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艷杰
糖尿病足作為糖尿病的常見并發(fā)癥[1], 不僅延長了患者的康復時間, 還極大的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為此, 本文分析綜合護理對老年糖尿病足患者的影響, 為改善老年糖尿病足患者預后, 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提供更具價值的參考依據(jù),現(xiàn)將實驗研究整理后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3月~2017年5月在本院內分泌科接受治療的148例老年糖尿病足患者。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74例。觀察組中男42例、女32例, 年齡57~75歲, 平均年齡(64.35±5.32)歲;病程 2~11年,平均病程(6.74±2.15)年。對照組中男40例、女34例, 年齡55~74歲, 平均年齡 (65.42±4.63)歲 ;病程3~11年 , 平均病程(6.45±2.42)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觀察組 實施綜合護理干預。①心理疏導:糖尿病的治療周期漫長, 老年糖尿病足患者在治療期間很容易產(chǎn)生負性情緒, 護理人員需要積極地與患者交流, 對患者的心理狀況進行評估, 分析患者產(chǎn)生負性情緒的原因, 耐心的幫助患者分析病情, 為患者列舉治療成功的病例, 幫助患者正確的認識疾病和面對疾病, 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幫助患者減輕心理壓力, 提高患者的依從性。②飲食護理:護理人員需要合理安排老年糖尿病足患者的日常飲食, 以低脂、易吸收、易消化的高纖維飲食為主, 忌生冷和刺激性食物, 向患者講解吸煙對身體末梢神經(jīng)的影響, 鼓勵患者戒煙戒酒。③足部護理:護理人員需要做好老年糖尿病足患者的足部護理工作,每天用溫水清洗雙腳, 避免久泡, 針對腳部皮膚干燥的患者,可以在擦拭干凈后采用乳液保持濕潤, 檢查雙腳是否出現(xiàn)水泡、紅腫、腳瘡等異常反應[2], 嚴格堅持無菌操作, 一旦發(fā)現(xiàn)患者足部出現(xiàn)破潰, 需要及時予以對癥護理, 并立即通知主治醫(yī)生。
1.2.2 對照組 實施常規(guī)護理干預。為患者提供舒適、通風良好的治療環(huán)境, 適時測量患者體溫, 詢問患者是否出現(xiàn)惡心、嘔吐、腹瀉及皮疹等不適癥狀, 一旦發(fā)現(xiàn), 需要立即予以對癥護理。
1.3 觀察指標 觀察指標及評定標準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的負性情緒及護理干預后的護理依從程度、截肢情況、生活質量評分。負性情緒包括焦慮、抑郁, 分別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及抑郁自評量表(SDS)進行評定, 分值越高, 焦慮、抑郁情況越嚴重?;颊叩淖o理依從程度評定參考文獻[3]分為優(yōu)秀、良好和較差, 總優(yōu)良率=(優(yōu)秀+良好)/總例數(shù)×100%。生活質量評分采用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74(GQOL-74)進行評定, 包括軀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功能、物質生活, 每項評分總分均為100分, 分值越高生活質量越好。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負性情緒評分比較 護理干預前, 兩組患者的焦慮、抑郁評分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干預后, 觀察組焦慮、抑郁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負性情緒評分比較( ±s, 分)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負性情緒評分比較( ±s, 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 aP<0.05
組別 例數(shù) 焦慮評分 抑郁評分護理干預前 護理干預后 護理干預前 護理干預后觀察組 74 65.35±5.35 44.63±3.37a 66.42±6.32 45.15±4.64a對照組 74 66.14±5.24 53.46±4.12 67.35±5.47 55.26±5.05 t 0.9075 14.2706 0.9571 12.6815 P>0.05 <0.05 >0.05 <0.05
2.2 兩組患者護理依從程度及截肢情況比較 觀察組護理依從總優(yōu)良率高于對照組, 截肢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依從程度及截肢率比較[n(%), %]
2.3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護理干預后, 觀察組軀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功能、物質生活等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 3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s, 分)
表 3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s, 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 aP<0.05
指標 觀察組(n=74) 對照組(n=74) t P軀體健康 83.24±5.26a 71.32±6.32 12.4706 <0.05心理健康 87.47±5.15a 76.25±5.63 12.6495 <0.05社會功能 81.26±4.74a 72.42±5.14 10.8760 <0.05物質生活 82.63±4.53a 73.24±5.35 11.5226 <0.05
糖尿病作為終身代謝性疾病, 隨著病情的加重, 極容易引發(fā)嚴重的微血管病變, 是糖尿病致殘和致死的主要原因[4]。老年患者作為糖尿病足的好發(fā)和易感人群, 發(fā)病率較高, 患者一旦未及時接受對癥治療, 極容易產(chǎn)生壞死, 病情嚴重者需要截掉壞死肢體[5], 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老年糖尿病足患者由于對疾病認知不足, 易產(chǎn)生嚴重的心理壓力, 甚至喪失治療信心。綜合護理作為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 可以為患者提供連續(xù)、全面的整體護理, 不僅可以提升護理質量,還可以增加護理人員及患者, 患者家屬的溝通, 構建良好的護患關系, 預防醫(yī)患糾紛。較多的學者研究發(fā)現(xiàn)[6], 綜合護理干預可以有效緩解老年糖尿病足患者的消極情緒, 對提高患者治療效果十分理想的促進作用。這一觀點在本研究中得到了進一步的證實, 觀察組74例老年糖尿病足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 對照組74例老年糖尿病足患者實施常規(guī)護理干預, 觀察組截肢率1.35%及護理依從優(yōu)良率95.95%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9.46%和86.49%(P<0.05)。護理干預后, 觀察組焦慮、抑郁評分及各項生活質量評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 針對老年糖尿病足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比常規(guī)護理所取得的護理效果更具安全和有效, 預后效果更具有優(yōu)越性, 具有臨床推廣和實施價值。
[1]田莉, 張錦娟, 鄭文娟, 等.老年糖尿病足患者早期綜合護理干預體會.川北醫(yī)學院學報, 2016, 31(5):766-768.
[2]李彩英, 高哲, 高占紅, 等.心理護理干預對老年糖尿病足患者情緒障礙的影響.臨床護理雜志, 2014, 13(6):28-30.
[3]吳穎, 劉麗娟, 潘孟俠, 等.護理干預對預防老年糖尿病足的研究.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 2016, 7(17):190-192.
[4]高紅鷹, 鄒菁, 田坤, 等.護理干預在老年糖尿病足患者治療中的臨床應用.中國煤炭工業(yè)醫(yī)學雜志, 2016, 19(11):1639-1642.
[5]楊先紅, 盧珊紅, 陳燕, 等.老年糖尿病足的預見性護理干預.中國保健營養(yǎng), 2016, 26(28):41.
[6]王一霞.臨床綜合護理措施對老年糖尿病足患者的效果.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 2014, 8(15):185-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