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散文的學習對于學生來講是非常重要的,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還能提升學生的審美價值觀。然而,在如今的高中的教學當中,散文教學遇到了一定的困難,需要進行創(chuàng)新和突破,不能再啟用老一套的教學方法。
很多人都認為散文閱讀教學就是散文,其實不然,散文閱讀教學與散文閱讀是不一樣的。但是在很多的高中語文的散文教育的過程更多的是老師進行講解而不是學生自己通過閱讀散文去了解散文中所蘊含的情感的。因此,學生在對散文中的美進行感知的時候,更多的是接受老師的審美概念,而不是自己去感知。很多學生都曾反映過,在老師對散文進行講解的時候能夠感受到整片散文所表達的美感,但是自己進行閱讀的時候卻沒有這種感覺。例如,《荷塘月色》,這是經(jīng)典散文中的經(jīng)典篇目,但是很少有人會在讀過一遍之后,再進行反復揣摩的。但是《西游記》這個電視劇,沒有老師進行講解,卻能吸引很多人去反復觀看,而且每次觀看都是能從中體會到新的東西。高中的散文閱讀通常是以老師的講解進行的,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已經(jīng)受到了老師所講解的內(nèi)容的影響,缺少自己的想法和感悟,無法激起學生進行二次閱讀的欲望。這就是當前高中散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習的主體是學生,所以在進行散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也應該讓學生進行自主閱讀。老師在散文閱讀的教學中只是充當指導者,讓學生在閱讀中去慢慢感受老師所講的情感之美、意境之美等。而不是簡單地停留在教師講述的層面。老師應該進行閱讀方法的指導,在學生進行閱讀之前,給予正確的閱讀方法,并進行講解示范,然后學生根據(jù)老師交的方法進行閱讀,在實踐中獲得更多的閱讀體驗,加強審美體驗,慢慢培養(yǎng)出自己的審美興趣,從而達到提升自身審美能力的目的。老師在學生進行閱讀的過程中,可以在關鍵之處進行啟發(fā)。
依舊是以《荷塘月色》為例,老師首先可以從散文的創(chuàng)作背景進行引導,介紹一下作者在進行散文創(chuàng)作時所處的時代背景。接著,讓學生進行自主閱讀,自己去感知文章的基本感情基線。最后,在進行意境之美的感知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對散文中的一個畫面進行示范性分析和解讀,幫助學生一起進行賞析,教給學生一些基本的散文審美方法,再讓學生進行自主閱讀并進行合作探究,從而讓學生真正獲得散文閱讀的能力。
2.幫助學生建立審美標準體系 高中散文閱讀教學主要是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循序漸進,不能一次性將所有的掌握審美能力的方法都教給學生,而是進行緩慢滲透,讓學生慢慢進行審美的體驗和感悟。如果讓學生一次性就掌握了審美能力,獲得強烈的審美體驗和感悟,不利于學生的審美能力的長期的發(fā)展。因為任何能力的形成都是一個從無到有,慢慢積累起來的,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也是一樣的道理,首先要豐富他們的審美體驗,然后要幫助學生建立自己的審美標準體系。學生只有擁有了自己的審美標準,才能在進行散文閱讀的過程中獲得真正地體驗和感悟。
比如,在進行《勸學》的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在建立了基本的審美標準以后,能夠在進行自主閱讀的過程中能夠感知到其中的各種美感。讓學生進行自主閱讀,慢慢感悟和體會文中所蘊含的美感,逐漸地提升學生的審美的能力。學生在進行反復的閱讀和學習之后,隨著知識的逐漸全面化,能在閱讀的過程中結(jié)合自身的實踐,引發(fā)更多的共鳴。
3.優(yōu)化學生審美秩序 審美其實是一種思想和心理的實踐活動,是一種感知和體驗,并不是僅僅依靠老師進行理論化的講解和分析就能夠培養(yǎng)出來的,是需要學生自己通過閱讀慢慢領悟出來的。高中散文閱讀的審美教育主要是對學生的內(nèi)在驅(qū)動進行強化,并且需要進行一定的程序化的優(yōu)化指導。
例如,在進行《赤壁賦》的學習過程中,老師不要急于對全文進行講解,而是應該先讓學生進行整體閱讀,對全文的感情進行感悟,并結(jié)合自己的感悟,對文章進行翻譯和理解。然后引導學生換位思考,站在蘇軾的角度,想象當時的情景,體會那種雖然身處逆境仍然能夠保持樂觀的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
總而言之,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為塑造和培養(yǎng)人的審美能力和正確的審美價值觀,讓受教育者擁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而在高中的語文教育中進行散文教育主要是為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情感價值目標,散文中所蘊含的真摯的情感和散文文體自身所擁有的藝術性,在對學生的審美價值和審美素養(yǎng)進行培養(yǎng)的過程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