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穗紅
摘 要 為了使多媒體技術與網(wǎng)絡技術的高兼容性、高表現(xiàn)性、高交互性、高共享性、高開放性的技術特征與小學語文學科的教學更好地融合起來,從而更全面地提高教育教學的效率和質量,本文主要以小學語文教學為切入點研究如何利用多媒體技術提高整體教學效率與效果。
關鍵詞 多媒體 信息技術 輔助教學 語文學科 整合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近來年網(wǎng)絡技術的飛速發(fā)展為教育的變革提供了新的可能,建構主義教育理論更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建構主義教育理論告訴我們:知識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真正的理解只能是由學習者自身基于自己的經(jīng)驗背景而建構起來的,取決于特定情境下的學習活動過程。因此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情境”、“協(xié)作”、“會話”和“意義建構”是理想的學習環(huán)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屬性。傳統(tǒng)的教室和教學方式很難建構這樣的學習環(huán)境,而多媒體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使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網(wǎng)絡技術方便地建設這樣的理想學習環(huán)境。因此,多媒體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更重要的是以多媒體信息技術為基礎構建新的教學體系,在這個體系中,多媒體信息技術不是一種輔助工具,而將成為基本的知識載體、教學媒介和交流工具。
1多媒體信息技術時代賦予了小學語文教學新的特點
(1)閱讀:中國閱讀學會會長曾祥芹教授從未來教育的角度,分別從閱讀的深度、廣度和速度這三個層面上提出了閱讀的三種方法:精讀、略讀和快讀,信息時代的閱讀應高度重視略讀和快讀。
(2)寫作:隨著電子系統(tǒng)交換信息作為人與人之間的重要交流方式,寫作教學將面臨變革:文學的地位會降低,實用文體會成為學生學習的主要文體,組織和改編有關信息將成為一項重要的寫作能力。
(3)口語交際技能將被視為獲得并保持職業(yè)的主要技能之一,越想獲得高職位,越得學會如何與不同地域、不同語言、不同種族的人進行交際。
多媒體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課程可在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等方面進行整合,極大地激發(fā)學習動機、實現(xiàn)自主式學習、探索性學習、協(xié)作式學習,為語文遠程教育和終身教育提供有力的保障。我們可以從中獲得重要的啟示:能否以這種方式來構建學習內(nèi)容。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多媒體信息技術構建網(wǎng)絡化教材,模糊知識的層次性。讓學生在學習中去發(fā)現(xiàn)問題,決定他的學習方向。學生成為真正的學習主體,而教師也由學習內(nèi)容的傳播者變成學生的學習導師、合作伙伴和學習顧問。教師的主要作用是知道學生如何選擇學習方向、篩選信息、判斷信息,這些實際都是一個學習化社會對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甚至可能會不斷地豐富自己的學習內(nèi)容、豐富課程本身的內(nèi)容。如果按照這種方式構建新的語文課程體系,將使語文教育發(fā)生根本的變革。
2多媒體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整合的教學模式基本思想
多媒體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整合的教學模式是動態(tài)的,可根據(jù)具體內(nèi)容靈活變動時間跨度和環(huán)節(jié),并不意味著某一節(jié)課一定要具備所有環(huán)節(jié)。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基本思想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由于學習是在一定情景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幫助即通過人際間的協(xié)作活動而實現(xiàn)的意義建構過程,因此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情景”、“協(xié)作”、“會話”和“意義建構”是學習環(huán)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屬性。
在研究兒童認知發(fā)展基礎上產(chǎn)生的建構主義,不僅形成了全新的學習理論,也正在形成全新的教學理論。建構主義提倡在教師指導下的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也就是說,既強調學習者的認知主體作用,又不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是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提供者與灌輸者。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和被灌輸?shù)膶ο蟆?/p>
它不僅要求學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yōu)樾畔⒓庸さ闹黧w、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且要求教師要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yōu)閷W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幫助者、促進者。這就意味著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全新的教學模式(徹底摒棄以教師為中心、強調知識傳授、把學生當作知識灌輸對象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全新的教學方法和全新的教學設計思想,因而必然要對傳統(tǒng)的教學理論、教學觀念提出挑戰(zhàn),從而在形成新一代學習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同時,也逐步形成了與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環(huán)境相適應的新一代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教學設計思想。
3多媒體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優(yōu)化整合,對教師素質、技能方面的要求
3.1 掌握一定的理論基礎
“沒有實踐的理論是空洞的理論,沒有理論的實踐是盲目的實踐?!?(斯大林)教師對教育學、心理學、多媒體信息技術理論等相關知識應該有基本的了解,必須站在提高全體學生整體素質的戰(zhàn)略高度,以科學的教育理論為指導,組織實用、高效的課程素材,使課程的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自然而生動,使學生的理解更加深刻、透徹。
3.2具備扎實的教學基本功
教師必須懂得靈活處理教材,因材施教。針對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和不同類型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選擇教學內(nèi)容的最佳呈現(xiàn)方式,從而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3.3巧妙的授課藝術修養(yǎng)
教師必須熟練掌握多媒體教學手段,努力促成多媒體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完美整合,使多媒體教學課顯得更加精彩紛呈,活潑高效。
3.4掌握獨立設計和制作多媒體課件的本領
教師必須能夠獨立制作出符合學生實際的多媒體作品,在授課過程中才能應用自如。
3.5加強教學雙方的互動活動
在多媒體信息技術輔助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必須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和教師的主導性,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整個過程,聽、練、查結合;同時教師適時地加以指導、點撥,力求做到“精講、善導”,達到“激趣、引思”,大幅度提高教學效果。
4多媒體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優(yōu)化整合應當遵循以下幾條的原則
現(xiàn)代化的教學設備和教學手段的應用是為了追求快速高效的教學效果??茖W合理地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以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效率,必須遵循以下幾條原則:
4.1靈活性原則
語文學科語言模糊性的特點為學生解讀課文提供了廣闊的想象與創(chuàng)造空間,而學生認知結構的差異,預示著課堂情形的多變性,這就要求教師充分地估計課堂上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變化,盡可能完善地制作出科學合理的多媒體教學課件,以便根據(jù)課堂實際進行靈活處理,避免出現(xiàn)“學生跟著教師轉,教師跟著機器轉”的尷尬場面。
4.2 適度性原則
教師在備課中精力的投放和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的使用要適度。教師應當把主要精力投放到鉆研教材和學生、研究教法和學法上,才有可能選擇最佳的教學途徑、科學的教學方法和符合教學要求的授課形式。應該根據(jù)語文學科的特點,把“閱讀思考——質疑探究——討論釋疑”作為課堂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而現(xiàn)代多媒體信息技術手段始終都只能作為一種教學輔助手段,千萬不可喧賓奪主,主次本末倒置。
4.3一致性原則
語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核心任務,小學語文教學的全過程應圍繞著這一核心任務而展開。多媒體電教手段的使用也不應例外。要充分發(fā)揮多媒體電教手段的獨特優(yōu)勢為小學語文教學服務??梢岳盟曄窠Y合的特點來創(chuàng)設情景,營造和調節(jié)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利用它清晰且更替便捷的字幕來代替費時的板書,增加課堂信息容量;可以利用它操作方便與容量大的特點,把相關知識進行整理歸類,使知識體系更加具有系統(tǒng)性、條理性,進一步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
總之,現(xiàn)代多媒體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的優(yōu)化整合,需要廣大小學語文教學工作者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的嘗試、研究、反思、總結、再提高,從而全面提高教學質量,使教師、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現(xiàn)代多媒體信息技術素養(yǎng)都得到較好地提升。多媒體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課程的整合一定能為小學語文教學改革開辟一條嶄新的道路,為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開拓一片廣闊的天地。
5實踐的效果
5.1教師觀念的轉變
多媒體網(wǎng)絡氛圍下,語文教師的主導地位主要體現(xiàn)在課件創(chuàng)作,資料收集,創(chuàng)作思路與控制等方面。取決于教師本身的教學思想以及個人的特點。信息時代的語文教師必須掌握以計算機為基礎的現(xiàn)代教育技術,尤其是關于多媒體計算機和網(wǎng)絡通訊方面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具體來講主要掌握WINDOWS文字處理、課件編制,收發(fā)電子郵件,網(wǎng)頁編寫等。
5.2 教研組教育科研氛圍及校際交流
學校語文教研組以本課題研究為契機,積極探索適合學生的教學模式,強化教研。教研組、備課組活動每周不少于1次。全組所有教師都參與了課題研究。學校還有老師應邀參加全國多媒體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研討會并做精彩說課演示,獲得一致好評。
5.3教師應用多媒體信息技術能力
目前,國內(nèi)對“課程整合”比較主流的理解是“把計算機技術融入到語文學科教學中,就像使用黑板、粉筆、紙和筆一樣自然流暢?!苯?jīng)過幾年的研究、培訓、實踐,很多教師已基本上能做到上述要求,并正在逐漸完善。課件使用率在近乎90%以上。
5.4教學效率提高
多媒體的信息量,省時省力的優(yōu)勢是傳統(tǒng)教學手段所無法比擬的。例如,六年級語文課程的分塊復習階段,在課堂要進行知識總結與鞏固訓練等活動,若預先在計算機上設置好訓練題,既省時、省力、便捷、有效地減輕師生負擔,又加強了訓練密度,提高了效率。
6 結語
綜上所述,多媒體教學軟件的應用由簡單的片斷演示、發(fā)展到課件、積件、乃至群體,在直觀性、交互性、智能化等方面有了巨大的發(fā)展,已逐步廣泛應用于學科教學。多年來,語文學科老師齊心協(xié)力,努力探索,從迷茫困惑中漸漸走了出來,將理論為教學實際所用,對理論的研究已經(jīng)不再是生硬的教條與呆板的分析,對多媒體信息技術的應用也已經(jīng)不再是刻意的擺設,而是轉化為一種自覺與迫切的需求,表現(xiàn)在操作上就是該出手時就出手,心態(tài)上從必然漸漸走向自由,漸漸得心應手。但是,畢竟,多媒體信息技術是日新月異地迅猛發(fā)展,對多媒體輔助教學與小學語文學科課程整合的探索也必將是一個永遠變化、永無止境,值得我們永遠邊學習邊探究的課題。
參考文獻
[1] 李克東,謝幼如,主編.多媒體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J].萬方數(shù)據(jù)電子出版社,2001.
[3] 李克東編著.教育技術學研究方法[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4] 鐘華.教師角色轉換的現(xiàn)代教育技術學分析[J].教育現(xiàn)代化,2001(2).
[5] 呂洪壽.多媒體信息技術與中學課程整合的實施問題探討[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3(4).
[6] 盧慶華.多媒體教學在體育理論課中的應用[J].哈爾濱金融高等??茖W校學報,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