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繼永
摘 要: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在我國的教育中應用比較廣泛,促進著我國整個教育的發(fā)展。陶行知的很多教育思想,都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讓整個教育變得更加科學和合理,老師應該在教學時去應用這些思想來促進自己的教學。小學語文教學,存在一定的困難,老師合理去運用陶行知教育思想,讓整個教學過程更加適合學生,從而促進學生學習的效率,也能促進整個小學語文教學的效率。如何合理去應用,就需要依靠老師的經驗。
關鍵詞:陶行知教育思想 小學語文教學 應用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8)12-0157-01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果老師還是按照自己的思想去進行教學,而不是去應用一些比較有效的教育思想,會影響整個教學的效率,合理去應用一些先進的教育思想,可以有效地提高自己的教學,合理運用陶行知教育思想,可以讓整個教學的效率變得更加地高效。陶行知教育思想是經過時間考驗的,值得老師們去應用。
1 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1.1 教學流程化
老師在實際教學時,總是按照固定的流程去進行教學,現(xiàn)實要求學生對課本內容進行預習,然后提出一些問題,老師解答,再是老師進行教學,讓學生去理解,布置作業(yè),這樣重復的過程,讓整個教學更像是一個程序,而不是實實在在的教學。學生接受這樣的教育,會限制學生的思維,讓他們的思維固化,這樣是不利于學生的學習的。老師每天重復這樣的步驟和流程,也會覺得厭煩,從而影響實際教學的效果,這樣的教學不值得我們去提倡。有固定的流程固然重要,老師還是應該及時去調整和改變,這樣才能讓自己的教學變得更加的靈活,也能讓學生更好的去學習。教學流程化是現(xiàn)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老師應該去解決。
1.2 學生參與積極性差
老師在教學,更多的是去關注自己到底是否能講完所有內容,還不是去關注學生的參與度,在教學設計沒有去考慮學生,導致實際教學并不適合學生。課堂中,老師苦口婆心的去講解,卻沒有多少學生去配合老師,整個課堂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較差,教學更像是老師一個人的事,學生只是觀眾,這樣的教學,學生怎么可能學得好,怎么可能去進步和提高。學生不參與教學,就沒辦法去學會基本的知識,怎么可能完成小學語文的學習。我們應該去解決這個問題,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讓整個語文教學更加的有效,從而促進學生的進步和發(fā)展。
2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的陶行知教育思想
2.1 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
生活中的很多事都可以對學生起到教育的作用,學生在社會上生活,也可以學到很多的東西,我們在實際教學時,不能去忽略生活和社會對學生的教育作用和鍛煉作用,去合理運用生活和社會的素材,來指導學生更加全面的發(fā)展以及各種能力的提高。老師在實際教學時,可以多引入一些生活的素材,讓學生在學校學習也不脫離生活和社會,時時刻刻都和生活聯(lián)系,從而讓學生更好地適應生活和社會,讓自己獲得更大的進步和發(fā)展。多要求學生和社會接觸,讓學生發(fā)展更全面,這也是我們教學應該起到的作用。我們想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去應用陶行知教育思想,在教學中去引入生活素材也是必要的。
2.2 好的教師,不是教書,不是教學,而是教學生學
老師在教學中的作用,不是將課本講完,不是進行教學,而是引導學生去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主動去學習,這樣才可以讓學生得到充分的鍛煉和發(fā)展。以往的教學,老師更多的是去完成教學任務,還不是讓學生自己去學習,老師更像是教學的主體,而學生只是一個無關緊要的人,老師應該去改變。在實際教學時,應該有意識的去引導學生學習,給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機會去鍛煉自己,這樣才可以保證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也能讓自己的教學變得更加的有效。我們想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去應用陶行知教育思想,老師應該改變自己的思想,讓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從而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2.3 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們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
教導、學習、做并不是三件事,而是一件事,老師在實際教學時,應該要求學生在練習中去學習,老師在練習中去進行教育,這樣才能讓學生的學習更加的有效率,也能讓整個教學更加的有實效。教學不再是單方面的事,而是多方面的配合,這樣才可以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老師在實際教學時,不能教學就僅僅是教學,還應該引導學生進行其他方面的操作,在實踐中去學習,老師也結合實踐進行教學,從而保證整個教學的效率,也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我們想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去應用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實際教學時,就應該借助多方面的配合來進行教學,從而讓整個教學更加的全面,也能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2.4 處處是創(chuàng)造之地,天天是創(chuàng)造之時,人人是創(chuàng)造之人
在實際教學時,應該引導學生去進行創(chuàng)造,這樣才可以讓學生得到更好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并不需要特定的時間和地點,也不需要特定的人,每個人都可以去進行創(chuàng)造。老師在實際教學時,對于學生提出的一些新的想法和思考,應該給予鼓勵,從而可以讓學生可以更好地去進行創(chuàng)新。老師在實際教學時,應該有意識的去引導學生創(chuàng)造不同,提出一些新的觀念,這樣可以讓學生的思維更加的活躍,在不斷創(chuàng)造和創(chuàng)新中提升自我,促進自己的進步。小學生一切都是未知,不去限制他們的發(fā)展,而是給予鼓勵,這樣才可以讓學生得到更好的發(fā)展。我們想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去應用陶行知教育思想,去引導學生進行發(fā)明創(chuàng)造,鼓勵學生去創(chuàng)新也是必要的。
3 結語
陶行知教育思想對于教學有促進作用,老師應該在實際教學中去進行合理的應用,從而促進自己教學的進步。
參考文獻:
[1] 楊會芳.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學苑教育,2016(17).
[2] 岳婷婷,梁玉敏.陶行知生活教育對當今小學語文教育的意義分析[J].智能城市,2017(01).
[3] 羅忠輝.淺談陶行知教育思想如何運用于小學語文教學[J].亞太教育,2015(10).
[4] 宋雅文.盤活識字路——淺析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指導下的小學語文識字教學[J].華夏教師,2017(01).
[5] 劉夢恒.探討陶行知教育思想與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J].才智,2018(01).
[6] 高海燕.行知教育理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之應用[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