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雍
(上海師范大學 人文學院,上海 徐匯 200233)
美軍觀察組派駐延安是抗日戰(zhàn)爭史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史上的重要歷史事件,但長期以來,與史迪威事件相比研究成果較少,一些專著對此著墨不多。①筆者根據確鑿的史料,對這一事件作一系統(tǒng)回顧,以期推進黨史、民國史以及中外關系史研究的深入。
一
1944年7月21日,中印緬戰(zhàn)區(qū)美軍司令部派出美軍觀察組(又稱迪克西使團),規(guī)定該組的任務是:注意敵偽軍戰(zhàn)斗序列;共產黨軍隊的力量、位置、作戰(zhàn)部署、裝備狀況、訓練狀況、戰(zhàn)斗力;共產黨對戰(zhàn)爭所能作出的貢獻的估價;共產黨戰(zhàn)爭能力的潛在貢獻的估價;援助共產黨軍隊,以增強他們戰(zhàn)斗力的價值最有效的方法等各項。美軍觀察組是在中印緬戰(zhàn)區(qū)美軍司令部司令官兼蔣介石參謀長史迪威將軍的大力提議和贊助下籌建起來的,并得到美國總統(tǒng)羅斯福的堅決支持,下設政治情報組、陸軍情報組、海軍情報組、氣象組和營救(飛行員)組。有航空兵軍官、陸軍軍官、軍醫(yī)、技師、海軍軍官和信號兵等,共18人。
1944年7月22日,包瑞德上校率第一批人員到延安。8月7日,中緬印戰(zhàn)區(qū)司令部顧問、美國大使館二等秘書雷蒙德·P·盧登率第二批人員到達。
美軍觀察組來延安絕不是偶然的,而是有深刻軍政背景的。1941年12月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后,美國的遠東戰(zhàn)略是“用較小的代價使中國成為一個從那里能極大地毀壞日本的作戰(zhàn)基地”[1]434,實際上是利用中國取之不盡的人力資源,依托中國戰(zhàn)場來拖住日本,減輕其在太平洋戰(zhàn)場所受的壓力。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軍隊和敵后抗日根據地日益壯大,有效控制著廣大的敵后區(qū)域,包圍、牽制著相當數(shù)量的侵華日軍。而國共兩黨的摩擦與軍事對峙,影響了中國的政局穩(wěn)定,而且也嚴重削弱了中國的抗日陣營力量。美國人認為,發(fā)展下去將使其國家利益受損,而使日本得益。1944年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節(jié)節(jié)勝利,但中國戰(zhàn)場上仍集結著大量日本陸軍。美國政府為了避免一旦在中國大陸作戰(zhàn)時造成美國士兵的大量傷亡,希望中國所有軍隊都能用于對日聯(lián)合作戰(zhàn),不希望看到中國在這時出現(xiàn)國共內戰(zhàn)。因此美國政府開始考慮積極調處國共關系,同中共軍隊合作的問題。1944年2月間,羅斯福通知蔣介石,為了搜集日本在華北、東北的情報和研究將來在中國大陸作戰(zhàn)的各種可能,準備向延安派出一個軍事考察團。蔣介石對此一直進行阻撓和拖延。到6月間,隨著國民黨開始豫湘桂大潰退和中共領導的敵后游擊戰(zhàn)爭的迅猛發(fā)展,美國副總統(tǒng)華萊士又來華直接向蔣介石提出上述要求,蔣介石這才勉強同意。7月10日,華萊士向羅斯福報告:美國必須“在支持蔣介石的同時,通過各種可能途徑對他施加影響,迫使他在中國進步人士的指導下采取能喚起民眾支持、能使中國在作戰(zhàn)方面有新的起色的政策”[2]140。美軍觀察組進駐延安,既是美國解決中國危機的重要舉措,也是為以后美國對華政策的定向所作的重要準備。
二
美軍觀察組一到延安就投入緊張的工作,首先聽取了八路軍、新四軍負責人的軍事報告。8月3日,美軍觀察組成員會見葉劍英,葉作了題為《八路軍七年來華北抗戰(zhàn)的概況》的長篇講話和《關于我軍的編制與裝備》的介紹。他結合《中國抗戰(zhàn)敵后戰(zhàn)場形勢圖》,逐一敘述了敵、友、我三方的情況,全面介紹了八路軍在敵后戰(zhàn)場英勇抗戰(zhàn)、發(fā)展壯大的過程、辦法和經驗,指出七年中,中共在華北敵后鞏固地建立了五大塊抗日民主根據地,跨越華北之晉、冀、察、魯、綏、熱、遼七省??谷彰裰髡I導下的人口達五千多萬,占全華北人口百分之十左右;中共自信有力量擔任華北戰(zhàn)場上的反攻。葉劍英說,八路軍之所以能屹然獨存于敵后并制勝敵人的秘訣在于“我們部隊的政治素質較好,官兵上下一致,具有高度的抗日積極性,組織嚴密,意志堅強,士氣旺盛,……作戰(zhàn)上高度主動和機動,善于研究敵人,發(fā)現(xiàn)和利用敵人的特點,指揮統(tǒng)一,行動一致,……更主要的,我們實行民主,堅決依靠人民,一切為人民的利益著想,發(fā)動與武裝人民參戰(zhàn),使戰(zhàn)爭真正成為全民戰(zhàn)爭”[3]163。他還說:我們“極愿對祖國抗戰(zhàn)和整個反法西斯戰(zhàn)爭有更多的貢獻。但令人遺憾的是國民黨當局缺乏此遠大眼光,不僅無任何幫助,反而多方限制與打擊我們抗戰(zhàn)力量,這對于抗日戰(zhàn)爭與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都是十分有害的?!保?]164葉劍英的講話結束時,美軍觀察組成員全體起立。包瑞德致辭說:“今天,葉將軍所作的報告是很有趣味、很有價值的,我們能聽到葉將軍的報告是很榮幸的。葉將軍,你以這樣充分的對我們的信任來作報告,我向你保證,對你報告的這些材料,保證以很小心謹慎的態(tài)度對待之?!保?]415包瑞德后來回憶說:葉劍英“講話過程中,他可能試圖夸大共產黨軍隊的重要性,但總的來說,他的介紹是客觀的。這證明,國民黨對共產黨的批評是過火的。”[5]40
1944年8月6—9日,美國軍事觀察組分三次聽取了八路軍副總司令彭德懷題為《八路軍七年來在華北抗戰(zhàn)的概況》的報告,彭德懷將七年的華北抗戰(zhàn)分為四個時期:平型關戰(zhàn)斗至武漢失守,武漢失守至百團大戰(zhàn),百團大戰(zhàn)至抗戰(zhàn)五周年,抗戰(zhàn)五周年至今。他根據不同時期特點,以大量數(shù)據與事例具體、詳細地介紹各個時期的敵軍、國民黨軍和八路軍的情況,更多的是介紹了八路軍在敵后建立抗日根據地、開展游擊戰(zhàn)爭和敵人進行長期艱苦戰(zhàn)斗的過程、戰(zhàn)略戰(zhàn)術和輝煌戰(zhàn)果。彭德懷指出:“七年來敵人對華北八路軍的作戰(zhàn),曾用盡毒辣的陰謀與殘酷的手段,并五易其統(tǒng)帥。但是我軍在與后方完全斷絕,毫無接濟的情況下,勝利地堅持到了今天,而且還要繼續(xù)勝利地堅持下去?!保?]291包瑞德認為:彭德懷講演的優(yōu)點是“氣派很足”,但他關于“彈藥是如此少,以至于每個戰(zhàn)士都不得不確保每打一槍都打中一個甚至一個以上的日本人”[5]41的說法顯然是夸張的。
1944年8月10日,美軍中緬印戰(zhàn)區(qū)駐延安觀察組組長包瑞德和該組政治情報組組長謝偉思會見了新四軍軍長陳毅。陳毅向他們談了新四軍的情況[5]42。幾天后謝偉思又見陳毅,雙方交談了3個小時。謝偉思問:到了反攻時期,國民黨軍隊進入新四軍地區(qū),他們是一定要打的。你們怎么辦?陳毅答:以國民黨在日軍進攻之前招架不住的現(xiàn)狀來看,他們的軍隊是絕難實行反攻的,這是一;第二,如果在盟軍配合之下進行反攻,一定需要調整一下全國國共關系和在華中與新四軍的關系。如果沒有新的調整,國民黨軍隊進入解放區(qū),我軍有各種理由拒絕他。很簡單的理由就是他后來不承認我們?!绻麌顸h又食言向我們進攻,我新四軍單獨的力量可以制止其反動行為。謝偉思又問:“國民黨在反攻未到來之前會不會坍臺?”陳毅回答說:我們是堅持抗戰(zhàn)、實行民主,要求戰(zhàn)后和平的中國、和平的世界為目標的。他特別強調抗戰(zhàn)幾年來,中共顧全大局、相忍為國的風度。謝偉思聽后表示很贊成,他感動地說:“我一定要到華中去看一看。你們的辦法和成績很好!”他見陳毅表示歡迎,便告訴陳毅:這次他來是想商量用空降辦法是否可到華中。因為走陸路要4個多月,太慢。他去跟包武官商量后,即可向史迪威提議辦,并且一面通知國民黨[7]304-306。8月21日,包瑞德又提請陳毅把上次談話中約定的兩個文件(指《蘇北事件真相》和《皖南事變真相》)寫出來。陳毅連夜草就,并寫了一封給包瑞德的信,一并呈送請毛澤東審閱。毛澤東當即略加增改,他在修改《皖南事變的真相》時加寫了以下內容:“我們曾于某部分友軍處獲悉,蔣介石于一九三九年(應為1940年)十二月初即已下令各軍,叫他們不要截擊新四軍首批通過的輜重行李,讓其安全通過,以便待新四軍軍部及主力通過時,各軍合擊,一網打盡。當時許多人不相信,直至襲擊事變發(fā)生,方才證實?!保?]538-5398月28日,陳毅將上述兩個文件連同包瑞德的信一并遞交美方。9月12日,陳毅又到王家坪與包瑞德、謝偉思交談[9]433-434。
1944年8月12日,美軍觀察組與聶榮臻談話,他介紹了晉察冀抗戰(zhàn)的情況,并指出日軍已難以支持,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為期不遠[10]410。他說:“如果從盧溝橋事變算起,日軍在中國打仗已經有七年了。他們漂洋過海,在異國作戰(zhàn),困難是很多的,從各方面看,已經非常吃力了。在希特勒快要滅亡的今天,難道他們還能單獨堅持很久嗎!”美軍觀察組說,日軍正出動幾十萬人,爭奪從河南到廣西的大陸交通線,而且進展相當順利,特別是在東北還有約五十萬精銳的關東軍沒有使用,認為日本帝國主義還可以打下去,戰(zhàn)爭還要拖一段比較長的時間[11]557。后來的歷史證明,聶榮臻勝利在望的預見是正確的。包瑞德后來回憶說:聶榮臻“相當客觀地描述了他所負責的軍隊和地區(qū),一點也不講他自己,但是對國民黨過多地使用了宣傳性的生硬的語言”[5]42。
除了聽取八路軍、新四軍負責人的軍事情況介紹之外,美軍觀察組成員還在延安等地進行了實地考察。8月24日,包瑞德和美軍觀察組成員由葉劍英陪同到南泥灣三五九旅視察,觀看該旅的軍事項目表演,并檢閱了部隊。8月26日,包瑞德和美軍觀察組成員又觀看該旅七一八團的戰(zhàn)術演習。
1944年9月26日,美軍觀察組包瑞德等人在延安東關大操場觀看八路軍留守兵團模范學習代表舉行的投彈、射擊、刺殺等七項軍事技術表演。毛澤東、陳毅、林彪、聶榮臻等在場[8]458。10月30日包瑞德在延安聽取了毛澤東在陜甘寧邊區(qū)文教大會上講話,這次大會有醫(yī)學、文化、教育等大單位參加,毛澤東在會上闡述了新民主主義文化運動中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方針。
美軍觀察組還訪問了延安日本工農學校的學生宿舍,了解到一些具有特殊價值的情報來源于日本戰(zhàn)俘。
延安一戲劇學校為美軍觀察組演出了一場描寫日軍封鎖線附近農村生活的話劇,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多數(shù)只有十來歲的男女學生演技出色。包瑞德注意到該校不僅訓練學生演出由延安改編的中國古典戲劇,而且也表演現(xiàn)代話劇。
9月起,美軍觀察組分赴前線,去晉察冀、晉綏等抗日根據地考察。9月7日,毛澤東告晉西北、晉察冀負責人:美軍觀察組上尉考林②、中尉瓊思③二人將于最近分赴晉綏邊區(qū)及晉察冀邊區(qū),考察地形、建立情報網和了解爆破工作實施之范圍等[8]54。4月14日,科林上尉、約翰中尉和希契上尉前往晉綏抗日根據地,11月5日回到延安。11月6日,葉劍英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介紹了美軍觀察組部分人員赴晉西北地區(qū)考察歸來后的觀感。
1944年10月6日,雷·盧登、彼得金上校、多姆克上尉、惠特爾西中尉和沃爾特·格雷斯一行5人前往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的阜平。雷·盧登后來在向美國大使館的報告中寫道:“經數(shù)月華北、察綏實地證實,中國共產黨及其軍隊深得人民擁護和愛戴?!保?2]330
10月9日,醫(yī)生卡斯伯格少校,在3個英美新聞記者的陪同下從晉北前往陜北[5]61。
10月17日,包瑞德前往綏德,參觀抗日軍政大學第二分校,觀看了校方組織的部隊體操表演、隊列訓練與軍事演習[5]67-69。
1945年1月,艾斯·杜倫上尉一行7人在冀中軍區(qū)考察④。杜倫祖籍是加利福尼亞州,但在杭州長大。冀中軍區(qū)九分區(qū)司令員魏洪亮向他介紹了“五一”大“掃蕩”前敵我雙方態(tài)勢以及冀中軍民在殘酷的斗爭中運用游擊戰(zhàn)、地道戰(zhàn)、麻雀戰(zhàn)創(chuàng)造的光輝業(yè)績。杜倫參觀了八路軍的一個連隊與地道,還在皮里村目睹了日軍的罪行,也看到了冀中抗日軍民的合力擊退日軍進攻的戰(zhàn)斗。他深有感觸地說:“八路軍英雄”,“中國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保?3]286-287
盡管有八路軍的全力保護,但前線畢竟是有危險的。1945年1月21日,美軍觀察組成員惠特塞在晉東南敵后抗日根據地考察時,突遭日本侵略軍襲擊,不幸犧牲。八路軍總部決定把美軍觀察組在延安的食堂改為“惠特塞紀念堂”,朱德親筆為紀念堂題了門匾。
分路探訪,有助于觀察組更多更快地獲取八路軍與各抗日根據地的軍事政治信息。經過實地觀察,包瑞德等人對延安共產黨政權基本上持贊賞態(tài)度,因為“那里的一切事物所具有的外表是絕大多數(shù)美國人都傾向于贊同的”。他回憶說,“在延安,我所見到的任何地方,包括第十八集團軍總司令部,都沒有一個衛(wèi)兵。在毛澤東樸素簡陋的住處前面,即或有什么人在站崗,這對于一個偶然的過路人來說,也是不顯眼的。”[5]152在邊區(qū),國統(tǒng)區(qū)里司空見慣的“捆著去當兵的人,我還從未見到過”[5]159。包瑞德經過考察認為,如果八路軍“有更好的裝備和供應并接受美國軍事顧問的幫助,那么他們在對日作戰(zhàn)就一定能取勝,建議給予共產黨少量的步槍、機槍、迫擊炮、反坦克炮和一些輕炮,以期提高他們游擊戰(zhàn)爭的效力”[5]50。
美軍觀察組的駐地管理等事務由黃華和陳家康負責。在延安期間偶爾也有個別不愉快的事件發(fā)生。有一次美軍觀察組一個成員在延安對一個姑娘有不軌舉動。善于合作的周恩來隨即向包瑞德表示不滿與抗議,明確地說:“這一問題如果牽到個人之間真誠的愛情,那是另外一回事,但如果這僅僅是出自美國人單方面玩弄的欲望,那么他認為就非得記住他的抗議不可?!保?]163-164包瑞德接受了這一抗議,并及時警告了當事人不得再犯。
三
1944年8月15日,延安《解放日報》發(fā)表經過毛澤東重大修改的社論《歡迎美軍觀察組的戰(zhàn)友們》。社論說,美軍觀察組到達延安,“這是中國抗戰(zhàn)以來最令人興奮的一件大事。我們謹向遠道來此的觀察組全體人員,致熱烈歡迎之忱!……我們預祝美軍觀察組的工作的成功。我們希望這一成功,會使美軍統(tǒng)帥部對于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團結抗戰(zhàn)、實行民主的政策,和共產黨領導下的敵后抗戰(zhàn)力量,獲得真實的了解,并據以決定正確的政策。我們希望這一成功,會增進中美兩大盟邦的團結,并加速最后戰(zhàn)勝日寇的過程?!保?4]34-388月18日,中共中央發(fā)出外交工作的指示,說美軍人員來我邊區(qū)及敵后根據地,“我們不應把他們的訪問和觀察當作普通行動,而應把這看作是我們在國際間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開展,是我們外交工作的開始?!覀兺饨还ぷ髦行模瑧旁跀U大我們影響,爭取國際合作上面?!敝甘菊J為“美軍人員來我邊區(qū)及敵后根據地的理由,為有對敵偵察和救護行動之需要,準此可爭取其逐漸擴張到對敵作戰(zhàn)方面的合作和援助。有了軍事合作的基礎,隨后文化合作,隨后政治與經濟合作就有可能實現(xiàn)?!保?5]314-316事實上,爭取與美國方面建立具有官方性質的聯(lián)系必然會在政治上加強共產黨與國民黨談判的地位,在軍事上進一步壯大自身的力量。
1944年8月21日,毛澤東致電新四軍五師領導人李先念、鄭位三、任質斌、陳少敏并告張云逸、饒漱石:就美軍第十四航空隊歐高士少校提出的美海陸軍登陸時協(xié)同作戰(zhàn)問題,“我們正與駐延美軍觀察組人員協(xié)商,準備一切?!保?]538
1944年9月9日,毛澤東致電張云逸等人:“放手與美軍合作,處處表示誠懇歡迎,是我黨既定方針?!保?]544從宏觀上說,中國共產黨對美軍觀察組的工作實際上是建立太平洋反日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一個重要方面。早在1941年12月9日,中共中央就明確提出:“中國人民與中國共產黨對英美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特別有重大的意義?!袊伯a黨應該在各種場合與英美人士誠懇坦白的通力合作,以增加英美抗戰(zhàn)力量,并改進中國抗戰(zhàn)狀況?!保?6]而對美軍觀察組的工作就是一個很好的抓手。
1944年10月5日,中印緬戰(zhàn)區(qū)統(tǒng)帥部對包瑞德的授勛儀式在延安舉行,中印緬戰(zhàn)區(qū)司令部的參謀長、美國陸軍準將、威廉·伯金專程從重慶乘飛機前來授勛,毛澤東、朱德出席,葉劍英代表中共發(fā)表簡短講話。他說:“包上校的給獎典禮在延安舉行,我們覺得很榮幸。美國盟邦對我八路軍、新四軍友誼的尊重和對其力量的重視,增加了敵后解放區(qū)軍民的斗爭勇氣。今天,我們在慶祝包上校受獎的時候,同時慶祝他在延安事業(yè)的成功?!保?]417他還說:“不僅迪克西使團的指揮官是可尊敬的,而且和中國人一起工作的美軍觀察組也是可尊敬的?!保?]90《解放日報》對整個授勛儀式進行了詳細的報道。美國學者西奧多·懷特和安娜·雅各布認為:包瑞德是“美國最優(yōu)秀的中國問題專家之一”?!鞍鸬绿峤坏年P于中國共產黨的報告,都是公正的、冷靜的軍事估價。作為一個軍人,他認為:中國共產黨的軍隊具有戰(zhàn)斗力。對于美國來說,這支軍隊是反對共同敵人的有力盟友。中國共產黨人感覺到了包瑞德對他們的尊重,因此,也同樣以尊重的態(tài)度對待他?!保?7]265
美軍觀察組在延安期間,毛澤東與謝偉思進行了認真坦率的談話,闡述了中國共產黨的政治主張。1944年8月23日,毛澤東、周恩來與謝偉思進行了6小時的談話。毛澤東談了國共關系,闡明了中共對于時局的分析及其方針政策,他指出:“國民黨必須整頓,它的政府必須改組,像它現(xiàn)在這個樣子,它是不能指望進行一場有效的戰(zhàn)爭的,要是美國替它可贏這場戰(zhàn)爭,那勝利后也肯定要發(fā)生動亂。”[18]361我們共產黨人深知內戰(zhàn)的慘痛經驗。我們現(xiàn)在只是要求:美國政策要努力引導國民黨改革自己。[8]539-540毛澤東還說:“戰(zhàn)后中國的工業(yè)化,只有通過興辦自由企業(yè)和得到外資的援助才能做到,中美兩國的利益是相關又相似的,它們在經濟上和政治上都是調和的;美國同中共合作對于一切有關方面都是有益的和值得高興的,不會損害美蘇關系;美國無須擔心我們不給予合作,我們應當合作,我們也必須得到美國的援助?!保?8]362周恩來則闡明,“對于美國來說,贏得中國抗日戰(zhàn)爭的決定性勝利而又避免內戰(zhàn)的唯一辦法是既支持國民黨,又支持共產黨。”[19]594
1944年10月9日,毛澤東在出席八路軍總部舉辦的舞會時又同謝偉思進行談話,在談到國共關系問題時毛澤東認為,國民黨還不準備妥協(xié),因此眼前沒有希望召開擬議中的緊急國民大會和改組政府。但是他向謝偉思表示:“我們愿意等待。我們在耐心方面有過長期鍛煉?!保?]550
謝偉思在延安的頭三個月里發(fā)回了約40份報告,稱贊了中國共產黨所實行的政策,并建議美國政府應該重視中國共產黨及其武裝力量。他認為:“共產黨在各游擊基地均居優(yōu)勢并具影響力,且已獲得農民與自由人士之支持。”[12]330“共產黨應盡可能受到我們的同情和友好對待”[20]180-184。在軍事方面,謝偉思也曾秘密建議美國用繳獲的德國武器援助中共,以承認中共獨立政府為交換,令其在江南地區(qū)發(fā)動攻勢作戰(zhàn)[1]441。這些報告較客觀地反映了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根據地情況,引起了美國政府的重視,對于美國對華政策的制訂發(fā)生了重要的影響。
由于雙方的共同努力,美國政府曾經存在著與中共建立正式關系,并向中共軍隊提供軍事援助、公正處理國共關系的可能性,但是隨著1944年9月6日協(xié)調蔣介石與史迪威矛盾的羅斯福總統(tǒng)的私人代表赫爾利來華,美國對華政策開始逐漸轉向。10月20日,史迪威被調離回國⑤。10月25日,魏德邁繼任中國戰(zhàn)區(qū)參謀長,11月30日,赫爾利繼任美國駐華大使,以此為標志,美國政府的對華政策轉為扶蔣反共的方向。這一轉向涉及以后美國在遠東的政治利益,即“在遠東為和平、戰(zhàn)后的穩(wěn)定和與美國及其他國家的政治經濟合作發(fā)揮有效的影響”,說到底就是抗衡蘇聯(lián)對亞洲的擴張,也削弱英國在亞洲原有的殖民影響[1]434。
11月7日,來華赫爾利飛抵延安,與毛澤東、周恩來談判,美軍觀察組組長包瑞德在場。
在鐵路隧道施工中,安全意識淡薄是安全管理的主要問題之一。主要原因是施工人員的專業(yè)能力和水平不足。由于施工環(huán)境的限制,很難吸引高素質人才進行施工安全管理。施工人員對于施工安全管理的具體內容不夠了解,不能夠及時應對出現(xiàn)的安全問題,這些都是威脅施工人員安全的重要因素。
11月8日,毛澤東在赫爾利讀完了他的五條條款后馬上詢問,這5條代表了何人的思想。包瑞德憶述說:“當時覺得他有些唐突。然而后來,當我閱讀這些條款時便覺得,毛澤東提的問題是公正的,因為某些語言聽上去的確不像委員長自己慣常的表述方式?!焙諣柪鸬?,這些觀點是他自己的思想,“不過是我們大家制訂出來的”。包瑞德對赫爾利說,“毛主席是想知道委員長本人是否同意所有被提出的觀點”。赫爾利說,“委員長已經同意了?!保?]103赫爾利在談判中沒搞清“中共參加政府”和“成立聯(lián)合政府”的重大區(qū)別,寫下了一個他自己尚未意識到的、有利于中國人民而有違于蔣介石的意旨的條文。11月9日,赫爾利接受了中共提出的《中國國民政府、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協(xié)議》五條,認為這些建議是完全合理的。毛澤東說,今天把文件準備好,明天簽字。不知蔣先生愿意簽字否?包瑞德在一旁補充說:“這五項要點,蔣如拒絕簽字,責任就在蔣身上?!钡?1月19日蔣介石與赫爾利長談時,拒絕了中共的五點建議。11月21日,蔣介石提出草案三條作為反建議,主要是:中共派代表參加政府和軍事委員會;中共將一切軍隊交國民黨政府軍事委員會管轄,進行整編;承認中共合法。赫爾利也隨之變卦,美國與中共的關系出現(xiàn)了新的變數(shù)。
12月8日,包瑞德來延安與毛澤東、周恩來會談,首先轉達了赫爾利的威脅:如果中共不接受國民黨的建議,會在美國造成不利的影響。毛澤東、周恩來堅決拒絕蔣介石的三條建議,批評赫爾利為蔣介石作說客。毛澤東說:蔣介石提出的三點建議等于要我們完全投降,交換的條件是他給我們一個全國軍事委員會的席位,而這個席位是沒有任何實際作用的。……我們歡迎美國的軍事援助,但不能指望我們付出接受這種援助要由蔣介石批準這樣的代價。美國的態(tài)度令人不解,五點建議是赫爾利同意的,現(xiàn)在他又要我們接受犧牲我們自己的蔣介石的建議。在五點建議中,我們已經作了我們將要作的全部讓步,我們不再作任何進一步的讓步[8]564。包瑞德回憶說:“在會談過程中,我努力提出一些我個人的意見,去影響共產黨領袖們的不妥協(xié)的立場”,但“會談結束時,我感到,對于兩位聰明、無情、堅定的領袖,我所談的都是白費唇舌,他們絕對相信他們的地位所具有的力量?!保?]136-137不過毛澤東在分手時肯定了包瑞德“是真正在為中國的和平而呼吁”[5]139。包瑞德趕回重慶匯報,當赫爾利聽到共產黨方面將廣播談判條件時非常氣憤。包瑞德向王若飛轉告,認為中共不該使赫爾利太難堪,若廣播談判條件導致與美國決裂,將對中共不利[8]565。12月12日,毛澤東、周恩來致電王若飛,說明“我們毫無與美方決裂之意”,并聲明“犧牲聯(lián)合政府,犧牲民主原則,去幾個人到重慶做官,這種廉價出賣人民的勾當,我們決不能干,這種原則立場我黨歷來如此,希望美國朋友不要硬拉我們如此做,我們所拒絕者僅僅這一點,其他一切都是好商量的”,并囑王若飛將上述轉告包瑞德或戴維斯[18]606。12月15—17日,包瑞德與美國戰(zhàn)略情報局伯德上校在延安與毛澤東、朱德、周恩來、葉劍英會談,就美軍可能在山東沿海地區(qū)采取的軍事行動,中共方面能夠提供何種合作和支持的問題進行探討和磋商。在此期間,毛澤東致信赫爾利,表示完全同意羅斯福復電中“為著擊敗日本侵略者,愿意和中國一切抗日力量作強有力的合作”的方針,并“請包瑞德上校帶此信給你。我希望包上校能夠早日回延工作”[8]567。12月22日,毛澤東又致函赫爾利:鑒于國民政府目前無誠意根據我們提議的五條方針來進行談判,且周恩來正從事某種會議的準備工作,“難以抽身”,提議先派包瑞德來延安一談[18]607。這說明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人看來,包瑞德還是一個可以溝通的重要人物。
12月27日,包瑞德在延安就歐戰(zhàn)結束后美軍一個空降師在山東沿海登陸時要求中共暫時提供后勤供應問題與毛澤東、朱德、周恩來、葉劍英進行磋商[4]419。12月28日,中共領導人會見包瑞德,希望派一個非官方的代表團去美國,毛澤東和周恩來愿一同或單獨一人前往華盛頓與羅斯福進行會談,并強調此事應由魏德邁將軍單獨處理,“絕對不能讓赫爾利將軍知道”。美軍觀察組及時向重慶美軍總部轉告中共的意向,由于當時魏德邁不在重慶,觀察組的電文落入赫爾利之手。赫爾利看后大怒,致電華盛頓稱:“如果共產黨人與美國陸軍達成這樣的安排,那末我們試圖拯救中國國民政府的努力將會付諸東流?!保?]448結果,包瑞德被免去觀察組組長職務,轉往昆明擔任駐中國作戰(zhàn)指揮部的參謀長,并因赫爾利的反對而失去了晉升準將的機會。其職務先后由莫里斯·迪巴斯上校、威爾伯·彼得金上校、伊文·葉頓上校接替。毛澤東和周恩來的赴美之行自然無從談起。
四
包瑞德被免職后,中國共產黨加強了與美軍觀察組第二號人物謝偉思的聯(lián)絡與溝通。
1945年2月14日,周恩來在重慶面告謝偉思,國共談判又陷入僵局,昨天蔣介石說除了成立政治咨詢委員會外,不同意其他任何事物,這同共產黨的建議大相徑庭,并說這次談判破裂的責任在于國民黨[18]616。3月13日,毛澤東在會見3月9日返抵延安的謝偉思時指出,美國對涉及中國的問題依然沒有一個明確的看法,美國政策依舊是曖昧不明的。毛澤東還指出:農民問題是中國未來的基本問題。除非在解決農業(yè)問題的基礎上,中國工業(yè)化不可能取得成功。中國必須實行土地改革和民主,中國共產黨的政策將給中國帶來民主和堅實的工業(yè)化的手段。毛澤東最后指出:蔣介石現(xiàn)在走的道路是直接導向中國內戰(zhàn)和國民黨毀滅的道路。必須向中國的自由主義者和中國的朋友美國,講清楚蔣介石決心立即在國民黨獨占的基礎上建立立憲政府這一最新策略所具有的危險。和平過渡到憲政的唯一希望就是成立聯(lián)合政府[8]586。
1945年4月1日下午,毛澤東在住處和周恩來、朱德、董必武同謝偉思進行最后一次談話。談話的地點選擇從一個側面說明中共最高領導人對這次談話的重視程度。毛澤東對謝偉思說:中國共產黨對美國的政策,是尋求友好的美國支持在中國實現(xiàn)民主和在對日作戰(zhàn)中進行合作。對國民黨的政策仍舊是:一方面批評并試圖激勵其進步;另一方面提出能夠作為實現(xiàn)真正統(tǒng)一、民主和使全國一切力量致力于贏得戰(zhàn)爭的基礎的妥協(xié)。這個妥協(xié)必須意味著國民黨和蔣介石專政的結束,這個妥協(xié)必須包括承認共產黨軍隊是國家軍隊的一部分,解放區(qū)政權是合法的地方政府?!Y介石現(xiàn)在計劃召開的國民大會一定會帶來內戰(zhàn)?!坏┲袊l(fā)生內戰(zhàn),希望美國對國共雙方采取不插手政策[8]590。
綜觀毛澤東對美軍觀察組負責人的談話,其要點均在于宣傳敵后抗戰(zhàn)、伸張民主、擴大共產黨的影響,爭取戰(zhàn)時以及戰(zhàn)后與美國的合作,努力打破國民黨的新聞封鎖。但言者諄諄,聽者藐藐,美國政府為了防止中國戰(zhàn)局的瓦解,增加美軍對日作戰(zhàn)人力物力方面的巨大損失,并防止中共戰(zhàn)后投向蘇聯(lián),轉而力挺蔣介石。4月2日回國述職的赫爾利在華盛頓發(fā)表聲明,宣稱美國只同蔣介石合作,不同中共合作。這一聲明明顯助長了國民黨政府的反動,增大了中國內戰(zhàn)的危機。4月4日,謝偉思離開延安,奉召回國。
謝偉思離開延安奉召回國后,美軍觀察組仍在延安活動了一段時間。
1945年4月13日,毛澤東和朱德在美國總統(tǒng)羅斯福逝世次日向延安美軍觀察組致函吊唁,并派葉劍英、楊尚昆到觀察組,代表中國共產黨和解放區(qū)人民表示哀悼[8]591。
自美軍觀察組進駐延安后,截至1945年6月,共產黨方面先后批準了在中共控制范圍建立無線電通訊網,設立電臺,增設聯(lián)絡處等要求,為美軍收集情報提供了便利。葉劍英說雙方的“氣象合作在敵后很廣泛,是美國的機器,我們的人。”[4]424包瑞德回憶說:“由于他們的合作,在通訊主任莫克上尉的監(jiān)督下,許多小型無線電臺和指揮行動的儀器被送往共產黨控制區(qū)的邊遠部分,驚人的大量有用的報告一旦通過小型無線電臺發(fā)出,延安就收到了”。“他們?yōu)槲覀兊暮\姾涂哲娝鸭鞖忸A報,這是極其重要的?!保?]49“正是因為使團的工作,空軍地面援救組織才能夠提高他們援救落在敵后的飛行員活動的效率?!保?]167
1945年6月2日,美軍觀察組畢德金中校、斯文生少校、斯特爾上尉與葉劍英談話,提出要在華北建立美軍通訊網、延安設立偵察電臺、派駐美軍聯(lián)絡員等問題。葉劍英對他們說:我們有近百萬軍隊,同你們合作抗日,可以縮短戰(zhàn)爭。如果你們不合作,我們沒有外國幫助,仍然要抗戰(zhàn)下去。葉劍英最后說:現(xiàn)在問題已經提出,我們需要研究,在沒有達到解決之前,你們須等待?!郧翱紤]海軍登陸、氣象、通訊、情報,都是在美方要合作的前提之下來考慮的,……現(xiàn)在需要魏德邁、迪凱,或任何負責人員公開表示合作,談論整個計劃,然后才能談各個部分問題,然后才能施行[4]424-425。由于對方缺乏真誠合作的態(tài)度,會談未能達到預期的目的。當天,葉劍英在中共七大主席團和各代表團主任會議上介紹了美國在敵后戰(zhàn)場進行軍事布置計劃。毛澤東說:對美國的態(tài)度是,只要它是打日本,我們就愿意同它合作,要他們的最高統(tǒng)帥部派人來和我們談判,訂一個軍事條約[5]603。然而一直到抗日戰(zhàn)爭勝利,無論是魏德邁還是美軍最高統(tǒng)帥部的其他人均未來延安商談軍事合作事宜。
1945年8月8日,蘇聯(lián)對日宣戰(zhàn),出兵東北;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由于蘇聯(lián)出兵事先沒有通知中共中央,參加中共七大的幾個大戰(zhàn)略區(qū)主要負責人在大反攻開始時尚在延安。早在1944年8月27日,謝偉思就向史迪威總部報告說:“許多跡象表明,共產黨認為不久的將來他們對未來的行動將作出重大決定。現(xiàn)在大多數(shù)重要領導人正聚集在延安,其中不僅有黨中央和軍隊的領導人,而且有基層的野戰(zhàn)部隊的領導人。這些人包括……新四軍代理軍長陳毅?!保?]3071945年8月25日,劉伯承、鄧小平、滕代遠、薄一波、張際春、陳賡、陳錫聯(lián)、陳再道、王近山(以上為晉冀魯豫軍區(qū)負責人及其部屬)、陳毅、林彪、蕭勁光、李天佑、鄧華、宋時輪、楊得志(以上為其他戰(zhàn)略區(qū)負責人,其中楊為冀魯豫軍區(qū)司令員)等21人乘坐美軍觀察組的運輸機從延安飛抵山西黎城縣長寧機場,趕回太行[21]323。9月9日,聶榮臻、蕭克、劉瀾濤、羅瑞卿與日共中央主席岡野進搭乘自延安去晉察冀接回被救的一群美軍飛行員的飛機返回靈丘⑥。其中陳毅、林彪、聶榮臻在延安接待過美軍觀察組,由于周恩來的堅持,美軍觀察組在延安等地的伙食都是免費提供的。從某種意義上說,此次美軍觀察組動用軍機運送中共高級將領也可算是對中國共產黨方面真誠接待的回報。如果沒有美軍觀察組的飛機空運,以上兩批大戰(zhàn)略區(qū)主要負責人要及時到位,處理受降緊急軍情幾乎是不可能的。這是美軍觀察組對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偉大勝利作出的最重要的貢獻。
1947年3月11日,美軍觀察組結束工作撤離延安。在此之前的每周五晚上,美軍觀察組辦公室總會放映美軍運輸機運來的美國電影,“供那些仍擔任華盛頓與中共聯(lián)絡任務的美國軍人和工作人員觀賞。共產黨為這些美國人提供辦公室和住所,而美方則時不時與中方共享電影和其他好東西作為回報?!保?2]
美軍觀察組在延安的時間總共才二年零八個月,時間并不算長,但是在溝通中國共產黨與美國政府、軍方的關系方面起到了“熱線”的作用。在共同打擊日本侵略者這一大前提下,通過美軍觀察組這一橋梁,中國共產黨與美國政府曾經有過一段密切的合作,這種合作級別之高,頻度之密,效率之高是空前的,遠遠超過中共與蘇聯(lián)的關系。這種合作是互利共贏的,無論是對于加快日本侵略者的敗亡還是對于加速中國國內的民主化進程都是有益的。因為“在與英美合作之下,消滅日寇是中國民族解放的必要前提”,另一方面“中國內部團結一致,改革政治軍事,積極牽制打擊敵人,積極準備戰(zhàn)略反攻,又是英美戰(zhàn)勝日寇的重要條件。”[23]遺憾的是,由于美國政府的原因,這一良好勢頭并未能保持下去。由于雙方追求的終極目標不一致,必然會在戰(zhàn)后中國建立一個什么樣的政權和共產黨應有什么樣地位的根本問題上產生原則分歧。美軍觀察組結束使命,標志著雙方交流的最終走向是分道揚鑣。由于戰(zhàn)后美方執(zhí)意聯(lián)蔣反共⑦,遏制蘇聯(lián),稱霸世界,雙方的合作必然走向破裂。
注釋:
①《中華民國史》第十卷(中華書局2011年版)中“迪克西使團”有一小節(jié);《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一卷下卷(中共黨史出版社2002年版)第815—820頁也提到了美軍觀察組。
②通常翻譯為科林,步兵。
③通常翻譯為瓊斯,航空兵。
④呂正操在《冀中回憶錄》(解放軍出版社1984年版)第148頁提及“美軍觀察組納爾遜等人來過。他們參觀了冀中根據地的民兵、部隊,也訪問了日本俘虜?!钡诿儡娪^察組十八人的名單中并無納爾遜,待考。
⑤關于史迪威事件相關史料及研究成果甚多,筆者在此不贅。
⑥《聶榮臻回憶錄》下,第588-590頁,解放軍出版社1984年版。其中靈丘機場是1945年6月初美國要求八路軍幫它修建的。參見《葉劍英年譜》第423頁,中央文獻出版社2007年版。
⑦戰(zhàn)后美國在華的短期目標是“阻止共產黨完全控制中國”,見《美國對外關系文件集》1948年第8卷,第45頁,美國政府出版局197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