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寫作文是在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也是在培養(yǎng)一種人品,一種求真務(wù)實的品質(zhì)。然而,長期以來的應試教育成就了以應試為主的訓練性作文教學方式,這樣的文以載道的傳統(tǒng)習作教學虛化并脫離了兒童的認識水平,遠離了兒童的生活,高于一切的分數(shù),壓抑了兒童的天性。這樣的教學僵化了習作教學模式,更僵化了兒童固有的自由、自然、率真的天性。許多兒童為了得高分,在習作中說空話、說假話,這樣不利于學生寫出好作文,也不利于學生健全人格的發(fā)展。
關(guān)鍵詞:真情實感;寫情;豐富多彩
那么如何培養(yǎng)學生真情實感作文呢?我認為作文教師可做以下努力:
一、 采用真情實感作文教學模式
真情實感作文教學模式即“激情”、“寫情”、“贊情”的教學模式。
1. 激情
小學生知識儲備、語言儲備、情感儲備較少,因此在寫作文時常感到無話可說,無從下筆,就出現(xiàn)了“一湊、二抄、三套”寫“撒謊作文”的現(xiàn)象。要改變這種現(xiàn)象,我認為首先應該“激情”,激發(fā)學生的習作激情,打開學生表達的閘門,為學生創(chuàng)造真情實境,學生才能寫出真情實感。在這方面李吉林老師的情境教學值得借鑒。本人根據(jù)三至六年級語文教材中各單元的作文特點,提出了以下幾個“激情”的方法:
(1)故事法。小學生都愛聽故事,教師可以在導入時為學生繪聲繪色地講一個小故事,或借助媒體播放一個短小精彩的片斷,誘導學生進入特定的環(huán)境中,使他們充滿對文學的渴望與追求,激發(fā)他們“我要說”、“我要寫”的欲望。
(2)表演法。在課前讓事先安排好的學生進行表演,然后學生將所觀察到的寫下來。由于是學生親眼所見,寫出來就真切感人。這種方法適用于寫事類作文片斷的訓練。
(3)參觀法。三年級作文《關(guān)于學校環(huán)境保護》,四年級作文《我們的校園》,六年級作文《給校長的建議書》。如果教者能帶領(lǐng)學生參觀校園,或之前指導學生參觀,那么作文一定不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了。
(4)討論法。這種方法適用于寫表達某一觀點的議論文。學生就教師所給命題展開討論,各抒己見,這樣能集思廣益,激發(fā)作文靈感,使學生覺得有內(nèi)容可寫。如六年級的作文《我眼中的電視》,課前學生小組合作討論了電視的利與弊,全班又進行了交流,學生寫作文時文思如泉涌,習作效率大為提高。
(5)回憶法。小學作文中大多是寫人和事的,教者就要通過喚起學生的回憶,使學生產(chǎn)生親切感,激發(fā)他們寫作的興趣。
現(xiàn)代教育技術(shù)手段圖、文、聲、像并茂,我們的作文老師可靈活利用,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多種多樣的寫作情境,使學生參與到寫作中去,作文就能成為學生傾吐情感、記錄生活的寫作實踐課。
2. 寫情
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創(chuàng)設(shè)了真情實境,學生應該是急于表達,樂于表達。那么怎樣寫出具有真情實感的作文呢?教師應指導學生將自己的所思所見所聞寫下來,要以我手寫我心,以我手寫我口。
(1)鼓勵選材真實
在指導學生寫《我的媽媽》這篇作文時,我們班的一個女生說:“老師,我的媽媽整天打麻將,對奶奶也不聞不問的,我怎么寫呀?”我一聽立刻表揚她敢于說真話,鼓勵她將原汁原味的媽媽寫下來。后來這位女生的作文寫得很好,她寫道:“別人的媽媽是勤勞的,是偉大的,而我的媽媽卻是懶惰的,自私的……”。在作文評講課上我將這篇作文讀給全班學生聽,孩子們憤慨道:這是什么媽媽呀!有個男生說:“我的媽媽也愛打麻將,還愛臭美,整天想著買衣服,買化妝品……”,然后,他又囁嚅著:“可我沒敢寫?!边@位男生的作文我記得,他寫的是她媽媽很勤勞,起早貪黑的忙家務(wù)……從這節(jié)課以后,我們班學生的作文寫得越來越有真情實感了。
(2)指導表達得體
學生有了可寫的素材后,要想寫出真情實感的好文章來,我認為還應該培養(yǎng)他們的寫作技巧。我班學生在寫“高興的一件事”時,不少學生都寫“我真高興啊!”,“我高興得要命。”,“我高興死了!”……可是他們的作文從頭到尾使人感受不到這種“高興”。這些語言太過直白,我就指導他們將情蘊含在寫事中。寫事的作文,要過程具體在記事中融入感受;寫景的作文要抓住特點,融入真情;寫人的作文要寫典型事例,有真情實感。
二、 開展豐富多彩的真情實感系列活動
我們作文教師還通過一系列活動幫助學生積累習作素材、掌握真情實感作文的方法,使學生在習作中有話可說,易于動筆,樂于表達。
1. “新聞袋袋庫”
“新聞袋袋庫”是一個精美的本子。里面記錄著學生的所見、所聞、所感,相當于日記本?!靶侣劥鼛臁崩锏牟牧蟻碜杂谏??!帮L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guān)心。”美麗的自然風光,可愛的動植物,不同的風土人情,精彩的活動、競賽,身邊的人和事,瞬間的心靈感受……都是“新聞袋袋庫”里的內(nèi)容。每一則“新聞”可以是三五十個字,也可以是百八十個字。目的是讓學生關(guān)注自我,關(guān)注生活,關(guān)注社會,思考生活,思考身邊的人和事,養(yǎng)成善于收集資料和真情實感表達的良好寫作習慣。而不能加重學生負擔,使學生更加討厭寫作文。
2. 我的“百寶箱”
我的“百寶箱”是一個盒子,里面裝著《采蜜集》和書。《采蜜集》里是學生摘抄的好詞、好句。有優(yōu)美的詞語、精煉的成語、名人名言、諺語俗語以及一些富有文采的句子,富有哲理的句子……都分門別類,有序摘抄?!鞍賹毾洹崩锏臅秦S富多彩,里面的書老師要進行過目,保證質(zhì)和量。另外,還在每周四、五中午的讀書課中進行“百寶箱”開放活動。互相交換,互相交流,讓同學們讀的書更多,收獲更大。我相信堅持不懈,循環(huán)遞進,會豐富學生的文化積淀。有了量的積累才會有質(zhì)的飛躍,大量的積累,讓學生有詞可寫,有事可寫,有感而發(fā),面對文題才可以思接千載,視通萬里,真情洋溢,才能在習作中更好地表達真情實感。
3. “真情實感習作指導站”
“真情實感習作指導站”是班級文化布置的一角。“真情實感習作指導站”上的內(nèi)容有三個欄目:“聽一聽”、“學一學”、“比一比”?!奥犚宦牎笔锹爠e人怎么說真情實感受作文,張貼上古人的話,如“不精不誠,不能動人”。張貼上作家的話,如:余秋雨先生說:“作文應是用質(zhì)樸的語言把事情說清楚,把自己的心情寫出來?!睆堎N上老師的話,如:“同學們,把你做過的,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寫下來吧!”“學一學”是學真情實感習作的方法,教師將有關(guān)真情實感習作的方法張貼上去。
4. 每周一活動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每周班級都要開展一次學生活動,組織全體學生參與活動。在一個個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學生參與著、感受著、體驗著,習作的素材自然多了。由于是親身經(jīng)歷,寫出的作文自然會真情洋溢。
我們的作文教學只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使作文與學生生活、實踐活動密切結(jié)合,就可以讓學生“以我手,寫我心;以我文,抒我情”,真正實現(xiàn)作文與做人的同步發(fā)展。
作者簡介:
周海霞,江蘇省宿遷市泗陽縣城廂實驗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