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星穎
摘 要:有效教學”是新課程理念下的一個重要的教育教學理論。在新課程條件下,關注學生的個別差異,以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反思性學習為主要學習方式,優(yōu)化教學設計、增強預設的有效性,改變教學策略,發(fā)揮評價功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結合小學數(shù)學的教學從教學中的有效準備、課堂中的有效教學、優(yōu)化練習促有效、課后的有效反思這幾個方面闡述了對有效教學的理解。
關鍵詞:有效準備;有效課堂;有效反思
尋求教學的高效,提高教學質(zhì)量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根本目標。好的先生不是僅僅教書,而是教學生學,我想這就是有效的課堂一直所追求的。有效性是課堂教學的生命,反思我們的教學行為、我們的課堂,歸根結底“有效”才是我們永恒的目標。怎樣做才能不失課堂的本真,從而真正達到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下面我就這一問題,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準備,有效課堂的前提
1.要熟悉本學科的課程標準
教師要通覽全局,汲取精要,融合綜合,聚集精華??梢越栝唲e的教材,或利用閱讀教學雜志、網(wǎng)上查閱等,擴充自己的知識,將書本變“厚”。我們一直在說“深入淺出”,“深入”是“淺出”的前提,把教材鉆研得越深,課上起來就越得心應手。
2.要認識學生
教師要把握學生原有的生活經(jīng)驗和知識背景是重要前提。現(xiàn)在的學生都有一定的學習基礎,在學生的學習基礎上選擇適合學生的、學生容易接受的方式與內(nèi)容。除了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外,還要了解學生的生活常識、學習興趣、學生的共性、個別學生的特點等。只有吃“透”教材,弄“透”學生,才利于教學的進行,從備課到上課才能完成“薄—厚—薄”的過程。比如,我在教學三年級下冊的認識面積單位這一課時前,我先了解學生對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熟悉程度,然后結合教材,在課前準備好1平方厘米與1平方分米的小正方形,并且在黑板上畫了一個1平方米的正方形,這樣不僅利于學生直觀地感受各個面積單位的大小,而且激起了學生對上課內(nèi)容的探究心理。通過實踐,我更深刻地體會到: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比起照本宣科,效果是會有大大提高的。
二、設計,有效課堂的“生命”
1.情境設計,提高興趣
問題要有現(xiàn)實性,構建真實的問題情境;問題要有思考性,為學生提供適當?shù)乃伎伎臻g。比如在教學認數(shù)時,留時間給學生自己思考,給學生一定的時間自己在計數(shù)器上擺一擺。問題要有針對性,緊扣有關的學習內(nèi)容。問題要有挑戰(zhàn)性,讓學生的思維經(jīng)受挑戰(zhàn),教學生碰到困難時,若沒有現(xiàn)成的答案,可自己動手解決。
2.探究活動,尋求自主
學之道在于“悟”,我們要處理好自主與引導、過程與結果之間的關系。讓學生以自主探索方式學習,教師引導學生分析、發(fā)現(xiàn)、驗證。如,我在教學“長方形與正方形周長”時,由于學生已經(jīng)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所以當提出:你會計算長方形的周長嗎?學生很快就能自主探究起來。有的把四條邊全部加起來;有的先算出兩條長和兩條寬,再求周長等。這樣的過程,可以促使學生經(jīng)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同時又能發(fā)展學生的探究能力。
3.教師機智,指引方向
教學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動態(tài)的、不斷變化的過程,學生的知識背景、能力水平、興趣愛好、個性各不相同,學生思維是活躍的,當出現(xiàn)具體情景時,就會出現(xiàn)生成性資源。課堂中不經(jīng)意出現(xiàn)的亮點是學生學習的頓悟,稍縱即逝。我們必須用心傾聽,及時捕捉,而不是一味地不予理睬或否定。我們要善于分辨、引導、把握,設法讓它們在教學中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4.有效評價,引航起帆
當學生得到評價時,會更積極地參與課堂活動,內(nèi)心肯定比吃了蜜還甜。教師充滿魅力的評價,雖不是蜜,卻可黏住學生、吸引學生。機智、詼諧的評價能使課堂教學妙趣橫生,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但是也應有個“度”,不可濫用。不合適、太多的獎勵或評價會失去應有的價值,易讓學生迷失。所以說評價要準確、要嚴謹,同時不失幽默、生動,中聽更要中用。
三、優(yōu)化,有效課堂的延伸
課堂練習是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學生檢驗自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促進有效反思的同時教師也可獲得反饋,及時進行調(diào)整。具有鞏固、強化、反饋、提升、發(fā)展等重要作用。練習不需要盲目的多練,優(yōu)化練習是有效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首先,練習要有方,“對癥下藥”。設計的練習既要有利于學生對重、難點的掌握,又要有利于學生理清知識,更要有利于學生能力的提高。其次,因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所以練習要貼近生活。最后,練習一定要有層次性,各個學生智力和學力互有差異,能力強的,可以做較多較難的練習;能力相對弱一點的學生,只能做一些較少較易的練習,使每個學生都可獲得成功與滿足的經(jīng)驗。
四、反思,有效課堂的鞏固
課堂是不完美的藝術,無論課前如何準備,課上如何精彩,每節(jié)課總有它的不理想之處,所以課后的反思對于教師提高自己的水平是很有必要的。通過課后反思,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過程,肯定成功之處,修正不足之處,就能更好地增強教學的有效性。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有效反思呢?我的知識夠豐富嗎?我的教學技能夠完善嗎?我的情感夠豐富嗎?我的態(tài)度夠積極嗎?我的價值觀夠正確嗎?有時候感覺備課已經(jīng)很充分了,但是在實際教學操作中有些東西卻未能有效滲透,而僅僅限于完成教學。有一句話:思想體現(xiàn)在活動中,思想在活動中升華。這句話正好體現(xiàn)在教學的備課、上課、課后反思中。一節(jié)課的成敗得失,在備課的教案中是看不出來的,只有經(jīng)過實踐即上課,才能正確地反饋。課堂中瞬間的產(chǎn)生常常是不可控制和預料的,若不及時反思和捕捉,便會因時過境遷而煙消云散。日積月累,課后反思將會是一筆不小的“教學財富”。
在大力實施新課程標準的今天,學生應是課堂的主人,教師則是課堂的主導,設置有效的問題情境,安排嚴謹?shù)慕虒W結構,選用適合的方式,引導學生自主獲得知識,達到教學有效的同時,也讓學生也學得輕松、開心。
參考文獻:
[J]趙曉俊.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課堂教學行為的轉變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9.
[2]毛紅芳.有效教學的課堂文化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9.
[3]李妍紅.基于新課程目標的教師教學行為藝術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