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海艷
【內(nèi)容摘要】分層教學是初中英語教學中學生素質參差不齊的現(xiàn)狀下催生的一種教學模式。其較強的針對性與較高的有效性使得其被廣泛應用于英語課堂。為了加強教師對分層教學的認知與了解,本文就其應用與對英語課堂效果的影響進行簡要分析。
【關鍵詞】初中學習? 分層教學? 英語教學
作為一門語言類學科,英語對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程度要求較高。但考慮到各小學采取的教學方式以及對英語學科重視程度的不同,初中生英語基礎的顯著差異化成了一種必然的趨勢。如果仍采用“一視同仁”的課堂模式,節(jié)奏適中時,基礎差、理解能力較弱的同學會因跟不上課程而逐漸喪失自信,基礎較好、接受能力強的同學卻會感覺課程任務過于輕松而略微懈怠。因此,分層教學的應用是使現(xiàn)今英語教學整體水平提升一個高度的關鍵步驟。而在進行分層式課堂教學時,教師應注意分層的合理與否對課堂效果好壞的直接影響。
一、分層教學在初中英語課堂中的應用
1.學生素質分層:一切教育的主體都是學生。學生的素質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課堂的效果。因此,分層教學的第一階段便是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師可考慮根據(jù)學生的反應能力、接受能力以及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將學生分為三種基本的層次:第一層次學生,基礎知識牢固,接受與運用能力強;第二層次學生,基礎知識較好,能正常理解并運用知識;第三層次學生,基礎較差,較難掌握課程重點。教學中,層次的劃分并非一成不變的。教師應每隔一段時間對學生進行一次評估與再劃分,以防學生進步或退步后卻仍處于原來的層次,進而被打擊上進心,喪失學習動力。
2.施教要求分層: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教師往往會選擇使課程進度適應大多數(shù)人的節(jié)奏。這就帶來了一些較為明顯的弊端:基礎差的學生不能很好的理解所學知識,漏洞越積越多;中等生局限于課堂所學,失去提升機會;優(yōu)等生攝取的知識量不足,浪費較多學習時間。這樣的教學結果無疑是失敗的,因此,在第一階段的基礎上,為不同層次學生設下相應難度的學習目標與知識要求是順利進行分層教學的重要保障。舉個例子,在學習單詞部分時,教師可要求第一層次學生會讀會默所學單詞且能做到用所學單詞造句,第二層次學生熟悉單詞的發(fā)音與意思并能正確書寫單詞,第三層次學生做到正確識別單詞及其漢語意思。如此一來,既能讓學生最大程度地攝取知識,又能充分挖掘各層次學生潛能,最終提升課堂效率。
3.鞏固提升:完成第一、二階段的分層,分層教學模式也臨近尾聲。最后一項,也是確保知識有效攝取的最為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便是課后的鞏固與提升。教師可通過課時作業(yè)、課堂檢測等方式完成此階段教學任務。對于第一層次學生,除基本課時作業(yè)外,教師可提供競賽等高難度題目供其鍛煉與研究,促進其英語水平的提升;第二層次學生,可在課時作業(yè)基礎上適當布置略高層次的習題,確保其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前提下有機會挑戰(zhàn)自我;而第三層次學生,教師應督促其及時準確完成課時作業(yè),查漏補缺。
二、分層教學應用對課堂效果的影響
根據(jù)分層教學各階段劃分標準,其對課堂效果的影響也主要分為三個方面:
1.學生分層對課堂學習氛圍的影響:對學生進行分層后,大多學生在初期是不怎么樂意的。這時就要求教師適時做好學生的心理工作,讓學生明白差異存在的必然性,放下成見,以積極的心態(tài)徹底融入課堂教學。待分層教學得到學生的認可后,出于對定期重排的忐忑與對升入高層次的向往、降入低層次的擔憂,學生在課堂上表現(xiàn)的相當活躍,同學之間形成了一種較好的良性競爭關系:不同層次學生相互督促、提醒,相同層次學生良性競爭與較勁。這種風氣下,課程進展更為順利與高效,間接提升學生整體學習水平。
2.教學目標分層對課堂上知識掌握程度的影響:鑒于教師對不同層次學生的要求不同,學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nèi)擁有相當大的自由空間的同時,又有著嚴格規(guī)定的底線。因此,即使是被動接受知識,課程進程與學習要求都是學生可接受的程度。這種情況下,不會過勞又不會過易的學習難度極大地提升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與適應能力,大部分學生會從初期的不適應與略感吃力轉變?yōu)楹笃诘妮p松應對,愉悅學習。
3.課后鞏固分層對課堂反饋的影響:課后鞏固在學習過程中是相當關鍵的一步。在對新的知識進行學習與記憶之后,如果沒有及時的鞏固與復習,課堂效果再好、教學效率再高,到頭來也不過是一場空,毫無價值可言。而在運用分層教學后,出于對定時重排的擔憂與期待以及課時作業(yè)難度的適當,大多學生會選擇認真獨立完成課時訓練,以鞏固所學知識,維持自己“地位”。
結語
分層教學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以及對課堂效果的改善是“平等式”傳統(tǒng)教學模式無法比擬的。且靈活運用分層教學,對學生學習態(tài)度以及知識掌握程度大有裨益。但是在采取分層式教學時,教師應適當借鑒傳統(tǒng)教學中課時測驗等有利于良性競爭的形成的教學模式,并時刻注重對學生心理變化的分析與觀察,切實做好學生心理工作,使學生放下心理包袱,保持積極的心態(tài),全身心融入到新的學習模式中。最終達到分層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相結合,全面提升學生英語水平與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多方面綜合發(fā)展的教學目的與教學要求。
【參考文獻】
[1] 劉卓成. 淺析初中英語課堂中差異性教學的實施[J]. 中學生英語(高中版),2014(27).
[2] 陳露露. 基于分層教學法的初中英語教學探索[J]. 科教文匯(中旬刊),2010(09).
(作者單位:江蘇省沭陽縣賢官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