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慧??
摘 要:針對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們在班級活動室一角開設了“小廚房”,幼兒可以真實地操作廚房用具,以自主探究、同伴合作等方式,發(fā)現和解決活動中可能存在的危險。經過教師一年多的思考與摸索,我們的孩子在一次次親身實踐中,安全自護的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高,本文從四個方面闡述了教師在實踐過程中的做法。
關鍵詞:大班幼兒;區(qū)域活動;安全自護能力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6)24-033-2
幼兒是在游戲中學習的,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于是,我們在大班活動室一角開設了區(qū)域游戲“小廚房”,幼兒可以真實地操作廚房用具,加工和制作美味可口的食物。我們希望孩子們能充分運用自己的智慧,以自主探究、同伴合作等方式,發(fā)現和解決活動中可能存在的危險,并且學會一些正確的、安全的操作方法,讓他們的操作和探索更加酣暢,獲得更多積極的、快樂的體驗!經過一年多的探索與實踐,幼兒安全自護的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在此,也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們的收獲與體會。
一、巧用情境表演,提升幼兒安全自護意識
在《學前兒童健康教育論》中提到:“學前兒童對危險情境的認識不足常常導致意外的發(fā)生”,因此,加強幼兒對危險情境及事故原因的認知、提高幼兒安全自護的意識,能有利于幼兒及時發(fā)現身邊的危險。如果教師只是用描述性地語言對幼兒進行說教,很難會引起幼兒的重視。“情境表演”恰好是深受幼兒喜愛的一種活動,它能生動再現生活中熟悉的事例,巧妙地讓幼兒明白一些簡單的道理,因此針對小廚房活動編排的情境表演,貼近幼兒實際生活,除了能喚起幼兒對廚房活動的興趣,還能加深幼兒對生活中安全問題的關注,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適應生活的關鍵是經驗”,在班級開設“小廚房”區(qū)域之初,我們特別邀請“星貓?zhí)毓り牎眮淼接變簣@,圍繞用餐禮儀和食品安全表演了大型情景劇,在普及幼兒廚房知識的同時,初步喚起他們對廚房中活動的興趣。當小廚房游戲在班級拉開序幕后,情境表演的內容就更加深入了。圍繞安全自護方面的內容,既有針對衛(wèi)生安全的清洗與清潔;也有操作中的規(guī)范與安全;還有工具使用的要領與安全。不僅如此,情境表演的創(chuàng)作者與編排者,也由最初的教師(即教師在幼兒游戲過程中及時捕捉,發(fā)現幼兒容易忽視的安全自護內容,編排成情境表演,巧妙地提示幼兒在廚房操作中需要注意的環(huán)節(jié))逐漸過渡到幼兒自身(即幼兒在游戲過程中,自發(fā)地關注與發(fā)現游戲過程中遇到的安全問題與解決辦法,編排成情境表演,生動地告訴同伴進入廚房要注意哪些危險)。有了這些情境表演的生動“提示”,幼兒更加自主地關注游戲中的安全與自護,一點一滴地積累著安全自護的經驗。
二、泛用身邊資源,拓展幼兒安全自護知識
雖說“適應生活的關鍵是經驗”,而要做到“駕御生活”還需要幼兒自身有較強的能力。為了讓大班的幼兒在小廚房活動開展過程中,積累安全自護經驗的同時,進一步提高安全自護能力,我們還充分地利用身邊的各種資源:
1.家長資源
每個幼兒的家里都有廚房,家長資源的有效運用可以讓家長成為我們的共同研究者和合作伙伴。經過與家長的交流與溝通,我們的想法得到了家長們積極的支持和配合。在家里,他們不再拒絕孩子進入廚房,而是耐下心來對孩子進行簡單的操作和示范,有的家長甚至指導孩子做一些簡單的“工作”如擇菜、洗菜、切菜等等。有了這樣一對一的幫助和指導,孩子們在看一看、學一學、做一做的過程中,身臨其境,得到了更多的練習,收獲了更多的經驗。
2.視頻資源
動畫視頻生動、有趣,是孩子們樂于接受的方式。在萬能的網絡中,我們很快就尋找到一些適合幼兒觀看的動畫視頻:如巧虎安全視頻、兒童安全視頻等等,它們生動地告訴孩子們廚房中存在哪些危險,遇到廚房中的危險可以怎么做等等,比起簡單地說教,孩子們更加記憶深刻。
3.繪本資源
在我們的身邊,與廚房中安全自護內容相關的繪本很多,象《頂頂頂不能隨便進廚房》、《廚房里的魔法》、《熊婆婆的廚房亂糟糟》等都是很有教育價值且是孩子們十分喜歡的,此外,還有一些安全教育讀本,內容也十分貼近幼兒的生活,易于幼兒理解和接受。因此,我們將這些繪本投放在班級的閱讀區(qū),幼兒在平時的翻看中,總會有許多收獲!
三、智定活動目標,提高幼兒安全自護技能
“學前兒童健康行為的養(yǎng)成中,教育者必須選擇與學前兒童健康行為發(fā)展目標相匹配的與學前兒童生活經驗相關聯,與學前兒童接受能力相吻合的教育內容。”為了更好地選擇適合的活動內容,能起到指引作用的“活動目標”就顯得尤為關鍵。在前期的調查中我們發(fā)現,雖然同是大班幼兒,但因為自身興趣、家庭環(huán)境、家長觀念等眾多因素,他們的經驗與能力也有許多的差別,單一維度的目標顯然不適合所有的孩子,因此,我們對小廚房區(qū)域游戲的活動目標進行了深入地思考和梳理,經過反復推敲,初步將大班幼兒的安全自護目標劃分為三個層次:
層次一:認識簡單的安全標識,學會正確、安全地使用廚房基本用具的方法。
層次二:關注身邊的事物,嘗試遷移已有經驗,分析、探索一些新設備中可能存在的危險,并嘗試正確使用廚房用具。
層次三:對收集到的經驗進行分類、整理,主動與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較為正確地預知活動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并用恰當的方式自主解決。
有了目標的具體指引,在活動開展的初期,我們盡量選擇一些“易于操作,技能單一”的內容,有時往往會結合此年齡段幼兒應該掌握的手工技能,思考游戲中幼兒制作的食譜,如拌涼菜、裹飯團、包餃子(餛飩)、搓元宵、搟面皮等,烹飪的環(huán)節(jié)多由老師或家長志愿者操作完成,這樣幼兒既能熟悉廚房用具的操作方法,也能在簡單的操作中建立一些活動的規(guī)則。
當幼兒較好地達成第一層次的目標后,開始對烹飪自己制作的食材“躍躍欲試”,根據他們的“建議”,我們在區(qū)域中提供了一些易于操作的電器,如煮蛋器、榨汁機、電磁爐、微波爐等,制作的內容增加了一些通過簡單蒸煮就可以完成的美味:如果汁元宵、蒸雞蛋、蒸餃等等。難度的增加,讓幼兒逐漸學會觀察身邊成人的操作,不斷積累廚房工作的經驗,在他們樂此不疲地游戲中,不斷遷移已有經驗,分析、探索“新設備”中可能存在的危險,較好地提高了對“危險”的判斷能力。
當然,我們最終希望幼兒能提前預知活動中可能遇到的“危險”,并用恰當的方式自主解決,較好地實現安全自護的目的。因此,我們結合幼兒的興趣,選擇一些需要整合經驗與技能的活動內容,鼓勵幼兒對收集到的經驗進行分類、整理,主動與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并在區(qū)域中付諸實踐,如:美味壽司、三鮮面、雞蛋餅等等。當孩子們帶著問題主動的觀察、尋找,收集到許多有價值的答案,通過集體的互動交流,他們的經驗得到進一步拓展,在親身實踐中,安全自護的技能得到進一步提高。
四、活用圖示標識,強化幼兒安全自護行為
在幼兒游戲過程中經常會遇到一些突發(fā)的狀況,或是需要引起重視的環(huán)節(jié),僅靠教師在一邊反復提醒,顯然會打斷幼兒的游戲,并且這些看似好心的提示往往會讓游戲中的幼兒“無所適從”。此時,適時地呈現一些圖示和標識,即可以對一些有需要的幼兒起到及時提醒、警示的作用,也不會干擾其他幼兒的游戲。
在活動前,我們會和孩子們共同商討進入區(qū)域時需要注意的安全規(guī)則,將這些“約定”呈現在區(qū)域中,孩子們也會及時把活動中需要注意的安全問題記錄下來。這些都成為制作區(qū)域中圖示與標識的重要“素材”。
如果游戲中即將出現新的電器或工具,我們也會提前請幼兒在生活中尋找安全使用的方法與規(guī)范,回到班級后與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收集的答案,共同制作出相關的安全圖示。例如在一次制作“蒸雞蛋”的活動前,孩子們紛紛提出需要用到微波爐,那么,使用微波爐要注意什么問題呢?孩子們首先想到自己回家找答案,觀察、詢問后獲取了好多的信息,和同伴們一商量,很快把他們認為“有價值”的信息用圖示一條條記錄出來,這樣一來,操作微波爐的時候隨時看一看,作用很大呢!
在我們的區(qū)域中,不僅有指導和提示幼兒操作的“安全圖標”,我們還對區(qū)域中陳列的所有物品都貼有對應的“實物圖標”,方便幼兒擺放與整理各類工具、電器、物品,在使用后較好地做到“物歸原處”。此外,我們也會根據幼兒的需要及時增加一些“辨識圖標”,讓幼兒的操作便捷有趣。例如在幼兒操作中,經常會用到電器的開關,為了讓操作更加便捷,孩子們會設計出更加醒目的開關圖標,通過投票推選出自己喜歡的圖標貼在電器開關上,這樣一來,每次的操作都會有趣很多。
一段時間以來,班級中的“小廚房”成了孩子們爭先去選擇的區(qū)域內容,他們在小廚房活動中投入探索的狀態(tài),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的欣喜,而更讓我們高興的是孩子們從“會玩”逐漸到“慧玩”,安全自護的能力:他們會自發(fā)地帶著問題自主地收集、整理;也會和同伴一起交流、分析;他們還會主動地探索、反思……整個過程中,教師沒有直接地傳授與灌輸,而是認真傾聽、主動退位、耐心觀察,及時捕捉到有價值的內容,引導幼兒進一步地探索和發(fā)現,在掌握安全自護的知識和技能的同時,促進他們獲取信息、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自我學習”的能力。
當然,幼兒的安全自護能力的培養(yǎng)不是僅靠一個區(qū)域活動就可以完成的,它更應隨機地滲透在幼兒的一日活動中。但我們相信,在這個充滿“危險與挑戰(zhàn)”的廚房里,在孩子們一次次地探索與實踐中,他們最終會提升自我學習的能力,他們也會帶著這份“智慧”走進日常的生活中,去看一看、想一想,怎樣做更安全,提前預知和避免危險的發(fā)生,讓健康一直伴隨著他們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