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傳樹??
摘 要:作文教學是整個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語文教師辛苦探索,但仍有不少學生視作文為畏途,談作文色變。
關鍵詞:作文教學;興趣引領;農(nóng)村初中
特別是農(nóng)村中學的學生,起點低基礎差,缺乏系統(tǒng)訓練,教師盡管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但達不到預期效果,寫作水平普遍較低,因此作文教學顯得尤為棘手。針對這些情況,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筆者認為,首先要從“教”字上做文章,改革落后的作文教學法,要重視作文教學方法的研究。
一、 興趣引領,適時鼓勵強信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學習態(tài)度直接影響教學效果。為此,教師要千方百計地激發(fā)他們寫作的濃厚興趣,把“要我寫”變成“我要寫”。
首先,引導發(fā)現(xiàn),即興寫作。社會熱點是學生關注的焦點,將它適當引入作文教學,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面向社會,激發(fā)他們寫作欲望。比如對于學校組織“希望工程捐款活動”,學生們議論紛紛,“又是捐款,多沒勁”,“我本身也是貧困,干脆捐給我好了”,對此,我即興組織學生討論,耐心引導后,學生都能糾正自己的錯誤觀點,紛紛發(fā)表見解,有的說:“我們雖不富有,但比起那些面臨失學的同學,已經(jīng)很幸福了,我們要珍惜現(xiàn)在的學習環(huán)境,刻苦學習?!庇械恼f:“我們要節(jié)省開支,為希望工程盡微薄之力。”有的說:“希望工程不僅是扶助即將失學的同學,更是為了祖國的未來,民族的振興。”我稍加歸納,然后布置作文,由于情在筆先,學生寫來得心應手,覺得作文并不神秘可怕,而是一種享受和樂趣,從而激發(fā)了學生創(chuàng)作熱情,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講評時以鼓勵為主。對一個中學生來說,即使是最微小的一次成功,也看作是生命的閃光點,永遠珍藏在心靈深處。例如自己的作文被選為范文在班上宣讀,自己的作文在校刊上發(fā)表,甚至是“壞作文”中的好句段等。教師及時批改,講評中發(fā)現(xiàn)閃光點,多層次地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這樣有利于鞏固和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和上進心,從而使學生更加主動地寫作,反復修改好自己的文章。只要不把“成功”看得太神秘,努力培養(yǎng)學生成功的意識,就能在教學實踐中,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喜悅,感到寫作是一件樂事,進而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
二、 立足實際,多方積累夯基礎
學生有了寫作興趣后,雖“想言”卻未必能“言之有物”,這需要讓學生積累素材,擴展思路?!安环e小流,無以成江河”,有了知識儲備和生活積累,就能開闊學生對某一領域視野,寫作時,就有較豐富的材料可以選擇,為寫文章奠定堅實的基礎。
首先是生活的積累。葉圣陶先生也說過:“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么程度,才會作成什么文字?!币虼?,只有讓學生不斷從生活中吸取營養(yǎng),作文才能意蘊常新。每天記日記也是對生活積累的一種好方法。要寫好某些景物,如旅游景點、建筑物、花草樹木等等,可經(jīng)常布置學生寫觀察日記,平時也應多指導學生對人進行觀察,然后寫下人物外貌、言行、性格的觀察日記。做到每天記一點寫一點,日積月累,就有了生活的積累。
其次是思想認識的積累。作文就是“言為心聲”“有感而發(fā)”,就是要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的。不論寫事、寫景、寫人,總是要表達自己的思想認識,抒發(fā)自己的情感。學生的作文水平不高,思想認識不深刻,往往是因為認識水平太低。葉圣陶先生曾說:“無論寫什么東西,立場觀點總得正確,思想方法總得對頭。要不然寫來的決不會是有意義的東西?!币匾曊n堂教學對學生的潛移默化的影響。課本所選許多課文,多是文學作品中的美文,文學是社會生活的再現(xiàn),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通過生動的藝術形象,揭示特定時代社會生活的本質,無論哪一種體裁的文學作品,無一不是鞭撻生活中的腐朽與丑惡,贊揚生活中的光明和美好。通過這些課文的教學,激發(fā)起學生真善美的追求,對假丑惡的憎惡,潛移默化地形成美的觀念,美的感情。
再次是語言的積累。積累豐富多彩的語言,對于學生的寫作至關重要,要使學生積累豐富多彩的語言就必須培養(yǎng)他們搜集和積累語言的能力。要激發(fā)學生收集語言的欲望,自覺地重視收集語言。由少至多、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建立豐富的語言寶庫。還應指導學生積累語言方法,主要可以從幾方面著手:一是摘錄語言。身邊永遠帶著筆和筆記本,美詞佳句、成語、諺語、警句,隨時記錄。二是以日記形式寫下隨感隨筆。三是剪貼報紙。
三、 自評自改,培養(yǎng)自學提能力
作文修改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是搞好作文教學的一項重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葉圣陶先生說過:“改的優(yōu)先權屬于作文的本人。”這對于引導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培養(yǎng)自學能力和自學習慣”是有好處的。
首先是自讀文稿,理順語句。學生寫好后,引導其認真“讀”,是學生自我修改、把好質量關的重要步驟,也是學生自我完善思維活動的重要一環(huán),同時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每篇作文初稿完成以后,要求學生自讀兩遍以上,重點是理順語句。作文寫好后,讀給別人聽對理順文章的語句大有好處,學生明白了這個道理,每次作文寫好后,不僅能認真看,還要出聲地讀,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改正文中使用不當?shù)脑~句,使文章更通順些。
第二是集中修改,傳授方法。王力先生曾經(jīng)介紹經(jīng)驗說,他自己在大學預科擔任國文課時采用過黑板上公開批改作文的做法,事先選擇一篇有代表性的習作抄錄在黑板上,然后師生共同討論,逐句評改,這是一種“手把手”教的好方法。
第三是自改互改,培養(yǎng)能力。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呂叔湘先生指出:“教師培養(yǎng)學生,主要是教會他動腦筋,這是根本,這是教師給學生的最寶貴的禮物。就是給他一把鑰匙,他拿了這個鑰匙能夠自己開箱子、開門,到處去找東西。”組織學生自改、互改作文,對啟發(fā)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開拓思路,培養(yǎng)能力大有好處。這項工作需要教師的指導,如修改前要有針對性地提出具體要求,修改過程中對學生有爭議的問題要統(tǒng)一認識,互改時要求學生中肯評價同學作文的成與敗、得與失,這樣的修改既幫助別人又提高了自己。
教師通過對學生修改作文能力的培養(yǎng),發(fā)展學生智力,使他們形成良好的學習品質,并掌握“終身受用”的能力,這樣作文批改就會在作文教學中起到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徐鵬程.農(nóng)村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感悟之我見.新課程(中學),2015,01.
作者簡介:
陳傳樹,現(xiàn)就職于福建省尤溪縣第三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