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麗峰
[摘 要]詞語教學是閱讀教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更是閱讀教學的一個支點。在教學中,教師要緊扣文本中的詞語訓練點,引導學生進行表演、比較推敲、整合再現(xiàn),使他們感受一個個詞語的溫度,并準確地運用詞語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
[關鍵詞]詞語教學;策略;表演;整合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7)19-0046-01
語文教學的目的是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學生要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就要先正確地理解和運用詞語;學生要認識周圍世界,進行思維活動,就要依靠詞語。因此,教師要善于找準文本的詞語訓練點,采取有效的教學手段,讓學生理解、運用詞語。
一、有效表演,體驗詞語之趣味
小學生是天生的演員,特別喜歡模仿和表演。語文教材中,有些詞語其實并不深奧,卻用得準確、生動。教學時,我們可以在特定的情境中,借助表演,把抽象的文字符號還原成鮮活的生活畫面,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言語實踐中真正進入文本世界?!稗D來轉去”是《酸的和甜的》中的一個詞語,在教學時我這樣處理。
師:“轉來轉去”是什么樣子?誰來當當小演員,表演一下轉來轉去的樣子。
(一個學生上臺表演)
師:小狐貍,小狐貍,你轉來轉去,干什么呀?
生:看到架上這一串串紫紅色的葡萄,我真想吃呀,可是我夠不到,只好在這里轉來轉去。
師:狐貍啊,狐貍,你滿懷希望,可是一顆也沒摘到,這時候你心情怎么樣?
生:我的心里很著急。
師:于是,你指著架上的葡萄說——
生:這葡萄是酸的。
“轉來轉去”這個詞表面的含義其實學生都能明白,但對詞語的內涵學生卻很難理解。我利用表演的方式,讓學生在有趣的體驗中感受文本中小狐貍當時的心境,理解小狐貍的酸葡萄心理。
二、比較推敲,感悟詞語之意蘊
同一個詞語在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中,所表達的情感是不同的。課堂教學中,我們可以從比較推敲詞語入手,細細揣摩作者用詞的準確與嚴謹,讓學生體會作者的表達意圖,理解文本、感悟文本。如,《桂花雨》中“浸”是一個值得反復推敲的詞語。
師:讀這個句子(“全年,整個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氣中”),哪個詞語深深地留在了你的腦海中?
生:我感受最深的詞語是“浸”。
師:我們一般是用“飄”來描述桂花的香氣的。在這里,作者為什么用“浸”而不用“飄”呢?
出示:
全年,整個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氣中。
全年,整個村子都飄著桂花的香氣。
生:“飄”字感覺只是聞到桂花的香味,而“浸”字讓我感覺到處都是桂花香。
師:如果你是琦君的鄰居,你有什么感受?
生:桂花真香呀!我都想摘一些下來泡泡茶!
課堂上,我抓住重點詞“浸”,通過換詞比較的方法展開教學,將學生的目光聚焦在這個獨特的動詞上,讓學生感受“浸”的濃度之深、時間之久,體會作者運用語言的藝術,理解了文章的美。
三、整合再現(xiàn),拓展詞語之運用
積累是死的,運用是活的。對學生而言,積累和運用是兩個不同層次的學習水平,學過的詞語只有運用于表達中,才能有持久的生命力。因此,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創(chuàng)設語言情境,讓學生將所積累的詞語內化、整合、再現(xiàn),學會運用詞語。在教學《秋天的雨》時,我就嘗試讓學生舉一反三,學以致用。
師:菊花仙子得到的顏色就更多了。課文中用了那些表示顏色的詞?
生:紫紅的、淡黃的、雪白的……
師:顏色真多啊,寫也寫不完。我們平時也積累了很多表示顏色的詞語。你能說幾個嗎?
生:紅彤彤、金燦燦、紫瑩瑩。
師:這些都是ABB結構的,還能說些別的形式的詞語嗎?
生:半紅半紫、半黑半白、半藍半綠。
師:同學們的詞匯真豐富。那你們能把剛才說的詞語用起來嗎?
小練筆:菊花仙子得到的顏色就更多了:
課堂上,我結合課文的內容,選擇了顏色類詞匯這個訓練點,創(chuàng)設了用語環(huán)境,讓學生進行言語訓練。在情境中運用詞語,不僅使詞語的意義牢牢地固化到學生的認知結構中,而且融化到學生的精神世界里,成為學生寶貴的語文素養(yǎng)。
總之,我們應潛下心來引領學生對文字進行觸摸和感悟,讓他們感受一個個詞語的溫度,并準確地運用詞語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
(責編 韋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