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育珍 黃哲和 陳圓圓
[摘要] 目的 研究繪本閱讀對住院患兒治療依從性的效果影響。 方法 選擇2016年6月~2017年2月到我院治療的120名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表法將患兒分為兩組,對照組60例,觀察組60例。對照組患兒進行常規(guī)護理治療,對觀察組患兒在常規(guī)護理治療基礎上進行繪本閱讀的干預。測評治療前后兩組患兒的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遵醫(yī)行為評分及孤獨程度評分。 結果 干預前,兩組患兒SAS評分、遵醫(yī)行為評分、孤獨程度評分相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干預后,觀察組患者SA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兒遵醫(yī)行為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兒孤獨程度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繪本閱讀對住院患兒治療依從性有很好的作用,可以提高患兒住院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繪本閱讀;患兒;依從性;SAS;遵醫(yī)行為
[中圖分類號] R473.7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7)28-0156-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picture book reading on the treatment compliance of hospitalized children. Methods 120 children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6 to February 2017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 The children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including control group(n=60) and observation group(n=60),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outine car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he intervention of picture book reading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care treatment. Anxiety self-rating scale(SAS)score, compliance behavior score and loneliness score were measured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AS score, compliance behavior score and loneliness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intervention(P>0.05). After the intervention, the SAS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The compliance behavior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The loneliness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Conclusion Picture book reading has a good effect on the treatment compliance of children with hospitalization, which can improve the hospitalization satisfaction in children and deserves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Picture book reading; Children; Compliance; SAS; Compliance behavior
住院患兒治療的依從性是指患兒住院期間對醫(yī)生治療方案的配合,住院患兒的依從性決定了患兒在院期間的治療效果[1]。住院患者中,兒童是一個特殊的群體,由于兒童的心智尚未成熟,所以在對患兒治療時,出現了很多困難,其主要的困難就表現在患兒不配合治療[2]。為解決患兒治療依從性的問題,相關學者進行了許多研究,其中轉移患兒的注意力,從而減輕患兒的痛苦,使患兒積極有效的配合醫(yī)生進行治療是一種可行有效的方法[3]。閱讀是一種較好的轉移兒童注意力的方法,但兒童對文字的理解能力較弱,單純的圖書對兒童的吸引力不大,兒童對圖片和色彩的興趣更大,因此繪本閱讀對兒童來說是一種較為新穎的閱讀方式,是最適合兒童閱讀的圖書,圖文并茂的讀物不僅對提高兒童的認知水平及理解能力具有較大幫助,還能有效轉移兒童注意力,既可以提高治療效果,又可在早期幫助患兒養(yǎng)成讀書的習慣,因此,該方法在解決兒童治療依從性上具有良好效果?,F我院采取繪本閱讀的方式轉移患兒注意力,從而達到提高患兒治療依從性的目的?,F將報道如下。endprint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6月~2017年2月到我院治療的120例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表法將患兒分為兩組,對照組60例,觀察組60例。該研究經過我院倫理委員會同意,且獲得患兒家屬的知情同意。納入標準:(1)我院住院的3~7歲患兒;(2)入院患兒生命體征平穩(wěn)。排除標準:(1)有遺傳家族史者;(2)有精神疾病者;(3)有器官衰竭者。兩組患兒在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資料的比較無明顯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guī)護理方式:(1)對患兒的生命體征進行實時監(jiān)測,同時確認患兒的意識和精神狀態(tài)是否良好;(2)如果存在行動障礙的患兒,及時為患兒擦拭并對患兒進行適當的按摩,同時為防止患兒出現尿路感染,要及時為患兒清理尿路;(3)對患兒家長進行健康安全教育,同時宣講兒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為家長教育和協助治療患兒提出建設性意見。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取下列措施:指導患兒家屬、責任護士及護生,引導患兒或親子閱讀每天上午輸液期間進行繪本閱讀20~30 min。繪本閱讀具體方法為:① 挑選10名有經驗的護士對住院患兒實施護理干預,對護士實施相關知識前期的培訓和考核;②護士在實施護理過程中注意熱情和藹,注意親和力,根據兒童特點,進行愛稱和愛撫;③改造病房環(huán)境,積極對患兒進行心理暗示,取得患兒的充分信任。建立與患兒良好關系,建立患兒對其的信任。在患兒情緒不佳時實施繪本閱讀,于每天上午對患兒實施繪本閱讀。繪本閱讀主要為卡通類書籍,暖色調為主,如《勇氣》、《猜猜我有多愛你》等,幫助兒童認識周圍人與自己之間的關系,打開兒童的心靈,降低兒童的孤獨感;④提供閱讀墻,家長可帶患兒進行簡單繪畫及寫字等轉移注意力,并增強感情;⑤引導組織患兒進行繪本式表演,增強患兒的直觀感受。
1.3 觀察指標
1.3.1 焦慮自評量表 采取Zuang編制的焦慮自評量表(SAS)對患兒的焦慮程度進行評估。SAS的評價標準為:SAS評分>50分,則表示患兒存在焦慮心理障礙;SAS評分<50分,則患兒心理趨于正常。其中將焦慮患兒分為輕、中、重三個等級:評分為50~59為輕度;評分為60~69為中度;評分≥70為重度。
1.3.2 遵醫(yī)行為量表 自制遵醫(yī)行為量表,對患兒的配合治療程度進行評定。主要采取1~3級的評分標準,等級越高,則表示患兒的配合程度好,遵醫(yī)行為越好。
1.3.3兒童孤獨量表 采用兒童孤獨量表(CLS)對患兒的孤獨程度進行評估。CLS的評分項目共24項,總分60分,將患兒的孤獨程度劃分為三個等級:評分<30表示患兒非孤獨;評分為30~37表示患兒存在中度孤獨感;評分為38~60表示患兒存在嚴重孤獨感。量表評分越高,表示患兒的孤獨感越嚴重。
1.4 統計學方法
選擇SPSS 18.0系統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SAS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SAS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患者SA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2兩組患者干預前后遵醫(yī)行為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遵醫(yī)行為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患者遵醫(yī)行為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孤獨程度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孤獨程度評分無統計學差異(P>0.05);干預后,觀察組患者孤獨程度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討論
兒童的心智發(fā)育大多是不成熟的,當患兒進入醫(yī)院時,常會將醫(yī)院視為一個可怕的地方[4]。尤其當患兒面對疼痛、輸液、陌生人及周圍患兒的哭泣聲時,往往會加深患兒的恐懼心理,以致患兒在住院期間不能很好配合醫(yī)生進行治療[5]。在醫(yī)院病房,常感到不安、焦慮、孤獨和恐懼,使其更加難以適應疾病所帶來的傷害[6]。所以住院期間兒童焦慮、孤獨的心理特征尤為明顯,尤其在中國獨生子女居多的二十一世紀來說,獨生子女的心理承受能力非常差,對別人的依賴心理也十分嚴重[7]。所以住院期間,大多數患兒表現出的狀態(tài)很差[8],主要為哭吵,睡眠不安,治療不配合,抗拒輸液、口服藥物等[9],產生行為的退縮,這些行為加大了護理的工作量,使患兒得不到有效治療[10],同時會加重患兒的焦慮、恐懼的心理,影響了疾病的轉歸[11]。通過查閱文獻了解到,繪本閱讀是一種新型的兒童閱讀方式[12],通過把有趣的故事繪成插圖,圖文匹配,增加了兒童閱讀的樂趣。有文獻報道,繪本閱讀對改善患兒心理狀況具有很好的效果,我院對此開展研究調查[13]。
閱讀療法是一種有效的改善患兒心理的方法[14],而選擇書籍是閱讀療法的核心環(huán)節(jié),兒童對于書籍的理解能力還較弱,雖然繪本以圖片形式展現故事情節(jié),但是也要根據患兒具體的理解程度來挑選書籍[15],讓患兒對繪本故事感興趣,增加患兒的樂趣,減輕患兒的痛苦、孤獨感,使患兒積極配合治療,是閱讀療法的最終目的[16]。采取閱讀療法的優(yōu)勢主要在于:(1)在治療過程中,患兒不愿與醫(yī)護人員溝通,但是通過繪本作為橋梁,可以增加患兒對醫(yī)護人員的感情,使患兒對醫(yī)護人員產生好感,進而對醫(yī)護人員信任,有助于醫(yī)護人員開展治療[17]。(2)閱讀繪本可以使患兒情緒穩(wěn)定,且能有效轉移兒童注意力,這是一種非藥物手段,對患兒身體不產生負面影響,同時有益于患兒的心理健康[18]。(3)在閱讀過程中,患兒會將自己的情緒帶入故事中,釋放自己內心的壓抑,從故事中的人物身上學會面對困難的態(tài)度,給患兒傳播積極的正能量,促使患兒積極配合醫(yī)生治療,保持良好心態(tài),有助于病情恢復[19]。(4)患兒在護理人員陪同下進行繪本閱讀[20],同時也能讓給護理人員多接觸患兒,更加了解患兒內心的需求,從更多角度考慮對患兒的關心、支持、照顧,從而更好做好護理工作,降低患兒內心的孤獨、恐懼[21]。(5)患兒借此治療方法在早期養(yǎng)成養(yǎng)好的閱讀習慣,可以提高兒童的理解能力和認知水平,有助于兒童今后的健康發(fā)展。endprint
通過研究發(fā)現,在繪本閱讀干預前,對兩組患者SAS評分、遵醫(yī)行為評分、孤獨程度評分進行測定,發(fā)現常規(guī)護理組和繪本閱讀干預組的數據差別都很小,無統計學差異。在干預后,繪本閱讀干預組患者SAS評分顯著低于常規(guī)護理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繪本閱讀干預組患者遵醫(yī)行為評分顯著高于常規(guī)護理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繪本閱讀干預組患者孤獨程度評分顯著低于常規(guī)護理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從而可以看出,繪本閱讀護理對患兒焦慮、遵醫(yī)行為、孤獨感有很好的改善作用,所以我院認為繪本閱讀對住院患兒治療依從性又很好的作用,可以提高患兒住院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王翔鈺.幼兒繪本閱讀中的情感教育研究[J].新課程·小學,2014,6(8):109.
[2] 張生前.繪本閱讀對幼兒情感教育的意義探析[J].未來英才,2015,8(11):389.
[3] 李慧.小學低段圖畫書閱讀教學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0.
[4] 蔣慧玲,蔡海芳,張亞麗,等.臨床路徑在輪狀病毒腸炎患兒治療中護理依從性的效果觀察[J]. 護士進修雜志,2013,28(13):1171-1172.
[5] Canfield M,Radcliffe P,Marlow S,et al. Maternal substance use and child protection:A rapid evidence assessment of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loss of child care[J].Child Abuse Negl,2017,70:11-27.
[6] 楊麗珍,王丁丁.苯丙酮尿癥患兒治療狀況及治療依從性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4,18(29):3457-3460.
[7] 徐小平,占建華,俞建德,等.持續(xù)督導對哮喘患兒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6,15(10):1324-1325.
[8] Zumbach J.Predictors of Psychological Evaluation Recommendations in Child Custody and Access Proceedings[J].Prax Kinderpsychol Kinderpsychiatr,2017,66(2):121-143.
[9] 林爭怡.重型β-地中海貧血患兒治療依從性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的影響因素分析[J].齊魯護理雜志,2016,22(6):59-61.
[10] 井立俠.家長多形式宣教在提升腎病綜合征患兒治療依從性中的效果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6,10(5):238-239.
[11] T?覬ssebro J,Midjo T,Paulsen V,et al.Prevalence,trends and custody among children of parents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in norway[J].J Appl Res Intellect Disabil,2017, 30(3):533-542.
[12] 譚瓊.影響患兒治療依從性原因分析及護理干預[J].中外醫(yī)療,2011,30(11):167-168.
[13] 魏然,葉依娜,龔享鋒,等.父母認知及管理對支氣管哮喘患兒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海南醫(yī)學,2016,27(14):2304-2306.
[14] Hall MT,Wilfong J,Huebner RA et al. Medication-assisted treatment improves child permanency outcomes for opioid-using families in the child welfare system[J].J Subst Abuse Treat. 2016,71:63-67.
[15] 李新,馬曉玉.家長心理護理對長期住院患兒治療依從性及康復效果的影響[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3, 16(11):99-100.
[16] 潘月明. 護理干預對患兒靜脈輸液時依從性的影響[J]. 中外醫(yī)學研究,2016,14(1):53-54.
[18] 劉一葦,楊晶晶,程芹芹,等.癲癇患兒治療依從性及影響因素[J].護理與康復,2004,3(5):308-309.
[19] Sabatello M,Appelbaum S.Psychiatric genetics in child custody proceedings:Ethical,legal,and social issues[J].Curr Genet Med Rep,2016,4(3):98-106.
[20] 邊瑞軍,孫文環(huán).影響癲癇患兒治療依從性因素分析及健康教育對策探討[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5,15(14):173-174.
[21] 馮桂娟,蔡郁. 綜合護理干預在提升白血病患兒治療依從性中的應用[J]. 中國當代醫(yī)藥,2016,23(36):182-184.
(收稿日期:2017-06-1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