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慧
中圖分類號:G622.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12-0007-01
為貫徹課改精神,要讓學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參與教學活動,特別要抓好共學這一環(huán)節(jié)。為了落實過程,便于操作,以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為重點,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倡導建立具有“主動參與,樂于探究,交流合作”為特征的學習方式,可以采用“個人自學、同伴互學、教師導學”的教學模式。我們都知道:教育的核心是“以學生為本”,即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學生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老師引導下進行自學、小組討論、班級展示等活動,課堂成為學生的舞臺。
一、課前預學指導
“課前預習”作為學生課前預學的基本內容和要求,教師可以通過復備,適當增加或刪減,明確學生課前預學的內容和要求,引導學生通過課前的自主預學,基本掌握課上所學內容,讓學生帶著課前預學的成果及預學過程中所產生的疑問走進課堂。課前教師要認真檢查學生的預學效果,課上給學生交流展示預學的時間,及時給予評價,調動學生課前預學的積極性、主動性。
二、課上共學主導
在共學中,學生是主角,但教師的主導作用不可或缺,這一環(huán)節(jié)能否成功,教師的引導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在平時的教學中,很多時候老師們?yōu)榱送怀鰧W生的主體地位,在課堂上不敢講,所以一節(jié)課上完后學生學得糊里糊涂;也有的老師是先等小組展示完了,再對照導學單上的問題邊演示課件邊逐一講解。我認為這兩種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在前面我已經提到了,在學生自主探究、小組內討論交流這兩個環(huán)節(jié)教師要及時深入學生實際,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信息。小組展示時,教師要通過引導、反問、引發(fā)辯論等,把握展示方向,控制展示進程,調節(jié)學習環(huán)節(jié)。具體來說:在學生學習的疑難處要分解難度,降低思維坡度;在思維的障礙處要點撥講解或排除;在觀點的歧義處組織學生辯論,同化或順應,形成共識;在知識的模糊處,要提出有針對性的問題,重新組織討論;在知識的淺薄處,要置入深層次的問題,誘發(fā)學生的思考。簡單說,教師就是在學生本節(jié)課學習重要的地方、關鍵的地方、困難的地方、困惑的地方予以指導,使知識點得以明確,技能得以形成,思想方法得到感悟,思維水平得到提升,情感態(tài)度得以熏陶。力求使課堂教學處于教師精講、善導、巧評,學生樂學、共學、優(yōu)學的狀態(tài)。
在該環(huán)節(jié)中,學案導學是前提,這就需要教師依據課程標準、教材、教學進度和學情合理確定學習目標;問題預設是關鍵,需要教師圍繞三維教學目標科學、合理、巧妙地設計符合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的相關問題。這樣讓學生按要求在沒有老師的情況下自學教材的內容(對個別學生給予輔導)。讓各學習小組在小組長的帶領下針對預學中的有關問題,先獨立進行學習和思考,然后再通過組內的合作交流和相互答疑主動解決問題,并積極做好小組展示的準備工作。在該環(huán)節(jié)中,自主學習是前提,需要調動每個學生都要對力所能及的問題進行思考;合作探究是方法,需要調動每個學生都要學會質疑、善于探究;相互答疑是目的,需要調動每個學生都要樂于助人、學會講解。
師生探究學習、老師主導,即課堂學習研討、提出問題、合作探究、互相探討、教師指導。該環(huán)節(jié)的主要流程是,組織小組或全班進行專題討論(思考、操作、交流),以解決疑難問題。教師巡回指導(了解每個學生思路與個性特點),可做個別點撥、指導,也可以做集體講解,一般性的難點、疑點,都會在這個環(huán)節(jié)得以解決。時間少則五至十分鐘,多則可用一堂課。在探究過程中,精要之點,教材要求的關鍵點,學生無力弄清的重大難點和需要教師拓展、示范點時,教師可以精講,甚至可以詳細地講解。教師在講解時要注意“學生傾聽——觀察實踐——交流分享——活而有序”;學生在主動探究時要注意“創(chuàng)設問題——全體參與——發(fā)展個性——嘗試成功”。教師要注意針對性和啟發(fā)性,通過情境設置,以境育情,讓學生明白道理,理解觀點,樹立正確的信念,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三、課后延學引導
在該環(huán)節(jié)中,語文學科重在針對學習內容與學習目標,精心設計延學內容,達到學習的升華。數學學科重在作業(yè)和練習,通過演練,使學生對所學知識加深理解和鞏固,并能得到運用和發(fā)展,使知識、技能轉化為能力,同時也可得到信息反饋,發(fā)現不足及時補救。在該環(huán)節(jié)中,可根據學生的不同程度,分別提出不同要求。有需要教師可自制答題卡,或用小黑板出示作業(yè)題。作業(yè)題可分必做和選做兩種,選做題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思考能力。對程度較高的同學應提出更高的要求,可根據需要出一些綜合題,以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和主動學習的能力。最后要進行小結,這是課堂教學最后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學生通過小結回顧本節(jié)課學過的知識,掌握知識或操作的內在聯系,把知識和技能系統(tǒng)化、概括化。同時還可發(fā)現自己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并及時補救。
(責任編輯 陳 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