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芍芳
摘 要 《禮記·學記》是中國古代最早的教學論文,文中提出了一系列關于如何教學的觀點?!八呐d”“四失”是《學記》教學理論之一。“四興”是指預防教育、適時教育、循序教育和觀摩教育,作者認為這是教學興盛的四大成功之道?!八氖А笔侵笇W習過程中的才小貪多、才高學寡、避難趨易和止步不前。這四種失誤不利于人才培養(yǎng)?!八呐d”“四失”思想在今天當代教育中仍有借鑒價值,啟示當代教育工作者應該根據(jù)受教育者的生理心理特點,因材施教,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優(yōu)缺點。同時,它對當今望子成龍心切的家長們也有啟示意義。
關鍵詞 學記 四興 四失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7.04.047
Abstract "Books of Rites" is the earliest ancient Chinese teaching papers, the paper proposes a series of teaching ideas on how to. "Four prosperity" and "four losses" is one of the teaching theory of "learning to remember". "Four prosperity" refers to the prevention of education, education in a timely manner, progressive education and education,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this is the teaching of the prosperity of the road to the top four. "Four prosperity" refers to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to high school, only small gluttony, widowed, and stopped to take the easy way. These four mistakes are not conducive to personnel training. The idea of "four prosperity" and "four losses" is still valuable for reference in today's modern education.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contemporary educators should be based on the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ducated.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has implications for today's parents are eager.
Key words books of rites; four prosperity; four losses
《禮記·學記》是中國最早的教學論文,教學方法是《學記》的討論重點。《學記》提出了許多重要的教學觀點,如著名的“教學相長”的著名論斷,就是《學記》這篇文章提出 來的。文章說:“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边@節(jié)文字大意是說,即使有好吃的美食嘉肴,如果你不親口嘗一嘗,就不會知道它的美味。即使有最美好的思想理論,如果你不去學習,你就不知道這個思想的偉大之處。因此,學子進入學習過程之中,才知道自己知識是多么貧乏;擔任教學任務走上講臺,教師才知道自己才學不夠的困窘,這就是書到用時方恨少。學子知道自己知識貧乏,然后才能立志努力學習;教師知道自己陷入知識貧乏的困境,然后才能發(fā)憤自強,不斷提升自己的業(yè)務水平。這就是教學相長:教師和學生分別通過教與學而“知不足”“知困”,進而“自反”“自強”,由此而不斷提升自己的知識水平。這堪稱千古不移之論,即使是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禮記·學記》的重要理論之一,是詳細地分析了當時教學活動中的得與失,指出了教學興盛的必由之路,分析了教學失敗的種種表現(xiàn)。作者將教學得失概括為“四興”“四失”。
讓我們先看“四興”?!秾W記》說:“大學之法,禁于未發(fā)之謂豫,當其可之謂時,不陵節(jié)而施之謂孫,相觀而善之謂摩。此四者,教之所由興也。發(fā)然后禁,則捍格而不勝;時過然后學,則勤苦而難成;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修;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燕朋逆其師,燕辟廢其學。此六者,教之所由廢也。君子既知教之所由興,又知教之所由廢,然后可以為人師也。”所謂“豫”,是指預防教育。什么是“未發(fā)”呢?漢代經(jīng)學大師鄭玄認為是指“情欲未生”。學子在十五歲之前生理尚未進入青春期,處于情欲未生、用意專一之時,此時學習注意力集中,容易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因此應該在學子十五歲之前就要抓緊教育,提前告訴他們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用禮義來規(guī)范學子的情感??鬃诱f,他在十五歲時立志向學??梢娛鍤q是青少年教育的年齡節(jié)點。如果在學子超過十五歲以后再進行教育,那么此時學子在生理上已經(jīng)進入了青春期,人的情欲已經(jīng)萌發(fā),而且情欲的力量超過了教育的力量,那么就很難收到教育之效了。所以,要在學子十五歲之前施行預防教育,讓教育的力量超過情欲的力量。這是教育興盛之道之一。什么叫做“當其可”呢?鄭玄把“當其可”解釋為二十歲之時。為什么二十歲為“當其可”?古代二十歲舉行成人禮。既然已經(jīng)成人,那么就是受教育的最好時機?!爱斊淇芍^時”,就是在學子二十歲之時進行適時教育。古人稱三十不學藝,如果在學子超過二十歲時再勸其向學,那么就會勤苦難成,事倍功半。抓住受教育最好時機進行教育,這是教學興盛之道之二。教學興盛之道之三是“不陵節(jié)而施之謂孫”。“陵”意為超越?!肮?jié)”是指年齡節(jié)限?!安涣旯?jié)”是說什么年齡應該教授什么知識,不要超過年齡節(jié)限。例如,給一個十歲以下的幼兒講高等數(shù)學,這就超越了幼兒的接受能力。同樣,如果教一個二十歲的成人看圖識字,這也是超越了年齡節(jié)限?!皩O”意為“順”,意即遵循教育順序?!安涣旯?jié)而施之謂孫”,是指不要超越年齡節(jié)限,而應該順應教育規(guī)律,施行循序教育。如果不按照年齡節(jié)限,不尊重教學規(guī)律,亂七八糟地施教,那么就破壞了教學秩序,最終一事無成。教學興盛之道之四是“相觀而善之謂摩”。所謂“相觀而善”,鄭玄解釋為“不并問”,就是說如果學子在課堂上七嘴八舌,大家一起提問,那么就會讓教師不知如何回答。所以,最好的提問方法是推一個年長的學子提問,然后其他學子各得其解。所謂“摩”就是互相切磋。這是漢唐人的解釋,其實按照今天人們的理解,觀摩就是互相學習切磋,教師與教師、學子與學子之間都可以互相觀摩。你看我怎樣教,我看你怎樣教;或者是我看你怎樣學,你看我怎樣學。“相觀而善”,就是互相通過觀摩而彼此獲得益處。曾子說以文會友,教學離不開朋友之間的互相觀摩切磋,如果獨學無友,就會陷入孤陋寡聞的境地?!秾W記》的“四興”,用今天的話說,可以概括為預防教育、適時教育、循序教育和觀摩教育,與“四興”相反的是事后教育、過時教育、無序教育、孤陋教育。無論古今,身為人師,都應該洞悉教育興廢之由。
讓我們再來看“四失”?!秾W記》認為,教師的職責在于“長善救失”——發(fā)揚學子優(yōu)點,使好的更好;匡救學子缺點,使之不斷走向完善。文章認為:“學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學也,或失則多,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失則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庇械膶W子才智不夠,卻偏要好大喜功,好高騖遠,貪多務得,明明達不到,卻偏要把學習標準定得很高,這是學子一大失誤。教師應當幫助學子調整學習計劃,根據(jù)自己才智大小,來適當?shù)貨Q定自己的學習內(nèi)容。與才小貪多的現(xiàn)象相反,有的學子智商很高,而所學的內(nèi)容卻很少,對自己要求很低,雖然學得非常輕松,但卻由此造成智力浪費,這是學子第二種失誤。教師應當根據(jù)學子實際智商,督促其用高標準去要求自己,制定與其智商相匹配的學習計劃。學子第三種失誤是,始終停留在淺易問題之上,不愿意深思更高一層的問題,這會使學子的學業(yè)水平得不到提高。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如果滿足于重溫低水平的學習內(nèi)容,那就只能永遠在原地踏步。教師應當幫助此類學子銳意進取,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知難而進。學子第四種失誤是止步不前。有的學子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既不愿意向師友求教,也不愿意自我深思,最終停留在原有水平之上。教師應該幫助此類學子克服困難,繼續(xù)前進?!秾W記》指出,之所以出現(xiàn)“四失”,是因為“心之莫同”,就是說每一個學子的個性心理都存在差異。教師只有具體把握每個學子的不同心理特征,因材施教,才能有的放矢,挽救各種偏失現(xiàn)象。教師的責任就在于發(fā)現(xiàn)每個學子的優(yōu)點和缺點,采取具體措施,幫助學子發(fā)揚優(yōu)點,改正缺點,促進學子提高學業(yè)水平?!八氖А倍际轻槍W子而言的,作為教師,應該觀察學子的學習狀況,幫助學子糾正在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的“多”“寡”“易”“止”四種失誤。
《禮記·學記》“四興”“四失”思想,在今天仍有重要的現(xiàn)實借鑒意義。首先,預防教育和適時教育都強調根據(jù)教育對象年齡進行施教,要求教育要符合學子生理心理特點,這是完全正確的教育思想。當今父母望子成龍心切,因此不顧少兒生理心理特點,搞什么超前教育,有的父母生怕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有的家長熱衷于胎教、早教,揠苗助長。殊不知這樣做的結果可能會適得其反。教育一定要注意到學子的年齡、生理、心理狀況,按照教育規(guī)律從事教育。其次,教育應該循序漸進,不能雜亂無章,先學什么,后學什么,什么年齡應該學習什么內(nèi)容,這些都要遵循教育規(guī)律,不能超越年齡節(jié)限,這一思想也應該予以充分肯定。第三,教師應該具備“長善救失”的能力,善于發(fā)現(xiàn)教育對象的優(yōu)點和缺點,準確把握每一個學子的個性心理特點,幫助學子發(fā)揚優(yōu)點,改正缺點,這一思想明確規(guī)定了教師的責任。教師的責任不是每周上完幾節(jié)課就萬事大吉,而要細心地觀察教育對象,像園丁培育幼苗一樣培養(yǎng)青少年。第四,教育應該考慮到學子智商的高低。不是每一個孩子都能成為音樂家、舞蹈家或書法家,不是每個孩子都能當畫家。能不能成名成家,在很大程度上要看孩子有沒有這方面的天賦。有的父母不管孩子有沒有天賦特長,也不管孩子有沒有這方面的愛好,就給孩子報鋼琴班、舞蹈班、書法班、美術班、外語班等種種課外輔導班。另一方面,有的父母則忽視孩子的天賦特長,按照自己的意志安排孩子的學習。第五,要妥善地處理教學內(nèi)容“多”與“寡”的問題,尤其是注意不要貪多務得。學生的書包本來已經(jīng)十分沉重,可是家長還要孩子上各種各樣補習班。今天重溫幾千年之前古人的教學智慧,有助于教師更好地施教,也有助于家長正確地處理子女教育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