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大學科學技術學院 新疆阿克蘇 843000)
討論式教學法強調在教師的精心準備和指導下,為實現(xiàn)一定的教學目標,通過預先的設計與組織,啟發(fā)學生就特定問題發(fā)表自己的見解,以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討論式教學的環(huán)節(jié)大致包括:設計問題、提供資料、啟發(fā)思路、得出結論。從這一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不難看出老師處于主導地位,高中生則處于主體地位。每個環(huán)節(jié)都可以由老師和學生共同參與,老師可以根據(jù)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和課型的不同來靈活地調整教學過程。[1]
在組織討論時,我認為較好的做法是教師把握因材施教的原則,根據(jù)不同學校、不同班級和不同年級學生的特點,靈活的選擇某種類型的領導風格。但是,不論選擇什么樣的領導風格來組織討論,必須做到加強組織紀律,營造民主氛圍。我在以前的幾篇文章中經常談到這個觀點,部分老師都認為加強紀律的結果是造成凝重的課堂氛圍,反之一旦將課堂交給學生,必定會造成討論秩序混亂。其實這個問題歸根結底同教師的組織教學能力和管理尺度密不可分。如果你參加過或者觀看過各級講課比賽,不難看出盡管每一堂課都使用討論式教學法,但是課堂紀律依然很好。一來是由于參賽老師都花費了大量時間來精心設計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保證了能夠幾乎完美地來展現(xiàn)一堂課;此外,由于是展示課,有很多專家學者和優(yōu)秀教師來旁聽,這對學生是一種無形的約束,客觀上要求學生要在老師的指導下按部就班地做好每一個環(huán)節(jié)。[2]
話題設計是否與學生的特征相匹配,是決定討論式教學法能否成功進行的前提和關鍵。學生是討論的主體,而討論式教學法的落腳點在于探究課本知識。因此,討論話題的選擇既要把握教學內容的大方向,又要盡量符合學生的興趣。[3]
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不僅是課堂教學的方式,也可以成為設計話題和搜集
資料的途徑。如果有比較充足的時間來準備某一堂展示課,教師應當同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選擇話題,然后事先展示給學生,由大家共同選擇,擇優(yōu)使用。如果備課時間不足,教師應當簡要詢問學生的意見,來設計大多數(shù)學生喜歡的話題。[4]
當然,如果自身是班主任老師,則可以通過查閱持續(xù)的學生成長記錄,隨意交談或者正式訪談挖掘出新情況,問卷調查找出學生的關注點,讓學生寫下生活片段等方式來把握孩子們的興趣,并結合課本內容來設計討論話題。
由于班里的學生學習成績和能力存在差距,因此問題設計也應當遵循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課內到課外、由基礎到拔高的規(guī)律。這就需要老師整合課本知識,將概念等基礎知識放到開始講,將原理等重點內容放到課的中間來講,將思考和總結等難點放到最后講。相應的,討論問題的難度隨著課本知識的難度而不斷加深。這樣既能使差生參與關于基礎知識的討論,使大多數(shù)成績中等的學生參與關于重點問題的討論,又能使少部分好學生參與難點問題的突破,提高了討論的價值。
很多老師在上第六課第三框——中國特色的政黨制度時,多是收集一些人民代表大會和政協(xié)會議的時政資料,通過分組討論的形式來分析多黨合作的基本點、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證、基本方針、根本活動準則和機構,最后來總結其優(yōu)越性。由于是分組討論,隨機抽同學回答問題,這樣就會出現(xiàn)在同學回答問題時或者老師總結歸納知識點時,有部分學生無所事事。此外,雖然是分組討論,但是未必每個同學都在思考,不少學生只是聽其他人的觀點。
我認為這一課更好的教法是將本班的大部分學生分為八個組,每一組同學針對課前確定的討論話題收集一個民主黨派的相關資料,其余同學針對該討論話題收集中國共產黨的相關文件和黨代會的決議。此外,在同學回答問題后,老師不要急著總結評價,而是讓學生來講出自己的看法。也就是在檢驗討論成果的階段,把班里的同學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學生回答問題,另一部分學生來評價。為了有更多的同學參與總結評價,可以每次都讓不同的同學來回答和評價。這樣做的結果就使得有更多的同學會認真聽和仔細思考其他同學的回答。由于學生既回答問題又評價總結,勢必有更多的學生參與到討論中,課堂氣氛和討論效果都會有所提高。當學生總結評價之后,老師可以進一步明確知識點,在學生歸納的基礎上進一步深究課本知識。學生參與了回答和評價兩個環(huán)節(jié),勢必對知識點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有利于提高課堂效率。[5]
討論式教學法要求教師成為課堂教學中的領航員,而學生則要成為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主力軍,師生集思廣益、取長補短,在有限的時間里利用兩種資源,發(fā)揮集體智慧,共同駕駛好課堂教學這艘旗艦,駛向知識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