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洪
【摘要】在小學數(shù)學教材中,計算所占的比重很大,尤其是低年級學生計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質量。但計算又很枯燥,我們應該如何讓低年級學生在快樂中提高計算能力呢?我個人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低年級學生的計算興趣;授人以漁,注意低年級學生的計算方法的指導;強化運算順序;培養(yǎng)低年級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計算習慣;高度關注錯題的分析與訂正,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關鍵詞】興趣 ; 方法 ; 習慣 ; 快樂 ; 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5-0227-01
在小學數(shù)學教材中,計算所占的比重很大,尤其是低年級學生計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質量。因為數(shù)學中有些概念的引入需要通過計算來進行;數(shù)學中解決實際問題的思路、步驟、結果也要通過計算來落實。幾何知識的數(shù)學要涉及周長、面積、體積的求法,公式的推導和運用同樣離不開計算,至于簡易方程、比例和統(tǒng)計圖表等知識也無不與計算密切相關??梢?,一個孩子如果計算能力不強,對這個孩子的整個數(shù)學的學習影響會非常大。
但是,對于低年級的孩子來說,計算又是很枯燥的事,計算能力又不強,那么,我們應該如何讓低年級學生在快樂中提高計算能力呢?我個人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濃厚的計算興趣。
低年級學生年齡小,好動,做什么事都堅持不久,計算枯燥,學生計算興趣不高,是自然的事。作為教師,應該想方設法設計一些情境,提高學生的計算的興趣。因為托爾斯泰說過:“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彼?,在小學教學中,特別是低年級教學中,激發(fā)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至關重要的。而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需要老師調動的。
因此,我在新課前幾分鐘,充分利用班班通和網(wǎng)絡,尋找和設計一些簡單的計算游戲,如摘蘋果、拔蘿卜等游戲,或者設計一些計算比賽,以激發(fā)學生的計算興趣,讓學生想來計算,在快樂中享受計算的樂趣,從而堅持計算,這樣就能讓學生在快樂中提高他們的計算能力,學生也能享受到計算成功的喜悅,從而愛上計算。
二、授人以漁,注意低年級學生的計算方法的指導。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彼?,注意方法的指導是非常重要的。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學生只有熟練地掌握了計算的方法,才能更好、更快地計算,這樣也才能感受到計算的樂趣。
1.首先要熟練的掌握“10以內的加減法”。作為教師,應該教會低年級學生用小棒、手指等比較數(shù)的大小,并計算,讓學生堅持每天訓練幾道題,加強記憶,這樣,學生就能熟練地掌握10以內的加減法了。
2.其次要熟練的掌握“20以內的加減法”。作為教師,平時應該多提醒學生用湊十法、退位法、比較法等來計算20以內的加減法。同樣要注意經(jīng)常練習。題不在多,每天可以練幾道。
3.第三要熟練的掌握“九九乘法口訣”。作為低年級學生,在二年級才剛學乘法、除法,所以要教學生掌握乘法的意義、以及乘法口訣的由來,以熟練地記住乘法口訣,這樣,就能提高乘除法的計算能力了。
4.引導學生弄清算理,熟練地掌握計算方法。
在教學計算題時,要讓學生弄清算理,不但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這樣,計算教學就會變得多姿多彩。低年級學生直觀思維占主導,逐漸向抽象思維過渡,心理學家認為: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要使學生掌握數(shù)學知識,促進思維發(fā)展,就需要在形象思維和數(shù)學抽象之間架一座橋梁,充分發(fā)揮學具操作的作用。
三、強化運算順序,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感受四則混合運算的奧妙。
在四則混合運算中,掌握運算法則,強化運算順序是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前提。學生的思維定勢和不認真審題容易導致運算順序的錯誤,這是在所難免的。但是我們作為教師,要要求學生遇到繁瑣的題目,不要畏懼,要沉著、仔細地看清題中的運算數(shù)字和符號,確定出運算順序,并要求學生先畫出第一步算什么,再動筆計算。另外,給每次全對的同學大加贊揚,讓學生充分感受到計算成功的快樂。
四、培養(yǎng)低年級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計算習慣。
良好的計算習慣,直接影響學生計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許多學生計算法則都能理解和掌握,但常常會發(fā)生錯誤,主要是缺乏嚴格的訓練,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計算習慣。 要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必須重視良好計算習慣的培養(yǎng)。
1.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認真看題的習慣。要求學生對所計算的題目進行認真觀察,細到數(shù)字、符號,做到不錯不漏。
2.學生養(yǎng)成審題的習慣。要求學生看清題目中的每一個數(shù)據(jù)和運算符號,確定運算順序,選擇合理的運算方法。
3.加強口算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心算習慣。
學生能口算的要口算。只有口算能力強,才能加快筆算速度,提高計算的正確率。教師要可以在每次數(shù)學早讀課上或在上新課前兩分鐘出幾道口算題讓全班學生來搶答,老師可在課堂上給孩子計時讓孩子們做,這個時候學生的注意力很集中,也會很有效的提高學生的計算速度。
4.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規(guī)范書寫、仔細計算的習慣。要求學生書寫工整,書寫格式要規(guī)范。同時,能口算的要口算,不能口算的要認真筆算,強化學生規(guī)范打草稿的習慣。列豎式計算時,數(shù)位要對齊,數(shù)字間要有適當?shù)拈g隔,進位的數(shù)字要寫在適當?shù)奈恢蒙?,退位點不能少。 、
5.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估算和自覺驗算的習慣。教師要教給學生驗算和估算的方法,并將驗算作為計算過程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進行嚴格要求,提倡用估算進行檢驗答案的正確性。
五、高度關注錯題的分析與訂正。
學生的學習是一個反復認識和實踐的過程,出錯總是難免的。特別是低年級學生由于年齡特征剛剛學習的知識比較容易遺忘。所以,教師要及時了解學生計算中存在的問題,深入分析其計算錯誤的原因,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
1.在學生出錯處加上“批語”導出錯因,讓學生知道錯的原因,是由于自己馬虎大意,還是哪方面的知識掌握得不夠好,知錯后請學生把錯題重做一遍,對正確的知識再次加深鞏固。
2.教師要因人、因題地重點分析錯題原因。
大部分學生都做錯了的題,教師就要集中進行了講解,分析錯誤的原因;對基礎較差、常做錯題的學生,教師要多花時間在課后進行個別輔導。
3.有針對性地把學生經(jīng)常錯的題目或類似的題目作為學生的課堂作業(yè),再次反饋了解學生改錯后的作業(yè)效果。
改錯題的練習對學生要有要求:判斷對錯→找出錯誤處→分析錯誤原因→改正。課堂采取小醫(yī)生找病因比賽的形式,讓學生在比賽中獲取知識。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進一步就提高了學生的計算能力。
總之,數(shù)學的計算教學是一個長期而復雜的教學過程,要讓低年級學生在快樂中提高計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俗話說,“滴水能把石穿透,功到萬事自然成?!蔽蚁嘈?,只要有教師和學生平時點點滴滴的努力,教師有這水滴石穿的精神,多站在學生年齡和心理上去想一些適當?shù)姆椒▉砼囵B(yǎng)學生,就一定能讓學生在快樂中提高計算能力的。
參考文獻
[1]《小學數(shù)學課程標準》
[2]《好習慣成就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