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
本期所選女作家阿袁的中篇小說《他鄉(xiāng)》,可以看作是她之前的作品《姬元與湯彌生》的續(xù)篇。阿袁在創(chuàng)作談中,曾將女主角姬元與波伏娃作比。波伏娃與薩特的生活實驗,在當年可謂驚世駭俗,他們擁抱的不僅僅是彼此的肉體,還有殘缺的靈魂和復雜的人性,他們寬容了對方的《惡心》。這項實驗最偉大的意義或許正在于此,他們將人類對于兩性之間的寬容的理解,向前推進了一大步。
現(xiàn)世太平,至少看起來如此??尚撵`的風暴,情感的沖突從未休止。阿袁的“姬元系列”,以她敏銳的洞察力,暴露出女性尤其是知識女性,在這種隱性沖突里的真實狀態(tài)。她文筆綺麗,刻畫入微,發(fā)人深思。
姬元在失去她的“性啟蒙者”“老三”之后,跟資料員小喻的丈夫湯彌生陷入了一段無法自拔的不倫之戀,姬元因為對湯彌生的失望而遠走《他鄉(xiāng)》。湯彌生是現(xiàn)實的,他很享受被妻子小喻認同和接納的“三人行”——既有一個精神和肉體上的親密愛人,又有一個生活上體貼周到的妻子。在《他鄉(xiāng)》,姬元遇到了同樣因為感情之痛而避走“他鄉(xiāng)”的孟漁。她走近他是因為他“像某人”,當然是像湯彌生??山?jīng)歷過朱茱的孟漁其實就是經(jīng)歷過姬元的湯彌生,他們在婚姻中的精致的利己主義一脈相承。即便是去到“他鄉(xiāng)”,姬元遭逢的還是同樣的異性。這個結(jié)局對于姬元而言幾乎是絕望的。
上世紀初,一百多年前,《婦女參政論者》們以怎樣的抗爭與犧牲,才換來男女在社會政治地位上的基本平權(quán)??伞罢軐W女教授”卻說“文明發(fā)展到今天,女性生活基本被消滅了它的多向性和寬廣性。它狹窄到只剩下一個內(nèi)容,那就是婚姻生活”。從阿袁的創(chuàng)作談中我們可以看出,這是她之所以會寫“姬元系列”的觸發(fā)點。可這是事實嗎?如果是,女性的生活狀態(tài)豈非已經(jīng)退回到十六十七世紀?無論是法律上還是公共生活中,女性生活的“多向性和寬廣性”在現(xiàn)實環(huán)境中的條件是具備的,女性的生存權(quán)、受教育權(quán)、參政權(quán)、獲得幸福的權(quán)利是有基本保障的?!罢軐W女教授”何以發(fā)出這樣的“偏見”?
我見過一位農(nóng)民女作家,早年,她在近乎破敗的家園里,在忙完農(nóng)活、做完全部家務之后,才能擠出點時間在本子上用筆寫小說。她喜歡寫作,只有寫作時,她才覺得自己是活著的,她堅持下來了,被人發(fā)現(xiàn),受到關(guān)注,不僅僅因為她的寫作有一定的文采,更是因為她對自己生命意義的尊重和堅守,因為她的不妥協(xié)。為何“哲學女教授”卻認為“女性和生活的關(guān)系通常只有兩種:一種是妥協(xié),另一種是抵抗后的妥協(xié)”?前不久我再次見到那位農(nóng)民女作家,她抱著孫兒站在新居門前的空地上,雖已當了奶奶,可她仍在繼續(xù)寫作,還參與了地方志的編撰,甚至當上了人大代表。在一個虛構(gòu)的姬元和一個真實的女性面前,我不禁充滿疑問??墒牵粋€細節(jié)讓我理解了阿袁——農(nóng)民女作家出名了,要出遠門去開會,她的丈夫起了個大早去車站送她。她說那是她人生中的第一次,第一次被丈夫那樣重視,那樣尊重,她感動,幸福,覺得他對她真好……這個細節(jié)卻讓我心酸得只想落淚。
當出名后的農(nóng)民女作家還在為丈夫第一次送她出遠門而感動時,姬元們卻已經(jīng)開始抵抗婚姻生活對于女性的捆綁——婚姻二字都有一個女字旁,可見女性之于婚姻的重要,是這個女字撐起了婚姻,這其中深重的歷史和傳統(tǒng),至今仍以無可名狀的形式壓在所有女性的肩上。女性要在個人發(fā)展及事業(yè)上有所進益,必須付出比男性更多的努力——農(nóng)民女作家不僅像男人一樣下地干農(nóng)活,除此之外,她還要照顧家人,甚至承擔全部的家務??蛇@一切卻難以讓她贏得丈夫的重視和尊重。
由此可見,無論在公共事務上的“多向性和寬廣性”存在多少可能性,只要一回到私人生活,當女性作為一個生存?zhèn)€體的時候,她們面對的仍是難以逾越的屏障。當一個女性想要更多的自我實現(xiàn)、想要更多的存在價值,她幾乎只有兩種出路:要么,在扛起歷史和傳統(tǒng)投下的“應該、必須”之包袱之后,精疲力竭地為自己奮斗;要么,徹底拋棄對于婚姻的幻想,成為雌雄同基的自由體。這大概就是“哲學女教授”何以發(fā)出那樣的喟嘆的原因——在“妥協(xié)”和“抵抗后的妥協(xié)”之間,她們選擇了第三條路:像男人一樣活著。
阿袁幾乎是刻意塑造了姬元特別的個性——“不喜歡收拾,不會做菜,散漫,抽煙”。如果是一個男性,這在婚姻生活里算什么呢?很正常,不過是小節(jié)問題。可對于一個女性而言,那些幾乎使“姬元”成為婚姻的絕緣體。這樣明顯的雙重標準,卻早已潛移默化深入文化的骨髓,合理到甚至都不會引起任何的置喙。
那么,這一切跟哲學又有什么關(guān)系呢?
我想到了房龍,想到了他的《寬容》。人類從蒙昧走向文明,每一次重大發(fā)展和進步,都是“寬容”取得巨大勝利的時刻——蘇格拉底、斯賓諾莎、伏爾泰……無數(shù)人以自己的勇敢和犧牲,一次又一次推動著人類發(fā)展的進程??稍趦尚躁P(guān)系以及婚姻生活中,像波伏娃那樣勇敢的探索者與犧牲者,卻是寥寥無幾的——“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稀薄的,而身邊的累贅又是笨重的”——蕭紅的幽嘆,今猶在耳。
當寬容無法與自由同步,知識女性不得不以逃離自身性別的方式,來宣告自己的不妥協(xié),她們比囿于傳統(tǒng)中的同類更早地觸及到女性精神世界的天花板。構(gòu)成這天花板的,既有歷史、文化和社會的原因,也有女性自我探索與突破的困境。無論是姬元們還是小喻們,女性的困境都不僅僅來自于外部,更深刻的原因恐怕還在于女性自身——女性從自身的處境、欲望、個人對生活的期許和野心出發(fā),自覺不自覺地投靠于更加強勢的力量,女性相互之間也成為了對方的壓力——姬元對小喻的婚姻構(gòu)成壓力,反過來,小喻與湯彌生聯(lián)手,“逼”走了姬元。這是所有強權(quán)環(huán)境下最為常見的自然生態(tài)——小喻以“保守”和“矜貴”牽牢湯彌生,而“姬元最喜歡廣袤,最痛恨狹小,結(jié)果卻陷在狹小里;最喜歡陽光,最痛恨黑暗,結(jié)果卻陷在黑暗里”。
魯迅曾說,“在中國,動一把椅子都要流血的”。《婦女參政論者》中24歲的瑪?shù)虏坏貌怀惺芩泥彽钠缫?、丈夫的?qū)逐、牢獄之苦,甚至與兒子的生離死別。姬元這個哲學女性對湯彌生的失望本身才是更加令人失望的——無論是逃離自身性別還是逃往他鄉(xiāng),都是無奈之舉,都是無力的。唯一的出路是打碎那天花板。如何打碎?這是個問題。可我堅信,這天花板終有一天是會碎掉的,因為女性之中自有像《婦女參政論者》中沖向國王馬蹄之下的先驅(qū)者艾米莉,以鮮血沖開禁閉的歷史之門,引領(lǐng)整個人類走進新的文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