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婷婷
【摘 要】對受教育者進行教育,讓教育對象適應未來業(yè)已開始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亦開始引起教育者的廣泛重視。作為教育起步的學前教育,讓幼兒一開始就學習做人,讓幼兒逐步學會做人,以逐步提高社會適應性,應當引起大家的深思和科學意義上的實踐。
【關鍵詞】角色游戲;社會適應;思考實踐
曾在一朋友圈里發(fā)現(xiàn)這樣的微視頻,一位年輕的母親,引導自己五歲的孩子擦地面、墻壁,洗衣服、炒菜等。孩子做得那樣的井井有條,令人深思。是家長懶惰?不!是家長在重視養(yǎng)成孩子的勞動習慣,學會做人的最為基本要領。這不得不引起眾人的深思,也應當引起我們幼教工作者的深思。平時孩子的活動,在引導學生學習知識的同時,也應當引導孩子能夠學會做事,能夠學習做人。在平時幼兒游戲活動中,讓幼兒逐步學會做人的思考和實踐。
一、利用自助小廚房游戲活動讓孩子提高社會適應性能力
幼兒孩子,一般都是飯來張嘴覺來閉眼的。從當今家庭現(xiàn)實看,飯來張嘴覺來閉眼的還不僅僅就是幼兒,基礎教育學段的絕大多數(shù)學生也多是這樣。從相關意義上說,現(xiàn)在的學生多是“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學生進了大學的門,也多體會不到父母親的艱辛,更多的是對自己的父母產生不了理想的感恩之情。一個人連自己的家長都不去感恩,那未來對社會乃至自己的祖國還會產生怎樣的感恩?作為教育者,應當思考這些問題。作為幼兒教育者,也不能就因為孩子們的小,就去忽略著這樣的問題。所以,在平時的教育活動中,多設計一些能夠促進孩子產生感恩父母之情的游戲活動讓孩子們進行活動。如在孩子進行游戲活動時,設計著這樣的活動,讓一個個孩子在游戲活動中進行著游戲,在游戲中初步產生一定的感覺。如讓孩子去做自助小廚房的游戲活動,將孩子帶到幼兒園的廚房里,教他們去擇擇新鮮的蔬菜,開展一些擇菜的游戲比賽;將孩子帶到幼兒園的廚房里,教他們去刷刷自己食用過的小碗,開展一些洗刷的游戲活動;將孩子帶到幼兒園的廚房里,教他們去清理自己的桌面和地面,開展一些簡單清理清掃性的游戲活動。孩子們雖然就是某種程度上的笨手笨腳,但也樂在其中,感在其中,長在其中。
二、利用創(chuàng)意美工室游戲活動讓孩子提高社會適應性能力
幼兒園的孩子都是3~5周歲的孩子,年幼無知。說其創(chuàng)造力,也許人們會感到就是天方夜譚。但孩子有沒有創(chuàng)造?從相關意義上講還是具有一定可能的。只不過就是人們怎樣去看待孩子們的創(chuàng)造問題。從兒童心理學和創(chuàng)造學的角度去看,幼兒園的幼兒也是具有一定創(chuàng)造潛能的,也時不時地出現(xiàn)一些帶有創(chuàng)新可能的行為。所以,讓幼兒孩子學會做人的教育,需要思考著孩子的創(chuàng)新教育。而體現(xiàn)孩子創(chuàng)新教育的也多必須賴于孩子的游戲活動。平時孩子們的游戲,之所以不能促使幼兒去創(chuàng)新和創(chuàng)造,其實都是其游戲活動中缺失著促進孩子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的因素。因此,一切為了孩子,為了一切孩子,為了孩子一切,需要游戲活動的開展能夠讓孩子去學習創(chuàng)造,甚至就是讓孩子能夠學會創(chuàng)造。在平時幼兒游戲活動的設計安排中,多在活動的設計上思考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的促進問題。如利用創(chuàng)意美工室游戲活動的開展,則讓孩子學習著一定的創(chuàng)新和創(chuàng)造知識。如讓孩子開展創(chuàng)意空間的游戲活動,在出示紅、黃、藍三色引導幼兒認識三原色的基礎上,念兒歌《顏色好朋友》,一邊念一邊利用顏色操作,呈現(xiàn)色彩的變化。然后對孩子們進行提問,什么顏色和什么顏色是好朋友,手拉手,會變出什么顏色可以用來畫西瓜?什么顏色和什么顏色是好朋友,手拉手,會變出什么顏色可以用來畫葡萄?孩子們思考著,相互之間合作游戲著。在孩子們能夠去變出西瓜和葡萄的顏色時,提問孩子:綠色、橙色、紫色除了畫這些東西外,還能畫什么?孩子們繼續(xù)進行著創(chuàng)意美工室的游戲活動,畫出了多種身邊的事物,而且色相都比較真實,從一定意義上體現(xiàn)出幼兒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
三、利用環(huán)境保護游戲活動讓孩子提高社會適應性能力
人都有惰性,幼兒園的孩子也顯得惰性十足,這是很不奇怪的事情。但作為教育乃至教育者需要正視這些問題。如果孩子從小就顯得不很勤奮和勤勞,對自身現(xiàn)在的學習影響比較大,對日后的做人其影響則顯得更加的重大。但從幼兒的具體實情看,要想養(yǎng)成其勤勞的習慣,不是人們苦口婆心地說教所能獲益的,也不是人們多去強行即可湊效的。言之意,讓孩子學習勤勞,讓孩子能夠勤勞亦完全需要游戲去引領,需要游戲活動去促進,去形成。如在我所教學的孩子中,有一種極為不好的行為習慣,亂扔垃圾,亂扔食品的外包裝,搞得地面就是經常性的臟兮兮的。而經常讓孩子去撿拾這些垃圾,孩子也不是怎樣的聽話,更不可能就是怎樣的正常行動。為了獲取比較理想的教育效應,經常讓孩子開展環(huán)境我保護的游戲活動。如讓孩子利用廢棄材料做些自己喜歡的動物,那孩子則可利用汽水瓶去做小狗的身子,用牛奶的吸管去做小狗的四肢,栩栩如生的小狗就在孩子的活動中做出來。孩子們看到自己經常廢棄的材料能夠做出如此漂亮的動物,就是那樣的興高采烈。而且,不少孩子則不再去那樣亂扔廢棄的物質,比較勤勞地將廢棄物收藏起來,比較勤勞地用廢棄物去制作更多更生動形象的動物。環(huán)境整潔衛(wèi)生也很少需要我們老師去督促和安排甚至就是某種程度上的揪心。
教育教學的實踐證明,幼兒教育的從小形成孩子的良好為人習慣,是比較重大的工程,也是相當系統(tǒng)的工程,甚至還是比較復雜的工程。但有一點是完全可以肯定的,樹可以從小去培植,人也可以從小去培養(yǎng)。只要人們不以小而不為之,而且就是十分意義上的重視之,那孩子們的身心健康,孩子們的行為良好,就一定會實現(xiàn)。比較有意義地堅信:社會發(fā)展到如此地步,國家教育中長期發(fā)展規(guī)劃已日益深入人心,我們的每個教育工作者又是那樣的恪盡職守,如果能夠孜孜以求,去探求比較理想的教育方式,那一個個學生的為人習慣的養(yǎng)成定會綻放出美麗的花朵。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