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小江
摘 要:作為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典范的古典詩詞,一直是小學語文教學體例中的關鍵教學內容之一。通過對古典詩詞的學習,將使學生的情操得到陶冶,進而產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同時亦能幫助小學生借助對古典詩詞的學習和浸染,實現(xiàn)自身綜合素養(yǎng)的提高。而如何使學生更好地誦讀古詩,領會古典詩詞之美便成為了小學教師應當加以認真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詞誦讀;韻律美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8)01-005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1.035
《語文課程標準》在階段目標中提出了誦讀古詩,展開想象,體驗情感,領悟內容,感受古詩語言的優(yōu)美等要求。這足以表明感情朗讀在古詩教學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由此看來,借助詩詞誦讀的方式,將使學生在對詩詞的反復誦讀過程之中,感受到古典詩詞獨特的韻味,進而逐漸領會到中華傳統(tǒng)詩詞藝術的魅力與精髓所在,最終使小學生對詩詞形成強烈地喜好。下面,筆者將從誦讀在小學古典詩詞教學中的意義分析入手,分析小學古詩文誦讀教學的實施策略,以供參考。
一、誦讀之于小學古典詩詞教學的意義分析
結合自身的小學語文教學實踐經驗,筆者認為,通過誦讀這種形式完成古典詩詞教學的意義表現(xiàn)為下述幾個方面:(1)將使學生在誦讀過程之中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形成深刻地感知。古典詩詞不但代表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卓越文化內涵,更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優(yōu)秀載體形式之一。因此,語文教師借助古典詩詞誦讀的方式組織和開展教學活動,將讓學生在這一學習過程之中實現(xiàn)對傳統(tǒng)文化的深刻感悟,進而實現(xiàn)對學生民族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2)將為中國夢的實現(xiàn)提供文化助力。語文教師借助古典詩詞誦讀的方式組織和開展教學活動,將讓學生沉浸于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tǒng)詩詞文化之中,使其從中感受到古人博大的家國情懷,從而能夠在內心立下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志向。(3)將使學生的心智獲得歷練、情感得到升華。語文教師借助古典詩詞誦讀的方式組織和開展教學活動,將使學生能夠在現(xiàn)今浮躁的社會中沉下心來并潛心于對古典詩詞的研讀,進而能夠改變現(xiàn)今充斥于社會上的快餐式文化對小學生價值取向的沖擊,使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價值理念得到提升。
二、小學古詩文誦讀教學的實施策略
小學語文古詩文誦讀教學中,教師應該將誦讀與學生生活連接,春風潤物;變換教學形式,激發(fā)學生誦讀的興趣;引導學生自行反復誦讀,體味古詩中的韻律美。這樣,通過多種方法與策略,可以調動學生古詩朗讀的興趣,促進古詩教學的順利開展。
(一)將誦讀與學生生活連接,潛移默化影響學生
誦讀古詩應該成為一個生活中潛移默化的事物,而不是將其強加給小學生。為此,教師就需要將誦讀與學生的生活相連接,比如在校園中播放古詩朗誦,讓學生在美麗的校園,和煦的陽光和輕撫的春風下,聽到充滿詩意和韻味的古詩詞。這樣一來,學生會受到古詩語言的熏陶,也會真正融入到古詩之中,感受古詩的抑揚頓挫,時間久了,也會跟著校園廣播的古詩而輕輕誦讀出來。當然,教師也可以課前讓學生每天誦讀一首詩詞,品味、醞釀其詩意,潛移默化滋養(yǎng)學生人生觀、價值的改變。環(huán)境的變化,可以達到春風潤物聲的效果。為了使學生能穿越時空的隧道,在富有詩意的環(huán)境中成長,我們可以將古詩文與插圖相結合張貼在教室及走廊上,便于學生在玩耍中不知不覺地誦讀。
(二)變換教學形式,激發(fā)學生誦讀的興趣
小學生生活于充滿數(shù)碼產品的新時代,對于古詩并不是很感興趣,但是他們喜歡新奇的教學形式,如果教師能夠積極變換教學形式,使學生感覺到有趣,那么就能夠逐漸激起學生的誦讀興趣。比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來展示古詩詞的配樂,畫面,并讓學生隨著配樂來誦讀,如此便會很自然地進入了詩詞的意境中,激發(fā)學生朗讀詩詞的興趣。又如,教師可以將一些朗朗上口的詩詞名句搜集起來,讓學生充滿感情地朗讀,感受詩詞中的意境和韻律。
為確保小學語文古典詩詞教學的有效性,語文教師要按照任課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語文基礎展開相應的教學活動。如語文教師在帶領學生對古典詩詞進行誦讀過程中,為避免學生產生誦讀倦怠感,可以帶領學生進行聽讀學習、示讀學習、共讀學習等,如此將使學生在不同的誦讀教學方式下,逐漸強化其對古典詩詞內涵與情感的體會。同時,語文教師必須注重對學生的誦讀行為加以適時的指導,以免學生產生舛誤。如學生出現(xiàn)對古典詩詞誦讀未能到位的情形,教師應當采取示讀的方式幫助學生走出誤區(qū),以聲情并茂的范讀打動學生的心,喚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產生強烈的閱讀欲望。
(三)引導學生自行反復誦讀,體味古詩中的韻律美
古典詩詞的遣詞造句非常注重押韻,這便是中華傳統(tǒng)詩詞文化所獨有的韻律之美,同時也是古典詩詞常常能夠使人沉醉其中的原因所在。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遍喿x古詩,不是重在“閱”,而是重在“讀”,這種“讀”不是一般意義上讀其他文章的“讀”,而是放開情感高聲朗讀的“讀”。因此,語文教師應當敢于鼓勵學生獨自誦讀古典詩詞,以便讓學生在自行誦讀的過程當中獲得獨特的詩詞審美體驗。例如,在教學王之渙的《登鸛雀樓》一詩之后,教師可引導學生根據(jù)所學習的古詩的內涵與意境,帶有感情地誦讀,讓學生在學習古詩之后,在體會到詩人奮發(fā)向上的凌云之志時,通過誦讀來內化,細細品味。
三、結語
由于媒體關于漢字節(jié)目、詩詞節(jié)目的推廣和取得的成功,我國迎來了國學熱、詩詞熱,這是一個非常值得肯定的現(xiàn)象。小學階段,學生正開始接觸古詩,介入古詩,真正地開始領略古詩的語言、意境、音韻。因此,這個階段教師一定要把握好,引導學生多誦讀古詩,培養(yǎng)學生對于古詩的興趣,增進學生對于古詩的了解,使學生打好古詩詞的學習基礎,更好地領略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
參考文獻:
[1] 張麗萍.小學低年級古詩誦讀教學現(xiàn)狀及對策[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0.
[2] 周習云.在古詩詞中自由穿行——古詩詞與課堂教學結合策略例談[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4(4):62-63.
[3] 蔣婷娥.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淺談如何激發(fā)學生誦讀古詩詞的興趣[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3(4):199.
[4] 張曉海.穿越時空的美麗——淺析古詩詞對激發(fā)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作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2(20):123-12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