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明麗
摘 要:學生學習與掌握英語知識的主要方式是英語教學課堂,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教師務必轉變教學思想,認真地備課,有效地提問,以使教學過程不斷地優(yōu)化,積極地建構高效化的英語教學課堂。為此,闡述了從有效提問入手,打造初中英語高效教學課堂的策略。
關鍵詞:初中英語 有效提問 高效課堂 打造
新課程大力倡導教學互動、師生對話,于是“滿堂灌”的現象少了,但我們的課堂卻又遭遇了“滿堂問”的尷尬。課堂的主人是學生。課堂上,教師的滿堂灌會導致學生的懶惰。但是,滿堂問是必又嚴重影響了學生的思維的整體性。要使提問真正成為教師開啟學生思維的鑰匙,我們有必要了解什么是有效提問,如何有效提問。
一、關于“提問”的問題
1.什么是提問?
準確地說,提問應該是試圖引起言語反應的任何信號。它包含三個方面的活動——組織、激發(fā)和反應。所以,可以這么說,“問題”是在教師提出的內容和學生對內容的理解之間架設的橋梁,也是用來激發(fā)學生進行思考的工具。
2.我們提出的問題恰當嗎?
一些研究數據說明,并非所有的問題都能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學習過程。有研究表明,70%—80%的問題只需要簡單地回憶知識點,這類問題我們稱之為回憶型問題;而只有20%—30%的問題要求進行更高層次的思維活動,諸如澄清、擴展、歸納等,這類問題我們稱之為思考型問題。這種比例的不平衡是讓人擔憂的,因為在成人生活、工作中要求最多的行為——分析、綜合、評價能力,在課堂上卻是最容易被忽視的。
二、有效提問的標準
1.清晰性。
問題應清晰明確簡潔。有效的口頭問題就像有效的書面寫作一樣,每個詞都應該是必要的;同時,還要讓學生一聽就知道問題是什么,以及期待何種回答。應該避免不規(guī)范、冗長或模棱兩可的提問。
2.價值性
問題應該有價值。提問要遵循“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的原則。所以問題必須有學習價值,能夠引發(fā)學生思考和探究,引起對所學內容更深層次的思考和把握。心理學研究發(fā)現,問題提得過易會使學生產生輕視和厭倦心理。
3.啟發(fā)性
教師課堂提問一定要有啟發(fā)性,能使學生發(fā)現問題,總結規(guī)律,在內容上要和重難點結合,幫助學生加深印象,解決疑難,提高課堂效率。要在教學生長處設問,以拓展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在形式上要創(chuàng)設情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
4.大眾性
問題應面向大多數學生。也就是說,提問應考慮大多數學生的接受程度,引起大多數學生的思維共鳴,使學生積極思考,并躍躍欲試。如果只針對部分優(yōu)生設計問題,會打擊大多數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使課堂沉悶,師生的交流也會受阻。
三、有效提問的思考:
英語教師在向學生提出問題時,應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1.教師的提問首先要讓學生做出應答反應。因此,教師在提問前必須采取一定的手段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教師提問前可適當保持一定時間的沉默,來喚起和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教師還可通過手勢、音調、音量的變化等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2.學生的心理因素和教學氣氛對學生回答老師所提問題的態(tài)度起著重要的作用。為了創(chuàng)造一個輕松的教學氣氛,使學生保持良好的興奮狀態(tài),老師應采取與學生一起思考的心情進行提問,而不是用強制回答的命令語氣和態(tài)度來進行提問。
3.如果教師自問自答的目的不是為了承前啟后或是作為引言來導入新的授課內容的話,教師最好不要自問自答。若代替學生回答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就失去了提問的意義。
4.提問后教師要保持沉默,有意識地給學生留出思考時間。一些教師特別是一些青年教師從心理上害怕課堂的沉默,往往容易用自己的回答來打破這種沉默,這樣做使學生沒有一定的思考時間,又怎樣來回答問題呢?
5.有意識地指名讓學生對提問進行回答。這種定向的回答必須是建立在教師仔細觀察學生的基礎上做出的決定,而并非隨意指定任何學生。
6.一般在提出問題后不要重復自己的問題。因為在重復問題時,往往詞語上會發(fā)生微小的變化,導致與開始所提的問題的意思不能保持完全一致,容易使學生的思考中斷或引起思維混亂。
四、有效提問的時機
1.新課導入時提問。
針對以前學過的內容提問,借此了解學生課外復習和掌握教材的情況,起承上啟下、導入新課的作用。旨在回憶以前所學內容,起到知識的銜接和鋪墊作用。
2.課堂教學中的提問。
為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這時就需要教師用以引起學生興趣的問題來調節(jié)課堂氣氛。這種提問可以調動學生參與課堂討論的興趣,學生的思維就會活躍起來。
3.課堂小結時的提問。
通過課堂小結提問,可以挖掘課文的深層含義、德育功能、文化內涵。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歸納、推理等能力。通過這樣聯系實際的提問,促使學生聯系自己的實際情況去思考、去回答、去努力付諸行動。
五、有效提問的形式
1.直問與曲問相結合
在傳授新教材和復習鞏固的教材中,常用直問。它既可以幫助學生回憶知識,也有利于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程度和檢驗自己的教學效果。曲問開拓學生思路,可幫助他們觸類旁通地找到解決問題途徑,達到“異中求同”或“同中求異”的目的。在教學過程中可把直問與曲問相互結合適用,既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提高,又有利學生知識的掌握。
2.重問與輕問相交替
重問針對教材或教學重點連續(xù)提問,逐步深入,著重解決問題的關鍵。輕問是對教學中非關鍵的問題發(fā)問,留待學生自己去思考,不必有反饋。重問與輕問交替運用,可使學生分清主次,抓住重點,突破關鍵,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
3.近問與遠問相配合
教師圍繞教學中疑難提問,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為近問;而為后繼的教學任務提問,使知識、技能連續(xù)化和系統(tǒng)化為遠問,前者為先導,后者為前者創(chuàng)造條件,近遠配合,相輔相成,把知識和技能縱向連貫,橫向溝通,形成體系,促進學生智力的發(fā)展和能力的
提高。
綜上所訴,教育教學屬于一種藝術,而教師如何變成一名真正的藝術家,這就要求教師從有效提問入手,注重自身修養(yǎng)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