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江西廬山白鹿洞書院與湖南長沙岳麓書院、河南商丘應天書院、河南登封嵩陽書院合稱為“中國四大書院”。白鹿洞書院是“海內(nèi)第一書院”,其創(chuàng)始人可追溯到唐代李渤,由南宋朱熹奠定落實。清嘉慶后,白鹿洞書院日益衰敗,失去了文化中心地位。建國后白鹿洞書院得到很好的維護,如今已成為江西著名旅游景點。本文主要結(jié)合史實記載,簡要梳理了白鹿洞書院在南宋后期歷經(jīng)明、清直至現(xiàn)代的歷史沿革。
關鍵詞 白鹿洞 書院 明清 近代 現(xiàn)代
作者簡介:齊蕓,西北政法大學法學碩士,研究方向:文化歷史。
中圖分類號:D920.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8.247
江西廬山白鹿洞書院與湖南長沙岳麓書院、河南商丘應天書院、河南登封嵩陽書院合稱為“中國四大書院”。白鹿洞書院為“海內(nèi)第一書院”,其創(chuàng)始人可追溯到唐代李渤,由南宋朱熹奠定落實。清嘉慶后,白鹿洞書院日益衰敗,失去了文化中心地位。建國后白鹿洞書院得到很好的維護,如今已成為江西著名旅游景點,是廬山天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結(jié)合得最好的景區(qū)之一。
白鹿洞書院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廬山東南五老峰貫道溪北岸。北靠后屏山,西向左翼山,南朝卓爾山,有清泉自凌云峰而來匯入鄱陽湖,三山環(huán)臺,一水中流。滿山松竹,蒼翠碧郁,風景秀麗,環(huán)境幽靜。白鹿洞書院的歷史演進與朱熹密不可分。朱熹通過修建齋舍、籌集資金、搜集藏書、邀請名家講學等大量舉措,不僅興復了白鹿洞書院,還制定了《白鹿洞書院揭示》?!栋茁苟磿航沂尽芬恢北环钚袨楣餐瑴蕜t,后來成為書院精神的象征。而且由于朱熹,南宋三大學派的首要代表人物呂祖謙、陸九淵都與白鹿洞書院的關系十分密切,這使書院與理學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從而確立了白鹿洞書院的崇高地位。
一、南宋后期的白鹿洞書院
淳熙九年(1182),朱熹轉(zhuǎn)任提舉浙東常平茶鹽公事,從此離開南康。他離去后,書院的教學一直就由他的門人掌管經(jīng)營。由于得到宋孝宗的特準以及地方官員、學者們的支持,白鹿洞書院的講學祭祀得以維持和發(fā)展。
慶元元年(1195)至六年,宋寧宗在位時,爆發(fā)了一場大規(guī)模禁錮道學的運動,史稱“慶元黨禁”。乾道、淳熙年間的那種學術(shù)繁榮、學派林立、百家爭鳴的局面一去不復返。朱熹被打成“偽學之魁”,經(jīng)歷了禁道學-禁偽學-禁逆黨的逐步升級的嚴重迫害,朱子學遭受了重大的考驗,白鹿洞書院的發(fā)展規(guī)模受到一定的限制。但是“慶元黨禁”過后,真正具有影響力的,從慶元黨人的朱學、陸學、浙學變成只有朱學和陸學兩家。
受到黨禁影響的朱熹于1200年去世。不久,推行“慶元黨禁”的韓侂胄被誅殺,宋廷進行“嘉定更化”(1208-1224),為呂祖儉、呂祖泰與慶元六君子平反,朱熹也被賜予文臣最高榮譽的一字謚,稱為朱文公。朱子學迎來新的發(fā)展機遇,真正成為規(guī)模宏大,影響深遠的大書院。
嘉定十年(1217),朱熹三子朱在升任大理寺正,知南康軍。他繼承亡父志愿,“揚休命、成先志”,大力修建白鹿洞書院,使白鹿洞書院達到全盛。據(jù)朱熹門人黃幹《南康軍新修白鹿書院記》載:“規(guī)模宏壯,皆它郡學所不及”,“幹頃從先生游,及觀書院之始,后三十有八年,復睹書院之成。既悲往哲之不復見,又喜賢候之善繼其志?!?/p>
嘉定十一年(1218),朱在和同學邀請李燔來白鹿洞一起講學,后郡守邀請李燔擔任白鹿洞書院堂長。李燔任堂長時,白鹿洞書院達到鼎盛,“講學之盛,它郡無比”。
淳佑元年(1241),理宗趙峋巡視太學。太學為宋代的最高的學府,類似于現(xiàn)在的國立大學。宋理宗借力推崇揭示中倡導的為學精神,親自手抄一份《白鹿洞書院揭示》頒給太學,爾后這個揭示被摹寫、抄錄在各地的學校和書院之中,成為全國各個書院共同遵行的指導方針。
二、元代的白鹿洞書院
延佑六年(1319)十月至七年七月,元代南方最有名的理學家、教育家吳澄率領南北學子百余人登白鹿書院,舉行了“朝圣”。
元至正十一年(1351),白鹿洞書院被毀于戰(zhàn)火。至正二十六年(1366),即15年后,書院遺址已成虎狼出沒之地。元末明初著名文學家王袆《游鹿洞記》載:“書院毀已十五年,樹生瓦礫間,大且數(shù)圍”、有石橋灌纓、枕流?!?“昔日規(guī)制不可見,惟聞山鳥相呼,山鳴谷應,余音悠揚,恍類弦歌聲?!?/p>
三、明代的白鹿洞書院
明代最早的對白鹿洞書院的維修是正統(tǒng)元年(1436)。明正統(tǒng)三年(1438),廣東東莞人翟溥福南康府知府任上重建白鹿洞書院。此時書院已經(jīng)荒蕪了87年之久。翟溥福力圖恢復宋元原貌,建先賢祠祭祀李渤、周敦頤和朱熹。雖然白鹿洞書院的建制仍為地方學校而非官方,但翟溥福的這次重建奠定了明清以后白鹿洞書院建設的規(guī)模,經(jīng)他重修之后,“白鹿洞書院之名復聞于天下”,百姓紛紛慕名前來。
成化元年(1465),江西提學金事李齡重修書院建筑、增祀器、書籍、學田。
成化三年(1467),江西崇仁理學家胡居仁應李齡、鐘成的邀請,來白鹿洞書院掌教講學。成化十六年(1470),再次來到白鹿洞書院,同時重建了白鹿洞書院的各種規(guī)章制度,制定了《續(xù)白鹿洞書院學規(guī)》六條。這是繼朱熹手訂《白鹿洞書院揭示》以后影響最大的白鹿洞書院學規(guī)。
弘治七年(1492),南康知府郭晉首刻《白鹿洞書院志》問世?!栋茁苟磿褐尽肥前茁苟磿河惺芬詠淼谝徊恐緯?,現(xiàn)今雖已失傳,但意義重大。
弘治十年(1497),南康知府劉定昌和江西提學金事蘇葵,在巡撫和當?shù)毓賳T的支持下,修繕書院。弘治十一年(1498),江西提學金事蘇葵又邀請罷官閑居在家的原兵部郎中上饒婁性到書院講學。婁性講學時,全國慕名而來的生徒達五百余人,以至超出了院舍容納量,大量生徒只能去借住附近民房。這創(chuàng)下白鹿洞書院史上生徒人數(shù)的最高記錄。
弘治十四年(1501)至弘治十六年,江西提學副使邵寶又重修書院并在洞中講學與刻書。
成化、弘治、正德、嘉靖、隆慶(1465-1572年)的一百多年,通常被史學家判定為明中期。此時已經(jīng)慢慢開始顯示出明代統(tǒng)治的危機,明初期的繁榮出現(xiàn)了一些不和諧的音符,帝王皇權(quán)和宦官權(quán)利的爭奪不斷,政治逐漸腐敗起來,社會矛盾凸顯,經(jīng)濟和政治面臨改革。在這樣的背景下,白鹿洞書院的講學卻逐步興盛起來。白鹿洞書院幾乎代代都有官員或者學者進行或大或小的修復,從沉寂中熱鬧起來,明正德以后,白鹿洞書院的建設發(fā)展到高潮。
書院刻書為士林盛事,陜西慶陽人李夢陽、江西提學金事田汝籽、金都御史巡撫王守仁、廣東增城湛若水、高賁亨、劉世揚等紛紛利用白鹿洞書院的優(yōu)厚條件,將教學、學術(shù)研究、藏書、刊印書籍結(jié)合起來,主持修葺、擔任山長、重建儒祠、清理洞田、撰寫文章、整理規(guī)章、訓誨生徒、捐金助學、雕版刻書,為宋代理學思想、刻書文化的發(fā)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明萬歷七年(1579),政治家、改革家張居正執(zhí)掌朝政,決定廢毀全國書院,白鹿洞大部分院田“充邊需”,白鹿洞書院停辦。
萬歷十一年(1583),明神宗批準恢復全國書院。萬歷十三年(1585),白鹿洞書院贖回了田畝,獲得重生。之后,東林黨“三君”之一鄒元標、李材、文學家舒曰敬等人先后來白鹿洞書院講學授課。
明代末年,朝廷聘請府司理推官主持白鹿洞洞務。天啟二年(1622),洞主李應升主洞事,向朝廷請求,給予書院肄業(yè)的生徒一些入學名額,這項此舉措將書院的教學活動與科舉考試制度緊密結(jié)合,使得書院為科舉制度服務的傾向顯現(xiàn)出來。
天啟五年(1625),魏忠賢下令盡毀天下書院,造成了“東林書院事件”。白鹿洞書院名毀實存,遭到的破壞不大。后于崇禎初年恢復,白鹿洞書院盛況再現(xiàn),生徒講論不輟。
四、清代的白鹿洞書院
順治初年,因朝廷對朱熹理念的推崇,加之大批督撫、學政以及司道大員的關懷,白鹿洞書院屢有興修置田、清租講學、聘師招生、題詩祭祀等活動,尤其康熙在位的61年,白鹿洞書院達到了建設高潮。在這61年中,有賜書、賜額、科舉之設,還有兩次修志。
嘉慶以后,因為經(jīng)濟發(fā)展,城市中心地位凸顯,大師世子多向大城市發(fā)展,白鹿洞書院日益衰敗,逐漸失去學術(shù)中心的地位。
五、近代的白鹿洞書院
19世紀末帝國主義的入侵,帶給中國的巨大的變化,引起中國國內(nèi)政治經(jīng)濟的動蕩,光緒二十七年(1901),清廷迫于緊張的時局,停辦白鹿洞書院。
宣統(tǒng)二年(1910年),在白鹿洞書院舊址,建起了新的“學堂”,暨江西省高等林業(yè)學堂。
辛亥革命后,白鹿洞書院遭到火災,藏書、器皿付之一炬,蕩然無存。1933年,蔣介石在廬山創(chuàng)辦軍官訓練團,一度占用白鹿洞書院院舍作團部駐地、教官宿舍、軍械庫、傷員醫(yī)院之用。1934年,廣東臧某在書院創(chuàng)辦高中達兩年之久??箲?zhàn)時期,白鹿洞被日軍占領,將合抱大樹盡數(shù)砍伐用作枕木和橋梁。
六、現(xiàn)代的白鹿洞書院
建國后,白鹿洞書院得到很好的保護、維修和利用。1959年,劉少奇曾到白鹿洞視察。80年代以來,這里成立了專門機構(gòu)——白鹿洞文物保護所,全面負責白鹿洞書院遺址的維修、修繕和管理,國家也撥巨款進行全面維修。1988年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0年劃入廬山國家一級自然保護區(qū)范圍,歸口廬山風景名勝區(qū)管理,1996年又成為廬山世界文化景觀的主要景區(qū)。如今,古老的書院已修繕一新,已成為江西著名旅游景點,是廬山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結(jié)合得最好的景區(qū)之一。每年接待海內(nèi)外游客10余萬人。
注釋:
余海.白鹿洞書院的前世今生.出版人:圖書館與閱讀.2015.
白鹿洞志(卷十二).游鹿洞記.
參考文獻:
[1]金敏、周祖文.儒家大學堂——長江流域的古代書院.浙江大學出版社.2005.
[2]張勁松.明儒胡居仁首任白鹿洞書院主洞時間考述.江西教育學院學報.2013.
[3]冀偉娜.南宋書院的發(fā)展——以白鹿洞書院為例.東方企業(yè)文化.2013.
[4]姜帥良.從白鹿洞書院學規(guī)看朱熹教育思想.江西教育:綜合版(C).2015.
[5]王化清.中國古代四大書院.山西老年.2016.
[6]楊開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新都寶光寺.四川統(tǒng)一戰(zhàn)線.2011.
[7]蔡文瀾.廬山白鹿洞書院(外一首).詩刊.2012.
[8]吳國富.元代白鹿洞書院鉤沉.江西教育學院學報.2012.
[9]王文禮.江萬里創(chuàng)辦白鷺洲書院的理念和影響.高教探索.2014.
[10]池莉.厚道什么意思.教育家.2015.
[11]鄭連聰.白鹿洞書院藏書目錄研究.蘭臺世界:下旬.2011.
[12]張品端.李混對朱熹書院教育思想的繼承和發(fā)展——以“白鹿洞書院揭示”為例.江西教育學院學報.2014.
[13]李才棟.白鹿洞書院考略.江西教育學院學刊.1985.
[14]羅才成.千古先賢一圣心——胡居仁興復白鹿洞書院淺析.福建論壇.2009.
[15]熊英.晚清至民國時期的白鹿洞書院.蘭臺世界.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