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新民
【關鍵詞】 微課;高中英語;課堂效率
【中圖分類號】 G633.4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04—0065—01
英語對我國學生來說是一門外語學科,其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學會用英語進行“聽、說、讀、寫”,最終實現(xiàn)有效的交際。然而,英語學習卻是一個從輸入到吸收再到輸出的動態(tài)的、綜合的螺旋式發(fā)展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輸入是起點,內化是關鍵,輸出是目的,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至關重要。正如張滬平指出:“僅有可理解性輸入還不足以產生外語習得,語言輸入只有在語言環(huán)境中和交流相結合,才能促進可理解輸出,語言習得才能真正有效?!陛斎牒洼敵鲋阅軌虮焕斫?,是因為有語境(文化語境、情景語境和話語語境)的幫助。語言和語境是相互關聯(lián)的有機整體,忽視了這種相互依賴的關系,人們的交際就無法實現(xiàn)。過去,由于受英語教學資源、設施和教師自身條件的限制,在教學中教師往往用漢語大講特講,妨礙了學生英語思維能力的生成,造成了“髙耗低效”、“高分低能”、“聾啞英語”等弊端。近年來,隨著多媒體教室、錄播室和校園網的建立,通過以視頻為最基本載體的微課來提供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使學生在“境中學,學中用”成為了可能。下面,本文將闡述如何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穿插微課創(chuàng)設語境,來提升高中英語課堂教學效率。
一、巧借微課提升課堂熱身導入效率
課堂熱身導入就是一堂課的開場白,是師生圍繞著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和內容共同展開的教學熱身活動,其目的是為新的輸入做好心理準備以及知識的儲備和鋪墊,它是一堂課能否進展順利的關鍵。正如偉大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說:“如果老師沒有設法讓學生產生情緒高昂的、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tài),就馬上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tài)度,給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帶來疲勞?!比绻襁^去那樣,僅靠“一支粉筆,一張嘴和幾張圖片”來開展熱身活動是很難激起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的。這種缺乏語境的導入必然妨礙進一步的輸入、吸收和輸出,造成教學效率的低下。反之,如果我們恰當?shù)乩眉瘓D像、聲音、動畫、文字于一體的微課,營造出輕松愉悅的、能吸引眼球產生共鳴的英語教學情境,就能瞬間扣動學生的心弦,激起他們的興趣和求知欲,使他們情不自禁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
二、巧借微課提升英語詞匯教學效率
外語教學的成敗歸根結底取決于詞匯教學的成敗、詞匯量的多少和學生記憶詞匯、學習能力的高低。然而,詞匯教學的方式卻極大地妨礙或促進著學生英語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發(fā)展。目前我國高中英語詞匯教學的方式仍然停留在讀音+拼寫+詞義層面。詞匯的鞏固方式也只是“背誦——聽寫——更正——重新默寫”。這種脫離語境的、孤立單一的、機械枯燥的教授和背誦單詞的方式,不僅給學生詞匯的記憶和內化造成了很大的困難,而且也妨礙了詞匯能力的生成和詞匯網絡的建構。如果我們利用微課巧妙地設置語境、激發(fā)興趣,讓學生置身于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中,利用口、耳、眼、腦全方位地感知、體驗學習對象,通過親身實踐、參與與合作等一系列教學活動,在運用中掌握詞匯,就會極大地提升教學效果。
三、巧借微課提升英語語法教學效率
目前,我國高中英語語法教學的主要方式是演繹法(the Deductive Method)和歸納法(the Inductive Method),前者更常見于課堂。這種教法“條分縷明,講得挺多,可都講的是這種工具的部件和結構,沒有講怎樣使喚這種工具”(呂淑湘,1980)。結果,由于脫離現(xiàn)實交際語境,為語法而教語法,學生聽時明白,用時茫然,好像滿腹的語法知識,卻毫無用武之地。正如美國語言學家貝克(Birk)所說:“對于要熟練運用英語的學生來說,只把語言形式上的諸規(guī)則作為指南,這還不夠。好的英語不只是‘正確的英語,好的英語要做到表達場合的恰當性,符合說話人的意圖?!比绻覀兦擅畹乩梦⒄n營造一個融視、聽、說于一體的、真實的語言交際環(huán)境,采用發(fā)現(xiàn)式語法教學方式(the Guided Discovery Method),指導學生通過觀察、體驗、分析、發(fā)現(xiàn)、歸納、總結出語法形式及其表意功能,達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在潛移默化中養(yǎng)成英語思維習慣,我們的語法教學就會“活”起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恰當穿插微課,創(chuàng)設真實的英語交際語境,使學生在“境中學,學中用”,有利于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英語思維習慣,抵制母語對英語學習的負面影響,最終實現(xiàn)詞匯和語法的內化,從而全面提升英語綜合語用能力和課堂教學效率。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