表言論或傳播信息,同時信息資源的傳播又可以在多線之間傳遞與交流,加強了人與人之間的平等互動。
(四)虛擬化與復雜性
新媒體環(huán)境在很多時候都有一種虛擬性,在虛擬環(huán)境下,人的身份地位被隱藏,而信息的部分也被隱藏,增加了媒體環(huán)境的復雜性。人們在獲取信息時往往不能獲得完全內容,如信息的最初來源是否可靠,傳播過程中是否有錯漏,這都使信息并不能完全被采納,需要進行篩選和鑒別。
二、新媒體環(huán)境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造的機遇
(一)新媒體能提供更多資源來源
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的資源大多來源于前人經驗,多為一代一代教育者的智慧結晶,通過文獻和口耳相傳流傳至今,資源單一且難免枯燥。而新媒體的革新不僅擴大了教育資源的來源渠道,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可以分享和接受來自世界的思想,對于教育資源的傳播和學習都具有新的意義。且新媒體可以將傳統(tǒng)教育資源進行加工再創(chuàng)作,通過改變傳統(tǒng)教育資源和思想的呈現(xiàn)方式而變?yōu)楦菀妆粚W習者普遍接受的形式,如傳統(tǒng)的紅色精神若通過教育者的講述和傳授,那么很容易使學生枯燥厭煩,但將其轉變?yōu)橐曨l音頻、電視電影等形式,則學生會更容易去主動接受。
(二)新媒體能促進校內的資源交流和共享
新媒體環(huán)境下,學生與教師之間的界限相對弱化,學生具有更多主動權,新媒體的平臺特點使信息傳播可以跨越區(qū)域和時間的限制,使教育資源可以隨時隨地傳播,也使教育思想的傳播可以寓教于樂,對于教育者來說,無疑是一種促進教育的有效途徑。當前高校內的手機應用十分普遍,班級和學校內的信息交流也更多使用媒體平臺,手機QQ和微信群成為班級重要信息和資源的主要共享方式,老師和學生的各種學習資源都可以上傳到群共享,而班級和校內的重要通知也可以通過這樣的形式及時發(fā)布,并保證傳達到每一個人。
(三)新媒體能加強師生的了解與交流
新媒體的普遍不僅能為高校教育者提供一個教育平臺,更為師生提供一個互相交流,互相了解的平臺。而教育的主體是學生,所以教育者對于學生的掌握非常重要,新媒體的交互性使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可以更加方便和及時,只要通過微信、微博、QQ等平臺加好友或關注就可以即時了解對方的生活和分享,而在這些網絡平臺上,學生往往有一定的虛擬感,許多在平時不愿意說的心理也更容易表露出來,十分便于教育者及時掌握學生生活和思想狀況。更有一些心理平臺,學生可以匿名進入傾訴心聲,解決自己的問題,更能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
(四)新媒體能提高高校政治思想教育的時效性
新媒體提高了教育工作效率,使資源信息的傳播和查找都變得方便快捷。它為教育者的資源查詢節(jié)省了時間,避免了在大量資料中翻找的不便,也為各種會議思想的政治教育的傳播提供了及時且可以是長久的資源輸送。教育者可以將各種會議思想的內容進行再加工然后傳遞給學生,而在傳播過程中,新媒體又使傳播方式更加廣泛,不必局限于一時一地,可以將大量信息同時傳遞給更多的人,擴大了思想的影響范圍,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時效性。
三、新媒體環(huán)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挑戰(zhàn)
(一)新媒體傳播的盲目性容易使學生陷入誤區(qū)
新媒體傳播的兼容并包是其優(yōu)勢的同時也有著局限。正因為其中的信息大量復雜,更可以夾雜著不良信息或偏激思想,使其傳播方向顯得盲目而無序,大學生具有一定的主觀意識,但對于社會環(huán)境的不熟悉使大學生的目光難免淺薄,而互聯(lián)網上的言論自由使其中百家爭鳴,學生混跡其中,很有可能會受某一方面的影響,對于思想政治失去一種方向感?;ヂ?lián)網上“噴子”“憤青”很多,而大量信息的篩選過程又十分復雜,學生極易受到錯誤思想的引導,走入誤區(qū),不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展開。
(二)新媒體的影響使教育者的主動權減弱
新媒體環(huán)境下信息的資源和思想的傳播都是十分自由和開放的,這使得所有受教育者都能夠得到與教育者幾乎等量的信息,甚至比教育者了解的可能更多,甚至可能出現(xiàn)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并不能解答,在這種條件下,教育者就喪失了在課堂上的主動權,而對于思想政治教育來說,教育者的主動權的喪失意味著在課堂,學生就不會跟隨教師的思想腳步,尊師重道的思想也會弱化,這不僅對于高校政治教育課堂來說是十分緊迫的威脅,更是對大學生的思想教育的嚴重干擾。
(三)新媒體的信息多元化,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新媒體的信息來自世界各地、四面八方,其多元性和復雜性決定其中魚龍混雜。其中信息分散雜亂,并有許多不確定信息,大學生對于這些信息和思想的多元攝入使其對于思想政治課堂上的思想提出質疑。而新媒體環(huán)境下的快餐文化、低俗文化、道德沖擊等對于大學生的思想沖擊更加嚴重,極易使大學生產生思想的懈怠,一旦大學生的思想被互聯(lián)網所左右,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課堂就形同虛設了。
四、新媒體環(huán)境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的策略
(一)培養(yǎng)提高大學生的媒介素養(yǎng)
大學生的媒介素養(yǎng)即指大學生對于各種媒介信息的篩選、判斷、分析和運用能力,培養(yǎng)提高大學生的媒介素養(yǎng)目的在于避免大學生受到新媒體環(huán)境下的各種不良信息或復雜信息的負面影響。教師對于學生所接觸信息的掌握情況無法做到面面俱到,何況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只有提高了大學生的自身對于媒介信息的篩選判斷能力,才能保證大學生不會在紛雜的信息之中迷失困惑。而切實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媒介素養(yǎng)就要從點入手,以點帶面,再即時跟蹤,隨時交流。從一個事例入手,糾正學生的思想偏差,從不同方面分析判斷信息的自身意義和潛在價值,然后再由交流平臺即時監(jiān)察學生思想動態(tài),確保學生的疑惑得到及時解決。
(二)完善建設信息監(jiān)管制度
信息監(jiān)管體制是對大學生的外界保護,保護其免受不良媒體環(huán)境的侵擾。而這種保護不僅需要學校的監(jiān)管,更需要政府和社會的共同努力。從高校入手,倡導抵制不良信息的傳播,從班級和高校網站平臺入手,杜絕傳播不良信息。對于流入的信息資源,高校內各部門都應有責任去抵制和監(jiān)督。完善建設高校的信息監(jiān)管制度體制不是一個部門的專門工作,更需要營造大家共同一個健康的新媒體環(huán)境。
(三)妥善利用多媒體技術,改善課堂結構
新媒體的遍及已經展開,新媒體帶來的不利影響需要避免,但更多的應是充分抓住新媒體帶來的機遇。在思想政治教育課堂上利用多媒體平臺,改善課堂結構,活躍課堂氛圍,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利用新媒體的大量資源,豐富課堂內容和形式;開發(fā)使用多種教學平臺,多元提高學生興趣和學習效果;利用社交交流軟件平臺,加強師生思想交流互動。
五、結束語
新媒體的普遍發(fā)展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機遇和挑戰(zhàn),而機遇更大還是挑戰(zhàn)更嚴峻取決于高校對于新媒體的運用和控制。然而新媒體是一種必然趨勢,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也是瑕不掩瑜,如何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規(guī)避其帶來的思想沖擊,充分利用新媒體的優(yōu)勢,切實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是各高校需要不斷探索思考的長遠課題。
參考文獻:
[1] 蔡清吉,張倩.基于新媒體環(huán)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研究[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5(11).
[2] 薛強,顏毓?jié)?基于新媒體環(huán)境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研究[J].延安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5(4).
[3] 戴貝鈺.新媒體環(huán)境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探索[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6(5).
[4] 孫晶晶.新媒體環(huán)境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提升研究[J].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8).
(本文審稿 蔣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