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省東方市鐵路小學 文 龍
不論是古代教育,還是現(xiàn)代教育,教育者都希望教學行為對受教育者能夠產(chǎn)生足夠的影響,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學的有效性一直是教育關(guān)注的重要內(nèi)容,受到教師和教育研究者的格外重視。不論是小學語文教學,還是中學語文教學,都注重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梢姡趯W生的能力培養(yǎng)中,“說”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朗讀作為“說”的一種特殊形式,需要朗讀者以飽滿的情感并配之以相應(yīng)的朗讀技巧對文本進行特殊化的處理,使得朗讀出的聲音具有吸引聽眾的生機活力。因此,雖然朗讀只是“說”的一種形式,但對于朗讀者的要求卻比普通的說話交流的要求要高得多。在小學教育中,“朗讀”是提升學生的知情意等方面水平的重要手段,對于激發(fā)學生對語言的能力和興趣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現(xiàn)行研究對中學的有效教學及詩歌朗讀有效性的研究較多,還未見專門對小學詩歌朗讀有效性的研究文章。鑒于此,筆者不揣淺陋結(jié)合自身的實際教學經(jīng)驗,就小學中段的詩歌朗讀進行分析闡述,不足之處,望方家不吝指正。
現(xiàn)在實行的小學語文課本主要有人教版、北師大版、蘇教版、冀教版等幾個接受面較多的版本。因編者的個人情趣、地區(qū)文化差異及教學目標導向等原因,各個版本在內(nèi)容選擇各有所側(cè)重,各有偏向,呈現(xiàn)出了各自相異的風格。盡管如此,在文本選擇上,以上各版本教材所選文本都可從詩歌、敘事文體、說明文體及童話寓言等幾種文體進行大致分類。研究范圍所限,筆者僅以人教版的詩歌為論述對象,簡要分析其朗讀有效性。
從各類版本的教材來看,小學階段的語文詩歌文本主要分為兒歌、兒童詩和古典詩詞三種類型。但就人教版的教材來看,兒歌和兒童詩相對較少,多是一些經(jīng)典的古詩詞。這也可看出人教版教材作為接受面最廣、最具權(quán)威性的教材對于古典詩詞的重視。這樣的教材選編方式,對增加教材質(zhì)量的同時,也對老師對詩詞的把握能力與學生對詩詞的接受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小學第二階段(即三至四年級)的學生,相比第一階段兒童而言,在有意注意能力和注意的專注度及知識的接受能力方面都有較大的提升。此階段的學生有意注意的時間增長,注意質(zhì)量提升,注意范圍擴大,可以相對容易地控制自身的注意能力和范圍。更為重要的是,學生自身的形象思維能力和情感表達、體驗表達能力都比前一階段有較為顯著的提升。因此,在對此階段的學生進行朗讀訓練時,應(yīng)該根據(jù)此階段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認知能力,通過語言訓練促進學生的思維訓練和情感表達能力,同時讓學生在此過程中注意情感的把控,在體驗中培養(yǎng)自身的藝術(shù)感受力和個人思考能力。
人教版教材編選的小學第一階段的詩歌相對比較歡快,具有聞一多所說的音樂美、建筑美和繪畫美的三美特征。第二階段的詩歌則更加注重其內(nèi)在品質(zhì)和表現(xiàn)意蘊,也更加考驗朗讀者對詩歌的內(nèi)在意蘊的把握和體驗詩歌所傳達出的情感世界。第二階段的古詩詞三年級上下冊各四首,四年級上下冊各6首,共20首。按表達主題可以將之分為惜別懷念、山光風俗及說理詩。第一類惜別懷念詩主要有《夜書所見》《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送元二使安西》等詩篇,老師在指導學生朗讀時應(yīng)該指導學生掌握不同詩歌所傳達出的情感強弱和不同的情感差異。例如,《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和《送元二使安西》雖然同是盛唐時所作的送別友人之詩,但所表達的情感卻有所不同。前者情感歡愉,后者情感則相對低沉一些。第二類山光風俗詩詞有《望天門山》《飲湖上初晴后雨》《乞巧》《嫦娥》等。這些詩或描寫一地一景的壯美河山,或?qū)懝?jié)氣風俗所蘊含的民俗文化。詩人在寫這些詩歌時情感為河山風景所折服,雖所傳之情都較為歡快,卻有情感濃淡之別。寫風俗習慣的《乞巧》《嫦娥》則因節(jié)氣的典故而發(fā),由此生發(fā)出和典故傳達的意思相似的情感經(jīng)驗。第三類說理詩有《題西林壁》《獨坐敬亭山》兩首。這類詩歌看似寫景抒情,卻在其中說明一些對待人事的思考,蘊含著一定的哲理性。需要教師對詩歌所傳達的人生哲理有相對深入的把握,以便指導學生對情感的把握。
因此,在指導學生進行詩歌朗讀時,可得出以下兩方面的啟示:第一,從所選詩歌及內(nèi)容看,中段的詩歌選取的范圍明顯拓寬,從惜別懷念、山光風俗到說理詩都有涉及。雖然每類主題大同小異,情感表達卻濃郁清淡之別。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朗讀時,不應(yīng)僅限于一首詩歌而應(yīng)將主題相似的詩歌放在一起朗讀,指導學生體現(xiàn)同一主題下不同的詩歌表達情感的差異。第二,從學生發(fā)展水平看,中段學生在知識水平、認識能力及情感體驗等方面都有所提升。教師應(yīng)該逐漸轉(zhuǎn)變其手把手教學生的態(tài)度,讓學生更多地參與到朗讀詩歌的活動之中。根據(jù)學生對詩歌情感的表達情況,對學生進行有差異的指導,讓學生在朗誦中掌握朗讀的技巧。
應(yīng)該說詩歌朗讀應(yīng)該算是詩歌、敘事文體、說明文體及童話寓言幾類文體中對朗讀者的情感體驗、朗讀技巧及認知水平要求最高的一類文體。就詩歌文體本身特點來說,詩歌凝聚詩人豐富的情感于簡短的語言中,因而對其理解的情感的張合度也比較大。但這并不意味著小學語文詩歌朗讀無規(guī)律可循,遵循一定的規(guī)則可以有效提高朗讀的有效性和教學質(zhì)量。筆者認為,在增強詩歌朗誦的有效性時,以下幾方面的建議值得重視。
第一,朗誦目標的層次性。從人教版的詩歌編選由三年級的每冊4首到四年級的每冊6首可知,編選者也認識到學生在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度罩屏x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對中段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朗誦能力都作出較為細致的要求。所謂朗誦目標的層次性是指,一方面要針對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言能力作出恰到好處的指導;另一方面,同一個班的學生水平有高低,能力有大小,老師應(yīng)根據(jù)不同學生的水平高低作出有差別的指導。
第二,朗誦的針對性。從第一部分的論述可知,小學中段的詩歌也大致可分為惜別懷念、山光風俗和說理詩三種類型。這三類詩歌不可一概而觀之,需要有區(qū)別地理解這三類詩詞傳達情感的大致特征:惜別懷念之詩詞傷感哀愁、山光風俗之詩詞豁達歡愉、說理之詩詞釋理妙悟。所以,教師在指導學生時仍舊要針對不同類型的詩詞及每首詩作出正確的指引,讓學生在理解中體悟詩歌之妙。
第三,朗誦的激勵性。盡管中段學生的認識能力、理解能力和智力水平有較大提升,但并不意味著他們已經(jīng)達到了極高水平。因此在朗誦時應(yīng)該指出學生的優(yōu)點,并以較為委婉的方式指導他們什么地方改進之后能將詩歌朗誦得更具吸引力。通過激勵性的指導,學生會從老師的言語中得到暗示性鼓勵,從而真正進入到詩歌文本,理解詩歌,提升其學習積極性。
詩歌朗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也是所有文本中最考驗朗讀者對作者情感態(tài)度的把握理解的閱讀種類。教師需要根據(jù)詩歌的種類和學生的能力水平等因素予以綜合考慮,進行細致耐心的指導,使學生在朗誦中得到提升,從而提升朗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