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帥
【摘要】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是對理論教學的補充和延伸,也是提高思政課教學實效性和針對性的重要途徑,對于提高大學生的思想境界,培養(yǎng)大學生的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都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筆者主要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總結了幾點提高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實效性的建議。
【關鍵詞】高校 ;思政課 ; 實踐教學 ; 實效性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5-0080-01
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不僅有利于提高思政課的吸引力,同時有利于提高大學生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觀察分析社會的能力以及實踐能力,可以幫助大學生切實解決日常生活以及學習過程中的各種難題,幫助大學生成功轉變社會角色。雖然目前很多高校都已經積極開展思政課實踐教學活動,也有了很大的成績,但是目前很多高校師生對于思政課實踐教學仍然有一些認識誤區(qū),實踐教學方式以及教學內容的廣泛性以及規(guī)范性仍然不強,導致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效率仍然比較低下。為此,非常有必要進一步深入探究增強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實效性的有效策略。
1.明確思政課實踐教學內涵
現階段,高校以及教育學界并沒有明確實踐教學的內涵,有的認為實踐教學就是社會實踐,有的認為實踐教學只是讓學生自己單獨完成相應的教學活動,并沒有設定統(tǒng)一的考量標準。這樣不僅不利于客觀評估思政課實踐教學效果,同時也不利于任課教師的交流、溝通以及實踐教學調研。想要提高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實效性,首先第一步一定要明確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基本含義。實踐教學內涵并不是強調教學場所,而且強調實踐教學內容應該和社會實際密切相關,也就是說實踐教學應該具有豐富的社會實踐性,而且主要的實踐活動對象應該以學生為主。因此,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不僅應該區(qū)別于理論教學中具有實踐性的輔助教學手段,同時也要清楚的意識到實踐教學的內涵比社會實踐更加廣泛。
一直以來,高校并沒有準確定位思政課實踐教學,導致思政課教學并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目前高校主要將思政課實踐教學視為理論教學的輔助以及點綴,思政課實踐性教學低位更加無法相比專業(yè)課實踐教學,這樣很難提高師生的參與積極性,實踐教學成效也很難充分發(fā)揮出來。思政課實踐教學不僅關系到教師和學生,同時也需要教研室、開課學院以及學校等相關部門的協(xié)調、配合,因此相關主體應該充分明確自身的責任,教研室主要是領導部門,應該多聽取教師的一些實踐教學經驗,然后制定思政課實踐教學總體規(guī)劃以及基本教學規(guī)范。任課教師上承領導部門,下啟授課對象,在思政課教學教學中占據極其重要的作用。任課教師以及相關部門應該高度重視思政課實踐教學,并且做好精心的編排,將思政課實踐教學和高校人才考核制度和人才培養(yǎng)目標有機結合起來。
2.進一步優(yōu)化實踐教學內容,豐富實踐教學活動形式
目前,很多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形式普遍比較單一,“重形式輕內容”的現象比較嚴重。具體來說,由于授課人數比較多,任課教師一般只可以組織部分學生參觀訪問或者進行社會調查,其他的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實踐方式,這樣大多數大學生只可以參加一、兩種思政課實踐教學形式。只有通過形式才可以展示內容,相反也可以豐富的內容才可以使形式看起來更加飽滿,不然的話就會導致內容空洞。思政課實踐教學內容至少應該選擇教學重難點問題、疑點問題或者是和社會相關的一些熱點問題,同時應該結合大背景、大環(huán)境的變化進行適當調整,而實踐教學活動形式應該緊緊圍繞實踐教學內容。具體而言,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形式應該包括以下幾種:
2.1課堂實踐
課堂實踐主要是以我國近代史上比較重要的一些人物或者重大事件作為主題開展演講活動,不僅可以傳播歷史人物事跡以及歷史事件,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寫作能力。如果是教材上存在爭議的問題,可以引用現實熱點案例組織學生辯論或者討論,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分辨是非善惡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臨場應變能力。其次,也可以采用情景模擬的方式表現思政課中的一些重要史實或者案例,使學生能夠有身臨其境的感受。另外,可以邀請一些專家或者學者針對某些難點問題進行主題講座,或者請已經畢業(yè)的校友組織交流會,多向學生講解一些職場工作情況,幫助他們更好的認識社會。
2.2社會實踐
了解社會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針對社會熱點進行問卷調研,這樣可以使學生更深入的認識社會現實,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獨立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協(xié)作能力,提高學生的集體責任感以及團隊協(xié)作意識。比如,思政課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觀考察革命烈士陵園、民營企業(yè)、歷史博物館、名人故居以及著名的歷史遺址等場所,這樣有利于使學生深入的了解社會現實、歷史人物以及歷史事件的質感。
2.3校園實踐
組織學生認真研讀一些經典著作,仔細觀看一些影像資料,補充課堂理論教學的盲點,思政課教學在實踐教學的過程中向學生提出一些觀看影像的主題、參考范圍,或者也可以列明具體的篇目,讓學生們自己在課外時間完成。這樣有利于學生學習更多的知識信息,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當然,教師在課外也可以通過課程網站、QQ、微博、電話、MSN博客等多種方式和學生進行交流、互動,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問題。
綜上所述,新時期下,高校應該高度重視思政課實踐教學,將政治理論教育和社會實踐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接受豐富的政治理論知識教育的情況下,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艾丹. 增強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實效性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0.
[2]楊光偉,許鴻鳴. 增強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實效性探討[J].探索和實踐,20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