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春艷
【摘要】數學課程是一種較為抽象的學科,在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個體條件的差異和認知能力的受限,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掌握和運用程度都存在著一定的困難,數學中的很多理論模型都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難點。對于教師來說,如何僅憑著傳統(tǒng)的課堂講解和教學工具,是難以保證新課改所提出的教學目標的。在確保國家級課程標準實施的前提下,應用信息技術到教學過程中已經成為一種趨勢。本文以高學數學教學為切入點,研究了如何在高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加強信息技術的應用,提出了在信息技術條件下進行高學數學教學整合的有效性措施,希望通過本文的研究為提高高中數學的教學質量和效率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信息技術 高中數學 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9-0126-02
隨著我國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網絡信息技術在教育中應用的范圍和普及程度在逐漸擴大,給學生的學習也創(chuàng)造了很多的途徑,為學生搭建了除了課堂之外的學習平臺。將信息技術應用到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可以具象化的表現出數學概念,讓學生高效、充分的理解相關理論,對于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學成果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數學可以變得更加的簡單、生動和具體。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教師應該利用好信息技術,提高教學效果,改善當前的教學模式。
一、信息技術應用到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意義
(一)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中主要以教師的講為主,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是處于被動的位置,這種教學方式雖然可以在單位時間內提高教學效率,但是學生則失去了大多的自主學習和探究的機會,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對學習的興趣,學習效果難以保證。而通過信息技術,融入更多的教學方式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方式和多種多樣的學習資源,可以有效的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產生對知識的渴望,進而逐漸形成積極學習的狀態(tài),為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奠定一定的基礎[1]。
(二)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隨著新的課程改革目標的提出和課程改革計劃的推行,除了要保證基本的教學內容之外,更加注重對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在教學過程中,如何采取有效的方式保證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是關鍵。由于數學知識的特殊性,過去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在上課的時候是以教師的講解為主,教學方式比較單一化,學生沒有興趣、學習效果不佳等結果反饋給教師之后教師的教學積極性也會受挫。利用信息技術到數學教學中,是全新的創(chuàng)造性的方式, 通過網絡所搭建的學習平臺和資源共享平臺 ,學生可以轉變過去學習過程中被動的學習觀念,通過主動參與的形式變化為主動學習。通過信息技術和網絡環(huán)境,可以打破傳統(tǒng)教學活動的局限性,豐富教學資源,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與實踐能力、實現教學大綱的要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利用信息技術整個高中數學教學的方式
(一)利用信息技術直觀呈現數學概念
在過去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學工具一般都是一些模具,尤其在幾何課程教學中為了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把握,這種模具的應用就更加廣泛。但是模具在教學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不方便的地方,對于幾何內部關系無法直觀的表達出來。而利用信息技術之后就可以很好的避免和解決這個問題,例如進行旋轉體的教學時,可以將其動態(tài)的變化過程通過信息技術展現出來,學生通過對動態(tài)現象的觀察和學習,可以對圓錐、圓柱的結構和形成有深入的認識;在進行體積知識的教學時,可以將圓錐和援助之間的幾何關系通過信息技術進行動態(tài)展示,使學生對二者的內在關系有深入完整的了解。如果在教學過程中所采取的教學工具和資源都比較形象化、直觀化,那么學生在對理論知識點理解的基礎上,還可以培養(yǎng)其創(chuàng)新意識。在利用信息技術教學時,教師要注意對學生的引導,讓學生正確利用這一工具去探究和研究數學理論知識,將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發(fā)揮到最大,提高教學活動的質量[2]。
(二)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輔助性教學
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應用信息技術,除了可以將數學概念生動、直觀的展現處理,還可以進行輔助教學設計。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活動要從實際情況出發(fā),將信息技術應用在整合教學過程中。例如:在講解初等函數時,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對于函數圖像無法精確的表達,學生也不能充分的感受到概念的形成過程,而通過信息技術,利用現代化的制圖軟件,可以將函數關系圖像繪制出來,為后續(xù)的知識講解奠定基礎。在講解函數性質知識點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上機操作,讓學生自己動手繪制函數圖,可以將學生劃分為幾個小組,小組內的成員可以進行討論和分析,得到小組內統(tǒng)一的意見,也就是對函數性質的分析。通過這種動手操作和分析討論的方式,學生對于知識點的理解能力會加強,同樣這種實踐方式也會提高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使得原本抽象、難懂的函數關系可以變得較為直觀和具體,為下一步的學習打下基礎,實現輔助教學的目的,提高教學過程的整合效果。
(三)利用信息技術開展探究性學習活動
在信息技術不斷成熟的今天,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展開合作式的學習模式已經成為主流的教學理念。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并不是簡單就能夠培養(yǎng)的,尤其在高中階段,學生面臨著高考的巨大壓力和繁重的學習任務,多數時候的思維方式都比較固定,所以,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還需要教師的有效引導,利用信息技術,搭建一個完善的學習和探究的環(huán)境,引導學生形成創(chuàng)新性的習慣與意識。
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受到各種現實條件的限制,一般都是教師提前準備和設計好本節(jié)課程的教學內容,然后在課堂是進行灌輸式教學,將數學的公式法則、基礎概念甚至是解題的步驟等都機械的傳遞給學生,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完全沒有主動參與和實踐的機會,過分注重對推理演繹方面的教學,忽視了科學性教育。目前,通過信息技術作為載體和技術支撐,可以為培養(yǎng)和加強自主探究性學習模式提供一個前所未有的條件,教師可以根據本節(jié)課程的具體內容,結合學生的基礎情況,制定本節(jié)課程的教學目標,并在網絡中搜索相關的資源提供給學生,讓學生根據所提供的各項條件和資源進行探索和分析,嘗試自己動手解決問題。學生也可以充分的利用好信息技術這個工具,通過各種軟件和平臺開展自主學習和探究活動。實際上,數學課程中所以的理論知識點都是一個動態(tài)發(fā)展和形成的過程,從這個角度進行切入,合理的設計數學實驗,讓學生利用好現有的技術條件展開自主、自發(fā)的實驗,勢必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習效率,保證教學質量,對于整個高中階段的數學整合都具有明顯的效果[3]。
結語
在現代高中教學過程中,信息技術占有重要的位置,加強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整合與應用是今后教育工作發(fā)展的主要趨勢。對于教師來說,在充分的利用信息技術展開教學活動的同時,也要注意技術利用的方式方法,不要走入誤區(qū)。在進行教學活動設計時要做好科學、合理,既不能太簡單也不能過于細化,注意不要一次性將所有的知識點都表達出來,要留給學生自我想象和思考的空間。重視對學生自主學習的引導,激發(fā)起學生的潛能,培養(yǎng)他們用數學思維去解決問題。
參考文獻:
[1]張巖.淺議如何用信息技術整合高中數學教學[J].考試周刊,2017,(86):136.
[2]張文艷.芻議如何用信息技術整合高中數學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6,(17):161-162.
[3]張穎.關于如何用信息技術整合高中數學教學的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3,(34):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