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瓊
【摘要】來源于美國20世紀50年代的主題教學,隨著課程整合運動的不斷深化拓展,成為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之一,并在理論和實踐方面不斷得到豐富和發(fā)展。本文對W市五年級的200名學生以及W市20名一線教師進行了問卷調(diào)查和訪談,搜集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并配合以文獻法,通過對主題教學的四個分項:主題識字教學、主題講讀教學、主題閱讀教學和主題作文教學來研究小學語文主題教學的有效性以及現(xiàn)行小學語文主題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小學語文 主題教學 有效性
一、相關概念界定
(一)主題教學的含義:
“主題教學”即以“促進兒童成長”為核心,由“主題”將“聽、說、讀、寫”訓練和語文人文性知識統(tǒng)整起來,讓學生的學習不僅僅只是停留在一條線上,而是形成縱橫交錯的一張網(wǎng)。
(二)主題教學有效性的界定
筆者借鑒南京師范大學研究生陳丹丹《對竇桂梅主題教學的研究》中的分項,依據(jù)主題教學、有效教學的定義及注意方面、學科教學內(nèi)容,將語文課程學習內(nèi)容進行了板塊構建,構成由主題識字、主題講讀、主題閱讀、主題作文組成的語文學習的“立體網(wǎng)絡”,并將小學語文主題教學的有效性從以下4個方面進行研究:
1. 主題識字教學:綜合運用多種識字方法,使學生不僅會認、會寫,而且能感受到識字的樂趣;
2. 主題講讀教學:使學生可根據(jù)課文主題,自主串聯(lián)起與此相關的知識;
3. 主題閱讀教學:使學生更好地領悟到課文主題,并且豐富學生閱讀量;
4. 主題作文教學:使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綜合運用所學到的表達方法和技巧,文從字順地表達自己的見聞、體驗和想法。
二、研究結(jié)果與分析
(一)主題識字教學
字詞是語文學習的基礎,同時也是聽、說、讀、寫四項技能形成和發(fā)展的基礎。過去的語文識字教學,只是簡單抽象地教筆畫,講解定義,使學生抽象地識記漢字,因而,面對浩繁的漢字學習,學生不免會出現(xiàn)對中華文字的抵觸心理,更不用說發(fā)現(xiàn)文字學習的樂趣和中華文字的博大精深。而此處所說的主題識字教學就是在“主題教學”的背景下,利用多種行之有效的方法識字,激勵學生自主識字,不僅按課程標準的要求完成各個學段的識字任務,而且還引導學生感受識字的樂趣,滲透中華文字博大精深的思想。
在蘇教版的小學語文教材中,識字教學內(nèi)容編排主要為“識字課文”和“隨課文識字”兩種形式,除此之外,教師在教學中要集思廣益,綜合運用多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如講故事、編口訣、猜謎語等,來激發(fā)學生對識字學習的興趣,從而達到有效識字的目的,并使識字教學貫穿整個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
大部分一線教師在教識生字時均采用主題識字教學法,比如教師在教識生字時有一種固定的口訣:“法:是左右結(jié)構的字,左面是個三點水,右面是個去,兩部分合起來是法,法律的法?!苯套R生字的大部分時間,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來編口訣記憶生字,例如在學習生字“行”時,學生自己編口訣:“雙人旁和丁丁一起去旅行,覺得有點少,再去找一橫?!苯處熢俑鶕?jù)學生的口訣,進一步闡述文字本身的含義,例如:學生在說出“行”的口訣后,教師可以順著學生的思路進一步介紹“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钡暮x。讓學生自己來編字謎記憶生字,會記憶得更加牢靠,并且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發(fā)散思維,讓學生感到學習生字不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而是可以自己發(fā)揮想象的一件有趣的事情。
由此可見,主題識字教學的優(yōu)點即綜合運用多種方法教識漢字,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通過主題識字教學,使學生更加深刻地領悟到“主題詞語”的深層次含義,使學生在之后的課文講讀中,讀懂關鍵詞,更好地走進文本、讀懂文本、讀透文本。
(二)主題講讀教學
主題講讀,以教科書中的精讀課文作為主要的研究對象,由課文提煉主題,以主題帶動閱讀指導與訓練。學生不僅“得意”,而且“得言”“得法”,逐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提高閱讀品味,習得讀書方法、作文方法,培養(yǎng)讀寫能力。
語文教材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和極大的兼容性,一篇文章有如此多的訓練點,就要求教師在有限的教學時間中對教材進行適當處理,適當取舍,精心選擇教學內(nèi)容。傳統(tǒng)的講讀法即教師以寥寥數(shù)語講清問題,點破難點,說清關鍵,使學生對課文做到“字求其訓,句求其義,篇求其旨”,并“因文悟道”,掌握遣詞造句、布局謀篇的方法、要領。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傳統(tǒng)的講讀法針對的只是教材中的課文,并且以教師講為主。而這里筆者所說的主題講讀教學則是通過“主題詞語”帶動全文,通過咬文嚼字、品詞析句以及對文章寫作手法的體味,引領學生走向思維的深度和精神的高度。
要想實現(xiàn)主題講讀教學,首先得從深度備課入手,即以教材為起點,在深入解讀教材的基礎上,最大程度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以達到教材解讀的深度與高度,同時拓展教學內(nèi)容的廣度與深度,使師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相互學習,共同成長,深入挖掘到課文中核心的、帶有文化意味的詞語,即“主題詞語”。每一個“主題”背后,都包含著一段故事、一段歷史、一份厚重的思想和情懷。
主題講讀教學應強調(diào)文本的多元化、多角度、創(chuàng)新化的深度解讀與挖掘,強調(diào)師生在課堂中的“深度”對話與互動,注重課堂的“文化含量”和“思維深度”,注重課程資源的整合,力求通過“主題詞語”,使兒童的生命和精神得到發(fā)展。
(三)主題閱讀教學
閱讀是豐富學生精神世界的重要手段。這里的主題閱讀教學主要指的是“課外閱讀”。以教材中的某一主題作為核心線索,串起課外閱讀中散亂的“珍珠”,以一篇帶動多篇,深入理解文章主題,并且拓寬學生的閱讀面。
根據(jù)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在以往的語文教學中,有38.23%的教師只是單純地教教材,沒有進行課外閱讀和課外拓展,是“唯教材”的思想;還有54.24%的教師則是將課外閱讀變成閱讀題目訓練課程,即教學生如何答題的應試教育課程。這樣,不僅不利于素質(zhì)教育的發(fā)展,而且會使學生認為語文學習只要記住某個詞代表什么含義,表現(xiàn)出作者的什么感情即可,長此以往,會使學生喪失語文學習的積極性。
在蘇教版的小學語文教材中,每一個單元都是按照一定的主題進行編排的,例如:在蘇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裝滿昆蟲的衣袋》《變色龍》《金蟬脫殼》四篇課文都是關于探索大自然的。教師教學了文本之后,可以推薦學生閱讀法布爾的《昆蟲記》了解更多昆蟲的知識,指導學生閱讀一些關于認真觀察的名人故事和名言,從而懂得觀察的重要意義。
再比如在學習了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的《趵突泉》《貓》《養(yǎng)花》等一系列老舍的作品之后,教師可以在學生對老舍的興趣正濃厚之時,在班級舉辦“走進老舍”的主題閱讀探究活動,推薦與老舍相關的書籍,并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閱讀;引導學生自己查詢資料,了解老舍的生平事跡,探究老舍的寫作風格;并在之后分小組進行“我眼中的老舍”的匯報展;教師最后將學生的學習成果以海報、網(wǎng)頁或者更多的方式進行分享。
這樣的主題閱讀教學是建立在語文課本基礎上的,非但沒有脫離語文課本,反而更是對語文課本的一種深入挖掘以及發(fā)散的過程,這種主題閱讀教學活動的學習是開放的、多元的、動態(tài)的。相對于傳統(tǒng)的閱讀課而言,主題閱讀活動更加強調(diào)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方式,學生在進行閱讀、摘錄、查找資料的過程中對老舍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學會了客觀分析和辯證思考,養(yǎng)成勇于發(fā)表自己見解的習慣。
(四)主題作文教學
寫作是人們運用語言文字符號進行表達和交流自己內(nèi)心世界的一種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傳遞知識信息,創(chuàng)造性地表達思想感情的腦力勞動過程。同時寫作能力也是一個人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
現(xiàn)在學生的寫作能力差異很大,寫作水平高的學生超過老師的想象,出現(xiàn)“兩極分化”的現(xiàn)象,不少小學生表示對作文寫作有一種懼怕心理,這主要體現(xiàn)在:1.寫作素材匱乏、內(nèi)容空洞,缺乏真實性;2.優(yōu)美辭章貧乏,組織行文結(jié)構能力較差;3.假話、空話較多,不能真實地表達自己內(nèi)心情感。
閱讀是學生獲得作文范例的基本途徑。學生可以在閱讀中學到“怎么寫”,因此,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要將讀寫相結(jié)合,使學生不自覺地學習和借鑒別人的寫作方法和技巧,再加上學生自己的創(chuàng)新而令文章作品別具一格,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按照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在主題識字、主題講讀、主題閱讀的基礎之上,學生已經(jīng)有了大量的閱讀實踐,并通過閱讀積累了許多素材,在教師講讀的基礎上又讓學生深入學習他人的寫作方法和寫作技巧,掌握了不同種類文章的行文結(jié)構和語言風格,學生學到了東西,并且感受到了美,心中便有了表達的欲望。這時,教師要做的僅僅是給學生提供一個平臺,讓他們把自己想說的事情寫下來,不做形式上過多的束縛,使學生真正體會到“我手寫我心”,從而達到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
例如:蘇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單元小練筆”可以根據(jù)本單元所學內(nèi)容、教授的觀察順序和觀察時的注意事項,要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觀察一種昆蟲,并寫一篇觀察日記”。
此時,教師要做的并不是把任務安排下去就好了,而是抽出一節(jié)課的時間,帶領全班學生一起去學校的小花園里觀察昆蟲,學生在觀察的時候教師要注意引導,“仔細觀察昆蟲的形狀、顏色、結(jié)構、與其他昆蟲的有什么不同,從上到下認真觀察,吃東西時、爬行時的樣子……”在不知不覺中滲透課文中學到的觀察方法以及寫作技巧,并且讓學生親自參與到該活動中,學生記憶庫中表象的穩(wěn)定度、鮮明度會隨之升高,這樣有利于思維的加工,使學生不僅僅寫出內(nèi)容真實、形象具體的好文章,而且更能鍛煉學生思維的活躍性和創(chuàng)造性。
(五)四者的關系
主題識字教學、主題講讀教學、主題閱讀教學和主題作文教學這四者的關系不是相互獨立、分離的,而是相互關聯(lián),相互促進的。
首先,識字、講讀、閱讀、作文是每一堂完整的語文課的流程。其次,學生在朗讀,教師講讀的過程中也是雙方廣泛吸收作為一種“營養(yǎng)”的語言表現(xiàn)力的過程,學生不僅可以在寫作時模仿學習到的行文結(jié)構,還可以在說話時應用學習到的優(yōu)美辭章,經(jīng)過一系列吸收——理解——內(nèi)化——運用的過程,使自己變得思維更加縝密、情感更加細膩,文字和口頭表達能力更加準確、生動。隨著不斷地學習,學生的語言技巧得到不斷提升,語言中詞不達意、言不及義的現(xiàn)象會越來越少,從而促進學生理解、表達、鑒賞等多項能力的綜合運用。
筆者根據(jù)以上對主題教學四個分項的研究,發(fā)現(xiàn)通過主題識字了解詞語的內(nèi)在含義后,可以在主題講讀時更好地深入了解文本,從而促進主題閱讀的拓展和積累,學到的知識才能在作文中很好地得到運用和發(fā)揮。
綜上所述,只有將四者有機結(jié)合起來,才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使學生具有自主學習的意愿和獲得知識的欲望,才能實現(xiàn)主題教學的實踐目標,實現(xiàn)師生共同參與、相互合作、共同探索,在課堂中一起成長,讓學生獲得多方面的滿足和健全發(fā)展。
(作者單位:江蘇省無錫市八士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